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阮郎歸·有懷北遊

鎖定
《阮郎歸·有懷北遊》是宋末元初詞人張炎所作的一首寄遊詞。
該詞上片抓住了清明寒食這個特定節令中的特定場景,真實地描繪了當時的豔遊盛況,下片追懷詞人在大都與一位女郎的一段纏綿生活的畫面。全詞以正面層層描述的手法,從視覺、聽覺、感受等方面,表達了作者對過去美好生活的追憶。
作品名稱
阮郎歸·有懷北遊
作    者
張炎
創作年代
宋末元初
作品出處
《山中白雲詞》
文學體裁

阮郎歸·有懷北遊作品原文

阮郎歸1·有懷北遊
鈿車2驕馬錦相連,香塵逐管絃。瞥然3飛過水鞦韆。清明寒食天。
花貼貼4,柳懸懸。鶯房5幾醉眠。醉中不信有啼鵑6。江南二十年。 [1] 

阮郎歸·有懷北遊註釋譯文

阮郎歸·有懷北遊詞句註釋

  1. 阮郎歸:詞牌名。調名用劉晨、阮肇故事。唐教坊曲有《阮郎迷》,疑為其初名。又名《醉桃園》等。雙調四十七字,平韻格。
  2. 鈿(diàn)車:用金寶裝飾的車子,古代富貴人家女子或歌女所乘。
  3. 瞥(piē)然:一閃而過。
  4. 貼貼:擠挨的樣子。
  5. 鶯房:指歌女的房間。
  6. 啼鵑:古人認為杜鵑鳥的叫聲像“不如歸去”。 “不信有啼鵑”意指不相信會分手而歸。 [2] 

阮郎歸·有懷北遊白話譯文

金寶裝飾的車子,雄赳赳的駿馬,花團錦簇,絡繹不絕。笙簫在吹,箏琶在奏,揚起了一路香塵。牆頭池畔,不時掠過鞦韆的影子,正是清明寒食的時節。
盛開的花兒擠着挨着,碧綠的柳條脈脈低垂,我在那位人兒的屋子裏喝醉了酒,酣然睡去,總有好幾回了。那時候,我在沉醉中,哪裏相信會有“不如歸去”的事呢?然而,我到底又回到江南來了,而且已經整整二十年! [2] 

阮郎歸·有懷北遊創作背景

張炎經歷國亡家破的慘變後,誓做大宋遺民,不為元朝作事。他一生都在追求那種隱居山中隱士生活。一生中為躲避元朝廷的徵召到處流浪。僅有一次,約在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 九月,張炎為元朝廷徵召,與好友曾心傳、沈堯道一起由杭州到大都,為元宮廷繕寫金字藏經,次年春天完成即返杭,此次入京約有半年的光景。這就是詞題中所説的“北遊”。此次北遊,給詞人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以致在他離開京都後很長時間,還是念念不忘。作者離京二十年之後,為追懷京都生活寫下該詞。 [3] 

阮郎歸·有懷北遊作品鑑賞

阮郎歸·有懷北遊文學賞析

該詞上片寫大都的盛況。“鈿車驕馬錦相連,香塵逐管絃。”寫大都街上,車馬豪華,多不勝數,前後相連,絡繹不絕。起首一句表明士女歡遊,場面豪華熱烈。 次句用“香塵”、“管絃”進一步描繪遊樂活動之盛,同時又誼染了氣氛,使之更表現出盛況空前。“瞥然,飛過水秋幹,清明寒食天。”“水鞦韆”原指南方在鞦韆架上翻筋斗跳水的一種遊戲,在這實指與此相仿的北方的蕩秋幹。突然間,見鞦韆蕩起,才醒悟到原來是清明寒食節。《天金遺事》載: 天寶宮中至寒食節竟築鞦韆,令宮嬪輩戲笑以為宴樂,帝(玄宗) 呼為半仙之戲,都中士民相與仿之。流傳民間,使寒食節以鞦韆為戲。以此作者可知是寒食節。短短几句,鈿車、驕馬、香塵、管絃和飛動的水鞦韆,組成了一幅“清明寒食天”的宏觀景象圖。
詞的下片寫詞人追懷京都生活中與一位女郎的一段纏綿往事。 “花貼貼,柳懸懸。鶯房幾醉眠。”“鶯房幾醉眠”,可見詞人與“鶯房”的女主人關係非同一般。“花貼貼,柳懸懸“正表現了兩人纏綿的生活。 “醉中不信有啼鵑”,“啼鵑”是悲苦的象徵,杜鵑啼血既是悲苦,又是離別的象徵。作者不相信與那位女郎會有離別悲苦之事,不相信會離開她。但事與願違,終又勞燕分飛,天隔方,只能將深深的思念留在京都,直至二十年後還時常想起,“江南二十年”即是寫此。有人考證詞中女郎可能是張炎的老相識,杭州歌妓沈梅嬌。
全詞充滿作者對過去美好生活的回憶,為更好地表現那段生活,作者擇選了《阮郎歸》 的詞牌調,使語句韻味十足,詞調形成一種優美的“節奏流”,語言、情感如流水般自然傾瀉,內容和形式達到了和諧統一。 [3] 

阮郎歸·有懷北遊名家點評

浙江大學教授夏承燾等《唐宋詞選》:該詞是作者追懷南宋亡後到燕京的所見,在那兒還是車馬連接不斷,管絃歌舞,過着醉生夢死的生活,表達出“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的感慨。一結指出南宋小朝廷不自振作,自陷覆亡,更有含意。 [4] 

阮郎歸·有懷北遊作者簡介

張炎(1248—1319年),字叔夏,號玉田,又號樂笑翁。張俊六世孫,寓居臨安(今浙江杭州)。宋亡時,年三十二,抗元的祖父張濡被殺,家產籍沒,張炎靠竟至賣卜為生。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曾北遊大都,次年春後南歸。晚年落魄縱遊於金陵、蘇杭一帶。卒於元延事佔四年後,年七十餘。張炎工長短句,以春水詞得名,人號張春水。與周密、王沂孫為詞友。詞集名《山中白雲詞》,還有重要的詞論著作《詞源》。論詞專尊姜夔,尤主“清空”與“騷雅”之説,後世遂以“姜張”並稱。 [5] 
參考資料
  • 1.    《唐宋詞鑑賞辭典》(南宋·遼·金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年版,第2326頁
  • 2.    劉斯奮譯著.劉斯奮詩譯宋四家詞選 姜夔 張炎:廣東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204-205頁
  • 3.    林力、肖劍.宋詞鑑賞大典 (上、中、下卷):長征出版社,1999年:第1754-1755頁
  • 4.    夏承燾.唐宋詞選:中國青年出版社,1959年:第209頁
  • 5.    墨香齋.典藏文化經典 宋詞鑑賞大全 雙色插圖版:中國紡織出版社,2015年:第30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