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阮肇

鎖定
阮肇是劉義慶幽明錄》中記載的人物。漢明帝永平五年﹐會稽郡剡縣劉晨﹑阮肇共入天台山採藥﹐遇兩麗質仙女﹐被邀至家中﹐並招為婿,半載返家,子孫已過代。阮肇又被稱為阮郎。後亦借指與麗人結緣之男子。
中文名
阮肇
別    名
阮郎
國    籍
中國
籍    貫
會稽郡剡縣
職    業
採藥人
事    件
山中採藥與仙女婚配

阮肇阮肇典故

阮肇,東漢人。相傳永平年間(~75年),劉晨與阮肇去天台山採藥,遇兩仙女,邀至家中,食胡麻飯,睡前行夫婦之禮,半載返家,子孫已過代。後重返天台山尋訪仙女,行跡渺然。見《太平御覽》卷四一引南朝宋·劉義慶《幽明錄》。

阮肇劉晨阮肇遇仙

ruǎn zhào
阮肇
喻指情郎。 明·葉憲祖 《鸞鎞記·鎞訂》:“曾記山中逢 阮肇 ,更聞 湘 渚嫁 蘭香 。”參見“阮郎”。
劉晨阮肇入天台圖(局部) 劉晨阮肇入天台圖(局部)
劉晨、阮肇都是剡縣人,故事的發生地在剡地。最早記載這個故事傳説的應為晉幹寶《搜神記》,還有南朝劉義慶《幽明錄》。漢明帝永平五年(《剡錄》載為永平十五年),剡縣劉晨、阮肇共入天台山取穀皮,迷不得返。經十三日,糧食乏盡,飢餒殆死。遙望山上,有一桃樹,大有子實;而絕巖邃澗,永無登路。攀援藤葛,乃得至上。各啖數枚,而飢止體充。復下山,持杯取水,欲盥漱。見蕪菁葉從山腹流出,甚鮮新,復一杯流出,有胡麻飯摻,相謂曰:“此知去人徑不遠。”便共沒水,逆流二三里,得度山,出一大溪,溪邊有二女子,姿質妙絕,見二人持杯出,便笑曰:“劉阮二郎,捉向所失流杯來。”晨肇既不識之,緣二女便呼其姓,如似有舊,乃相見忻喜。問:“來何晚邪?”因邀還家。其家銅瓦屋。南壁及東壁下各有一大牀,皆施絳羅帳,帳角懸鈴,金銀交錯,牀頭各有十侍婢,敕雲:“劉阮二郎,經涉山岨,向雖得瓊實,猶尚虛弊,可速作食。”食胡麻飯、山羊脯、牛肉,甚甘美。食畢行酒,有一羣女來,各持五三桃子,笑而言:“賀汝婿來。”酒酣作樂,劉阮欣怖交併。至暮,令各就一帳宿,女往就之,言聲清婉,令人忘憂。至十日後欲求還去,女雲:“君已來是,宿福所牽,何復欲還邪?”遂停半年。氣候草木是春時,百鳥啼鳴,更懷悲思,求歸甚苦。女曰:“罪牽君,當可如何?”遂呼前來女子,有三四十人,集會奏樂,共送劉阮,指示還路。既出,親舊零落,邑屋改異,無復相識。問訊得七世孫,傳聞上世入山,迷不得歸。至晉太元八年,忽復去,不知何所。
經後人考證,劉晨其實就隱居在天姥山腳的劉門山(今屬新昌縣),未成仙而娶妻生子繁衍為劉門塢村;而阮肇則看破紅塵,決意雲遊四方,最後不知所終,疑成仙而去矣。故他們的老家阮廟(在今嵊州市三江街道)所以稱作“阮廟”,而不稱作“劉阮廟”,理由即在於此。現阮廟被定為嵊州市文物保護點。
經後代不斷加工整理劉晨、阮肇入山遇仙結為夫婦的故事,並沒有什麼怪異色彩,而是洋溢着濃厚的人情味。敍述細緻動人、委婉入情。特別是仙女們的音容笑貌顯得逼真動人。長期以來,這一故事廣為流傳,已成了後來文學作品中常用的典故。

阮肇人物影響

在唐詩之路的歷史源頭探尋之中,剡地的劉阮成仙傳説必定有相當大的影響。特別是對東晉以來的玄學、道學、隱逸之風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該故事曾在《幽明錄》的故事中體現出來,“劉晨阮肇”被後世文人不斷嵌入詩詞,也曾出現在元代末年王子一的《劉晨阮肇誤入桃花源》等作品。

阮肇相似例子

爛柯人王質
原文
信安郡石室山,晉時王質伐木至,見童子數人棋而歌,質因聽之。童子以一物與質,如棗核,質含之而不覺飢。俄頃,童子謂曰:"何不去?"質起視,斧柯盡爛。既歸,無復時人。—— 南朝梁·任昉《述異記》
譯文
信安郡的石室山(今浙江衢州爛柯山),晉代有個王質砍柴的時候到了這山中,看到有幾位童子有的在下棋,有的在唱歌,王質就到近前去聽。童子把一個形狀像棗核一樣的東西給王質 ,他吞下了那東西以後,竟然不覺得飢餓了。過了一會兒,童子對他説:"你為什麼還不走呢?"王質這才起身,他看自己的斧子時,那木頭的斧柄已經完全腐爛了。等他回到人間,與他同時代的人都已經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