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關康之

鎖定
關康之(415-477年),字伯愉,河東楊縣(今山西洪洞)人。南朝宋學者,隱逸名士。
少而篤學,姿狀豐偉,不近官場,稟性清約,尤善《左氏春秋》。曾與臧榮緒隱居京口,世號二隱。南朝宋順帝升明元年,卒於家,時年六十三。
本    名
關康之
伯愉
所處時代
南朝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河東楊縣
出生日期
415年
逝世日期
477年
主要成就
南朝學者

關康之人物生平

晉陵的顧悦之詰難王弼的《易經》釋義四十多條,關康之為王弼辯護,反駁顧悦之,他的論述更合乎情理。他又作《毛詩義》,對經籍中疑難費解的地方有很多論述解釋。關康之曾從佛僧支僧納學習算術,深通其妙。竟陵王劉義宣從京口轉鎮江陵,邀關康之一同前往,他表示拒絕沒有從命。
元嘉年間,宋文帝劉義隆聞關康之有學問義理,任命他為武昌郡中軍將軍,免除他的租税。江夏王劉義恭、廣陵王劉誕到南徐州,徵用他為從事、西曹,都不接受。他摒棄人事來往,堅守志向,隱居不出。
弟弟關雙之是臧質的車騎參軍,與臧質同行,路經赭圻時得病死了,埋葬在河邊。關康之這年春天得病,病得很重,稍微好了些,就扶靠着去把弟弟的棺柩遷回,因此得了虛癆症,卧牀二十多年。一有空閒的時候,便躺着談論文章義理。
劉駿即位,派遣大使陸子真巡行天下,陸子真返回宮廷,推薦關康之“志業踐履恆正,操守持勉清堅,行為為鄰里信服,聲譽延及邦邑,立志仰慕古風,節操不可改變。對他應當加以徵聘,用以端正風化”。陸子真的建議沒有受到朝廷重視。
宋明帝劉彧初年,關康之與平原人明僧紹一起被聘任為通直郎,以疾病推辭。宋順帝升明元年,去世,時年六十三歲。

關康之人物評價

陸子真:業履恆貞,操勖清固,行信閭黨,譽延邦邑,棲志希古,操不可渝,宜加徵聘,以潔風軌。 [1] 

關康之軼事典故

關康之,字伯愉,河東人。世居丹徒,以墳籍為務。四十年不出門,不應州府闢。宋泰始中,徵通直郎,不就。晚以母老家貧,求為嶺南小縣。性清約,獨處一室,稀與妻子相見。不通賓客,弟子以業傳受,尤善《左氏春秋》。太祖為領軍,素好此學,送《春秋五經》,康之手自點定,並得論《禮記》十餘條。上甚悦,寶愛之。遺詔以經本入玄宮。宋末,卒。 [2] 

關康之史書記載

關康之,字伯愉,河東楊人。世居京口,寓屬南平昌。少而篤學,姿狀豐偉。下邳趙繹以文義見稱,康之與之友善。特進顏延之見而知之。晉陵顧悦之王弼《易》義四十餘條,康之申王難顧,遠有情理。又為《毛詩正義》,經籍疑滯,多所論釋。嘗就沙門支僧納學,妙盡其能。竟陵王劉義宣自京口遷鎮江陵,要康之同行,距不應命。
元嘉中,太祖聞康之有學義,除武昌國中軍將軍,蠲除租税。江夏王劉義恭、廣陵王劉誕臨南徐州,闢為從事、西曹,並不就。棄絕人事,守志閒居。弟關雙之為臧質車騎參軍,與質俱下,至赭圻病卒,瘞於水濱。康之其春得疾困篤,小差,牽以迎喪,因得虛勞病,寢頓二十餘年。時有閒日,輒卧論文義。 [1] 
世祖即位,遣大使陸子真巡行天下。使反,薦康之“業履恆貞,操勖清固,行信閭黨,譽延邦邑,棲志希古,操不可渝,宜加徵聘,以潔風軌。”不見省。太宗泰始初,與平原明僧紹俱徵為通直郎,又辭以疾。順帝升明元年卒,時年六十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