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關德俊

(天橋雜技藝人“賽活驢”)

鎖定
四十年代至五十年代初期,天橋有位民間藝人,套上布質的驢頭驢身,手腳縛上木質的驢蹄,既能在平地奔跑如飛,又能在條凳上表演各種驚險而滑稽的動作,靈巧勝於活驢千百倍,此人便是號稱“賽活驢”的雜技藝人關德俊。
中文名
關德俊
職    業
雜技藝人
年    代
四十年代至五十年代初期
稱    號
“賽活驢”
曾工作地
北京大柵欄“廣德樓”戲園
夫妻搭檔稱呼
“張果老的毛驢轉讓給何仙姑騎”
關德俊最初充當過京劇龍套。三十年代,北京大柵欄“廣德樓”戲園經常上演神話劇《八仙得道》,劇中人張果老所騎的白色毛驢,便由關德俊扮演。依劇情而論,張果老本應騎驢過橋,劇團為以驚險叫座,特意設計讓毛驢馱着張果老從懸於舞台上空的兩根毛竹上面踏過。表演時,劇場內燈光大都熄滅,惟有一盞橙色聚光燈照射着張果老與驢形。此時,鑼鼓輕擊,簫聲婉轉,但見身穿道袍的張果老,悠然自得地倒騎在驢背上,坐下的那頭“白驢”,或搖頭擺尾,或個蹶子,或打個響鼻兒,四蹄敏捷而熟練地踏在毛竹上,顫顫悠悠地從“上場門”一直走到“下場門”,博得全場觀眾的喝彩。高逾的驢技,成為全劇最動人心絃的精彩表演,無怪乎成千上萬的觀眾送給這位普通的龍套一個恰如其分的綽號——“賽活驢”。
蘆溝橋事變後,“賽活驢”脱離戲班,與其小老婆關銀鳳在天橋撂地賣藝。知底細的老北京人看見賽活驢馱着年輕的夫人,無不風趣地相告;“張果老的毛驢轉讓給何仙姑騎啦。”
嫺熟而奇巧的驢技,再加上驢背上那位嫵媚的小娘子,足以使四面八方的遊客紛至沓來。觀眾愈多,“賽活驢”夫婦的表演興致也愈濃。小娘子只要揚鞭輕輕一抽,“驢”便放開四蹄兒跑起圓場來。正跑得飛快時,突然間失了前蹄,卧於地下,幾番掙扎忽又站起,抖動一下身上的塵土,旋即騰空而起,跳上一條高而狹長的木凳上面,那木凳的三條腿底下各墊一個核桃般大小的玻璃球,另一條腿卻懸空,看那驢身,卻穩如泰山。喝彩聲剛落,又見小娘子橫站在驢背上,徐徐仰身,彎了一個非常漂亮的“後橋”(戲曲毯子功。斤斗之一種。動作與“小翻”略同,然節奏較慢,系小翻的基礎功),用嘴叼起凳面上的茶杯,緊接一個“後空翻”,輕輕落於地下。一系列目眩神迷的高難動作,把圍觀者唬得目瞪口呆,面面相覷。及至“賽活驢”脱卻驢形打錢時,方才熱烈地鼓起掌來。
“賽活驢”夫婦均已謝世多年,其絕技並無人繼承,而當年目睹賽活驢之技藝者,亦因年邁神衰而弗能詳盡追述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