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關肇鄴

(中國工程院院士、建築學家)

鎖定
關肇鄴(1929年10月4日-2022年12月26日),出生於北京。中國工程院院士,建築學家,一級註冊建築設計師,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1] 
關肇鄴1947年考入燕京大學理學院學習;1952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建築系,並留校任教;1981年至1982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做訪問學者;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0年被授予設計大師稱號 [1]  ;2022年12月26日逝世 [20] 
關肇鄴注重現代建築和中西古典建築的歷史和理論研究,在探索具有時代特徵、民族和地方特色的新建築方面取得成果 [2]  。關肇鄴作為建築學家和建築教育家,長期致力於文化、教育建築的設計、研究和教學工作,在探索具有時代特徵、民族和地方特色的新建築方面取得眾多高水平成果。他主持設計清華大學主樓、新圖書館、醫學院、理學院、北京大學新圖書館、中國工程院綜合辦公樓等重要項目80餘項 [21] 
中文名
關肇鄴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北京市
出生日期
1929年10月04日
逝世日期
2022年12月26日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北京大學圖書館
清華大學圖書館
主要成就
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籍    貫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 [15-16] 

關肇鄴人物生平

關肇鄴1957年在清華大學主樓西區留影 關肇鄴1957年在清華大學主樓西區留影 [3]
1929年10月4日,關肇鄴出生於北京,原籍廣東南海。
1947年,關肇鄴從美國教會辦的北京育英中學畢業,考入燕京大學理學院學習。
1948年,梁思成在燕京大學作《中國建築的特徵》講座,關肇鄴被講壇上樑思成先生淵博的學識和學者風度所折服,又專程到清華看了建築系(當時清華建築系建系僅兩年)的校慶展覽。
1948年9月,關肇鄴放棄了燕京大學一年的學歷,轉入清華大學建築系一年級學習 [3] 
關家合影,關肇直(後排右五)及堂弟關肇鄴(後排左三)均為院士 關家合影,關肇直(後排右五)及堂弟關肇鄴(後排左三)均為院士
1952年,從清華大學建築系畢業並獲得工學學士學位。隨後在清華大學建築系任助教。
1956年至1978年,清華大學建築系,講師。
1978年至1984年,清華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14]  [16] 
1981年至1982年,作為訪問學者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工作一年 [2] 
1984年至1990年,清華大學建築系,教授。
1990年,清華大學建築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14] 
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 
2022年12月26日,在北京長庚醫院逝世,享年93歲 [20] 

關肇鄴主要成就

關肇鄴科研成就

  • 建築作品
關肇鄴 關肇鄴
1956年,關肇鄴26歲便擔負起清華園中的上萬平方米11層教學主體樓羣的設計。雖然這是一項很重要的“標誌性建築”,標準可適當提高一些,但他堅持“適度經濟”的設計原則,工程建設成本控制在只有80元/平方米。這段實踐成為其“適用、經濟、在可能條件下注意美觀”指導思想的具體體現。
關肇鄴從1982年設計清華大學圖書館新館開始,陸陸續續設計完成了1986年雲南大學圖書館、1989年埃及亞歷山大圖書館國際競賽方案、1991年重慶大學新圖書館和曲阜師範大學圖書館、1994年海南大學圖書館和北京大學圖書館新館,直到1998年蘭州大學圖書館,他對圖書館的設計始終重視、持續設計。關肇鄴對此解釋説,這是其性格的選擇,也是時代的需要。他在長期建築實踐中,把公共建築劃分為商業類和文化類兩種,前者的藝術表現給人以強烈的印象和視覺效應,刻意追求的是標新立異,突出自我、追求時尚;而後者的價值取向則剛好相反,不追求外形的新奇突出,不誇張炫耀,着重於總體的和諧,在樸素的外貌風格中表現更深層的思想內涵,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4] 
關肇鄴設計作品彙集
關肇鄴 關肇鄴
1983年,關肇鄴從事清華大學圖書館新館的設計。清華大學圖書館老館位於清華大學核心區,大禮堂之東北,分兩期建成。1919年首期由美國建築師享利·墨菲設計,1931年由楊廷寶先生設計了第二期。新館即第三期,面積22000平方米,約為前兩期建築面積之和的三倍,在當時的清華校園中必是第一龐然大物,如何處理新老建築的關係是突出的難題。關肇鄴的設計是將新館五層的高大體量退到後面,而把與老館相同的二層部分放在前面,繼續加強了對禮堂的襯托作用;主要入口沒有按一般做法置於明顯突出的位置,而是隱退到庭院之內,以避免對老館入口形成搶奪或壓倒的態勢;外觀採用與清華園老區統一協調的紅磚灰瓦,門窗形式根據結構經濟和閲覽室傢俱模數做了必要的調整和創新,取消了挑檐下複雜的牛腿等裝飾;幾個主要入口處採用了大面積玻璃和磚拱形符號。新館就在空間、尺度、色彩和風格上保持了清華園原有的建築特色,富於歷史的連續性,但又不拘泥於原有的建築形式,透出一派時代氣息。關肇鄴針對某些質疑,在《建築學報》上撰文《重要的是得體,不是豪華與新奇》,再次闡明瞭他的設計理念。“得體”成為關肇鄴設計的一個核心原則——沒有不變的個人風格,只有“得體”的適合建築自身地位及周邊環境要求的設計才是最好的 [3] 
  • 設計獲獎
項目
獲獎
北京地鐵東四十條站
首都80年代十佳建築獎
清華大學圖書館
1993年建設部優秀設計一等獎
國家教委優秀設計一等獎
國家工程設計金獎
首都90年代十佳建築獎
清華大學理學院樓羣
1997年度首都建築彙報展十佳建築
教育部2000年度優秀設計二等獎
世界華人建築師協會優秀建築設計獎
北京大學圖書館
1998年度首都建築彙報展十佳建築一等獎
徐州博物館
教育部2000年度優秀設計二等獎;
海南大學第二教學樓
海南省優秀設計一等獎
清華醫學院
北京市第十三屆優秀工程設計一等獎
2008年建設部優秀設計一等獎
鄭州大學人文社科學組團
北京市第十三屆優秀工程設計三等獎
天安門廣場空間環境優化設計及地下空間開發利用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00年6月完成
埃及亞歷山大圖書館
國際設計競賽獲國際建協授予特別獎 [1]  [3] 
  • 學術論著
關肇鄴從1984年開始發表著作、論文,至2018年共計40餘篇。
著作名
著者
出版社
出版時間
從包豪斯到現在
(美)沃爾夫(TWolfe)著;關肇鄴譯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1984
建築設計城市規劃作品集
關肇鄴,孫鳳岐編
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1996
20世紀世界建築精品集錦-東亞(第9卷)
(美)K弗蘭姆普敦(Kenneth Frampton)主編;關肇鄴,吳耀東主編;吳耀東等譯
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1999
關肇鄴選集1956-2001
關肇鄴著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2
關肇鄴選集2002-2010
關肇鄴著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1 [1] 
天安門廣場優化改造設計研究
關肇鄴著
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18 [5] 
  • 期刊論文
篇名
作者
刊名
尊重歷史、尊重環境、為今人服務、為先賢增輝——清華大學圖書館新館設計
關肇鄴
建築學報
1985
第7期
美國建築教育中的不同派別
關肇鄴
新建築
1985
第2期
美術館建築設計的趨向
關肇鄴
世界建築
1985
第3期
從創新和創造性談起
關肇鄴
建築學報
1986
第11期
從“假古董”談到“創新”
關肇鄴
建築學報
1987
第3期
獨秀林泉五十春——流水別墅落成五十週年
關肇鄴
世界建築
1987
第5期
積極的城市建築
關肇鄴
建築學報
1988
第8期
美國斯坦福大學校園建設
關肇鄴
世界建築
1989
第2期
巴黎國慶工程述評
關肇鄴
世界建築
1989
第5期
從倫敦看北京
關肇鄴
建築學報
1990
第11期
建築界的“諧星”
關肇鄴
世界建築
1992
第3期
重要的是取得共識
關肇鄴
建築師
1992
第46期
重要的是得體 不是豪華與新奇
關肇鄴
建築學報
1992
第1期
空間 性格 設計人
關肇鄴
室內設計
1992
第2期
新德里的政治中心區
關肇鄴,勒琴斯,赫伯特·貝克
世界建築
1992
第6期
時代的印記——淺析華盛頓中心區
關肇鄴
世界建築
1993
第3期
華盛頓中心區,美國
關肇鄴
世界建築
1993
第3期
從倫敦看北京:兼談“奪回古都風貌”
關肇鄴
中國名城
1994
第3期
努力做到更好的建築自明性
關肇鄴
建築學報
1994
第10期
再從倫敦看北京:兼談“奪回古都風貌”
關肇鄴
建築學報
1994
第6期
市政廳和市政廣場
關肇鄴
世界建築
1994
第3期
建築藝術淺談
關肇鄴
求是雜誌
1995
第6期
重慶大學圖書館及會議中心設計
關肇鄴
建築學報
1996
第8期
海南大學圖書館
關肇鄴
南方建築
1997
第3期
百年書城 一年文脈
關肇鄴
建築學報
1998
第5期
大學校園中的圍合空間--兼記清華大學理學院設計
關肇鄴
世界建築
1999
第9期
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建築——《20世紀世界建築精品集錦》東亞卷簡介
關肇鄴
建築學報
2000
第10期
清華大學理學院新樓
關肇鄴
建築學報
2000
第2期
清華大學圖書館紀事
關肇鄴
新建築
2001
第6期
建築表現什麼
關肇鄴
建築學報
2003
第4期
淺析建築與地域文化
關肇鄴
華中建築
2004
第3期
淺析建築與地域文化
關肇鄴
長江建設
2004
第2期
徜徉在知識的殿堂
關肇鄴
知識就是力量
2005
第7期
北京大學圖書館新館及舊館改造
關肇鄴
華中建築
2005
第6期
黃星元大師《黃星元建築作品1980-2005》著作筆談——拼搏積疊,卒抵於成
關肇鄴
建築創作
2006
第7期
北京大學圖書館
關肇鄴
中外建築
2006
第5期
拼搏積疊,卒抵於成
關肇鄴
建築創作
2006
第7期
徐州漢畫像石博物館
關肇鄴,劉玉龍,姜娓娓
住區
2011
第2期
仰韶文化博物館
關肇鄴,劉玉龍,韓孟臻,王彥,陳堯
住區
2012
第6期
清華大學圖書館四期,北京,中國
關肇鄴
世界建築
2017
第9期
綴玉聯珠盡菩提——關肇鄴先生訪談
關肇鄴,周榕
建築學報
2019
第1期 [6] 

關肇鄴人才培養

1984年關肇鄴晉升教授,開始培養研究生。為了對每個學生都能全面充分地指導,從1985年起他三十多年來作為研究生導師招收的研究生總數不過三十幾人。每年最多隻收一名碩士生、一名博士生,同時在讀的不超過5人。在為數不多的弟子當中若干人已經成為中國建築界新一代的領軍人物 [3] 

關肇鄴榮譽表彰

2008年關肇鄴、朱鎔基、徐匡迪參觀中國工程院新辦公樓 2008年關肇鄴、朱鎔基、徐匡迪參觀中國工程院新辦公樓 [3]
1989年,國際建協所授的特別獎 [13] 
2000年,獲首屆梁思成建築獎。
2000年,當選國家工程勘察設計大師。
2005年,獲世界華人建築師協會建築設計獎。
2005年,當選世界華人建築師協會榮譽理事。
2010年,獲“造型表演藝術成就獎” [10]  [13] 
2013年,獲“中國民族建築事業終身成就獎” [2] 

關肇鄴社會任職

關肈鄴曾任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創作委員會主任,於1989年至2001年擔任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師分會第一屆、第二屆理事會理事 [7]  ,於2001年至2005年擔任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師分會第三屆名譽理事 [8] 

關肇鄴個人生活

家學淵源
關肇鄴 關肇鄴 [3]
關肇鄴的父親關賡麟不僅是中國鐵路運輸業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國近現代頗有影響的詞學家和詩人。他父親年齡相差近50歲,自覺與父親距離太遠,思想交流不多。在一個父親主導的家庭中,中西合璧的文化氛圍對他的成長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影響一方面是他所生活的物質環境。幼時他家是一所有着幾進四合院的大宅子,位於市中心南池子南口的一條衚衕內,與天安門的直線距離不過幾百米。四合院灰色的牆、灰色的瓦與庭院裏的綠樹花香形成對比,幽深曲折的衚衕與不遠處金碧輝煌的紫禁城形成尊卑有序的和諧映襯;城市的邊界是高起的城牆和巍峨的城樓,街道的節點點綴着秀麗的牌坊——老北京城這種美妙的建築秩序深深地印在關肇鄴童年的記憶裏。
多年之後,北京城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關肇鄴仍對當年的 “北京印象”記憶猶新,其中的“和諧”之美被他總結為中國建築藝術的精髓所在,不僅常在課堂上娓娓道來,也充分融匯在他眾多的建築設計作品中。
關家的四合院並非一座普通的四合院,而是在傳統院落基礎上由當時著名的工程師、留法歸來的華南圭先生按歐洲式的“實用”標準改造過的:前院的一處九間“勾連搭”房中的兩排柱子取消,換了大跨結構,成為一個無阻礙的大廳;生活常用的後院的一圈遊廊安上了玻璃隔斷,使冬天不必出户而來往於正房廂房之間,並且安裝了兩套新式的衞生間。這些在20世紀20年代的北京是很少見的,讓年幼的關肇鄴切身體會到了建築與生活的密切關係 [3] 
抗戰時期
關肇鄴1997年在屋頂上指導工人 關肇鄴1997年在屋頂上指導工人 [3]
抗戰期間,關肇鄴全家留在敵佔區,因為父親堅持不做敵偽的事而沒了經濟來源,就靠出租住房來維持一家生計。關家把住宅隔成幾個區,每區自成格局,有大門、院子、前廳、住房和廚房、衞生間等。關肇鄴在內的孩子們都參與到丈量畫圖等工作中,關肇鄴曾在自傳中稱“以最少的工程量而達到這樣的目的,實際是個非常有趣的聯繫實際的建築設計課題”,而他也“樂在其中,對建築與生活的關係,開始有了初步體會”。這一工作可視為關肇鄴最早接觸的建築實踐 [3] 
家庭財富
關肇鄴家中仍珍藏着一隻古老的歐式大皮箱。當年還是小學生的關肇鄴正是從這隻閣樓上塵封多年的古怪皮箱中,發現了近百本裝幀精美的歐美城市建築圖冊,其中的都市風光、宮室建築大大引發了他對城市建築的興趣。這些書籍是其父1905年隨戴鴻慈出使歐美九國考察帶回的“寶物”。由此,關肇鄴養成了對照地圖與照片神遊建築、城市的習慣和興趣。在關肇鄴真正從事建築設計之後的二十多年裏,由於國家正處在封閉、隔絕的年代,中國建築師沒有機會出國考察。然而通過讀圖,關肇鄴對於眾多外國城市竟如“身臨其境”般熟悉。改革開放之後,他多次出訪歐美諸國,初到一個城市時,他憑着對那些街道、廣場、建築的瞭解,常做同行者的導遊,令人誤以為他早已來過了。雖然二維的讀圖不能完全取代對建築的實地體驗,然而讀圖在先、體驗在後的認識方式,往往能令人宏觀、理性地認識事物的本質和意義,這也是關肇鄴對城市、建築的看法獨到原因之一 [3] 
堂兄
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家關肇直(1919-1982)是關肇鄴的堂兄 [9] 

關肇鄴人物評價

關肇鄴 關肇鄴 [10]
關肇鄴在現代建築和中西古典建築的歷史和理論方面有深厚基礎,在設計技巧上有很高水平。在建築設計方面,準確把握建築的性格特點,在平易的外形中寓有深刻的思想內涵,並重視建築個體與環境的結合,致力於整體的統一 [11]  。(清華大學圖書館 評
關肇鄴在清華校園的建築實踐,充分體現出他尊重歷史和環境、追求“和諧”及“得體”、反對“豪華”與“新奇”的建築價值觀。出自他筆下的清華建築,兼寄科學精神與人文魂魄,嚴謹沉穩而不失巧思靈動;融貫中西智慧與古今意匠,謙遜平和而愈增清華莊嚴。關肇鄴設計的清華建築,不單是一代又一代清華人心靈故鄉中珍貴的記憶背景,更成為衡度中國當代大學校園建設的文化標尺;關肇鄴的校園營建哲思,不僅在潛移默化中拓寬了清華人的集體想象力格局,也為浮躁年代的中國建築界留下了難得的思想指南 [12]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 評
關肇鄴設計作品:北京大學圖書館、清華大學圖書館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