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情

牵动情怀的汉语词语
展开2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关情"是汉语中具有多重语义的古典书面词汇,主要包含掩饰情感、触发情思及表达关注三重内涵。该词在唐代文学作品中已形成基础语义框架:张鷟《游仙窟》以"眼细强关情"展现其掩饰情感的功能;陆龟蒙《又酬袭美次韵》中"花落又关情"则激活自然景物触发情思的意象。元代关汉卿戏曲与近代郁达夫诗句进一步扩展其情感表达的文学维度 [1]
拼    音
guān qíng
词    性
动词短语
文学出处
《游仙窟》《吴门画舫录》
结构类型
动宾结构
近义词
动心、牵情
反义词
漠然

语义演变

播报
编辑
"关情"的语义网络随汉语发展产生三个分支:
  1. 1.
    情感掩饰功能:唐代张鷟《游仙窟》首创"眼细强关情"的用法,通过眼部细节描写呈现情感克制状态 [1]
  2. 2.
    情怀触发机制:元代关汉卿《金线池》中"难道不关情"将疑问句式与反问语气结合,强化情感表达的张力 [1-2]
  3. 3.
    关注程度表达:明代刘基《鹧鸪天·冬暖》用"尘劳事,莫关情"构建劝诫语境,展现该词在社会交际中的实用功能 [1]

文学应用

播报
编辑
古代文人通过多样化修辞拓展其表现力:
  • 唐代崔峒《送苏修游上饶》以"世事关情少"构建出世意境
  • 清代《再生缘》借"君王闻言心大悦……太关情"展现宫廷叙事中的情感张力 [1]
  • 郁达夫《题淡然手册》用"浮云聚散总关情"实现自然意象与人生感悟的联结 [1]

成语衍生

播报
编辑
该词作为成语构件形成特殊语义场:
  • 关情脉脉:清代《吴门画舫录》外编"垂念故人,关情脉脉"确立其描述眼神传情的语法功能,现代汉语中多作谓语修饰视觉化情感表达 [2]
  • 漠不关情:通过否定前缀"漠"构建反义结构,强化原词"牵动情怀"的极性特征

语法特征

播报
编辑
其句法表现具有历时性差异:
  • 唐宋时期多作谓语中心词,如陆龟蒙"花落又关情"
  • 明清白话小说中衍生定语用法,《再生缘》"太关情"即为典型例证 [1]
  • 现代汉语保留成语用法,但独立使用频率降低 [2]

情感维度

播报
编辑
该词贯穿三个情感层级:
  1. 1.
    感官层面:通过"眼细""脉脉"等视觉描写构建具象感知
  2. 2.
    心理层面:以"动心""牵情"等近义词揭示情感触发机制
  3. 3.
    社会层面:崔峒"世事关情少"反映文人阶层的情感价值取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