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阮福暶

鎖定
阮福暶越南語:Nguyễn Phúc Tuyền,1807年—1847年),越南阮朝第三任君主(1841年—1847年在位)。原名阮福曧、阮福綿宗,父為阮聖祖明命帝阮福晈,母為佐天仁皇后胡氏華。年號紹治(Thiệu Trị),故通稱“紹治帝”。即位前受封長慶公,1841年依明命帝遺詔繼位。任內採取守成之政,並解決了鎮西(今柬埔寨)的遺留問題,結束了在西南地區與暹羅的戰事,又在西北地區設置奠邊府,防範南掌的攻擊。1847年,沱灢(今越南峴港)遭到法國軍艦炮擊,越軍損失慘重,預示着越南在不久的將來遭到法國入侵併淪為其殖民地的命運。同年,阮福暶去世,臨終之際捨棄長子阮福洪保而傳位於次子阮福洪任,即嗣德帝阮福時。死後廟號憲祖諡號紹天隆運至善純孝寬明睿斷文治武功聖哲章皇帝,葬於昌陵
別    名
原名阮福曧
阮福綿宗
綿宗
所處時代
越南阮朝
民族族羣
越人
出生地
越南順化
出生日期
嘉隆六年五月十一日(1807年6月16日)
逝世日期
紹治七年九月二十七日(1847年11月4日)
主要成就
解決鎮西問題
主要作品
《紹治御製詩集》
本    名
阮福暶
諡    號
章皇帝
廟    號
憲祖
陵    墓
昌陵

阮福暶人物生平

阮福暶早年生涯

阮福暶生於阮世祖嘉隆六年(1807年)五月十一日,是皇四子阮福膽(後來的明命帝阮福晈)之長子,母親胡氏華(嘉隆帝賜名胡氏實)在生下他十三天後就溘然長逝,年僅十七歲。阮福暶幼年名阮福曧,由祖母順天高皇后陳氏璫在宮中將他撫養成人。明命帝繼位後,整頓宗室制度,效仿中國皇室定帝系詩,阮福曧為綿字輩,於明命四年(1823年)獲賜新名字“綿宗“。 [1] 
長慶公蛟紐銀印 長慶公蛟紐銀印
明命帝在位時未立皇后,也未立皇太子,所以阮福綿宗只是在明命十一年(1830年)正月被封為“長慶公”。儘管如此,身為長子的綿宗雖無儲君之名,仍具儲君之實。明命二年(1821年)明命帝北巡升龍(今越南河內)、接受清朝冊封之際,綿宗留京監國。此外綿宗出閣讀書,明命帝也是考慮到“主鬯承祧”而特地挑選阮登洵(也是明命帝的師傅之一)等德才兼備之臣充當師傅,精心教導。 [2]  明命十七年(1836年)八月,綿宗兼攝宗人府左宗正,同時又多次代明命帝祭祀。據説明命帝曾出上聯:“龍為萬物之靈,變化冠騰莫測”,綿宗對下聯:“天乃一元之氣,恢浩覆幬無垠”,明命帝由此對綿宗更加器重。 [3] 

阮福暶繼位受封

明命二十一年(1840年)十二月十九日,明命帝病重,二十八日召綿宗等皇子及機密院大臣張登桂入侍,讓張登桂秉燭至御榻前,説:“皇子長慶公,位次居長,以德以年,宜嗣大統,汝當盡心力以匡輔之,凡事有未合,汝當引朕言以糾繩之,視朕面以牢記之。”隨後讓綿宗靠近,囑咐他對張登桂要“言聽計從”,以後讓張登桂配享自己的世室。綿宗“泣拜受命”。 [4]  同日亥時,明命帝駕崩。另有史料記載,明命帝彌留之際,他的胞弟建安公阮福旲正在光明殿調護,皇太后陳氏璫欲立建安公,張登桂則主張立長慶公,當即在御前起草遺詔,然後出示皇太后,皇太后不得不同意立長慶公。 [3]  翌年正月四日,綿宗打開金縢,從明命帝御製帝系金冊中選取第一字“暶”作為自己即位後的新名字。正月二十日在太和殿舉行登極大典,以“紹揚皇考治功”之意改元紹治,因而他就被稱為“紹治帝”。 [5] 
紹治帝剛繼位,就依舊例派遣禮部右參知李文馥等充如清使,赴北京向宗主國清朝告哀請封。七月二十八日,清朝道光帝批准冊封,派廣西按察使寶清赴越南舉行冊封儀式(阮朝稱“邦交大禮”)。紹治二年(1842年)正月,紹治帝留皇長子阮福洪保在順化監國,然後啓程北巡河內,三月二十七日着九龍冠、紅袍、玉帶,在隆天殿跪受道光帝敕書,正式被封為“越南國王”。在此之前,紹治帝曾一度考慮在冊封時穿黃袍,冊封當天寶清進入朱雀門時,遭到壽春公阮福綿定的呵斥而被迫下轎。這些現象都是處於鴉片戰爭的漩渦中的清朝在越南威信下降的表現。由於清朝使臣大體遵從了越南的意志,隨員也沒有違法之事,所以紹治帝對這次冊封感到很滿意。 [6] 

阮福暶高蠻經略

明命年間,越南阮朝曾以真臘(柬埔寨,又稱高蠻)國王匿螉禛(安贊二世)無嗣而終為由,除真臘國,收其地為鎮西城,仿照清朝對新疆外蒙古的統治模式,設置將軍、參贊等官以管轄,後又改土歸流,劃分10府23縣。阮朝以“用夏變夷”為名,在鎮西地區推行急速的同化政策,強迫高蠻人蓄髮易服,學習漢字儒學,甚至燒燬佛經、破壞佛寺,並將匿螉禛之女玉雲(安眉女王)等王室成員遷至越南,引起高蠻人的強烈不滿,在明命二十年(1840年)全民暴動(1840年反越大起義)。當時,流亡暹羅的匿螉禛之弟匿螉敦(又作詫螉敦,即西哈努克的曾祖父安東)在暹羅將領質知(博丁德差)的援助下反攻回國,盤踞烏東。紹治帝繼位之際,就面臨着收拾鎮西爛攤子的難題。紹治帝希望前線將士打幾個勝仗,他拒絕了暹羅所提出的恢復高蠻國的建議,認為:“彼(暹羅)既懸軍遠涉,資糧必取於土人,今土人謀食不充,又將何以資於敵,寧能與我持久乎?況官軍在此,糧足兵精,鎮西一城,可資守禦,南圻六省,足運軍需,主客之勢殊而勝負之分決矣!”因此要求前線將士“即加痛剿,大創一番,使彼永遠震懾”。 [7]  然而越軍只能“在鎮西城轄聚兵株守,不曾畫一籌建一策以圖進取,而官兵屯駐之外,二十餘縣之廣,聽彼來去自由,無復忌憚”。 [8]  此外,南圻高蠻人林森等也起兵作亂,圍攻巴川、樂化等地,紹治帝派工部參知阮知方為安江巡撫,領兵鎮壓。
紹治元年(1841年)五月,鎮西參理阮公著奏稱:“高蠻久荷朝廷褓襥,再設鎮西以防護之,八年來,財力靡費不貲,而土兵則不可差派,土民則不可開導,自起變以來,官兵陣斃無慮千計,以至炮械之損失,錢糧之支給,船艘之搬運,公私耗損,巴川、樂化亦次第不靖,諸省僱撥徵調,農商俱病。”指出“得其地不可耕,得其民不可使”。 [9]  紹治帝被迫釋放被綁架到順化的匿螉敦之兄匿螉俺(安恩)到鎮西安撫民心,但鎮西局勢仍未見好轉。至八月,謝光巨為首的眾臣建議“今節臨秋潦,行路不通,用兵則餉運不繼,坐守則徒勞無功。臣等再四籌惟,別無長策,曷若權且退回安江,然後乘勢而行,相機而動之為愈也?” [10]  紹治帝聽從其議,命鎮西將軍張明講、參贊阮進林等一干文武官員和軍民及玉雲、匿螉俺等被越南控制的高蠻王族撤至南圻安江省,從而結束了阮朝對高蠻長達六年的直轄統治。
撤出鎮西后,阮朝集中力量打擊南圻“土匪”,於同年十二月捕獲林森,凌遲處死。翌年,暹羅和高蠻聯軍2萬人入侵南圻,被越軍擊退。越軍從暹軍繳獲一門洋炮,紹治帝賜名“平暹沖霄炮”。 [11]  不過,紹治帝並未打算立刻收復鎮西,而是採取靜觀其變、養兵息民的政策。隨着暹羅在高蠻駐軍日久,一部分高蠻人又不堪暹羅壓迫,轉投越南。紹治四年(1844年),安河總督阮知方、安江巡撫尹藴等認為收復鎮西時機已至,主張出兵兩萬進攻暹羅和高蠻。至紹治五年(1845年)六月,紹治帝終於派大臣武文解前往南圻經理,決心用兵鎮西。八月,阮知方、尹藴等收復鎮西,九月又在泳隆(今柬埔寨菩薩省境)打敗暹柬聯軍,匿螉敦、質知等被迫退守烏東,並向越南求和。紹治帝本期望“乘此蠻虜一敗塗地之餘,要須窮林搜索,擒斬無遺,略地盡臘蠻界,俾之永懾聲威”,將匿螉敦、質知等“一網打盡,立早擒斬到案”,恢復阮朝對鎮西的統治。 [12]  但烏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加上連年用兵,南圻疲敝,前線諸臣請求接受和議,允許高蠻成為阮朝的藩屬國,紹治帝只好讓步。十月,阮知方、尹藴在烏東與匿螉敦、質知議和,約定高蠻對阮朝稱臣納貢,並歸還被俘虜的越南人,而阮朝亦從鎮西撤軍,釋放包括匿螉敦母親及玉雲等在內的高蠻王族。完成善後事宜後,匿螉敦於紹治六年(1846年)十二月奉表謝罪,並遣使朝貢。紹治七年(1847年)二月,紹治帝在勤政殿接見高蠻使臣,並派嘉定布政使黎克讓、安江布政使黃收等齎誥命、印章前往高蠻,冊封匿螉敦為“高蠻國王”,玉云為“高蠻郡主”,後約定高蠻自明年起對越南三年一貢。 [13]  越南和暹羅圍繞高蠻而展開的數十年之久的爭奪戰至此告終,南圻地區也獲得十餘年的短暫安寧。

阮福暶西洋接觸

紹治帝在位時期,堅持明命帝定下的閉關鎖國及禁教政策,同時敏鋭觀察鴉片戰爭的動態。他即位之初,廣安省(今廣寧省)臣彙報鴉片戰爭情況,紹治帝説:“夷狄猖狂,天下之公憤也。事在外國,省臣乃能委探,以事入奏,疆吏不當如是邪?”遂傳旨嘉獎,顯示出他對西方入侵東方的高度關注。在禁教方面,紹治帝雖然繼續逮捕天主教徒,然而基本不採取肉體消滅的方式,往往減死監禁。有一次抓獲越南傳教士四人,紹治帝讓他們背教,他們不肯,紹治帝嘆息:“邪教惑人,何至此邪!”但仍沒殺他們,而是繼續羈押。 [14]  後來法國(越南稱“富浪沙”)兩次來越南索要被監禁的傳教士,紹治帝也都送還,以示“好生之仁,柔遠之義”,不過對於私通洋船的越南籍天主教徒則處以死刑。 [15-16] 
紹治通寶 紹治通寶
紹治帝時期,也與西方有過和平或非和平的一些接觸。紹治四年(1844年),有英國船隻飄至平順省海岸,紹治帝予以救恤,並派官船將他們送走。紹治五年(1845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王(越南稱“壁蘇移”)遣使感謝,並贈送大燈檠一對、鍍金機鳥一籠、時刻表一副。阮朝將此理解為“謝恩”,並將送禮理解為“呈獻”,紹治帝大喜曰:“英國從前素稱黠夷,未通中國(指越南)。頃者仰慕皇風,馳琛獻款,氊裘獷悍之風,一遵衣冠禮樂之化。”遂決定對英王“從優獎賞”,賜黃金獅、白玉馬玩好各一副、大金錢結珍珠珊瑚垂纓二架、色玉花樹二盆、鑲金犀角二端、象牙二枝、金錢十二枚、銀錢五十枚、色絲緞十端、色南紗五十端,並對使臣、隨員也加以“賞賜”。 [17] 
紹治七年(1847年)二月,法國所派拉別耳(Augustin de Lapierre)上校率兩艘軍艦率駛入越南沱灢(峴港),投遞漢字國書,自稱“咈囒哂”(因此阮朝不知道其與他們所熟悉的“富浪沙”是同一國家),要求越南開港通商、允許傳教。紹治帝將不能阻止他們的李文馥下獄,並命枚公言、陶致富等率5艘裹銅船嚴陣以待。 [18]  三月,正與越方交涉的拉別耳見越南正在修築防備工事,便開炮轟擊沱灢要塞,其後揚長而去,駛離越南海岸。越軍措手不及,5艘裹銅船全部沉沒,官兵死40餘人,傷90餘人,失蹤104人。紹治帝震怒,説:“銅船五艘,反為洋賊射的,不謂官兵懦弱至此!”於是懲辦相關人員。本來,紹治帝認為通商可行,允許傳教也不是不能考慮,經此炮擊後,他強調:“洋夷素懷狡詐,若爺蘇(指天主教)之禁一弛,英咭唎聞之,亦將來弛鴉片之禁。戎狄豺狼,不可厭也,安能一一曲徇所求?且爺蘇邪教,其害至於開邊釁、啓戎心;鴉片迷藥,其害至於破產傾家、害人性命,此二者皆國大禁,朕將另降明諭,藏之國史,垂示後來,永遠禁絕,以祛外患。” [19]  又傳諭地方稱:“咈囒哂狂夷罪不容恕,彼或再來,不論商船、師船,所在諸汛分立即逐去,不得聽他投碇!”不過,紹治帝還是相當剋制的,當時山興宣總督阮登楷提出停止外洋公務(阮朝前期派官船去南洋、廣東採辦,也是阮朝前期瞭解外界的重要途徑)以及從嚴懲處天主教徒的建議,紹治帝拒絕了,他不僅認為外洋公務不宜停止,而且對天主教徒繼續採取“多方開誘,慢慢養他,使之遷善改過”的方針。 [20] 
不管怎樣,法國炮擊沱灢的事件還是給紹治帝沉重打擊,從此他“深懊恨,常忽忽不樂”,並命令諸軍“束草作洋人形,射之中者賞以金銀錢”。 [19]  半年以後,紹治帝即去世。

阮福暶立儲去世

紹治帝跟他父親明命帝一樣不立太子,但他的子嗣情況更加複雜。紹治帝的長子是安豐公阮福洪保,其母丁氏幸地位低下且早死,他本人也因不學無術而不得紹治帝喜愛。相比之下,紹治帝寵妃範氏姮所生的次子福綏公阮福洪任則聰明好學,頗得紹治帝青睞。但洪保畢竟是長子,身體健康,且他在紹治五年(1845年)生下了皇長孫,而洪任文弱內向,尚無子嗣。所以紹治帝在立儲的問題上曖昧不定。從他的行動來看,紹治二年(1842年)北巡河內時,他曾打算讓洪任留京監國,但因太皇太后(順天高皇后陳氏璫)的反對而作罷,還是依慣例讓洪保留京監國。 [21]  然而,紹治五年(1845年)皇長孫出生時,紹治帝喜出望外,命內閣破例支給皇長孫俸祿。 [22]  他不僅給皇長孫賜名膺福,還將他抱見太皇太后,養育於宮中,接受百官朝賀,祗告列祖列宗,又為太皇太后上尊號,親制冊文,大宴皇子皇親、文武大臣(文官四品、武官三品以上)於勤政殿,以紀念“五代同堂”之慶,還奉太皇太后之命下賜宗室成員宮錢一萬緡、全體京官(含來京朝賀外官)及高官命婦宮錢一萬緡、洪保妻家陳氏宮錢一千三百緡,可謂一大盛事。 [23]  從他的觀念來看,紹治帝在剛繼位時談到歷史上的立儲問題,曾表示“唐虞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官天下則傳賢,家天下則傳子,傳子必以長大居正也” [24]  ,認為立長子是天經地義,但後來又讚揚清朝乾隆帝禪位於嘉慶帝是“以賢不以次,合堯舜之道而兼禹啓之傳”。 [25] 
紹治七年(1847年)八月,剛過四十的紹治帝病倒。九月十七日秘密召見重臣張登桂、武文解、阮知方、林維浹,對他們交代後事,稱:“朕諸子中,洪保雖長,庶出也,愚鈍寡學,徒事嬉遊,不可以承大統。皇二子福綏公洪任,聰明嗜學,克肖朕躬,可嗣皇帝位。昨已手批遺詔,納之龍筒,今交卿等敬謹緘藏,萬一有不諱,即宣之,使中外臣民鹹知朕所以慎擇元良、憂深思遠之意。”然後任命張登桂等四人為輔政大臣。 [26]  九月二十七日,紹治帝駕崩,洪任依遺詔即位,是為嗣德帝,他為紹治帝上廟號憲祖,諡號紹天隆運至善純孝寬明睿斷文治武功聖哲章皇帝,下葬於昌陵。

阮福暶軼事典故

阮福暶生而泣血

紹治帝生下後不久,母親胡氏華就去世了,還在襁褓中的紹治帝泣血不止。祖母順天高皇后陳氏璫看到後欣慰地説:“赤孩泣血,天性所鍾也。他日必能全孝!” [27] 

阮福暶留意文學

紹治帝御製迴文詩《雨中山水》 紹治帝御製迴文詩《雨中山水》
紹治帝在勤於政務之餘,也留心文藝之事。實錄記載“帝留意文籍,博覽古今,雖在禁中,未嘗釋卷,每日視朝奏事畢,輒與諸儒臣講論經義”。 [28]  他自己也曾説:“朕萬機清暇,留意典墳,凡乙覽之書,莫不詳細研究,或遊於藝圃,亦溯本窮源,搜求至理。” [29]  紹治七年(1847年),他囑咐如東(出使廣東)採辦的官員説:“凡天下奇書,雖不在內閣清單,亦聽收買。且朕雅好書籍,嘗喜博覽古今,故凡聞人間奇書,雖千金購求,亦不靳也。” [30] 
紹治帝亦喜作詩,曾有署刑科給事中江文顯勸諫他不要“馳情吟詠”,紹治帝覽奏震怒,説自己“但於萬幾之暇,援筆記事,以自課其勤勞,豈不賢於對婦寺乎?況所著詩文,均是勤政愛民、課晴較雨,或觸景成吟,聊為風木蓼莪之詠,於以寓羹牆夢想之衷,原非有心搜索、徒事豔莊,以與藝士文人爭長競短也,亦何妨於事而必以為言邪?”於是嚴厲戒飭江文顯。 [31] 

阮福暶重視槍術

紹治帝精於鳥槍。他自幼學習騎射及槍法,明命四年(1823年),明命帝講武于吉雲亭,還是皇子的紹治帝陪侍,明命帝開槍屢發屢中,然後教紹治帝用槍方法,紹治帝隨後開槍中靶,明命帝大喜,將此御槍賜予紹治帝。紹治二年(1842年),紹治帝在吉雲亭演槍,追思往事,不勝感慨,遂賜此槍名“纘武槍”,並且要“珍藏之,以遺子孫,使知遵守家法,無忘武備”。 [32] 
紹治四年(1844年),紹治帝效仿漢代為劍立祠、唐代祭祀陳列大弓長矢之例,封嘉隆帝御槍“武功良器槍”神號為“武功良器寶槍將軍光靈之神”,明命帝御槍“殺虎槍”神號為“殺虎寶槍將軍武靈之神”,自己的御槍“纘武槍”神號為“纘武寶槍將軍震靈之神”,給誥敕、造神牌,列於槍炮神廟。 [33] 

阮福暶拒絕洋物

紹治四年(1844年),奉命赴外洋採辦的官員陶致富給紹治帝進獻洋人所造的假鳥飼雛金籠及挾腋機小槍,紹治帝説:“西洋機事,巧則巧矣,然多巧多玩,不過一玩物耳。夫玩物喪志淫巧蕩心,古人所戒也,何取乎?”即命擲還。 [34] 

阮福暶評論清朝

紹治帝對宗主國清朝多有評頭論足。比如他在紹治二年(1842年)北巡河內時經過阮福氏老家清化,拜謁原廟和祖陵,隨後就清朝開國史事評論道:“清高尊(宗)論古今得國,惟以清及元為正,漢唐以下,或起於亭長,或出於寺僧,或本其臣子,皆非正也。獨不思清初起滿洲,亦嘗受明封爵,獨非明之臣子乎?是非得失,自有千秋公論,若徒好自尊大,寧不貽笑將來?本朝得國,取於西山,非取於黎氏,何等正大光明!” [35] 
不久,他在河內談及北圻服色問題,在回顧了明命帝更改北圻服制之後,説:“今則南北同風,混無異俗矣,其視清初得國所行政事,一何其相遠邪!清太尊(宗)之言曰:‘我等以馬上得天下,安用此寬衣博帶為邪?’及清世祖初入關,即出薙髮之令,有頭無發,有發無頭,將漢唐宋明數千百年一變而從滿州(洲),一切之令,何其急遽之甚邪!夫有中國之地,而無中國之風,將何以變夷為夏?無怪乎夷狄之世為患也。世儒之論曰:‘王者氣象多寬緩,霸者氣象多急迫’,當於此觀之。” [36] 
紹治帝也密切關注當時清朝的政局。紹治五年(1845年),他對侍臣説:“清國政事,近來殊無可觀。朕昨覽清國京抄,見有支銀給予英咭唎,府庫幾空,何委靡也!甚至賣官鬻獄,無所不為,而盜賊雨雹,災異頻仍,意者季世乎?” [37]  後又對內閣臣阮德政等説:“朕觀大清京抄,道光皇帝或十五日一聽政,有司上章疏,日不過十本,且既為天子,敕天之命,惟辰(時)惟幾,卻乃自立程限,則天下之事,日至萬來,不幾於堆積乎?朕則不然,隨事隨應,不敢自暇自逸而已。” [38] 

阮福暶歷史評價

  • 阮朝官方評價:帝以明聖之資,撫盈成之運,憂勤一念,振刷百為。共承郊廟,歡奉庭闈。睦族以恩,遇臣以禮。分曹局、別等威,而官常肅;抑外家、戒近侍,而宮政清。增解額以鼓文風,開武科以勵士氣。行慶施恩,節次至百餘條;平獄緩刑,全活以千萬計。故能文教敷於四海,武功讋乎蠻荒。瑞應十成,户登百萬,猗歟休哉!萬幾之暇,留意藝文,七年之間,著有聖制詩四集、文二集與夫《古今體格》、《裁成輔相》諸集,皆所以闡微鈎玄,始非尋常章句所能窺其萬一。至於憑几導揚之際,訓迪諄諄,遺詔一篇,安詳靜定,雖古聖帝明王傳授精微之旨,何以加諸? [39] 
  • 潘叔直(阮朝文臣):帝遵奉舊典,以心法為心,以治法為治,保存耆耇,內外寧帖,倉廩充實,部臣奉計帳頒發之外,可供五十年之用。 [40] 
  • 陳仲金(越南歷史學家):憲祖生性温和,不喜歡惹事生非,也不像聖祖那樣果敢。憲祖在位期間,學校、制度、税務,都完全遵照聖祖朝的成憲行事。 [41] 

阮福暶親屬成員

阮福暶妻妾

紹治三年(1843年)申定宮中九階班次,設皇后(紹治帝任內虛置)、皇貴妃(紹治帝任內虛置),以貴妃、端妃、令妃為一階,誠妃、貞妃、淑妃為二階,貴嬪、良嬪、德嬪為三階,徽嬪、懿嬪、柔嬪為四階,嫺嬪、雅嬪、順嬪為五婕妤為六階,貴人為七階,美人為八階,才人為九階。紹治六年(1846年)正月“晉封諸妃、嬪、婕妤、貴人各有差 [42]  ,並對封號加以調整,改一階中之端妃為良妃,二階中之良嬪為瑞嬪,紹治帝的妻妾列表如下:
封號
諡號
姓名
父親
備註
一階貴妃
儀天章皇后
德國公範登興
初為二階誠妃,生1子2女,子為嗣德帝
一階令妃
徽順
阮氏任
荊門郡公阮文仁
初封不詳,1846年升一階令妃 [43]  ,生1女
一階良妃
徽順
武氏媛
副衞尉武有領
初為三階良嬪,生4子3女
二階淑妃
懿順
掌奇阮文鳳
初為三階德嬪,生2子1女,長子為瑞太王阮福洪依
三階貴嬪
-
丁氏幸
-
系追贈,生1子2女,子為安豐郡王阮福洪保
三階德嬪
雅順
阮氏媗
快州郡公阮德川
初為四階柔嬪,生1子1女
三階瑞嬪
-
張氏慎
衞尉張文銘
初為四階徽嬪,生2子4女,次子為協和帝
四階柔嬪
阮氏嫣
掌奇阮文鳳
生1子1女,淑妃之姊
五階嫺嬪
潘氏抗
錦衣校尉潘文鳳
生1女
五階順嬪
黃氏穎
錦衣千户黃文貴
生1子3女
六階婕妤
阮氏鸞
錦衣校尉阮廷善
生1子1女
七階貴人
吳氏春
-
生1子
才人
貞祥
張氏永
生1子,堅太王阮福洪侅啓定帝追贈三階紀嬪
才人
-
潘氏淑
生1子
才人
杜氏貞
生1子
才人
張氏翠
正隊張廷宣
生1子
才人
張氏良
-
生1子1女
才人
生1子
才人
淑順
阮氏京
阮維賓
生2女
才人
-
阮氏奎
-
生2女
才人
陳氏森
生1子
才人
潘氏妙
署副衞尉潘柏
生1女
才人
阮氏味
-
生1子
才人
武氏緣
前鋒知簿武卿
生1子
宮人
阮氏惠
-
生1女
宮人
枚氏沾
生1女
宮人
胡氏懿兒
生1女
宮人
阮氏香蕊
生1女
宮人
裴氏筆
生1子
宮娥
阮氏申
生1女
宮娥
阮氏麗
生1女

阮福暶子女

阮福暶共有29子:
  1. 阮福洪保,安豐郡王
  2. 阮福洪任,嗣德帝
  3. 阮福洪付,泰盛郡王
  4. 阮福洪依,瑞太王
  5. 阮福洪儉
  6. 阮福洪傃,弘治王
  7. 阮福洪伾,永國公
  8. 阮福洪休,嘉興王
  9. 阮福洪伉,豐祿郡公
  10. 阮福洪健,安福郡王
  11. 阮福洪佋
  12. 阮福洪傳,綏和郡王
  13. 阮福洪傍
  14. 阮福洪傪
  15. 阮福洪㒂
  16. 阮福洪儗,香山郡公
  17. 阮福洪侍
  18. 阮福洪倢,美祿郡公
  19. (早殤)
  20. 阮福洪𠊪
  21. 阮福洪僟
  22. 阮福洪俆
  23. 阮福洪侹,奇峯郡公
  24. (早殤)
  25. 阮福洪𠌠,富良公
  26. 阮福洪侅,堅太王
  27. (早殤)
  28. 阮福洪倪
  29. 阮福洪佚,文朗郡王,協和帝
阮福暶共有35女:
  1. 阮玉靜好(1824—1848),延福公主
  2. 阮玉嫺嫣(?—?),安盛公主
  3. 阮玉淵懿
  4. 阮玉徽柔,安美公主
  5. 阮玉翠姚
  6. 阮玉芳妍
  7. 阮玉愛嫃
  8. 阮玉雅媛,懷正公主
  9. 阮玉清媞,順正公主
  10. 阮玉淑嬣
  11. 阮玉娉婷
  12. (早殤)
  13. 阮玉婑婧
  14. (早殤)
  15. 阮玉麗嫺,歸正公主
  16. 阮玉莊孋
  17. 阮玉媏嫤,茂林公主
  18. 阮玉敦貞,富麗公主
  19. 阮玉嫽妙
  20. 阮玉婉如
  21. 阮玉清姞,廣施公主
  22. 阮玉嫺雅
  23. 阮玉慎徽,安馥公主
  24. 阮玉懿芳,同富公主
  25. 阮玉貞徽,春林公主
  26. 阮玉良徽,自新公主
  27. 阮玉端良,綏祿公主
  28. 阮玉莊雅
  29. 阮玉淑莊
  30. 阮玉芳聲
  31. 阮玉嫺德,樂成公主
  32. 阮玉明姿
  33. 阮玉恬淵
  34. 阮玉福徽,順美公主
  35. 阮玉嘉篤,復禮公主

阮福暶影視形象

阮福暶 阮福暶
2020年電視劇《鳳扣》(Phượng Khấu):成祿
參考資料
  • 1.    《大南寔錄》正編第三紀,卷一,第1—2頁。
  • 2.    《大南寔錄》正編第三紀,卷三十九,第17頁。
  • 3.    潘叔直.《國史遺編》: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65年:第301頁
  • 4.    《大南寔錄》正編第二紀,卷二百二十,第36—37頁。
  • 5.    《大南寔錄》正編第三紀,卷二,第3頁。
  • 6.    《大南寔錄》正編第三紀,卷十八,第24—26頁。
  • 7.    《大南寔錄》正編第三紀,卷四,第21頁。
  • 8.    《大南寔錄》正編第三紀,卷七,第10頁。
  • 9.    《大南寔錄》正編第三紀,卷八,第15—16頁。
  • 10.    《大南寔錄》正編第三紀,卷十一,第20頁。
  • 11.    《大南寔錄》正編第三紀,卷二十一,第24頁。
  • 12.    《大南寔錄》正編第三紀,卷五十,第1、4頁。
  • 13.    《大南寔錄》正編第三紀,卷六十七,第15頁。
  • 14.    《大南寔錄》正編第三紀,卷十,第14頁。
  • 15.    《大南寔錄》正編第三紀,卷二十七,第21—22頁。
  • 16.    《大南寔錄》正編第三紀,卷四十八,第8頁。
  • 17.    《大南寔錄》正編第三紀,卷五十,第9—10頁。
  • 18.    《大南寔錄》正編第三紀,卷六十五,第10—12頁。
  • 19.    《大南寔錄》正編第三紀,卷六十六,第2—4頁。
  • 20.    《大南寔錄》正編第三紀,卷六十七,第6—7頁。
  • 21.    《大南寔錄》正編第三紀,卷十五,第24頁。
  • 22.    《大南寔錄》正編第三紀,卷四十九,第12頁。
  • 23.    《大南寔錄》正編第三紀,卷五十二,第1—8頁。
  • 24.    《大南寔錄》正編第三紀,卷五,第3頁。
  • 25.    《大南寔錄》正編第三紀,卷四十八,第12頁。
  • 26.    《大南寔錄》正編第三紀,卷七十二,第14頁。
  • 27.    《大南寔錄》正編第三紀,卷一,第1頁。
  • 28.    《大南寔錄》正編第三紀,卷六十九,第18頁。
  • 29.    《大南寔錄》正編第三紀,卷四十六,第2頁。
  • 30.    《大南寔錄》正編第三紀,卷七十二,第6頁。
  • 31.    《大南寔錄》正編第三紀,卷十五,第14—15頁。
  • 32.    《大南寔錄》正編第三紀,卷二十六,第10頁。
  • 33.    《大南寔錄》正編第三紀,卷三十九,第9—10頁。
  • 34.    《大南寔錄》正編第三紀,卷四十一,第6頁。
  • 35.    《大南寔錄》正編第三紀,卷十六,第10頁。
  • 36.    《大南寔錄》正編第三紀,卷十七,第25—26頁。
  • 37.    《大南寔錄》正編第三紀,卷四十六,第7頁。
  • 38.    《大南寔錄》正編第三紀,卷五十二,第18—19頁。
  • 39.    《大南寔錄》正編第三紀,卷七十二,第20—21頁。
  • 40.    潘叔直.《國史遺編》: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65年:第339頁
  • 41.    陳仲金著,戴可來譯.《越南通史》:商務印書館,1992年:第345頁
  • 42.    《大南寔錄》正編第三紀,卷五十四,第14頁。
  • 43.    《欽定大南會典事例》卷七十六:……又是年(紹治六年)晉封貴妃、令妃、良妃、淑妃並瑞嬪以下至婕妤節次,擬撰儀注,與三年同……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