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阮惠

(西山朝第二代皇帝)

鎖定
阮惠(越南語:Nguyễn Huệ,1753年-1792年),又作阮文惠(Nguyễn Văn Huệ),後改名阮光平(Nguyễn Quang Bình),越南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民族英雄,西山朝第二代皇帝。因年號光中,史稱光中皇帝(Quang Trung Hoàng đế)。
1771年,因不滿廣南國權臣當道,政局敗壞,阮惠與兄長阮嶽、阮侶在西山發動起義。阮惠在戰事中表現驍勇,先後消滅南方廣南國、北方鄭主及後黎朝,結束了越南二百多年來南北分裂之局,並擊退了來自暹羅及中國清朝等“外國勢力”的軍事幹預。但由於他與阮嶽之間的內鬨,致使整個西山朝元氣大傷。
中文名
阮惠
外文名
Nguyễn Huệ
別    名
阮文惠
阮光平
國    籍
越南
出生日期
1753年
逝世日期
1792年9月16日
職    業
西山朝皇帝、軍事家
主要成就
發動西山起義
主要成就
滅亡後黎朝
結束越南南北分裂
被清朝冊封為安南國王
出生地
西山邑(在今越南平定省)
在位時間
1788年-1792年
前任皇帝
泰德帝阮嶽
繼任皇帝
景盛帝阮光纘
廟    號
太祖
諡    號
武皇帝
陵    墓
丹陽陵

阮惠生平經歷

阮惠早年生活

阮惠在年少時曾受到思想啓蒙而萌起造反念頭。他的父親胡丕福,曾向儒者焦獻學習。焦獻原姓張,是儒者張文行的兒子。當時張文行被舊阮的權臣張福巒殺害,焦獻逃亡到安泰邑,在此教習文武之術。焦獻認為其子阮嶽、阮惠具備天才,非常器重他們,便激勵他們起兵反抗舊阮。 [2] 
胡丕福死後,阮嶽繼承了西山寨主之職,後擔任雲屯巡卞吏(負責徵收税務的低級官員)。當時廣南阮主治下的領地官員貪污腐敗嚴重,而且克重税,再加上連年的自然災害,導致農民起義此起彼伏。阮嶽將税收的銀幣洗劫一空分給窮人, [2]  因此受到通緝。阮嶽在不得已之下攜兩位弟弟逃往西山邑,成為盜賊。

阮惠西山起義

西山軍的旗幟 西山軍的旗幟
1771年(黎景興三十二年),阮氏三兄弟在西山邑建立屯寨,招納軍士。西山軍聲稱張福巒腐敗,提出要推翻張福巒和阮福淳的統治,改立有賢能的皇孫阮福暘阮主。西山軍劫富濟貧,深得當地百姓的支持。為了更加得到百姓支持,三兄弟將姓氏改為母親的阮姓。西山三兄弟得到土豪阮樁、富商玄溪的支持,吸收了周圍的小股農民起義軍,又得到集亭、李才的起兵響應,勢力越來越壯大。阮嶽自稱第一寨主,以阮樁為第二寨主,玄溪為第三寨主。
阮惠當時年僅19歲,但卻健壯而有膽略,在戰鬥中身先士卒,因而在軍中甚得眾望。 [2]  而根據阮朝年間的《偽西列傳》記載,阮惠“聲如巨鍾,目閃閃若電光,狡黠善鬥”,因此“人皆憚之”。

阮惠消滅阮主

  • 聯合鄭氏
位於平定省歸仁市的阮惠銅像 位於平定省歸仁市的阮惠銅像
1774年(黎景興三十五年),鄭主鄭森得悉南方舊阮大亂,命大將黃五福率水步三萬大軍,以征討舊阮權奸張福巒為名,入侵舊阮領地。黃五福的軍隊勢如破竹,攻陷舊阮都城富春(今順化),阮主外逃廣南府。與此同時,西山軍亦正在從歸仁府出發,欲攻取廣南府。阮嶽、李才、集亭率西山軍在錦沙村(今峴港市和榮縣)與鄭軍交戰失利,鄭軍進佔廣南,而南方的舊阮君主阮福淳則逃到嘉定(今胡志明市及附近一帶),以圖重新站穩陣腳,收復失地。阮嶽感到自己夾在舊阮和鄭主中間,認為有必要暫緩軍事壓力,便向黃五福講和,並要求成為征伐舊阮的前驅。 [3-4] 
1775年(黎景興三十六年),阮嶽認為向舊阮施襲的機會已到,便向舊阮軍將領宋福洽詐稱議和,希望聯阮擊鄭,又將女兒壽春獻於舊阮的東宮阮福暘。乘宋福洽毫無戒心的時候,阮嶽命阮惠進行突襲。阮惠不負所望,擊敗舊阮軍隊,佔領了富安。經此一役,阮惠被鄭主封為“西山校前鋒將軍”。 [4]  [5] 
  • 攻克嘉定
與此同時,鄭主軍隊也大舉南下,但旋即爆發瘟疫。黃五福便率軍放棄廣南,撤回富春。廣南之地也被西山軍所佔領。這時,阮嶽認為政權基礎已足夠穩固,便於1776年(黎景興三十七年),先派弟弟阮侶率軍攻擊嘉定地區(今胡志明市及附近一帶)。阮侶雖曾佔領重鎮嘉定城,但旋即被挺舊阮的杜清仁驅逐,最後亦失利而回。 [6] 
1777年(黎景興三十八年),阮嶽再派阮侶、阮惠攻打嘉定的舊阮軍。嘉定被攻佔,阮福淳外逃龍川(今安江省),阮福暘逃至巴□(地屬今永隆省),皆被阮惠追兵所擒,同眾多宗室大臣一起被斬首。舊阮統治集團至此暫時滅亡,舊阮的宗室多遭到殺害,只有阮福淳的侄兒阮福映僥倖逃脱。阮惠、阮侶率軍回到歸仁以後,阮福映便糾集舊阮的勢力起兵繼續抗爭。 [7]  次年,阮嶽在闍盤城(今越南中部的歸仁)自稱西山王,改元泰德,建立西山朝;阮惠受封為龍驤將軍
當阮惠領兵追捕舊阮君主時,河仙鎮總兵鄚天賜亦隨同護駕,並幸運地逃脱阮惠軍的追捕,回到河仙。雖然西山阮軍向鄚天賜招降,但鄚天賜卻決意效忠舊阮,不肯投降。後來鄚天賜預料自己無法對抗西山軍,便經富國島逃入暹羅。西山軍遂進駐河仙。 [8] 

阮惠爭奪嘉定

西山朝雖然已把舊阮朝廷的主力殲滅,但阮福映仍然活躍,以圖復國。阮惠、阮侶平定嘉定一帶後,便一同返回歸仁府,只留部下鎮守。就在他們離去後,阮福映在龍川起兵,當地支持舊阮的東山軍杜清仁起兵響應阮福映,並迅速佔領嘉定。黎文勻、阮文弘、宋福匡、宋福梁等支持舊阮的人士也紛紛舉兵響應。在杜清仁等人的支持下,嘉定城及其轄下的藩安鎮、邊和鎮、定祥鎮、永清鎮及河仙鎮一帶都被舊阮收復,西山軍多次南下討伐,皆被擊退。
  • 再戰嘉定
西山軍戰船的模型 西山軍戰船的模型
1780年(西山朝泰德三年),杜清仁被阮福映誅殺,東山軍紛紛背叛,嘉定地區陷入混亂局面。 [7] 
1782年(西山朝泰德五年),阮嶽與阮惠率水步兵三千、戰船若干一同南攻嘉定,在七岐江與阮福映軍交戰。這一戰役中,阮福映得到法國人幔槐(Manuel)率西洋船助戰。據阮朝編成的《嘉定城通志》的記載,阮惠在此處與阮福映軍進行了一場水上激戰,“賊兵(阮惠軍)乘順風水潮,飽帆直衝,我兵(阮福映軍)不戰自潰,獨西洋艚幔槐拒戰久之。偽惠合兵攻圍燒其艚,幔槐死之”,對阮福映的水師給予重創。其後,阮福映退守富國島,嘉定地區再度被西山朝平定。 [7]  [9] 
其後,阮惠和阮嶽又再返回歸仁府,只留原東山軍的降將杜閒蟄鎮守。不久,朱文接在富安舉兵,又迎回阮福映,重新抵抗西山朝。1783年(西山朝泰德六年),阮侶、阮惠再次領兵南下,在四岐江背水一戰,大敗阮福映軍隊,使之再度敗走到富國島。阮惠攻打富國島,阮福映逃往崑崙島。阮惠又攻打崑崙島,但西山軍遭遇風暴,阮福映得以衝破重圍,逃回富國島。 [10] 
  • 擊敗暹羅
阮福映再次戰敗後,仍不願罷休,一面派法國傳教士百多祿攜東宮阮福景前往法國求助,另一方面遣朱文接到暹羅求援。1784年(西山朝泰德七年),暹羅國王拉瑪一世派出大將昭法·恭鑾·特帕里拉、丕耶·威切那隆率士兵二萬、戰船三百艘,入侵嘉定之地,又令真臘總督昭丕耶·阿拜布別率兵五千支援。暹羅軍勢如劈竹,連破瀝架(今堅江省迪石市)、巴色(今朔莊省朔莊市)、茶温(今永隆省茶温區)、斌澈(今永隆省芒切縣)、沙瀝(今同塔省沙瀝市社)等地。西山軍守將張文多不敵,遣人向歸仁求救。阮嶽得悉後,便派阮惠領兵截擊。
阮惠率軍與暹羅軍作戰,經過數次敗戰之後曾有撤軍並同暹羅議和的想法,但在舊阮降將黎春覺的勸説下放棄了議和的念頭,決定採用誘敵深入的戰略。1785年1月19日(西山朝泰德七年),西山軍在美萩附近的瀝涔和□蔑一帶沿岸設立陷阱,同時派遣一小隊西山軍前去引誘駐守沙瀝的暹羅軍。暹羅軍反擊,這股西山軍便沿水路敗退到瀝涔、□蔑地區。暹羅軍追擊,進入了西山軍的伏擊陣地。阮惠立即命令炮兵突然轟擊暹羅軍戰船。乘暹羅軍大亂之際,阮惠軍的水陸部隊再進行衝殺,於是大敗暹羅軍,並乘勝追擊阮福映。阮福映彈盡糧絕,僅率親信隨從數人逃入暹羅。這場戰役便是歷史上的瀝涔□蔑之戰。經過此役,阮惠成功令暹羅人“心憚西山如虎”。 [11-12] 

阮惠進兵北方

阮惠攻滅舊阮及掃蕩嘉定城一帶後,便受阮嶽之命,向北攻取鄭氏所佔的富春。其後,阮惠更擅自繼續北伐,終於消滅了鄭主。
攻取富春
北方鄭主佔領舊阮首都富春後,大將黃五福不久便死去。鄭森派遣裴世達為順化留守,後來又派陶郡公範吳俅前去接替其留守之職。範吳俅怯懦多疑,因此富春防守鬆懈。順化副督視阮令賓曾經上書鄭森揭發範吳俅的作為,要求鄭森將範吳俅撤職。但鄭森反而將阮令賓召回。隨範吳俅一起駐守順化的阮有整知鄭主必敗,遂投奔西山朝。
1786年(西山朝泰德九年)五月,泰德帝阮嶽知順化之地防備鬆懈,便派遣阮惠為節制、武文壬為左軍都督、阮有整為右軍都督,率水步大軍進攻順化。阮惠指使一位算命先生前去給範吳俅算命,聲稱範吳俅將會生病,建議建立祭壇並祈禱七天七夜。範吳俅聽從了他的建議,命令士兵都來祭壇服役侍候。西山軍趁機大舉進兵,鄭軍大敗。範吳俅在驚恐之下回到富春城據守,派遣副將黃廷體出戰。阮惠寫信勸黃廷體投降,並故意將信送到範吳俅處。範吳俅懷疑黃廷體有二心,不予接應,導致了黃廷體的陣亡。西山軍旋即攻城,範吳俅大懼,開城投降。西山軍迅速佔領順化之地。 [13] 
北伐鄭主
阮惠成功奪取富春後,乘勝攻佔洞海(今廣平省同海市),守將寧遜棄城而逃。阮惠派人修理洞海屯(又名長壘),準備仍守羅河(今爭江)舊界。但阮有整提出了反對意見,建議繼續北攻鄭主。據《偽西列傳》及《欽定越史通鑑綱目》的記載,阮惠對這項建議亦甚感猶疑,便與阮有整進行爭辯。阮有整提出,鄭主“將惰兵驕,朝廷無復紀綱”,是阮惠乘勝北伐的好機會,並且“誠以扶黎滅鄭為名,天下莫不響應”,整場北伐戰爭都將會因名正言順而順利進行。阮有整還驕傲地説“北河人才,惟整一人,整去便為空”。而阮惠最關心的,是自己只奉命攻打富春,不應矯詔繼續進兵,阮有整卻説“矯小而功大為有功,何矯之有?”阮惠最後都服從了阮有整的意見。
鄭主方面,則視富春為舊阮領地,因此對於阮惠的攻佔並不太關心,只派遣鄭自權率領27奇的軍隊前去防守乂安。但阮惠軍隊向北方逐步深入,西山軍經過乂安、清化一帶時,乂安鎮守裴世遂、清化鎮守謝名垂皆不敢抗拒,望風而潰,阮惠得以到達渭潢江。渭潢江為於現今的南定,是進攻鄭主政治中心升龍的跳板。鄭自權行軍緩慢,中途得知阮惠進駐渭潢江的消息,遂據守金洞一帶。山南鎮守杜世胤率軍進駐東安縣的扶沙社,鄭軍老將丁錫壤則駐守嚕江。阮惠決定採取奇襲戰。
兩軍交鋒前,一天夜裏,阮惠命以木像置於船上,然後擊鼓搖旗,放船順水漂流。丁錫壤見此情形,以為是阮惠軍來襲,下令戰船擺成一字形的陣勢,用炮施射。射了很久,才知船上的是木像,但鄭軍已經彈藥耗盡。阮惠乘機進攻,丁錫壤被迫棄船逃跑,鄭自權、杜世胤也都潰敗。阮惠因而攻取了渭潢江附近的山南城。 [14]  [15] 
其後,阮惠一面進軍,一面宣傳自己是以“扶黎滅鄭”為名。鄭主還未調動兵力抗擊,阮惠已率軍接近鄭主、後黎朝朝廷所在的升龍。鄭主鄭楷急召山西鎮守黃馮基率軍前來防禦,但黃馮基在萬春湖(在今河內市青池縣萬富社)又被阮惠軍所擊潰。鄭楷親自出陣,騎戰象迎敵,但最終兵敗,在逃亡中被擒,自殺而死。北方的鄭主統治集團至此滅亡。阮惠以王禮葬之,併入城參謁黎顯宗。 [14] 
覲見黎皇
阮惠攻克帝都升龍後,便覲見黎顯宗,獲封為“元帥扶正翊運威國公”,娶黎顯宗之幼女黎氏玉忻為妻。而阮嶽亦得悉阮惠擅自北征鄭主,派人前去順化阻止。後來得知阮惠攻陷升龍,擔心阮惠據升龍自立,便率部星夜北上,與黎皇、阮惠一同會面。此時黎顯宗逝世,黎愍宗繼位。昭統帝將阮嶽迎入城中,住在鄭主之府。數日後,阮嶽請黎愍宗、阮惠一起來府中,承認黎愍宗對北河的統治權,阮惠、阮嶽率軍一同南返。 [16] 

阮惠兄弟鬩牆

1787年 (西山朝泰德十年),阮惠被阮嶽封為“北平王”,居於富春;阮嶽則自稱中央皇帝,居於歸仁府;阮侶為“東定王”,居於嘉定地區。但很快,阮惠、阮嶽之間就爆發衝突,甚而兵戎相見。
根據《偽西列傳》記載,阮嶽在稱帝之後“日肆淫暴”,濫殺功臣,殺死阮樁,胡作非為。而在征討鄭主的戰爭中,鄭主府邸中的財寶全被阮惠佔有,阮嶽向阮惠索取,但遭拒絕。而阮惠希望得到廣南之地,阮嶽也拒絕了這個要求。阮嶽甚至姦淫了阮惠的妻妾,這更引起了阮惠的憤怒。於是兄弟二人反目成仇,阮惠發佈檄文,列舉了阮嶽的罪狀,並首先發兵攻打阮嶽,包圍歸仁城。阮嶽急召鄧文真率嘉定之兵前來支援,但鄧文真被阮惠擊敗俘虜。阮惠在歸仁城外建造土山,把大炮放在土山上轟擊歸仁城。阮惠軍的炮彈大如鬥,阮嶽見勢力不敵,命人拾炮彈哭於太廟之中,親自登上城樓對阮惠説:“皮鍋煮肉,[注 18]弟心何忍?”阮惠在這一刻亦深受感動,才撤兵解圍。此後阮嶽與阮惠達成和約,以板津為界,廣義以南歸阮嶽,昇華(今廣南省升化縣)、奠盤(今廣南省奠盤縣)以北歸阮惠,雙方各自為政。

阮惠滅亡後黎

在阮惠、阮嶽不和相攻的同時,北河政局也發生了變化。就在西山軍撤離北河後不久,圖謀恢復鄭主統治的鄭槰糾集殘餘勢力進入升龍,乘機把持後黎朝的大權,黎愍宗急召阮有整入京勤王。阮有整回到家鄉組織鄉兵,驅逐了鄭主。但阮有整居心叵測,專權弄事,其權勢擬於鄭主。阮有整知鎮守乂安的阮文睿是阮嶽的部將,對阮惠不滿,因此派人前去招誘。1787年(西山朝泰德十年),阮有整又派陳功燦前去富春,希望將乂安之地歸還後黎朝,這使阮惠非常憤怒。吳文楚建議殺之,中書令陳文紀則認為不應該公開殺死使者,但絕不能讓後黎朝知道西山朝發生內亂之事。阮惠採納陳文紀的建議,派武文月禮送他處境,途中將船鑿沉,將陳功燦一行全部溺死。
旋即阮惠派遣武文壬北伐,擊敗並擒殺阮有整。黎愍宗亦出逃到保祿山。武文壬尋昭統帝不獲,立崇讓公黎維(礻堇)為監國,管理事務。黎維(礻堇)身邊只有數名文臣武將侍奉,每當議事的時候,反要去武文壬的軍營裏。 [17-18] 
最初,阮惠雖然派武文壬北伐,但事實上非常猜忌武文壬。阮惠令心腹吳文楚、潘文璘為參贊軍務,實際上是監視武文壬的舉動。此時吳文楚將武文壬的所作所為報告給了阮惠,並聲稱武文壬謀反。阮惠率軍秘密馳往升龍,並趁夜色時分進入升龍,將睡夢中的武文壬殺死。阮惠仍以黎維(礻堇)為監國,任命大司馬吳文楚管理北河事務,留內侯潘文璘、都督阮文雪輔佐,以學士吳時任為謀士。又任命親信阮文用為掌府、陳順言為户部尚書,大宴羣臣,率軍回到富春。

阮惠稱帝抗清

  • 登基稱帝
1788年(西山朝光中元年),以黎愍宗為首的黎氏遺族,向中國清朝要求出兵援助。乾隆帝便派孫士毅率兵進入安南,聲稱這次出兵的目的是“興滅繼絕,滅阮扶黎,原非利其土地”, [19]  率軍南下,進攻安南。西山軍的將領潘啓德投降,阮文豔則逃往京北(今北寧省),與京北留守阮文和併力守城。清軍很順利地進軍至升龍附近,吳文楚以黎維(礻堇)的名義,派阮衙等人前往孫士毅軍營中求和,請求清軍退兵。但行至京北遭到清軍的阻攔。吳文楚接受了吳時任的建議,率軍撤離升龍,來到三疊山(位於寧平省清化省交界處)據守。西山朝的水道統領鄧文真則率水軍浮海守汴山(位於清化省),與吳文楚相呼應。吳文楚派遣阮文雪前往富春告急。 [20] 
阮惠聞訊後,決定出兵北上抗清,部下們紛紛建議他登基以正位號。同年農曆十一月二十五日,阮惠在御屏山登基稱帝,改年號為“光中”。阮惠稱帝的目的,是要在出兵抗清前,首先維繫人心。阮惠率軍來到自己的祖籍地乂安,積極備戰,選出士兵十萬,戰象百餘後,便進行休整,以準備迎敵。 [21] 
  • 抗擊清軍
清越戰爭 清越戰爭
清軍進入升龍後,擁立黎愍宗復位,並在附近的河洄及玉洄兩地駐紮重兵。阮惠派人前往升龍,向清朝卑辭謝罪。孫士毅上當,不以為備。 [20]  阮惠則宣佈西山軍提早過春節,並與西山軍將士相約在升龍度過開春日(正月初七)。西山軍士氣高昂,行軍極為迅速。
阮惠出兵步步進迫後,到達澗水(今寧平省與河南省交界)時,擊潰後黎朝山南鎮守黃馮義率領的一支軍隊。由於清軍斥候全部被擒,清軍對於阮惠進兵的軍情懵然不知。1789年(西山朝光中二年)正月初三,阮惠軍秘密包圍河洄軍營,迫降該營清軍。初五,阮惠軍進軍玉洄軍營,遭到清軍炮火迎擊。阮惠命令軍士用木板三塊緊拼在一起,外面裹以濕稻杆,然後由每二十人一組的敢死部隊各扛一塊,每人腰插尖刀,並有二十人手持武器緊隨其後,阮惠自己則騎乘戰象督師。這場戰役,清人王之春在其所撰的《清朝柔遠記》裏亦記述:“(阮惠軍)皆以象載大炮,官軍(清軍)倉卒禦敵,眾寡不敵,遂潰。” [22]  阮惠軍最終都衝陷玉洄軍營,擊潰清軍。孫士毅正在升龍大宴諸將,歡度春節,得悉戰敗後,倉皇逃走,其隨身的印信全被西山軍繳獲。許世亨張朝龍等斷後,盡皆陣亡。阮惠入據升龍,黎愍宗則流亡中國。 [23-24] 
  • 接受清帝冊封
阮惠雖然獲得大勝,但對清朝的顧慮亦加深;而另一方面,西山朝與暹羅關係惡劣,阮惠擔心西山朝受到清朝、暹羅這兩大強鄰的腹背夾擊,因此阮惠有意講和。而在清朝方面,乾隆帝接到孫士毅的敗訊後,便徵孫士毅回京定罪,派福康安代替其職位。福康安聽聞安南軍隊氣勢強大,在廣西按兵不動,欲停止干戈。福康安指使左江兵備道湯雄業派人給阮惠送信,聲稱“黎維祈棄國而逃,天朝斷不復以安南畀之”,暗示阮惠可以向清朝求和。阮惠於是派遣嘑虎侯出使清朝求和,聲稱西山朝完全沒有與清朝作對的意思,把戰爭責任全部推在孫士毅的身上;又收留清軍的俘虜,將其遣送歸國。同時阮惠賄賂福康安,要求他協助自己向清帝議和。
阮惠遣阮光顯向清朝請和 阮惠遣阮光顯向清朝請和
阮惠又改名阮光平,派遺侄子阮光顯、陪臣武輝瑨等人出使清朝,進獻方物,上表求封。在謁見乾隆帝時,阮光顯聲稱阮惠將親來京師覲見。乾隆帝大喜,當即冊封阮惠為安南國王。而對於失去政權的黎愍宗,乾隆帝認為上天已經把他拋棄,因此不再給予他支持,下令將他與後黎朝遺臣一起遷到京師居住。 [25] 
在福康安一再催促,阮惠只得要求讓兒子阮光垂代替自己前去覲見,但不被允許。無奈之下,阮惠只得選出與自己相貌相似的人冒充自己,並以吳文楚、鄧文真、潘輝益、武輝瑨、武名標、阮進祿、杜文功為陪臣,還向清朝進獻雄象兩匹。兩廣總督福康安、廣西巡撫孫永清陪他們抵達京師。乾隆帝對此信以為真,在熱河行宮相見,行抱膝禮,並賜宴與諸親王同席。臨行前,乾隆帝又命畫師繪畫其像以贈之,表示對他的厚待之情。 [25] 
在接受清朝冊封之後,阮惠完全鞏固了自己的統治,冊立黎氏玉忻為北宮皇后,嫡長子阮光纘為皇太子。
  • 計劃侵略清朝
據《偽西列傳》的記載,阮惠曾有意入侵清朝,特別是對兩廣存有領土野心的。阮惠向兩廣總督福康安遞交外交文書,要求“申明故疆”。福康安認為兩國疆界早已確立,因此拒絕了阮惠的要求。阮惠因此甚為不平,積極備戰,準備使用武力手段侵略兩廣之地。
西山軍使用的武器 西山軍使用的武器
阮惠對活躍於廣西、四川一帶的天地會、白蓮教等反清復明組織加以資助,甚至任命這些組織的首領為將領。對於華南海盜的主要首領,如陳添保、梁貴興、譚阿招等,阮惠也都封以官職。阮惠也為他們提供官方的戰船,這些戰船比海盜船隻更為高大而耐用。在西山朝支持下,華南海盜從小股勢力一躍而成為有組織的數千人海盜集團,他們以越南為中心騷擾中國沿海一帶,有時候甚至圍攻炮台、殺死官軍。 [26]  由於清廷將防備重心放在了鎮壓和防備內陸的反清起義上,沿海守軍薄弱,官軍不能制。 [27]  清朝邊境的地方官員明知這些人的後台是西山朝,但畏於西山朝的強大,不敢對此加以詰責。 [28] 
1792年(西山朝光中五年),阮惠派遣阮招遠出使清朝,向清朝求請和親,並要求清朝以兩廣之地為禮物割讓給西山朝;另一方面,糾集了國中精鋭的大象兵團,計劃渡海入侵廣州。就當一切準備就緒的時候,阮惠突然身患頑疾,被迫打消了侵清念頭。阮招遠一行未至京師就被召回安南,而其求婚請地的之事也被兩廣的地方官員隱瞞,因此清廷對此事一無所知。

阮惠薨逝

1787年(西山朝泰德十年),阮福映同法國簽訂《越法凡爾賽條約》,正式跟法國結盟,共抗西山。雖然法國沒有派兵支援,但法國傳教士百多祿利用自己的關係,招募了大量法國士兵,購買了法國先進戰船和武器。1792年(西山朝光中五年)8月27日,阮惠發出檄文,宣佈要殲滅阮福映。
不料,同年9月16日,阮惠去世,壽40歲。年方10歲的太子阮光纘即位,給阮惠上廟號太祖、諡號武皇帝, [29-30]  葬於香江之南,稱丹陽陵。乾隆帝得知後,賜諡忠純,親自為阮惠撰寫墓誌銘和祭文,並派廣西按察使成林出使安南弔唁。
關於阮惠的死因,《偽西列傳》認為阮惠曾大肆發掘廣南阮主的祖墳,因而此時遭到阮主靈魂的報復;而現代越南學者則認為阮惠是突然中風。
阮惠死後,西山朝旋即陷入內訌之中,勢力大大削弱。1802年(阮朝嘉隆元年),阮光纘最終被阮福映所滅,西山朝至此告終。阮光纘及宗室、臣下都被押解到順化處死,阮惠也遭到阮福映“發冢戮屍”的侮辱。 [31]  阮惠和阮嶽屍首被搗碎,和裴氏雁(阮惠妻)、阮光纘的頭額,被永禁監獄室。阮福映對此行為聲稱“朕為九世而復仇”。

阮惠為政舉措

阮惠即位後,推行了一系列政治措施。以阮惠為代表的西山政權所執行的政策,無疑具有進步意義。但這些政策並沒有持續多久,1792年阮惠逝世後,他的許多政策沒有堅持下去。另一方面,這些政策具有侷限性,貫徹也不力。 阮惠稱帝后,大封功臣,一些起義將領成為新的官僚貴族,阮氏兄弟也成為代表新老地主階級利益的全國最高土地佔有者。西山朝日益脱離人民,失去了羣眾的支持。

阮惠政治

  • 地方行政
阮惠把都城設在他的祖籍地乂安,於乂安的麒麟山下修築都城,稱之為“鳯鳳中都”,改稱升龍為“北城”。另外,主要的地方建置,還有在每鎮設鎮守和協鎮。每縣中設有掌管訴訟的“分知”及掌管兵糧的“分率”等官職。 [32] 
  • 官制
阮惠建立起官僚系統,設三公三少大冢宰大司徒大司寇、大司馬、大司空等職。 [33] 

阮惠經濟

  • 農業
1789年(西山朝光中二年)起,阮惠發佈“勸農詔”,鼓勵人民“複流移,墾荒閒”,讓他們回到本鄉耕作,並且修訂均田制度,務求令農民分得足夠的口分田。 [34] 
徵税
阮惠在位期間發行的“光中通寶” 阮惠在位期間發行的“光中通寶”
男丁按年齡分為三種徵收賦税的對象,稱為“項”,2歲至17歲未及格項,18至55歲為壯項,56至60歲為老項,61歲以上為老饒項。另外,在田税方面,不論是政府授或私有田地,也要按等按等級交納粟糧。 [33] 

阮惠文化

  • 學術
在位期間阮惠推廣字喃,他試圖讓字喃逐步取代漢字,成為未來越南的官方文字。其在位期間字喃在公文中經常使用。阮惠甚至在科舉中命考官出字喃試題。但由於當時讀書人都是學習漢字的四書五經長大的,這項政策侵犯了讀書人的利益,因此許多書生對西山朝甚為不滿。 [33] 
  • 宗教
阮惠在每府每縣修建佛教寺廟,選用有才德兼備的僧侶作住持,若不稱職,便迫令還俗。 [33] 
身份證明制度:阮惠下令各地重造丁冊,人人都須編入簿籍,然後每人發一副刻有“天下大信”的牌,上面記有姓名,貫址,並押手指印為記,稱為“信牌”,任何人都須攜帶,無牌的就被視為“漏民”,要予以懲罰。但當時官吏經常圍捕平民查問信牌,致使民間受到甚大騷擾。 [28] 

阮惠軍事

據陳仲金所説,阮惠由於要北攻中國,因而要選拔士兵。根據丁冊,每三丁抽一人為兵,是為其主要兵源。軍隊分為“道”、“奇”、“隊”三級,道管各奇,奇管各隊,並經常實行演習。 [28]  另外,在各地軍隊中又設有“前軍”、“後軍”、“中軍”、“左軍”、“右軍”的編制。 [33]  但是由於阮惠在軍事上開支過大,導致了西山朝揹負了沉重的財政負擔。阮惠不得不支持華南海盜騷擾中國沿岸,幫助他們在越南販賣掠奪的商品來賺取中介費,以緩和財政危機。

阮惠歷史評價

阮惠在阮朝時期一直被當作叛逆,其統治的西山朝被稱為“偽朝”,不被朝廷正史所承認。直到陳仲金撰寫《越南史略》時,才開始出現對阮惠較為客觀的評價。
越南阮朝歷史學家陳仲金在處理他在越南政治史裏的正偽問題時,認為西山朝的阮惠雖然是阮朝的死敵,但是他有能力結束鄭阮紛爭的亂局,抵抗過中國清朝的進犯,並又獲得了清朝皇帝依例冊封為安南國王,因而是堪與丁先皇、黎太祖相媲美的人物,亦令西山朝也像丁、黎各朝一樣是正統王朝。在提到他的品行時,陳仲金又盛讚其文武兼備:“西山阮朝光中皇帝是一位英勇的君主,以武力建立帝業。但他頗有肚量,善於治國,深知重視文學賢才。” [35] 
越南社會科學委員會:1970年代越共的學術機關越南社會科學委員會,亦一面倒地盛讚阮惠是越南的民族英雄:“光中是一個聰明而堅毅的人,他無限忠誠於人民和民族,在敵人和艱難危險面前他從不退縮。他不但是一位戰無不勝的、屢建奇功的天才的軍事家,而且還在政治、經濟、文化、外交各個領域中也顯示了他的卓越的才能。” [36] 
中國學者戴可來認為,阮惠率領西山軍反抗清朝對越南農民起義的干涉“無疑是正義的”。但是阮惠成為皇帝之後,“不僅開始侵略擴張,而且還壓迫人民”,儼然已經“蜕變為新的封建統治者”。戴可來認為陳仲金對阮惠的評價較為客觀,並且批評越南社會科學委員會,稱其一味頌揚其抗清事蹟,刻意迴避其侵略擴張和壓迫人民的事實,不是嚴肅的治史態度。
中國學者郭振鐸張笑梅指出,阮惠在短短五年的在位時間裏,作出了不少善政,“實行了有利於鞏固政權、提高生產促進社會進步的政策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措施。” [37]  但同時亦指出,阮惠需要對西山朝的覆亡負上一定的責任,由於阮氏三兄弟始終未能兑現“分配財產歸農民所有和打富濟貧的口號”,加上兄弟相殘,阮惠竟不顧及兄弟之情而南下攻打阮嶽,因而導致西山朝自身元氣大傷。 [38] 

阮惠後世尊崇

1960年代,南越的越南國家銀行發行印有阮惠肖像及出征圖畫的200元越南盾鈔票,以作紀念。
越南盾 阮惠 越南盾 阮惠
越南人對阮惠甚為尊崇,阮惠的雕像遍佈越南全國。越南各地都有以阮惠命名的街道。

阮惠家族成員

阮惠家世

西山三兄弟銅像,依次為阮惠、阮嶽、阮侶 西山三兄弟銅像,依次為阮惠、阮嶽、阮侶
阮氏三兄弟(阮嶽、阮侶、阮惠)本姓胡,與越南胡朝皇帝胡季犛是同宗。其四世祖胡丕康原居於越南北部鄭主勢力範圍下的乂安府興元縣,在鄭主與廣南國阮主交戰當中,被廣南軍隊俘虜,安置在歸仁府西山邑墾荒。由於胡丕康出生在書香門第,遂被阮福瀕任命為“西山寨主”。到阮惠的父親胡丕福時,遷居於堅城邑(今綏遠縣富樂村)。 [1-2] 
據學者郭振鐸、張笑梅的考證,阮惠的先世世襲西山寨主之職。因此,阮氏兄弟並非一般農民家世,而是西山邑里的一個“下層封建主小康之家”。 [2] 

阮惠父母

父親:胡丕福
母親:阮氏

阮惠兄弟

阮光華,早歿
阮嶽,泰德帝
阮侶,東定王

阮惠妻子

範氏蓮,仁恭端靜貞淑柔純武皇后
裴氏雁
黎氏玉忻,黎顯宗女, [39]  如意莊順貞一武皇后

阮惠子女

阮光纘 [40]  [41]  ,景盛帝
阮光盤,母範氏蓮,宣公,領清化督鎮總理軍民事。
阮光紹 [40]  [41] 
阮光卿,母裴氏雁
阮光德,母黎氏玉忻
阮光垂 [40]  [41]  ,母範氏蓮,康公,領北邊節制水步諸軍。
阮光綱
阮光緒
阮光綻
阮光維
阮氏寶玉,母黎氏玉忻
缺名,母黎妃
缺名,母阮氏璧
缺名,嫁範文治
二女缺名
參考資料
  • 1.    陳仲金.越南史略,戴可來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254
  • 2.    郭振鐸 張笑梅.越南通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512-513
  • 3.    陳仲金.越南史略,戴可來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255-256
  • 4.    郭振鐸 張笑梅.越南通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514
  • 5.    陳仲金.越南史略,戴可來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256-257
  • 6.    陳仲金.越南史略,戴可來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257-258
  • 7.    陳仲金.越南史略,戴可來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258
  • 8.    武世營.河仙鎮葉鎮鄚氏家譜.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 9.    鄭懷德.嘉定城通志:疆域志.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 10.    陳仲金.越南史略,戴可來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259
  • 11.    越南社會科學委員會.越南歷史,北京大學東語系越南語教研室譯.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403
  • 12.    陳仲金.越南史略,戴可來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260-261
  • 13.    陳仲金.越南史略,戴可來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262-264
  • 14.    陳仲金.越南史略,戴可來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265
  • 15.    越南社會科學委員會.越南歷史,北京大學東語系越南語教研室譯.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406
  • 16.    陳仲金.越南史略,戴可來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266-267
  • 17.    陳仲金.越南史略,戴可來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268-270
  • 18.    郭振鐸 張笑梅.越南通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516-517
  • 19.    郭振鐸 張笑梅.越南通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522
  • 20.    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陳荊和編校: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1984-1986:1209~1211
  • 21.    陳仲金.越南史略,戴可來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273-274
  • 22.    〔清〕王之春.清朝柔遠記.北京:中華書局,1989:136
  • 23.    陳仲金.越南史略,戴可來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274-275
  • 24.    越南社會科學委員會.越南歷史,北京大學東語系越南語教研室譯.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420-422
  • 25.    清史稿:屬國列傳二越南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3-09-21]
  • 26.    〔美〕穆黛安.華南海盜 一七九〇—一八一〇,劉平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55-57
  • 27.    〔美〕穆黛安.華南海盜 一七九〇—一八一〇,劉平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43-44
  • 28.    陳仲金.越南史略,戴可來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282
  • 29.    越南社會科學委員會.越南歷史,北京大學東語系越南語教研室譯.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433-437
  • 30.    陳仲金.越南史略,戴可來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283
  • 31.    潘叔直.國史遺編.香港:中文大學新亞研究所東南亞研究室,1965:20
  • 32.    陳仲金.越南史略,戴可來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280-281
  • 33.    陳仲金.越南史略,戴可來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281
  • 34.    越南社會科學委員會.越南歷史,北京大學東語系越南語教研室譯.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431
  • 35.    陳仲金.越南史略,戴可來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280
  • 36.    越南社會科學委員會.越南歷史,北京大學東語系越南語教研室譯.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438
  • 37.    郭振鐸 張笑梅.越南通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527
  • 38.    郭振鐸 張笑梅.越南通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530
  • 39.    餘富兆.越南古代女性文學:《東南亞縱橫》,1999-2:18-24
  • 40.    陳仲金.越南史略,戴可來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299
  • 41.    郭振鐸 張笑梅.越南通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511-512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