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阮璞

鎖定
阮璞 (1918.8—2000.12.15),湖北紅安人,字次文,男,漢族,著名美術史論學者、教育家和詩人。歷任民盟中央委員、民盟湖北省副主委;湖北省第五屆、第六屆政協委員,擅長美術史論。1939年畢業於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油畫系,1943年起,任四川省立藝術專科學校詩歌詞曲講師,1946年任武昌藝術專科學校副教授。1949年任華中師院學院副教授,1958年起,任湖北藝術學院中國美術史、中國畫論、美學、詩文題跋副教授、教授、美術史論教研室主任;1986年起,任湖北美術學院美術史論、美學教授。曾兼任《中國大百科全書·美術卷》編委,湖北美術學院教授。 [1]  2000年12月15日在武漢逝世。
中文名
阮璞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18年
逝世日期
2000年12月15日
畢業院校
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油畫系
職    業
教師
出生地
湖北紅安

阮璞人物經歷

1918年農曆6月26日生於湖北省紅安縣高橋區曹家畈村一個自耕農家庭。初名成璞,字次文。父親阮祥麟原就讀於武漢陸軍小學,辛亥革命期間曾參加武昌起義,後就讀於武漢陸軍測量學校,畢業後,依次在武漢陸軍測量局、陸地測量局、湖北省水利局等單位做技術工作。此時,母親吳服貞帶着阮璞住紅安婆家。他的童年是在農村祖父家度過的
1923——1925年,五至七歲,讀本村私塾。從黃鏡如先生習四書五經。由此時開始對詩歌、繪畫感興趣。課餘,黃常搖頭晃腦地吟誦李白詩篇,如:“仙人有待騎黃鶴,海客無心隨白鷗”,“興憩落筆搖五嶽,詩成笑傲凌蒼州”。(這些詩都不是出自普通選本,而是比較專的。)他一聽,便來興趣,當即隨黃高聲誦讀,以至於終生沒忘。又提筆就畫,大膽。叔祖父阮永保見到誇獎他:“能畫跑馬,將來能當畫匠”。他聽了亦高興,畫膽兒就更大了。
1925——1929年,七至十一歲,讀劉家畈初小。從楊向曛先生習《新國文課本》1——8冊。“梧桐兩株,枝高葉大。霜降後,葉漸黃。西風吹來,落葉滿階”。“午飯時,天氣熱。黑雲起,暴雨至。電光閃閃,雷聲隆隆”。這些由新文化人士撰寫的課文,古雅簡練,沒有酸氣,使他終生獲益。又喜讀舊小説,讀完便好聯想。讀完《水滸傳》第一回“史大郎夜走華陰道,……”後,就想村南那座黑石壘壘的四馬山一定是強盜蠻多。適聞辛田鋪一木匠,臘月三十討債歸,背斧攜錢,在四馬山遇盜,一場惡鬥,就更與此回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了。讀《聊齋志異·武秋月》,過桂花樓,經五家田,上四馬山,沿路都想到武秋月的鬼氣。常坐於土崗上對景遐思:村東有高峻摹天的三角山,洪水時,水從山之兩巨大凹間溢出,懸想倘近觀,一定是威武雄壯,驚心動魄;村東南有五雲山,腰立白塔黃寺,塔像白羊,一忽兒,雲降下,“羊”便隱去不見了;村南溪旁耿家莊,出一名魁號稱“耿天官”,為晚明時吏部尚書、李贄的政治後台,常暢想天官正朝自己走來;村西山寨曰劉家寨、夾山寨、仰天窩,老人常手指某處曾與長毛展開過血腥拉鋸戰,聞後為之寒毛倒豎;村北七里坪大山蔚藍蒼莽間,隱約透出一星半點白房子,房主為誰?人耶、仙耶?
1929年2月——1931年1月,十一至十三歲,讀湖北省立第四小學校高小。由四年級插班讀起直至畢業。四小在武昌閲馬場,因這時紅安已是國共兩黨戰場,鄉下甚不太平,母親便攜他與弟弟阮成璇赴武漢同父親住在一起。時住武昌路五十三號,一棟兩層老樓。院內一井,無名。阮(指阮璞,下同)名之“因廬井”。房名之“因井廬”。近旁三清宮,晨鐘暮鼓。家背倚蛇山,每日午間十二時一跛腿老兵一瘸一瘸踱上山來放“午炮”,全武昌皆以此炮為標準時間。在學校裏,喜語文課與圖畫課。從董嶽生先生習語文,從唐一禾先生習圖畫。唐常帶小組成員往蛇山抱冰堂平台上畫寫生。先生建議他初中畢業後報考武昌藝術專科學校的高中部,以利繼續深造,他同意了。常去同學朱正思家中玩,認識了其父朱心佛,遂為忘年交,關係一直保持到1949年以後。心佛是林琴南大弟子,在國學方法上對他有所啓發。如教導他:“一個人被人家叫做才子,就已經是第二流的人物了”。云云。此時鄉下傳來噩耗:祖父、大伯、三叔、四嬸被殺!他所熟悉的、老實巴交、終年勤耕苦作的親人為何被殺?不得其解。然厭惡政治,委身藝術的道路卻選定了。
1931年2月——1933年8月,十三至十五歲,讀湖北省立第二中學校初中,直至畢業。二中在武昌楚材街。從毛炳麟、歐士道先生習國畫,從一湖南女先生習西畫,中西畫比較,喜西畫。從嚴士可先生習新文學,從楊尚禔、徐澄宇先生習舊文學。新舊文學同樣喜歡。楊舊學問鑽得深,喜宋詩和蘇東坡,在課內外有意無意都講蘇東坡,這對他以後影響頗大。徐則反宋詩,倡唐詩。在作文上,當時因喜讀謝冰心散文,包括《寄小讀者》,故常流露出這筆調。此期始寫詩,新舊詩皆寫,然對於新詩最投入,成就亦高。楊世驥當時在《在武漢》上寫道:“我不認識阮成璞,現附上他的詩一首。我認為在武漢能夠寫詩的,只有他一人”。這是圈內人的一種評價。他的新詩常刊登在《新華日報》、《大同日報》的文學副刊上。用“紅瘦”、“波綠”等帶有唯美傾向的筆名發表。因詩作得好,還受聘擔任《大同日報》詩刊“鷓鴣天”的編輯多年。在課餘時間寫稿、約稿。約稿中,結識了張芳菲、劉壽菘、賀覺非等湖北武漢寫新詩的朋友,都是些文學高材生。又與其中部分人結社,另出同仁詩刊《四月》、《黃花》等,藉以共同推動本地區新詩的發展。他的新詩受到徐志摩、戴望舒,特別是法國浪漫主義、象徵主義的影響。其新詩一直寫到1949年以後。惜“文革”抄家盡毀!經堂兄阮成章介紹,與學校高兩屆的同學、文學青年嚴文井交上好朋友,三人常聚一起談論文學問題。
1933年9月——1936年8月,十五至十八歲,考入私立武昌藝術專科學校高中部學習,直至畢業。此時易名為“璞”。武昌藝專在武昌歌笛湖。從何之培、許敦谷先生習西畫。從唐義精、管老先生習工藝。從柳野青等先生習文學。繪畫上追求西洋後期印象派風格。參加武漢地區中日合辦的“素人畫展”,(按:素人,為日語,愛好者的意思)售出一幅油畫,獲六十塊光洋,是“可買兩棟房子的錢”。(按:摘自父親回憶錄。下同。)仍寫新詩、辦“鷓鴣天”、約稿、出詩刊。受家學影響,除新詩外,對寫舊詩亦有濃厚興趣。聊舉二首,以見當時胸襟、情趣與文采。如《夏興》:“海榴紅照北窗深,午夢驚殘起一尋。步轉盆山人不見,薰風自上石牀琴”。《登黃鶴樓》:“江樓縹緲翼飛甍,振策危磯趁晚晴。濁浪平吞漢陽樹,蒼山直貫鄂州城。懷人笛裏梅花落,弔古洲中蕙草生。騎驢倘非吾輩事,拂衣東去跨長鯨”。云云。那時,讀朱光潛美學啓蒙書《審美書簡》後,便對美學產生出濃厚的興趣,以後頗留心這方面的動向和讀這方面的書,一生不變。與同學程宏濟(黃鋼)既是畫友,更是詩友;一次,阮校對、修改報紙清樣上的詩,黃笑指其上有自己的作品,就這樣交談起來,後來兩人的情誼非同一般。與同學程白舟、劉依聞、楊立光、丁道忠、熊明謙、朱明漢相善。其中,與程、劉、丁等關係更是緊密,課餘常聚一處繪畫,切磋畫藝,同學戲稱這幾人為“杆子團”。有次,《羅賓漢報》刊登一則歪曲學校模特兒的黃色報道,同學們推阮等人為代表去報社評理,經一番下力的交涉,鬥爭取得了完全的勝利。
1936年9月——1938年10月,十八至二十歲,考入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學習,直至該校與它校合併易名為止。學校位於京畿衚衕。從齊白石、溥心畲、黃賓虹、壽璽、王雪濤先生習國畫。對溥的從臨摹入手的教學方法及其畫印象較為深刻。從常書鴻衞天霖等先生習西畫。從滕固鄧以蟄先生習中外美術史。自此,他對美術史課越來越有興趣,後來終生研究不輟。最不喜歡的是技法理論和透視學課。與同學霍希亮、張堯門、陳尚仁等相善。壽璽先生的父親壽竟吾,是魯迅在“三味書屋”時的啓蒙先生,字、圖章、填詞皆好,詞集有《枯桐怨語》、《消息詞》,還是自己刻的版本,去他家玩時,他隨意談吐對阮都有所啓發,如:“方言可以入詩,俗語不可入詩,謹記!”寒假未回漢,由本地同學陪遊名勝古蹟,陶冶情操。其時身體弱,騎一小段路的腳踏車便要倒地休息。嚴文井來北平圖書館工作,思想進步,見阮讀美《英烈傳》,説:“這是帝國主義小説,有什麼意思?!”又説:“中國人生活整個都是濃個裏個濃個,不管是翹二郎腿拉二胡、在街上溜鳥、還是把瓜皮帽向後一推,皆此節奏”。認為其説話風趣,思想先行一步,還是佩服的。時值華北、平津危急,參加由上一年“一二·九”遺留組織發起的北平舊學聯抗日救亡大遊行。然遊行歸遊行,課還是想上好,對那些在課堂上仍呼號歌唱不已的人也給予了善意的制止。夏,回漢度暑假。抗日戰爭爆發。秋,學校逃難漢口。與北方老同學合影留念。武漢會戰後,時局更壞。當時,陳立夫的戰略,是把有為青年都帶往後方。學校擴大招生,由校務委員常書鴻負責,程白舟、劉依聞、曾竹冰、李際科、張光昌等被錄取。黃鋼赴延安前,介紹與會計王時愈相識,後遂與之有緣,常不期而遇。這時,堂兄阮成章考入“戰幹團”,自此棄筆從軍。38年初,學校離開武漢遷往大西南。學校先行,阮璞在後面追趕。11月到常德、桃源、沅陵,方追上學校。途中,在常德,遇敵機掃射轟炸,幾近炸死;陷桃源,許多天無車船可乘,幾近絕望。此時,按國民黨教育部指令,北平、杭州二藝專合併為國立藝術專科學校。這是當時中國最高的藝術學府。原二校師生遂成為國立藝術專科學校的人。由此增添了新老師:潘天壽、吳弗之、張振鐸等,增添了新同學:董希文、吳冠中、張祖武、李一夫、俞鵬(字越之)等。後與俞君最相知。在沅陵復課兩月,青山綠水,絃歌之音不絕於耳。
1938年12月——1939年9月,二十至二十一歲,隨國立藝術專科學校繼續逃難,到達昆明後復課直至畢業。從沅陵繼續西行,過芷江,汽車駛入高山深壑的冷水鋪,前車遭匪襲擊,眾師生被搶劫,因他乘後面的車倖免於難。經玉屏、貴陽,在安順小旅館淳樸的老闆家裏過年。39年春,抵目的地昆明。先暫住昆明某中學,後遷往晉寧縣安江村,始正式復課。常書鴻先生仍教西畫。然此時阮的興趣已完全轉移到國文、美術史上來。嚮往西方現代文藝,又對中國舊詩文非常愛好。此期生活安定,昆明四季如春,湖北同鄉會常組織活動,交遊宴飲,合影留念。原“杆子團”舊成員也立有存照。與李際科迷戀騎馬,課後往往縱橫馳騁於西山滇池間。對董希文、吳冠中有印象。董是同班同學,有天分,用功,外出玩,大家沒留下痕跡,他卻畫了不少速寫,繪畫專心致志,長髮跨下,就用沾滿油畫顏料的手如叉似地叉上頭頂,富於探索精神,中外畫法皆作研習,時畢業創作關乎人的命運,他卻敢用剛探索的還不成熟的原色來作畫,不計失敗。吳冠中,矮班生,學油畫,然總見他在大硯台上磨墨,抬頭看天,老念那幾句不出名的唐詩,穿一件紫紅色緞子中裝。遇王時愈,好高興,其人時已結婚,家遷昆明,邀至餐館吃西餐,究其實並無深交。秋,由國立藝專畢業,至育僑中學(多柬埔寨華僑子弟)任美術教員。教學中,因痛感學生普遍對“小三門”很不重視,自己也覺無趣,故於三月後自行辭去此工作。感到苦悶、彷徨,不知如何是好。好友俞鵬,拉大提琴,(按:時藝專皆設美術、音樂二系。)世代江南望族,經學家俞樾曾孫,古詩文作得好,因其有悲痛欲絕的失戀經歷,故造就了他深沉憂鬱型性格,然與志趣相投者一談上路,即披肝瀝膽,此時他受一牧師引導,瘋狂信教。俞便拉阮去基督教“小羣”教會。在此,阮發現那些人生活並不怎麼好,然精神非常充實,相互間和睦有如兄弟,完全是耶穌傳道初的士徒時代,故爾心靈得到淨化,精神得到撫安,人格得到完善。俞又將阮失業之事告訴國立藝專訓導主任胡一貫先生。胡嗜詞,詞好,亦在校教詞,吳冠中喜聽他的課,他深知阮的古典詩詞程度,對阮非常地賞識和器重。這時,胡就問他是否願意改教國文,得到肯定答覆,便手書一封,點設在四川江津國立第九中學校二分校校長的名,舉薦他前往擔任國文教員。告別諸師友後,阮便在俞鵬陪同下,經滇、黔、川數省往北赴任去了。
1940年4月——1940年8月,二十一歲,在重慶市衞生局任繪圖員。因等待國立九中秋季開學,經友人介紹,入重慶衞生局畫人體生理解剖掛圖。實在感到沒有意思,又畫不好。此時程白舟來渝,要錢延康幫忙畫,一下子就畫好了。混了三個月,拿薪水,算是有房子住。翹望秋季來臨。
1940年9月——1943年3月,二十二至二十五歲,在國立第九中學校二分校任國文教員。九中在四川江津德感壩。為抗戰時期安徽學生的指定集中地。由五個分校組成。二分校位於雲莊祠堂。環境是:“種菊先生闢三徑,哦書弟子喧兩廂”。(《贈孫功炎》。下同)祠堂內有一小房,為阮和摯友孫功炎(字玄裳)的寓所。兩人在此同窗共讀二年餘,(原與國文教員李健章住此,後李搬走。孫比阮晚來一年。)友情自此始。孫,浙江人,國立杭州藝專肄業,與王朝聞、胡一川一起作為進步學生被辭退,但他從不炫耀此事。他國文基礎厚實,經、史、子、集無不通,做學問講考據,又愛文藝,詩、書、畫、印無不能,阮深受影響,兩人平時無所不談,尤與孫研習國學問題,每每有所收穫。復加兩年系統閲讀四庫書籍,使阮的國學程度有大幅度提高。“聯詩談藝共昕夕,追陪雖勉徒走僵”。“時時命駕展謔浪,焉知歲月山中長”。兩人由此始,遂成為終身摯友。與校長、同事關係融洽,無纖塵芥蒂,彼此間常逗樂,氣氛很是輕鬆。有一笑話:阮自命“雜家”;裴姓老師人稱“法家”(向學生訓話老開口閉口:“漫無法紀!”);校長吳碩民是“儒家”(常向學生引述《論語》、《大學》中的大道理);郭寶生老師不學無術,在學生面前繃臉端架,穿件褪了色的綠衣服,故戲稱“兵家”,最後又自稱“雜家”。41年,章開沅為國立九中學生,但阮未直接教過他。湊巧,故校武昌藝專此時也遷到江津,校址設在五十三階;唐義精、唐一禾二先生,楊立光、熊明謙諸老同學都在。朱心佛先生此時住江津,是國民黨部聘請的古文教授,也來武昌藝專兼課。俞鵬、程白舟、劉依聞等國立藝專同學也相繼畢業,均往距江津不遠的重慶謀事(俞那時是中央樂團大提琴手,連馬思聰都聞他的名)。故友相見,分外高興。其中你來我往,淺吟漫唱,揮毫抒情之事自是少不了的。無論是新朋舊友的書畫情思,還是江津本地的風花雪月,此時都一一盡納入他的詩囊之中,吾人從其以後所編自傳體舊體詩集《蒼茫自詠稿》中可一一覓其蹤跡。他此期心境從《感興十一首》詩中有所流露,如之七:“結髮事於邁,振策起江關。黃壤去不極,中原無近山。星垂鉅野裏,日湧碣石間。蒼鷹擊雨雪,歲晏不顧還。人生有遼闊,胡為長鬱顏”。之九:“蜀橘冬不凋,森森蔽崖谷。受命厚載間,豈惟松柏獨。密葉結緇帷,霜條敷茂綠。摘實薦嘉賓,只堪供口腹。思殿桃李陰,榮君歲寒屋”。云云。經陳中凡介紹,他還認識了在國立藝專任教的岑家梧等更新的朋友。金維諾當時是武昌藝專學生。阮進城理髮,從玻璃鏡中見王實愈攜其妻探頭探腦遊玩,喊,卻消失了。仍信教。與俞鵬於重慶柏溪溪水中接受牧師的“浸禮”,成為正式基督徒。參加江津與“小羣”接近的“內地會”,每週日赴教堂禮拜。英國牧師孫志道(中國通),美國的陶教士,都是很好的人。每到一地皆找基督教人士,親如一家。時人對阮的評價是:年輕(僅二十二三歲,與學生年齡相仿)、慈愛、性格好、盡職、不捲入世俗圈子、藝術上唯美浪漫、生活上清教徒。對他非常地尊重。此期在江津和下期在成都的歲月,為他一生中最快活的日子。他後來常稱四川為第二故鄉。此期末,俞鵬赴四川省立藝術專科學校(在成都)教音樂,給他在該校找了份教文學課的工作,時時催他前往赴任。他亦感江津雖好,但畢竟小而偏,可看東西太少,故決定離去。與孫功炎、校長、眾師生依依作別。此份別情離意,吾人從其所作《江津別諸生》詩裏可窺見一二:“堂下雙棕樹,臨行一摩撫。今晨故作妍,為我啼山雨。類此諸友生,別我情酸楚。勸我無他適,等是謀升釜。各出紀念冊,索我臨歧語。感此為遲迴,冀緩別離苦。遲迴終須別,送我發江滸。三年同糲食,全生實狎汝。浮屠戒三宿,況閲三寒暑。回首望山堂,殘燈落兩廡。登舟只跬步,川陸從茲阻。一聲道珍重,拔杙動鳴櫓。送者亂叮嚀,篙工急邪許。驚飛磯上鵠,決起亦高舉。自非厭榆枋,勢莫將儔侶”。悽悽一別。看望武昌藝專兩唐先生後,就西赴成都上任去了。
1943年3月——1945年二月,二十五至二十七歲,受聘於四川省立藝術專科學校任文學講師。為音樂系上詩歌詞曲課,為工藝美術班上國文課。教材自編。四川藝專在成都華西壩。抵蓉當天故意不赴校,住旅館,翌晨梳洗打扮整潔才赴校,就追求這味道。作長詩《相逢行贈俞鵬越之》六百言饋好友。除俞外,此時還與學校鋼琴教師蔣樵生、國畫教師張枕江關係特好,四人朝夕相處,情同伯仲,各從它姊妹藝術中攝取營養。聽蔣樵生鋼琴彈奏“月光曲”,觀張枕江丹青揮灑“狸奴將子圖”等,皆給他帶來很大快樂並激發詩情。四個藝術型單身漢,浪漫、清高、自負、行為特別、風流自賞,然也易遭人忌刻。其時對蔣印象尤深。初至校,見一人,頭髮開頂,穿布衣,胖得不得了,面容不象東西,眉毛淡得沒有,眼睛既無白又無黑,鼻不通時用嘴哈氣,拿一大杯灌水,大口喘氣作水果味(或有糖尿病),俞介紹:“這是我最要好的朋友,鋼琴家蔣樵生先生”。先以為在挖苦人,後來發現是真的。樵生,人稱“蔣胖子”,杭州藝專畢業。鋼琴彈得極好。餘特點亦多:一、喜做烹飪。非喜己吃,而喜人吃,人誇則大喜,“每日送做得好的牛肉乾供我們眾多單身弟兄吃”。二、毛衣織得好。眾女士爭先恐後送毛線來求他織,織完上件,下件“貨”又來了,每日忙得不可開交。三、外語棒。甚至連開玩笑的口語都非常流利。他是基督徒,住教會,與上層僧侶關係特好,養了條純種德國大狼狗,朝夕相伴。人正直,不喜結交官場人物和無文化的老粗。阮在蔣家吃住數月,臨走還送織得好的毛衣。四人在學校小食堂已吃得相當好,仍不滿意,請一男廚師,在蔣指導下做菜餚,吃得更好。成都氣候温和,民風閒適,古蹟眾多。茶館、戲園、花會、青羊宮、上青宮、武侯祠、杜甫草堂、王建墓,處處皆留下他們相攜遊玩的蹤影,阮在詩中都有所反映。馮玉祥(基督徒)來四聖祠教堂開會,會畢,為蔣樵生生日畫壽桃一枚,題款:“一個大壽桃,有紅又有綠。想活一千年,請君吃下去”。上寫:“樵生先生大壽”。字為漢隸,挺拔,頗有一觀。按唐人習慣,阮於家族同輩中排行第二,人稱“阮小二”,後省阮,徑呼“小二”,張枕江即墨書一通,來其房前為貼上一紙“示齋”(二小之合寫)。江津孫功炎常來信贈詩、畫,論學,兩間魚雁往返,亦平添不少樂趣。張振鐸先生來蓉辦畫展,兩人見面,非常高興。又遇王時愈,皆大喜。他已在怡和公司當高級會計,主管一方大業務,每週都去其家吃兩餐,王妻愛做菜,只要阮愛吃,便高興得不得了。阮那時頭髮光,穿得俏,覺得北方同事土、呆、笨。在同事中,“顯高超”。這些頗易得罪人。原武昌藝專老師沈士莊(高莊,後國徽創作者)來校任雕塑教師,思想激進。送《新華日報》的報童生病,他義務騎自行車代為送報,又雕列寧等像,傳出去了,校方懼怕,不敢留他,因兩人來往密切,故均遭解聘。此事打擊甚大。因從前各工作單位都只有挽留的。45年春,經人介紹,他北往綿竹縣立女子師範學校謀職。
1945年2月——1946年1月,二十七至二十八歲,在四川綿竹縣立女子師範學校任國文教師兼教務主任。綿竹在成都平原與雪山之間,景物原始,民風醇厚,頗重文教。縣城有數所中學,孔子牌位,宋儒張南軒祠等。作《南軒祠》詠其事。因阮曾是大學講師,故除教國文外,還要他當教務主任。那時鬧了個加薪風潮。此地老師甚窮,但上面規定縣這一級的老師不加薪,他便以教務主任身份出頭鬧加薪。校長童肖予與宋慶齡要好,原是其辦公室裏得力秘書,先支持,後因教師罷課,對阮有意見,竟不與之講話。只得離開該校,在此工作僅兩學期。秋,日本投降,舉國歡騰。作《始聞敵降和陳寅恪教授三首》詩慶賀。冬,父母從鄂西返武漢,來信催兒回家團聚。46年春節離校至成都與俞鵬、蔣樵生、張枕江三友告別後,即返武漢。
1946年8月——1949年2月,二十八至三十一歲,受聘於武昌藝術專科學校任美學、文學、美術史三課講師、副教授,兼訓導主任。46年2月,與國立藝專老同學、攝影家徐德先兩人結伴,乘便車繞道川、陝、豫、鄂四省返漢,沿途飽覽名勝古蹟、壯麗河山。行劍閣古柏道,觀廣元千佛崖、皇澤寺石窟,探寶雞故城,訪西安碑林、大、小雁塔,風雪中登華山眺日出,淫雨下赴陝州俯河奔,但見中州滿目瘡痍、成千在押西去的日本敗兵。往洛陽朝拜白馬禪寺、伊闕石窟聖地,一路行程近兩月,感慨良多。清明前一日抵漢,又故意不回家,住旅館,翌晨梳洗打扮消停後才回家,好給父母一個驚喜。時家住漢口一元路。劉依聞家就在附近,李際科家住得更近。老同學常聚一起。初夏,武昌藝專從江津返漢,校址設在江漢二路寧波會館。此前,二位唐先生不幸逝世,學校元氣大傷,生員短缺,財政困難,人才匱乏。此時,張肇民是校長,蔣冶民是教務主任,楊立光是油畫系主任。8月,阮被學校聘為美學、文學、美術史講師。在專業上,與原武昌藝專老同學、美術史副教授胡肇書交流較多。常看的書籍有日人所撰《西洋近代美術思潮》、吾人夏丏尊、陳望道、朱光潛的美學書,等等。這時,開始在報刊發表學術著作、論文,著作有:《詞麈》(46—47年,連載《武漢日報·文學副刊》)、《玉素筆談》(46—47年,連載《武漢日報·今日談》);論文有:《插圖、掛圖與考據》(載46年《當代》雜誌)、《畫派與地方性》(載48年《武漢日報·鸚鵡洲》);詩歌有:《大禹紀念歌》(載46年《水利委員會季刊》)等。被學校推薦、上面任命為訓導主任。就利用堂兄、武漢警備司令部稽查處長阮成章的關係,替學校擋住債主逼債與保釋進步學生出獄,使學校那幾年很少出事。46年12月底,接俞鵬、張振江由渝返滬飛機失事凶訊,極哀痛,作《得俞越之、張枕江兇問(並序)》詩慟哭之,詩云:“西南流落久相將,書畫琴絃共一囊。夜火聯詩金雁驛,春風並轡碧雞坊。歸舟亦想穿寒峽,死地俄傳近故鄉。暫置吾家無鬼論,欲因魂夢與推詳”。47年,與劉依聞同升副教授。時校人稱楊、劉、阮為“少壯派”。三人也躊躇滿志,似乎“學校終於就是我們的”。此時教師有王霞宙、歐士道、侯東谷等。學生有湯文選、吳嘉麟、蕭採洲、朱儀等。返武昌高冠山(按:蛇山中段名)南麓尋“因井廬”故居,已成廢墟,頗多感慨:“兒時瓦屋拂巖藤,永憶清香燕寢凝。鶯曉烘衣銅缽火,蛩宵照卷石油燈。萬間廈縱安寒士,三宿桑猶愴老僧。寸甓不留元自好,免叫疥壁記我曾”。(《過因井廬故居》)物價非漲,錢不值錢,經介紹,教學之餘,兼任《武漢日報》文藝副刊“鸚鵡洲”編輯長達兩年。審稿晚時,宵夜,編輯們七談八講,蠻有意思。如談山東戰役:“空投的餅乾都投往共軍去了,炸彈都投到自己軍隊來了”。談淮海戰役:“往北開的火車都是好手好腳,回來的人都是斷手斷腳”。談平津戰役:“國軍在北平城裏抓共黨,有人説:你來你來,城外到處都是共黨共軍,你去抓吧!”云云。認識了文藝界人士曾卓、湯麟、王凱元。阮後回憶,勝利後,武漢人心態經歷三階段。第一階段,以勝利者自居,非常高興,充滿信心,買房,修房,劉依聞總勸阮在武漢買個房,修整修整,以後就在武漢住家。國內形勢,先不知道,據報紙吹噓,好像不知道有多好。第二階段,開始接觸現實,醜惡虛假皆暴露出來,感到失望。有事業心的人,開展事業,便碰到各種阻力。一是物價飛漲;二是社會黑勢力:官方、軍隊,什麼都給他們包了。國民黨虛弱真象日益暴露。説是“收復延安”,不但沒守住,而且被消滅了許多精鋭部隊。後來到處傳,到處打敗仗。説國民黨千軍萬馬在曠野裏朝北開,後來都不見了,包括軍長馬發武等,這號人越來越多,後來説國軍簡直不行。文藝界人士,先都抱蠻大希望,辦學校、報刊,都受挫了。有人蠻有眼光,很早就與地下黨聯繫。第三階段,已是親眼看到的事實,向武漢逼近了。北邊在信陽等地打了大仗,西北在隨縣那邊打了大仗,東邊也是,都朝武漢包圍過來;國民黨內部都在辦後事,貪污腐化日趨嚴重,到此階段,就已是完全沒希望了。仍與孫功炎書信不斷。孫已回上海,在陶行知學校當教師。47年,阮成章赴寧任海軍部情報處長,同赴寧,謁中山陵。至滬,赴孫功炎陋室一聚。示《海上過玄裳寓樓》詩書生共勉:“不雜鹽齏語亦難,最繁華地着儒酸。文書遮眼遵常課,苜蓿撐腸費日餐。板閣曉杯清似水,市兒春夢重如磐。看君不逐時流醉,猘犬憎人佩楚蘭”。再遇王時愈,在漢口合作路其公司裏與之會面。弟弟阮成璇考入南京中央大學經濟系學習。49年2月,舉家離漢隨阮成章遷廣州。
1949年9月——1950年8月,三十一至三十二歲,受聘於蜀中藝術專科學校任美術理論、文學副教授。49年上半年,在穗賦閒。中秋,街遇武昌藝專老同學劉一層,知劉與另幾人擬於重慶籌辦一藝專。劉執意要阮參加。阮答應了。兩人為學校取名為蜀中藝術專科學校。同乘機抵渝參與建校、授課工作。阮教文學、美術史課。其時,書法家柯潢為校長,劉一層為西畫副教授兼教務主任,王運豐為西畫講師兼訓導主任,魏正起為西畫講師兼總務主任,書畫家及古玩鑑賞家徐松安亦同事。數人中,除柯潢外,皆武昌藝專校友。學校在歌樂山,別墅眾多,環境優美,師生相善。有詩相頌:“松間經藥圃,竹外度桃蹊。衝門笑聲動,迎我還舊溪。我徒喜我來,囊橐爭提攜。鄰犬喜我來,牴觸似麋鹿。交朋喜我來,閒話無町畹。山中自日永,過午飯蒸藜。始就石槽浴,旋入書巢棲。開帙走銀蟫,爇火暖銅猊”。(節引自《還歌樂山》詩)。12月,重慶解放。作《重慶解放書喜》詩示慶。因睹國民黨腐敗,他滿懷希望加入慶祝勝利的人羣中,認為“壞人都跑了,留下的都是好人”。50年春,以籌備委員身份,參與籌辦重慶市美術工作者(家)協會。自此始於校內外參加“學習”。而過去從不知何謂“學習”。因倆兒子均留在大陸,父母此時與赴台侄兒阮成章匆匆告別即從港經穗返漢。6月,接在湖北省教育學院工作的楊立光、劉依聞、程白舟三人信邀,希阮回漢共同工作。即離渝返漢,魏正起等往朝天門碼頭送行。秋,入省教院工作。弟弟阮成璇從中大畢業,分往湖北襄樊財貿學校工作。途經武漢時,家人團聚。

阮璞主要作品

主要著作有《論畫絕句自注》、《中國畫史論辯》、《畫學叢證》、《蒼茫自詠稿》,《謝赫“六法”原義考》、《蘇軾的文人畫觀論辯》等。

阮璞社會評價

阮璞先生一生致力於美術史論的考據,其方法正如他在《畫學叢證·自序》中所説:“餘治美術史,致力於中國畫學研究,頗有取於清代考據學家無徵不信之治學方法”。阮璞從文體的特點出發,對謝赫“六法”中的“氣韻”、“骨法”作訓詁上辨析,他認為“氣韻”、“骨法”其原意無非是運用繪畫作品擬人化、人格化的評論時所作的比喻。“氣韻”、“骨法”是客觀存在於繪畫作品上面的、能夠通過人們審美去把握到的東西,而絕不是其他的東西。謝赫“六法”中的“氣韻”二字是擬人化文藝評論所慣用的名詞,是指存在於繪畫作品之上的,由作品本身體系出來的一種氣質、風韻。而“六法”中的“骨法”,完全是將繪畫作品擬人化才提出的,指的是構成一幅畫的主幹和在整個畫面上表現出來的基本筆致。 [1] 
參考資料
  • 1.    肖世孟 .美術古籍的訓詁學方法——以阮璞的訓詁實踐為例,湖北美術學院學報,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