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關學曾

鎖定
關學曾(1922年8月1日—2006年9月27日),滿族,北京琴書創始人,被譽為“琴書泰斗”。生前曾任北京曲藝家協會主席,中國曲藝家協會理事。 [1-2] 
關學曾幼年家境較為貧窮,曾拜常德山為師學唱單琴大鼓,後又拜石金榮為師學唱樂亭大鼓,16歲關學曾出師,在北京書茶館、劇場、廟會等處説唱長篇大書《七國演義》《回龍傳》等。 [1]  [3]  1949年北京和平解放後,關學曾成為文藝工作者。在1951年至1952年的兩年時間裏,關學曾先後兩次參加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到朝鮮戰場為志願軍戰士演唱由他創作演出的《模範戰士姜士福》《尚廣和抓特務》等反映志願軍戰士英雄事蹟的作品。在慰問演出中,關學曾接觸到了山東琴書、徐州琴書等多種地方藝術。 [4]  回國後關學曾將“北京琴書”內容、伴奏音樂結構等進行創新。1961年,關學曾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全身心地投入到北京琴書的創作表演中。改革開放後,關學曾提出“5分鐘藝術”的觀念,並創作出《長壽村》《怕婆村》《禮尚往來》等優秀作品。 [1]  [5]  1984年,關學曾從北京曲藝團退休。隨後,關學曾先後擔任北京曲藝家協會主席和名譽主席。1997年初,關學曾演唱張藝謀導演的都市喜劇《有話好好説》插曲,收穫廣泛好評。 [6]  2006年9月27日晚8時50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4歲。 [1] 
2006年8月,中國文聯、中國曲協授予關學曾中國曲藝牡丹獎終身成就獎。次月,經市委宣傳部同意,北京市文聯黨組研究決定授予關學曾“北京市文聯德藝雙馨楷模”稱號。 [1] 
本    名
關學曾
性    別
民    族
滿族 [2]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22年8月1日 [1] 
逝世日期
2006年9月27日 [1] 
代表作品
鞭打蘆花 [7] 
代表作品
長壽村 [7] 
楊八姐遊春 [7] 
職    業
北京琴書演員
主要成就
中國曲藝牡丹獎終身成就獎 [5] 
北京文聯德藝雙馨楷模稱號 [5] 
新中國曲藝50年特別貢獻曲藝家 [7] 
第四屆中國金唱片獎 [7] 

關學曾早年經歷

關學曾早年照 關學曾早年照
關學曾於1922年8月1日出生在北京。他的母親是一個家庭婦女,每天早晨天還沒亮的時候就會去崇文門附近的鬼市擺地攤。當他11歲的時候,他被父親送到了位於前門外濕井衚衕的寶成堂,那裏是一個經營洋貨批發的地方,他成為那裏的童工,並學會製作拉鎖。在關學曾做工期間,他經常聽父親講述《濟公傳》《封神榜》等曲藝作品。他還常常去茶館聽書,從而記下很多藝人們的名字和他們的唱段。當他14歲的時候,他通過房東李大媽的介紹,拜常德山為師學習唱單琴大鼓,並且後來又拜石金榮為師學習唱樂亭大鼓。 [3] 

關學曾演藝經歷

關學曾初出茅廬

14歲時關學曾在隆福寺廟會撂地演出《小姐倆拾棉花》,16歲關學曾出師,在北京書茶館、劇場、廟會等處説唱長篇大書《七國演義》《回龍傳》等。 [1]  [3] 
1949年,北京和平解放後,關學曾參加由北京市文委舊劇科舉辦的“北京戲曲界講習班”。在這個活動中,關學聽到人們將“唱大鼓的”稱為“文藝工作者”,從而受到社會的尊重和讚揚。之後,關學開始創作一批以解放區題材改編的唱段,如《王貴與李香香》《石不爛趕車》《考神婆》等等。 [1]  [4] 

關學曾獲得認可

關學曾為志願軍戰士表演 關學曾為志願軍戰士表演
1951年和1952年,關學曾在北京市文聯的倡導下,兩次參加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到朝鮮戰場為志願軍戰士演唱由他創作演出的《模範戰士姜士福》《尚廣和抓特務》等反映志願軍戰士英雄事蹟的作品,鼓舞志願軍的士氣。 [1]  在朝鮮戰場前線的一次慰問演出中,關學曾剛唱幾句,敵軍飛機就來了,而關學曾演唱的《尚廣和捉特務》一段十三四分鐘的表演,居然中斷了七次。 [4]  在慰問演出中,關學曾接觸到了山東琴書、徐州琴書、翼州琴書等多種地方藝術,各地的琴書都突出了地方特色,只有在北京,還通稱為“琴書”。歸國後,關學曾與琴師吳長寶商議後,正式推出“北京琴書”。定名後,關學曾在內容、伴奏音樂結構、唱詞行腔規範以及板式的變化上進行大膽的創新,北京琴書的面貌煥然一新。 [4]  [8] 

關學曾專注創作

1961年,關學曾加入中國共產黨後,關學曾把全身心都投入到北京琴書的創作表演中把曲藝文藝輕騎兵和寓教於樂的作用展現的淋漓盡致。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關學曾又提出“5分鐘藝術”的觀念,創作《長壽村》《怕婆村》《禮尚往來》等一批此類作品。 [1]  [5]  1984年,關學曾從北京曲藝團退休。從藝幾十年,關學曾共演唱過1000多個段子,其中220多段是他自己編寫的。 [4] 
1988年至2003年期間,關學曾先後擔任北京曲藝家協會主席和名譽主席。在關學曾的帶領下,曲協工作頗有生氣。1996年10月開始,關學曾率領京城眾多藝術家,開展“曲藝進校園”活動,開啓全國傳統藝術進校園的先河。 [1] 
1997年初,關學曾演唱張藝謀導演的都市喜劇《有話好好説》插曲,關學曾在電影中表演的幾分鐘插曲京味兒十足,唱詞詼諧幽默,婉轉細膩,與電影內容高度契合,受到全國觀眾歡迎。因此,關學曾被很多觀眾稱為張藝謀早期電影中的“謀男郎”。 [6] 
2006年8月,中國文聯、中國曲協授予關學曾中國曲藝牡丹獎終身成就獎。同年9月,經市委宣傳部同意,北京市文聯黨組研究決定授予關學曾“北京市文聯德藝雙馨楷模”稱號。 [1] 

關學曾個人生活

關學曾二十歲左右在鼓樓後身唱琴書時,一位劉姓老太太經常光顧。在劉老太太的撮合下,關學曾與一位名叫秀芳的姑娘結為連理。關學曾晚年時,他的妻子秀芳去世了,他時常懷念他們在一起的日子。 [3] 
關學曾與孫女關曉彤
關學曾與孫女關曉彤(5張)
關學曾的兒子關少曾是北京琴書研究會會長,孫女是童星出道的關曉彤。 [6] 

關學曾主要作品

作品名稱
《鞭打蘆花》《吃麪條》《劫皇槓》《周總理永遠活在我們心間》
《高亮趕水》《楊八姐遊春》《一件花上衣》《剃頭》
《長壽村》《長壽園》《送軍旗》《禮尚往來》
《父子送糧》《智炸軍火》《巧相逢》《路過上海》
《張良納履》《萬里傳書》《雪夜情深》《潘德元》
《傳家寶》《買肉餡兒》《曹雪芹之死》《小風車》
《怕婆村兒》《老組長》《幸福泉》《東坡與小妹》
《考神婆》《愛民曲》《有話好好説》《王貴與李香香》
《小倆口逗悶子》
參考資料: [9-10] 

關學曾紀念活動

2016年關學曾的孫女關曉彤在懷念琴書泰斗關學曾先生專場演出活動上演唱一曲《前門情思大碗茶》以紀念已故爺爺——琴書泰斗關學曾。 [11] 
紀念琴書泰斗關學曾先生誕辰100週年照
紀念琴書泰斗關學曾先生誕辰100週年照(4張)
2022年7月30日上午,在北京老舍茶館舉行的《紀念琴書泰斗關學曾先生誕辰100週年》活動,關學曾的家人、弟子、曲藝界同仁、文化藝術界及媒體朋友出席紀念活動,活動還舉行由關少曾、關學曾關門弟子崔維克主編的“紀念琴書泰斗關學曾先生誕辰100週年紀念文集”《豐碑》一書的首發儀式。 [6]  [8]  2022年7月31日晚,由北京市文聯主辦,北京曲協、北京曲藝團承辦的紀念關學曾誕辰100週年專場演出在北京民族文化宮大劇院舉辦。時任北京市文聯、北京市委宣傳部的部分領導,與現場600餘名觀眾一起緬懷這位德藝雙馨的藝術家。 [1] 

關學曾獲獎記錄

榮譽稱號
  • 2006     中國曲藝牡丹獎終身成就獎[1]     (獲獎)    
  • 2006    北京市文聯德藝雙馨楷模[1]     (獲獎)    
  • 2000    新中國曲藝50年特別貢獻曲藝家[7]     (獲獎)    
音樂類
  • 2003    第四屆中國金唱片獎[7]     (獲獎)    

關學曾人物評價

關學曾以鋭利的眼光、超前的意識、嶄新的觀念與琴師吳長寶對“單琴大鼓”進行改革,不斷充實完善唱腔曲調,讓節奏錯落鮮明,逐漸形成了一種“説中有唱,唱中有説,説唱結合”的新穎獨特調式,並將改革加工後的琴書定名為“北京琴書”,從此成為北京重要的曲藝曲種,受到觀眾喜愛。 [12] 中國新聞網評
關學曾為人謙和,但在藝術上一絲不苟。不論演出條件多麼艱苦,他從不挑剔,打鼓就唱。戰場上、工地中、田野間,都有他樂觀爽朗的歌聲。 [13] 光明日報評
作為北京文藝界的一面旗幟,關學曾先生以描述百姓事、歌頌百姓情為己任,厚積京味民風民情,以説唱新北京為永久追求,踐行了一名人民藝術家的職責。 [14] 北京市文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陳寧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