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阿什哈達摩崖

鎖定
阿什哈達摩崖,位於吉林省吉林市豐滿區阿什村,是遼東都指揮使司驃騎將軍劉清於明永樂十九年(1421年)和明宣德九年(1432年)兩次鐫刻的石碑。 [1] 
阿什哈達摩崖第一處石刻一大摩崖刻石,碑高1.35米,寬0.73米。刻字3行,陰刻楷書,正書,豎寫,中間的字體較大,每個字約為12釐米,左右字較小,約為6釐米。第一碑只有姓,未見名,且從落款看出。第二處石刻一小摩崖刻石,距大摩崖30米。此石刻在黃褐色的摩崖壁上有一條上圓下方的碑形線,中間高122釐米,兩側略低,碑高約108釐米,寬62釐米,刻線內有7行文字,陰刻楷書,字體大小不一。 [1] 
2006年5月25日,阿什哈達摩崖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中文名
阿什哈達摩崖
地理位置
吉林省吉林市豐滿區阿什村
所處時代
明永樂十九年(1421年)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6-0820-4-10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阿什哈達摩崖歷史沿革

阿什哈達摩崖是遼東都指揮使司驃騎將軍劉清於明永樂十九年(1421年)和明宣德九年(1432年)兩次鐫刻的石碑,鐫刻內容記載了他3次率兵在此造船的歷史。
至2013年,阿什哈達摩崖石刻已近600年的歷史。 [1] 

阿什哈達摩崖文物特徵

阿什哈達摩崖為明代兩摩崖文字碑,第一處石刻一大摩崖刻石,在絕壁中部較突出的長方形青灰色花崗石之上,碑高1.35米,寬0.73米。此石刻雖歷經風雨,但因碑石質較好,字大且深,石刻上字跡大多清晰可辨,刻字3行,陰刻楷書,正書,豎寫,中間的字體較大,每個字約為12釐米,左右字較小,約為6釐米。碑刻原文內容:甲辰丁卯癸丑重團,驃騎將軍遼東都司都指揮使劉,大明永樂拾玖年歲次辛丑正月吉口口口記,從原文內容看,第一碑只有姓,未見名,且從落款看出,第一碑是為紀念首次興,役造船的呈命刻石。第二處石刻一小摩崖刻石,距大摩崖30米。此石刻在黃褐色的摩崖壁上有一條上圓下方的碑形線,中間高122釐米,兩側略低,碑高約108釐米,寬62釐米,刻線內有7行文字,陰刻楷書,字體大小不一,每字約4~5平方釐米。由於久經風雨剝蝕,花崗岩面風化較重,字跡多模糊不清,經認真仔細辨認,碑文為:欽委造船總兵官驃騎將軍遼東都司指揮使劉清,永樂十八年領軍至,洪熙元年領軍至此,宣德七年領軍到此,本處設立龍王廟宇永樂十八年創立,宣德七年重建,宣德七年二月卅日口口,從碑文內容看,第二碑銘文具體指明瞭“驃騎將軍遼東都司都指揮使劉清”,而且在“驃騎將軍”之前冠上“欽委造船總兵官”職銜。考劉清其人和他在松花江領兵造船之事,《明史巫凱傳)有記載。 [1] 

阿什哈達摩崖文物遺存

阿什哈達摩崖兩處刻石的闕文,第一處刻石的右起第一行闕文釋讀為“廟立”二字。題款的“月”字後為“日甲兵李任記”六字。第二處刻石題款卅日應為廿日,下文殘字似為“庚申朔己酉立”字樣。 [2] 

阿什哈達摩崖歷史文化

摩崖記載劉清領軍在松花江造船先後3次。第1次是永樂十八年(1420年),第2次是洪熙元年(1425年),第3次是宣德七年(1432年),但每次並不只是一個年頭,有的一次四五年。第二處刻石所刻的三個紀年,只是“領軍至此”興役的年份,而不是罷役的時間。第處刻石落款“永樂拾玖年歲次辛丑正月”,是為紀念首次興役造船的呈命刻石。據《明實錄》和永寧寺碑文載,欽差內官亦失哈等,曾先後10次巡視遠在黑龍江入海口的奴爾幹,對奴爾乾的兵民進行“宣諭撫慰”。而第4或第5次到奴爾乾的時間,當在永樂十八年(1420年)。第6次是在洪熙元年(1425年),第10次是在宣德七年(1432年)。這三次巡視的年代,與明廷令遼東都指揮使劉清領軍在松花江造船運糧的3個年代相同。劉清在阿什哈達一帶督軍造船的直接目的,是為了給奴爾幹都司提供運送官兵、糧食、貢物和賞賚的船隻。為加強對摩崖的保護,1983年由吉林省文化廳撥款,吉林市博物館監修,在第一處修建一閣,第二處修建一亭。 [2] 

阿什哈達摩崖文物價值

阿什哈達摩崖是吉林省內已發現的唯一明代石刻,它是研究明朝在吉林駐防造船、明代經略東北和明代東北疆域以及政治、經濟、軍事的重要歷史遺蹟。 [1] 

阿什哈達摩崖保護措施

2006年5月25日,阿什哈達摩崖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阿什哈達摩崖旅遊信息

阿什哈達摩崖地址

阿什哈達摩崖位於吉林省吉林市豐滿區阿什村。

阿什哈達摩崖交通

乘坐吉林公交33路可前往阿什哈達摩崖。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