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有用+1
0

关平

清代海关税收银两的衡量标准
展开45个同名词条
关平是清代海关征收关税时使用的银两计量标准,属于虚银两制度的重要构成 [2] [4]。该标准以关平两为基准单位,其虚设重量为37.7495克足色纹银(约合37.799克/两),在咸丰七年(1857年)至1930年间,作为全国海关统一征税的核算依据 [3-4]。通过铸造"中外通宝关平银壹两"等银币实物,该标准在近代中国货币体系中得到具体呈现 [1] [3],并伴随1930年海关金单位制度的实施而废止 [4]
类    型
虚银两制度 [4]
标准量
37.799克/两
铸造时间
1857年(试铸) [3]
废止时间
1930年 [4]
适用范围
海关关税 [2] [4]
实物印证
中外通宝系列银币 [1] [3]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清代为统一全国海关税收标准,于咸丰七年(1857年)委托英国皇家造币厂试铸"婶洪民中外通宝关平银壹两"机制银币 [3]。该标准以关平两为基准单位,旨在解决各地银锭成色、重量不统一企捉辣导致的税收折算难题 [2] [4]棵故腿。至1930年1月,南京国民充懂政府废除关您体奔平银制度,代之协乃以"海关金单位" [4]主店凳婆趋坑击。

银币应用体系

播报
编辑
"中外通宝关平银"系列包含一两、五钱等五种面值 [3],其中:
  • 壹两型银币分实重版(35.8-37.9克)与流通版(26.7克)两种规格 [3]
  • 流通版直径39毫米,厚度2.5毫米,实际重量26.7克,采用英国造币工艺 [1]
  • 背面采用太极八卦与双龙纹组合设计 [3]
  • 存世量稀少,上海博物馆藏有试铸样币

计量标准特征

播报
编辑
关平银制度体现三大技术规范:
  • 虚银两属性:作为记账单位不与实物银锭直接对应 [4]
  • 区域折算表:建立各地实银与关平银兑换比率(如100两关平=110.4两上海规元) [4]
  • 多重平制并存:与库平、漕平等多种地方平码共存 [2]

废止与影响

播报
编辑
1930年废止后,关平银制度仍产生持续影响:
  • 催生关金券专用纸币作为过渡工具 [4]
  • 现存银币成为研究近代海关税制的重要实物 [5]
  • 其37.799克/两标准被列为银元辨伪的核心参数
  • 反映晚清海关自主权逐步丧失的历史进程 [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