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關聯詞語

鎖定
關聯詞語是一個漢語詞語,或一組需搭配使用的漢語詞組,是指能在複句中用來連接分句,並表明分句之間關係的連詞、副詞和短語。
中文名
關聯詞語
外文名
linking words;connectives;connective;linking word;
屬    性
詞語分類
詞    性
連詞副詞短語
種    類
可分為並列遞進轉折承接、因果、條件、選擇和假設等八種

目錄

關聯詞語詳細釋義

關聯詞語定義

是聯接分句、標明關係的詞語。

關聯詞語作用

兩個(或兩個以上)意義相關結構獨立分句聯接起來,構成複句,起"穿針引線"的作用。它們用來標明分句間的抽象關係,可以作為某類複句特定形式的標誌

關聯詞語詞性

關聯詞語性質複雜,能在複句中起關聯作用的主要有以下幾類詞語:
一是連詞。連詞是用來做關聯詞語的主要詞類,但並非所有連詞都能充當關聯詞。有的連詞不能連接分句,不能連接分句的連詞當然不能做關聯詞;有的連詞能連接分句,但如果是在某個句子中連接不同的詞,那它也不是關聯詞。
二是副詞。某些副詞可充當關聯詞。但如果連接的不是分句,它也不是關聯詞。起關聯作用的副詞仍舊保留原有的修飾作用
三是短語。有些短語也可以充當關聯詞語,如“一方面”、“另一方面”。

關聯詞語種類

大致可分為:並列遞進轉折承接因果條件選擇假設等八種。
一、表示並列關係:前後分句所表示的兩種或兩種以上情況,都已經存在或確定不存在,且相互既不隸屬,也不交叉。包括平行並列和對照並列兩種句式。
1.平行並列:前後分句所列舉的情況,在邏輯上平行並列、程度相當,不分先後、主次。
其所列情況可以是相互關聯的不同事物,也可以是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還可以是同一主體的不同動作,可能是同時並舉、交替並舉的,或是同地進行的。平行並列句無所謂偏、正句之分。
相關關聯詞:“那麼…那麼…”,“又…又…”,“…既…又…”,“…既…也…”,“一邊…一邊…”,“一會兒…一會兒…”,“一面…一面…”,“有時…有時…”,“不是…就是…”,“要麼…要麼…”。
【例】A:天安門廣場西側的人民大會堂(又)高大,(又)莊嚴。
【例】B:現在的手機(既)美觀,(也)很智能,特別受年輕人喜愛。
【例】C:這一整天,她(不是)大哭,(就是)大笑,都弄得我們手足無措了。
【例】D:這一整天,她(一會兒)大哭,(一會兒)大笑,都弄得我們手足無措了。
2.對照並列:前後分句所列舉的情況,意義相反或相差較遠,用肯定和否定兩方面的對照,來表達所要肯定的意思,表明情況與預想相反。分句之間有偏 、正句之分,即有先後、主次之分,前句為次句,後句才是主句
相關關聯詞:“不是…而是…”,“是…而不是…”。
【例】A:王昭君(不是)一個普通的人物,(而是)一個象徵;昭君墓(不是)一座普通的墳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紀念碑。
【例】B:所以説,蜜蜂釀蜜,(是)為人類釀造了最甜的生活,(而不是)只為自己儲備了糧食。
【例】C:她今天沒到校,(不是)因為想逃學,(而是)因為病了。
二、表示遞進關係: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分句相連,表明後一種情況的程度更深一層。
分句之間有偏 、正句之分,前偏後正,順序固定,不能隨意變動。
主要關聯詞語有:“不但…而且…”,“不僅…還…”,“…不但不…反而…”,“連…也…”,“…何況…”,“…甚至…”。
【例】他不但成績優秀,而且品德更好。
三、表示轉折關係:對前面分句提出的某種已存事實或情況,後面分句轉而述説並非理所當然的推論,即相反或相對的結論。且後面分句“並非理所當然的推論”才是説話人所要表達的真正意圖。其表明前後邏輯關係的對立。分句之間有偏 、正句之分,前偏後正。
常用關聯詞語:“雖然…但是…”,“儘管…可還是…”,“即使(縱使)…也(沒有、無)…”。如:
【例】A:這裏的花(雖然)很多,(但是)沒有奇花異草。
【例】B:他(儘管)感冒了,(可還是)來上學了。
【例】C:他這人(即使)做錯了事,(也)很少用書面或口頭做檢查,只是用行動來改正。
有時,前分句的關聯詞語可以省略。如只出現:“…但…”,“…卻…”,“…可…”,“…然而…”。
【例】D: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着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例】E:這道理聽起來不錯,(然而)你還是應該考慮自己的具體情況。
【注意】轉折關係與對照並列關係很容易混淆。兩者的前後分句都具有意義相互對立的關係,但轉折關係為邏輯對立,對照並列關係僅為情況相反,並不存在邏輯對立。
即:轉折關係的前分句存在的事實,本可推出一個理所當然的情況發生,但並沒有發生,或者不能發生,後分句就是表達這個意思的;而對照並列關係的前分句並不能推出一個後分句所表達的非理所當然的情況。
四、表示因果關係:由前分句所表達的事物,是後分句所表達的另一事物出現的原因或結果。有説明因果與推論因果兩種句式。分句之間有偏 、正句之分,前偏後正。
1.説明因果句:對客觀存在的因果關係進行説明的複句。偏句提出一種事實情況作為依據,正句表示這種事實所必然導致的結果。又分為前因後果和因果倒置兩種句式。
①前因後果:如:“因為…所以…”,“.由於…因此…”,“…因此…”。如:
【例】(因為)我們年輕,正處在學習效率最高的黃金時段,(所以)我們更應該懂得珍惜時光,刻苦鑽研。
②因果倒置:如:“之所以…是因為(是由於)(就在於).…”。如:
【例】她(之所以)今天沒到校,(是因為)生病了。
2.推論因果句:推論因果句的偏句提出一種已經發生的狀況,正句推斷出一種應該如此的結果。
常見的關聯詞語有單用和合用兩種情況:
單用:“既、既然、可見”。
合用:“既然……那麼(就、又、便、則、可見)”。
【例】A:(既然)屢次碰壁,(那麼)就得認真反思一下自己的思路和做法。
【例】B:(既然)事情已經這樣了,(就)不要再埋怨自己了。
【例】C:(既然)知道自己錯了,(便)沒有必要那麼躲躲閃閃的了。
【例】D:他從不願向外人吐露自己貧困的真實一面,(可見)他的心理負擔是何等沉重!
五、表示承接關係:也叫連貫關係,指前後分句所表達的事情或動作的發生,前後連貫、挺有秩序。分句之間無偏 、正句之分。
如:“首先…然後…”,“一…便…”,“一…就…”,“…於是…”,“…才…”,“…接着…”。
【例】我一出門,就遇見了我的同學。
六、表示條件關係:分句之間的關係是條件和結果的關係,表示事情或動作的發生需要或排斥條件。分句之間有偏 、正句之分,前偏後正。
這種複句的偏句提出一種真實或假設的條件,正句則説明在這種條件下所產生的結果。大部分是兩句都有連詞。有一些只在解釋條件的那一句中用關聯詞。常用的關聯詞語有“縱”、“乃”、“即”、“則”、“因為……所以”等。條件複句分為一般條件句和排斥條件句兩類:
1.一般條件句:偏句提出條件,正句指出這種條件產生的結果。一般條件句又可分為充分條件句、必要條件句和充分必要條件句。
充分條件:一件事只需要一個條件,就可以出現相應的結果。如:“只要…就…”,“既然…就…”,“凡是…都…”。
【例】A:你(只要)在這簽字,(就能)享受八折優惠購買本商場任何一款商品。
【例】B:小明,你(只要)勇敢地承認錯誤,(就能)得到大家的諒解。不要有什麼顧慮。
【例】C:(只要)不來台風,我(就)可以收幾大籮桂花
【例】D:(既然)你知道錯了,(就)要徹底地改正,不能再重複犯同樣的錯誤了。
必要條件:一件事需要很多條件,其中有一個條件是必不可少的:如:“只有…才…”,“除非…才…”。
【例】A:你(只有)在這簽字,(才能)享受八折優惠購買本商場的一款特價商品
【例】B:小明,你(只有)勇敢地承認錯誤,(才能)得到大家的諒解。否則,誰也不能原諒你。
充分必要條件:一件事有且只有一個條件,且會出現相應的結果。如:“有且只有…才…”。
【例】A:你(有且只有)在這簽字,(才能)享受免費領取本商場的一款特價商品。
【例】B:小明,你(有且只有)勇敢地承認錯誤,(才能)得到大家的諒解。否則,你是不可能得到大家原諒的。
2.排斥條件句:偏句排除一切條件,正句表示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會產生同樣的結果,不以偏句的條件變化為依據。也就是説:一件事不需要任何條件,都必定以出現相應的結果。常用關聯詞有:“無論…都(總)…”,“不管…也(總)…”。
【例】小時候,我(無論)對什麼花,(都)不感興趣。
【分析】表示條件關係的關聯詞語有“只要…就…”;“只有…才…”;“無論…都…”等。它們在使用時是不同的。一件事只需要一個條件,就可以出現相應的結果,這時使用“只要…就…”(即唯一條件);而一件事需要很多條件,其中有一個條件是必不可少的,這時使用“只有…才…”(即必要條件)。句子中所給的條件都包含在內時,就可以使用“無論…都…”這組關聯詞語了。如:
【例】( )下雨,地上( )濕。
通過讀句子,我們瞭解了句子的意思。根據句子的意思,我們可以判斷出前後兩個分句之間的關係是條件關係。下了雨,地上就肯定是濕的,有“下雨”這樣一個條件,就一定有“地上濕”這樣的結果。表示條件關係的關聯詞語常用的有;“只要…就…”;“只有…才…”;“無論…都…”等。這個句子中只需一個條件就可以滿足結果,因此我們選擇“只要…就…”這樣一組表示唯一條件的關聯詞語。填寫後的句子是:(只要)下雨,地上(就)濕。句子表達的意思合理,也很通順,填寫正確。
這個句子填寫“只有…才…”行不行呢?我們來分析一下:填了“只有…才…”後,句子是“(只有)下雨,地上(才)濕。”顯然,這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因為,很多條件都可以造成“地上濕”的結果,如灑水、擦地等因素。所以,這個句子只能填寫“只要…就…”,不能填寫“只有…才…”。
七、表示選擇關係:也叫取捨關係,前後分句所表示兩種或兩種以上情況將不同時出現,且已經作出取捨、亟待作出取捨或無須作出取捨。包括確定選擇和不定選擇兩類。分句之間有偏 、正句之分,前偏後正。
1.確定選擇:表示兩種情況中,只有一種更合適,且已經作出了取捨。
①前取後舍:“寧可…也不…”
②前舍後取:“與其…不如…”
2.不定選擇:表示前後兩種情況都有可能出現,但不會同時存在,
①亟待取捨:表示對兩種或兩種以上情況哪種會出現而產生的疑問,內心還存有一種取捨的焦慮。
常用關聯詞:“是…還是…?”
②無須(需)取捨:表示對兩種或兩種以上情況哪種會出現都在預料之中,沒有取捨之必需。
“不是…就是…”,“或是…或是…”,“要麼…要麼…”。
【分析】填寫這類關聯詞語時,要認真閲讀、分析。“不是…就是…”使用時表示前後兩種情況都有可能出現,不是選擇前者,就是選擇後者。“與其…不如”和“寧可…也不”則不同,
【例】A:這次當選大隊長的( )王紅,( )張強。
通過讀句子,我們瞭解了句子的意思。根據句子的意思,我們判斷出前後兩個分句之間的關係是選擇關係。當選大隊長的,既有可能是王紅,也有可能是張強,他們兩人都很出色。選擇填寫關聯詞語時,我們就要根據這個意思選擇“不是…就是…”,填好的句子是“這次當選大隊長的(不是)王紅,(就是)張強。”而不能填寫“與其…不如…”。這樣,句子表達的意思才合理,也很通順,填寫正確。
【例】B:我比他身體強壯,這項任務( )交給他,( )讓我去完成。
讀句子後,我們知道了“我比他身體強壯”,那麼在決定由誰來完成這項任務時,就要有所選擇了。到底把任務交給誰呢?應該用“與其…不如…”。填寫後的句子是“我比他身體強壯,這項任務(與其)交給他,(不如)讓我去完成。”強調我的身體比他強壯,更適合完成這項任務。讀一讀,這個句子是通順的,也是合理的,填寫正確。
【例】C:“我( )得零分,( )願考場作弊”。它表示,只選擇前者,決不選擇後者。試試用‘寧可…也不…”,把這些詞用進去(“餓死”與“去偷東西”、“被打死”與“會説謊”、“吃苦頭”與“會違背諾言”)。
【注意】“不是…就是…”和“要麼…要麼…”,既可能是平行並列句,也可能是無需取捨句。那麼如何判明這兩種情況呢?當前後所述事實均為事實上存在時,即為平行並列句;當前後所述事實並未真實存在,但在不久的將來有可能會出現,至於出現哪種,都是有可能的時,即為無需取捨句。
八、表示假設關係:
表示前分句所假定某種情況出現(或不出現)了,就會(或者也不會、也不能)引發後分句所表達的另一種情況的出現。分句之間有偏 、正句之分,前偏後正。
1.順延性假設:前分句所假定某種情況出現了,就理所應當會引發後分句所表達的另一種情況的出現;或者前分句假定的某種情況不出現,就理所應當不會引發後分句所表達的另一種情況的出現。
常用關聯詞有:“如果…就…”,“要是…那麼…”。
【例】(如果)明天下雨,我們(就)去栽樹。
2.排除性假設:也叫讓步假設,指前分句假定某種情況出現了,仍然也不會、也不能引發後分句所表達的另一種情況的出現;或者前分句假定某種情況不出現,仍然也會、也能引發後分句所表達的另一種情況的出現。
常用關聯詞有:“即使…也(不能,應該)…”,“假使…便…”,“就是…也…”,“就算…也…”,“縱是…也…”,“縱算…也…”,“縱然…也…”。
【例】(即使)他明天還不能參加進來,我們幾個人(也)仍然會堅持下鄉做普法宣傳的。
【注意】排除性假設與排斥條件很容易混淆,有注意兩者的區別:
排除性假設句對可能狀況的範圍是有限制的,用的先導詞都是“假使”,“就是”,“就算”,“縱是”,“縱算”,“縱然”;而排斥條件句對可能的狀況是沒有限制的,用的先導詞都是“無論”、“不管”等。
搞清了它們的前導詞有不同的區別,也就能搞清楚哪個複句是排斥條件句,哪個複句是排除性假設句了。

關聯詞語練習

選擇以下關聯詞語完成後面題的填空
既…又…;即使…也…;因為…所以…;寧可…也不…;只要…就…;之所以…是因為…;
不但…而且…;如果…就…;不是…就是…;雖然…但是…;無論…都…;不管…總(都);
儘管…還是…;只有…才…;不是…而是…;既然…就…;與其…不如…;要麼…要麼…;
無論…總…;除非…才…;那麼…那麼…。
1、人藏在地道里,( )不嫌氣悶,( )不嫌昏暗。(表示……關係)
2、( )不注意用眼衞生,( )會影響你的視力。(表示……關係)
3、作物( )能生長,( )土壤裏含有水分和養料。(表示……關係)
4、音樂( )能給人美的享受,( )能陶冶人的性情。(表示……關係)
5、( )天氣怎樣寒冷,他( )堅持鍛鍊身體。(表示……關係)
6、這件好事( )王豔做的,( )李麗做的。(表示……關係)
7、( )刻苦鑽研,學習成績( )能不斷提高。(表示……關係)
8、這部影片沒意思,( )去影院看電影,( )在家看電視。(表示……關係)
9、( )我們取得很大的成績,( )沒有驕傲的理由。(表示……關係)
10、花朵是( )鮮豔,小草是( )碧綠。(表示……關係)
11、德國兵( )進了樹林深處,( )分不清哪條死道,哪條是活道。(表示……關係)
12、劉胡蘭( )犧牲自己,( )説出地下黨員名單。(表示……關係)
13、( )對集體有益的事,我們( )應該積極認真去做。(表示關係)
14、( )是對羣眾有益的事,我們( )不能剝奪羣眾的知情權。(表示……關係)
15、學校豐富多彩的活動,( )提高了學生學習成績,( )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素質教育提供了前提。(表示……關係)
16、( )經常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我們( )能克服自己的缺點。(表示……關係)
17、( )你的觀點被證明是正確的,( )應該堅持到底。(表示……關係)
18、王飛( )接受了大家的批評,( )主動改正了錯誤。(表示……關係)
19、星期天下午,我( )去打乒乓球,( )去踢足球。(表示……關係)
20、一箇中國人,( )在怎樣的境遇裏,( )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表示……關係)
參考答案
1、既…也…並列;2、如果…就…假設;3、之所以…是因為…因果;4、既…也…並列(不僅…還…遞進);5、無論…都…條件;6、不是…就是…選擇;7、只有…才…條件;8、與其…不如…選擇;9、即使…也…假設;10、那麼…那麼…並列;11、只要…就…條件;12、寧可…也不…選擇;13、只要…就…條件;14、即使…也…假設;15、不但…而且…遞進;16、只有…才…條件;17、如果…就…假設(既然…就…條件;只要…就…條件);18、不但…而且…遞進;19、不是…就是…(要麼…要麼…) 選擇;20、無論…都…條件。

關聯詞語注意事項

一:懂得各類關聯詞語的作用
同一個句子,運用不同的關聯詞語,作用就不同,表達的意思也就不一樣。例如:“我們共同努力,競賽取得勝利。”這個句子沒有使用關聯詞語,可以看作是並列關係。如果加上不同的關聯詞語,句子的關係就起了變化:
1.因為我們共同努力,所以競賽取得勝利。
2.如果我們共同努力,競賽就能取得勝利。
3.只要我們共同努力,競賽就能取得勝利。
這樣,第一句成了因果關係,第二句成了假設關係,第三句成了條件關係。在我們平時的説話、造句或作文當中,究竟選用什麼關係,這就要根據自己表達的需要來確定。
二:要注意配對使用關聯詞語
有些關聯詞語是要求配對使用的,不可隨意改換。例如:
1.只要經常鍛鍊身體,才會增強體質。
2.他寧可捱打,不如泄密。
3.不管天氣多麼惡劣,他卻是按時到校學習。
第一句,“只要”應與“就”相配,“只有”應與“才”相配,“只要”與“才”搭配不當,應把“才”改為“就”。
第二句,“寧可”應與“也不”相配,“與其”應與“不如”相配。句中“寧可”與“不如”搭配不當,根據兩個分句的意思,最好是把“不如”改為“也不”。
第三句,“不管”與“卻”搭配不當,應把“卻”改為“都”。
三:關聯詞語的位置不能放錯
例如:
1.雖然今天天氣十分寒冷,卻清潔工流下了汗。
2.今天,我們班搞演講比賽,表達能力強的同學不但上台演講了,而且從小不愛説話的小明也上去演講了。
第一句,“卻”表示轉折的意思並沒有錯,可是,一念原句就給人不通順的感覺。如果把“卻”放在“清潔工”之後,句子就通順了。
第二句,讓人念起來感到很彆扭,如果把“不但”放在“表達能力強的同學”前面,句子就順暢了。
四:該用關聯詞的地方不能缺少關聯詞
有一部分配對使用的關聯詞,可根據情況省略其中的前一個,如“不但……而且……”,可省去“不但”、“雖然……但是”,可省去“雖然”。但一般不能省去後一個的“而且”、“但是”。如果只用前一個關聯詞語,而省去了後一個關聯詞語,句子間的關係就會不明確,句子的意思也會表達不清。例如:
1.自從開展“一幫一”的活動以後,不但加深了同學之間的相互瞭解,增進了同學之間的友誼。
2.如果我們齊心協力,把這件事情辦好。
第一句在意思上有遞進的關係,但缺少了一個與“不但”配對使用的關聯詞語,讓人讀了以後,感覺話沒有説完,遞進的關係也不清楚。如果在“增進了同學之間的友誼”前面加上“而且”或者“並且”,不但遞進的關係明確了,句子的意思也清楚了。
第二句是假設關係的句子,前面一個分句表示假設的情況,後一分句表示結果。因為缺少與“如果”配對使用的關聯詞“就”,句中的結果就不明確,讓人讀後也有一種話未説完的感覺。要是在“把這件事情辦好”之前加上“就能”,句子的意思就清楚了。
五:特殊關聯的種類需要根據語意確定
如:“即使…也…”它可能表示轉折,也可能表示假設。後分句通常都為否定句,也可以轉換成意義相近的肯定句,(下面的例句中,左邊的後分句為否定句式,右邊的後分句為肯定句式,注意比較)。類似的還有:“就是…也…”,“就算…也…”,“縱是…也…”,“縱算…也…”,“縱然…也…”等。
①如果所涉前提已經存在,則表示轉折。通常搭配為:“即使…也沒有…”,肯定句則為“即使…也…”。
如:“即使受了這麼大的委屈,他也沒有任何怨言!”;“即使受了這麼大的委屈,他也一如既往地盡心盡責!”
②如果所涉前提尚未存在或認為不應該存在時,則表示假設。通常搭配為:“即使…也不能…”,有時也用“即使…也沒有…”,肯定句則為“即使…也應該…”。
如:“即使困難再大,我們也不能有任何鬆懈!”,
“即使困難再大,我們也沒有理由作任何鬆懈!”,“即使困難再大,我們也應該鼓足幹勁、一往無前!”;
“即使非要這樣做,你也不能瞞着大傢伙吧?”,“即使非要這樣做,你也應該跟大傢伙説一聲吧?”;
“即使非要這樣做,你也沒有相應的條件啊!”,“即使非要這樣做,你也應該先作好充分的調研吧?”。
六:不要亂用關聯詞
常見錯誤
1、錯用關聯詞語
例:宋朝皇帝只知道吃喝玩樂。為了喜歡踢球,就把一個流氓封為殿師太尉。【應把“為了”改為“因為”;也可以把“就”移到“因為”前面】
2、關聯詞語搭配不當
例:只有你意識到這一點,你就能深刻地瞭解我們戰士的胸懷是多麼寬廣。【“只有”與“才”搭配,應把“就”換成“才”】
例如:
(1).他自己不跟老師講,並且要我講。
(2).我的成績差,可是我能虛心地向老師請教,但是誠懇地向優秀同學學習,所以我有了很大的進步。
第一句應該是轉折關係,不是遞進關係。亂用“並且”,使語意表達不清,應把“並且”改為“卻”。
第二句,亂用“但是”,應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