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關於推動向新城導入功能的實施方案

鎖定
《關於推動向新城導入功能的實施方案》是加快推進五個新城建設,是市委、市政府完善全市發展空間佈局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十四五”是新城建設進入全面發力、功能提升的關鍵時期,為進一步吸引國內外各類資源向嘉定、青浦、松江、奉賢和南匯五個新城集聚,推動新城功能提升,結合實際制定的實施方案。由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於2022年7月5日印發實施。
中文名
關於推動向新城導入功能的實施方案
印發機關
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印發日期
2022年7月5日
發文字號
滬府辦發〔2022〕13號

關於推動向新城導入功能的實施方案印發信息

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推動向新城導入功能的實施方案》的通知
滬府辦發〔2022〕13號
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
  經市政府同意,現將《關於推動向新城導入功能的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按照執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2年7月5日 [1] 

關於推動向新城導入功能的實施方案方案全文

關於推動向新城導入功能的實施方案
  加快推進五個新城建設,是市委、市政府完善全市發展空間佈局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十四五”是新城建設進入全面發力、功能提升的關鍵時期,為進一步吸引國內外各類資源向嘉定、青浦、松江、奉賢和南匯五個新城集聚,推動新城功能提升,結合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深入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按照建設獨立綜合性節點城市的總體定位,堅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堅持全市“一盤棋”、加強統籌協調,加快高能級、高水平的項目資源導入,推動新城集聚企業總部、研發創新、要素平台、公共服務等功能,進一步提升新城能級,彰顯特色優勢,使新城成為承擔國家戰略、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的重要載體。
  (二)工作原則
  ——堅持政府推動、形成合力。市、區政府要加強整體謀劃和協同推進,推動向新城有序導入一批高能級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要素平台、文體旅設施和活動賽事、會展論壇,持續提升現有功能性機構能級,形成示範帶動效應。市級部門主動引導支持,既要引入增量,又要優化存量。五個新城所在區(管委會)切實承擔起主體責任,加強服務,重在綜合功能的培育和建設,優化營商環境,為吸引更多功能性機構入駐積極創造條件。
  ——堅持供需匹配、有序導入。向新城導入功能要符合新城發展定位和相關發展規劃,既要立足長遠,又要幹在當下,五個新城所在區(管委會)要主動提出需求和支持政策,市級部門排摸資源供給清單並加強協調,實現精準對接、供需匹配,持續推動功能性機構有序導入。
  ——堅持分類施策、彰顯特色。結合國資國企戰略性調整、支持區域性科創中心建設以及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均等化等規劃佈局,主動“導入一批”,推動一批功能性機構將部分重要功能向新城佈局和集聚;依託現有合作基礎,加快“提升一批”,整合並提升功能性機構在新城發展的項目和平台,逐步強化總部型、綜合性功能;立足新城功能定位和新城發展需求,結合項目積極謀劃“新建一批”,將一批新設的高能級總部、科創、品牌等功能導入新城。
  二、重點任務
  (一)導入企業總部功能,提升新城綜合功能能級。發揮市屬國有企業示範帶動作用,按照新城產業定位和需求,結合市屬國資國企佈局優化調整,推動一批市屬國企與五個新城開展結對合作,“十四五”期間,每個新城引入至少2家市屬國有企業總部或總部型機構落户。支持市屬國有企業在新城新設或已設機構,通過管理優化、功能賦能轉型升級為總部型機構。爭取央企在新城設立集團總部、區域性總部和具有總部級職能的獨立法人公司,將高端製造、科創研發等與新城產業定位相符合的功能向新城導入。加快引進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總部型機構,鼓勵外資設立研發中心和開放式創新平台等各類功能性機構。聚焦全國民營企業500強、上海高新技術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支持新城積極招引100家左右民營企業總部、總部型機構等落地。支持嘉定、青浦、松江、奉賢和南匯五個新城分別圍繞“國際汽車智慧城”“長三角數字幹線”“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東方美谷”“數聯智造”等主導產業品牌建設,加快招引一批企業總部落户新城,推動現有各類企業增能擴容,升級為總部型機構。(責任單位:市國資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商務委、嘉定區政府、青浦區政府、松江區政府、奉賢區政府、臨港新片區管委會)
  (二)強化研發創新功能,夯實新城高質量發展動力源。服務支撐科創中心建設,加快建設區域科創中心,推動中科院上海分院、上海科學院以及航天、軍工等領域央企所屬科研院所等與五個新城深化合作,“十四五”期間,爭取在每個新城建設至少3家國家級或市級創新平台和設施。支持新城重點產業領域技術研發,爭取更多國家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在新城落地。加快推動新城現有科研資源的轉化和產業化應用,增強與主導產業發展的契合度和協同效應。支持嘉定新城圍繞汽車產業發展,設立相關實驗平台、測試中心等。支持青浦新城強化與長三角地區相關城市聯動,增強新城科創功能。支持松江新城利用現有科創基地、高校等科研資源,進一步擴大G60科創走廊影響力。支持奉賢新城積極開展與科研院所的合作,強化“東方美谷”研發創新能力。支持南匯新城利用國家實驗室、頂尖科學家社區等資源,不斷提升創新策源功能。(責任單位:市科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國防科工辦、嘉定區政府、青浦區政府、松江區政府、奉賢區政府、臨港新片區管委會)
  (三)集聚要素平台功能,發揮新城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鏈接作用。充分發揮新城區位優勢,提升輻射服務周邊地區和長三角區域能級,積極支持新城對接貿易、大宗商品交易等各類要素平台,“十四五”期間,爭取在每個新城引入至少1傢俱有較強影響力的要素平台,推動新城要素平台拓展功能,進一步增強新城資源配置能力。支持嘉定新城依託現有平台,做強在鋼鐵大宗商品交易、二手車交易等領域的功能和影響力。支持青浦新城借力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發揮“6+365”常年展示交易服務平台作用,增強進口商品集散功能和資源配置能力。支持松江新城依託滬蘇湖鐵路,規劃研究松江樞紐發展長三角多式聯運資源配置功能。支持奉賢新城打造“美谷美購”美妝新零售等特色產業直播平台,加快推進化妝品全球新品首發地示範區建設。支持南匯新城發揮臨港新片區制度優勢,推動現有各類平台拓展跨境交易功能,提升國際影響力。(責任單位:市商務委、市交通委、市國資委、嘉定區政府、青浦區政府、松江區政府、奉賢區政府、臨港新片區管委會)
  (四)提升公共服務功能,增強新城生活品質和對各類人才吸引力。“十四五”期間,增加優質教育資源特色多樣化供給,推動每個新城至少新增1所優質高中,促進教育與產業深化融合。在確保每個新城至少有1所三甲醫院基礎上,推動各類醫療衞生資源向新城導入。確保每個新城至少具備1家優質養老服務設施,支持新城引進或培育一批社會化養老服務設施。加快建設高能級文體旅設施,推動市級優質資源向新城導入和共享。實施“大美術館計劃”“大博物館計劃”,建立上海博物館和中華藝術宮等與五個新城長效合作機制。支持將上海旅遊節、上海國際電影節等大型品牌性文化節慶部分活動及開閉幕式放在新城舉辦。推動Magic3市青少年三對三超級籃球賽、市級青少年錦標賽、第十七屆市民運動會等項目賽事申辦新城優先,探索區域和市級重大賽事在新城設立分賽區、新賽點。利用現有會展場館資源,推動引進一批符合新城發展方向的高水平會展項目。(責任單位:市教委、市衞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市文化旅遊局、市科委、市委宣傳部、市體育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委、嘉定區政府、青浦區政府、松江區政府、奉賢區政府、臨港新片區管委會)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推進工作機制。在市新城規劃建設推進協調領導小組框架下,建立向新城導入功能專項工作市級統籌協調機制(以下簡稱“協調機制”),由常務副市長擔任總召集人,市發展改革委、市規劃資源局、市國資委等相關部門和五個新城所在區(管委會)參加。協調機制日常工作由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具體負責定期協調溝通,跟蹤協調各領域實施方案和項目的推進落地,協調相關政策制定工作。(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國資委、市規劃資源局、市科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商務委、市委宣傳部、市教委、市衞生健康委、市文化旅遊局、市體育局、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嘉定區政府、青浦區政府、松江區政府、奉賢區政府、臨港新片區管委會)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對於新設市屬國企、科研院所、要素平台、文體旅設施、大型活動賽事論壇等,要優先考慮佈局新城。研究出台引導市屬國企總部入駐新城的專項支持政策,對於在新城設立總部型機構的給予專項加分;對於市屬國企圍繞新城的重大戰略投資項目,經市國資委認定符合條件的,適用“視同於利潤”政策。鼓勵科研院所在新城設立新型研發機構。積極爭取國家支持,探索將設立在新城非獨立法人科研院所的科技資源納入所在區(管委會)進行統計試點。對於中心城區向新城導入的總部型企業,按照本市促進企業有序跨區遷移相關政策執行。對於導入的功能性項目,涉及規劃調整、用地審批的,依法依規給予大力支持。(責任單位:市國資委、市科委、市商務委、市委宣傳部、市文化旅遊局、市體育局、市統計局、市經濟信息化委、市規劃資源局、嘉定區政府、青浦區政府、松江區政府、奉賢區政府、臨港新片區管委會)
  (三)加強政府服務保障。圍繞五個新城的主導特色產業和重點區域,市級相關部門搭建平台、開展推介,五個新城所在區(管委會)加強招商引資。五個新城所在區(管委會)要建立相關區級推進協調機制,做好功能性機構入駐重點問題協調和服務保障工作,進一步推動資金、土地指標、產業資源等向重大功能性事項傾斜。保障用地需求,對符合劃撥或協議出讓條件的功能性機構,可以採取劃撥或協議出讓方式供地。對新建或購買辦公場所的功能性機構,依法依規給予資金優惠或開辦、購(租)房等資助。依法依規加大對功能性機構的人才落户、子女教育、申請人才公寓、通勤等支持保障力度。(責任單位:嘉定區政府、青浦區政府、松江區政府、奉賢區政府、臨港新片區管委會)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