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關節盤復位術

鎖定
關節盤復位術用於關節盤移位的治療。 關節盤移位是造成關節結構紊亂主要原因。關節盤可發生不同方向或扭轉移位,但以前移位最多見。正常人閉口位時,關節盤後帶介於髁狀突橫嵴和關節窩頂之間,後帶的後緣正對髁狀突橫嵴的上方。盤前移位時則使這種盤髁關係發生改變,由於雙板區鬆弛,關節盤被牽引向前,盤後帶位於髁狀突前斜面的前方,而引起一系列關節紊亂症狀。1979年Mc Carty首先報告用關節盤復位術治療關節盤前移位。已有廣泛應用並取得了可喜的進展。
中文名
關節盤復位術
主要適用症
關節盤移位的治療
所屬學科
醫學

關節盤復位術適應症

關節盤復位術適用於:
1.不可復性盤前移位,經保守治療無效者。
2.可復性及旋轉性盤前移位,經保守治療無效而症狀明顯者。
3.關節盤前移位伴有絞鎖。
4.關節盤雙板區鬆弛、撕裂或穿孔。

關節盤復位術禁忌症

1.關節盤前移位伴有盤變性、破壞者。
2.有明顯心理精神因素病人,手術宜慎重。

關節盤復位術術前準備

1.通過臨牀X線造影檢查,明確診斷。
2.先用墊或板治療,不能緩解症狀者考慮手術。
3.皮膚準備 耳周10cm常規備皮,清潔耳郭及外耳道。

關節盤復位術手術步驟

作耳屏前枴杖形切口顯露關節囊。
1.切口設計
自耳輪腳沿耳前褶皺向下作一垂直切口,下端止於耳垂附着處,再由此切口的上端向前上髮際內作一斜切口,長約2.5cm,兩切口夾角約120°~150°,轉彎處使呈弧形。
2.切開與分離
沿切口線切開皮膚與皮下組織,在顳部將切口加深至顳筋膜,在垂直切口內自外耳道軟骨和腮腺後緣之間作鈍性分離,將顳淺血管自腮腺上極分出,牽至傷口後方或予以切斷結紮,即可向前推開腮腺,顯露關節囊後面。
3.掀起筋膜組織瓣、顯露關節囊
自顴弓根處斜向前上與皮膚切口一致切開顳筋膜淺層,自顳筋膜深淺兩層之間向下分離至顴弓上緣,切開顳筋膜淺層在顴弓外側面的附麗,再用骨膜剝離器自骨面向下剝離,剝開腮腺嚼肌筋膜在顴弓下緣的附麗,再繼續向下分離,即可掀起包含顳筋膜、顴弓骨膜、腮腺嚼肌筋膜及其淺層結構的組織瓣,充分顯露顳下頜韌帶及關節囊,面神經分支在此組織瓣內而得到保護。
4.顯露關節上腔
首先讓病人作開閉口動作,或在下頜角安置巾鉗牽拉下頜骨,以鑑定髁狀突位置。然後緊貼顴弓下緣、髁狀突上方橫行切開關節囊,並向前延伸至關節結節,向後至關節囊與關節盤雙板區融合處,關節上腔即可完全顯露。
5.顯露關節下腔
在關節囊切口下緣安置縫線,將關節囊向下牽拉,在上關節腔外穹隆內,沿關節盤在髁突外側附着處切開,並將切口向後延伸至關節盤雙板區,從外側緣掀起關節盤,暴露關節下腔。
6.檢查病變情況
牽引下頜角巾鉗使髁狀突向下,或安置關節撐開器以擴大關節間隙,檢查關節盤、髁狀突及關節窩病變情況。將前移的關節盤後退到正常解剖位置,以便估計切除雙板區組織的寬度。
7.楔形切除雙板區組織
用一特製細長直角鉗在雙板區和關節囊後壁之間夾住,以便控制出血,再在預計切除組織內縫合1針牽引線。然後在牽引線兩側,由內向外作楔形切除。。楔形組織切除量的大小及形狀,主要取決於使盤復位於正常位置時,關節盤必須移動的距離和方向,一般楔形底寬為3~5mm。
8.縫合關節盤
用5-0絲線,在雙板區創緣作垂直“8”字縫合,如雙板區組織軟薄可作間斷縫合。縫合時由內向外,一般間隔2mm,然後移動下頜骨進行檢查,復位的關節盤應隨髁狀突一起運動而無彈響,在休止位時,關節盤應固定於髁狀突之上,盤中間帶與關節結節後斜面相對應。
9.關閉下腔
生理鹽水徹底沖洗關節下腔,妥善止血後,用5-0絲線將關節盤縫合到髁突上盤外側附着。
10.縫合傷口
用生理鹽水徹度沖洗上腔,止血,用3-0絲線縫合關節囊、筋膜、皮下及皮膚。放置橡皮條引流,耳前加壓包紮。

關節盤復位術手術名稱

關節盤復位術

關節盤復位術分類

口腔科/顳下頜關節手術/顳下頜關節盤手術

關節盤復位術ICD編碼

76.5 10

關節盤復位術定義

關節盤復位術用於關節盤移位的治療。 關節盤移位是造成關節結構紊亂主要原因。關節盤可發生不同方向或扭轉移位,但以前移位最多見。正常人閉口位時,關節盤後帶介於髁狀突橫嵴和關節窩頂之間,後帶的後緣正對髁狀突橫嵴的上方。盤前移位時則使這種盤髁關係發生改變,由於雙板區鬆弛,關節盤被牽引向前,盤後帶位於髁狀突前斜面的前方,而引起一系列關節紊亂症狀。1979年Mc Carty首先報告用關節盤復位術治療關節盤前移位。已有廣泛應用並取得了可喜的進展。

關節盤復位術麻醉和體位

1.一般宜選擇全麻,使肌肉鬆弛,便於手術暴露。
2.仰卧位,頭偏向健側。

關節盤復位術術中注意要點

1.切除雙板區組織的寬度及形狀,應根據術中將移位的盤復位於正常位置時,關節盤所必須移動的距離和方向。
2.保護髁狀突及關節窩避免損傷關節面。
3.縫合時及縫合後要檢查關節盤是否恢復到正常解剖生理位置。
4.切除楔形組織應在盤後帶與雙板區交界後方1~2mm處切斷。

關節盤復位術術後處理

關節盤復位術術後做如下處理:
1.常規應用抗生素5~7d,以預防傷口感染。
2.1周內進流食,1周後半流食,以後逐漸恢復軟食和一般飲食。
3.術後7d拆線,開始作開口、前伸及側向運動,3/d,每次5min,持續1年,努力使下頜保持在中線上。

關節盤復位術併發症

1.術後手術側輕度開,可不處理,1個月後可自行調整。
2.開口受限 開口恢復困難,除主動練習外,應被動開口練習,並配合理療。
3.復發 縫線脱落,關節盤迴復到術前狀態,症狀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