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關子門堰

鎖定
1974年關子門堰投入運行,關子門堰取水口位於青神縣瑞峯鎮慈母溪村洪雅灘,地理位置為東經103°48'42,北緯2944'22,岷江左岸引水,引進流量8立方米秒。有乾渠1條(長19.5千米),支渠2條(長10.487千米),斗渠36條(長39千米);渠系主要建築物有:節制閘2座,溢流壩1處(長50.4米),分水閘1座,泄洪閘4座,衝沙閘1座,檢修閘1座,渡槽3座(長113.5米),隧洞3處(長2433米)。灌溉牟子、關廟兩鄉及青神縣瑞豐鄉農田13728畝,其中瑞豐鄉100畝。有水電站1座,裝機3×160=480千瓦,年發電能力250萬度。
中文名
關子門堰

關子門堰歷史

1970年7月,關子門堰工程指揮部成立,周炳生任指揮長,徐伯金、蔡光富、姜有義任副指揮長,竇文華、董雅愷負責施工。工程分三期進行。
第一期工程包括洪雅灘取水口至節制閘引渠1.1千米。1970年7月動工,1975年6月完工。投資307.16萬元,其中,國家投資143.93萬元。
第二期工程為渠系配套,1971年2月動工,1977年春完工。投資161.72萬元,其中國家投資59.14萬元。
第三期工程為修建水電站。水電站位於兩河口溢流壩下游100米,經溢流壩分水,設計水頭9米,流量7.8立方米/秒,裝機3×160=480千瓦,年發電量250萬度,投資69.33萬元,其中國家貸款38.80萬元。工程施工過程中,共死亡民工10人,傷殘7人。
1974年關子門堰投入運行。

關子門堰工程效益

關子門堰取水口位於青神縣瑞峯鎮慈母溪村洪雅灘,地理位置為東經103°48'42,北緯2944'22,岷江左岸引水,引進流量8立方米秒。有乾渠1條(長19.5千米),支渠2條(長10.487千米),斗渠36條(長39千米);渠系主要建築物有:節制閘2座,溢流壩1處(長50.4米),分水閘1座,泄洪閘4座,衝沙閘1座,檢修閘1座,渡槽3座(長113.5米),隧洞3處(長2433米)。灌溉牟子鎮關廟鄉及青神縣瑞峯鎮農田13728畝,其中瑞豐鄉100畝。有水電站1座,裝機3×160=480千瓦,年發電能力250萬度。 [1] 
2008年術引水流量8立力米/秒,買際灌微聞積1226.6/公唄,其中自流580.57/公項,提灌566.67公頃。2004年投資7.70萬元,用條石襯砌,水泥砂漿抹灰,整治裸沱支渠建國村段和牟子支渠武皇村、強華村、老龍村等渠道985.20米。

關子門堰除險加固

當時處於咽喉位置的1號隧洞(全長1886米)僅完成條石拱砌1196米,側牆襯砌210米,全未襯砌的480米。由於1號隧洞軸線正處於龍泉山斷褶帶的西南傾伏端,穿越寬緩的背斜和向斜的軸部,岩層破碎,傾角大,給隧洞襯砌部位帶來很大的傾向壓力,投入運行後發生了以下病害:第一、未襯砌段洞頂不斷風化,掉塊垮塌,堵塞水流,影響運行;第二、拱砌段拱頂發生擠壓破壞,壓碎脱落,厚度達15-20釐米,拱厚為35釐米,危及工程安全;第三、拱腰斷裂,上拱45度及牛角拱第四輪拱石,兩側平行出現連續裂縫,縫口一般為15-40毫米;第四、底板隆起,高度達30-40釐米。
1978年區水電局制定了分年治理方案,設計對拱、牆採用150號鋼筋混凝土進行內襯加固處理,底板採用100號混凝土澆注平板處理,先後處理了破壞最為嚴重的條石襯砌段480米,底板150米,但未能奏效,加固後的鋼筋混凝土套拱再次遭受破壞,病勢不斷加劇。到1985年時,工程病害日趨嚴重。
1985年底水電部七局、鐵道部第二工程局、省水電廳、市水電局勘測設計院的專家、學者會同區水電局工程師、原施工單位負責人親臨現場查看,分析病害原因及治理方案。產生病害原因是:由於事前對隧洞軸線地質條件不清楚,只採用35釐米條石襯砌拱、牆和人工回填拱頂;施工中又採用先拱後牆的施工辦法,致使拱牆脱縫,使結構失去整體性;拱頂回填嚴重不足,回填高度一般在80釐米左右,個別段落在20釐米或20釐米以下,加之採用人工回填,孔隙率大,致使結構的外荷載不均,引起內力的改變,導致結構的變形破壞。
1988年10月,省水電廳將關子門堰病害整治工程列入1989年省中型水利基建工程計劃,總投資277萬元,其中國家投資122.6萬元,地方自籌154.4萬元。工期預計三年,整治項目為1隧洞和兩河口衝沙閘、2隧洞、3隧洞改造;吳廟兒、鴨婆嘴暗渠、龍口塘、橋咡店公路橋改造,新建塘兒溝節制閘。
1989年4月14日成立了“樂山市市中區關子門堰基本建設工程指揮部”,由主管農業的副區長餘西文任指揮長,農辦主任林茂松、通江辦事處主任吳清安、水電局副局長遊河舟、關子門堰管理處主任章銀基任副指揮長,計經委、財政局、審計局及受益鄉(關廟、牟子)領導為指揮部成員,工程指揮部下設辦公室、施工技術組和後勤組負責具體事務,區水電局由一名高級工程師、四名工程師組成技術指導班子,並派員常駐施工現場指導工程建設。
關子門堰病害整治工程於1989年11月動工,1992年3月25日完工。
2002年投資28.27萬元,對牟子水庫配套工程除險加固整治,完成大壩浪蝕護坡整治、壩頂公路硬化、白蟻防治和水文觀測設施建設。2004年投資5.40萬元,對漁溝水庫除險加固整治,完成大壩迎水面浪蝕整治及坡面平整,大壩白蟻防治,埋設大壩沉降、位移觀測設施,溢洪道下挖拓寬等。 [2] 
參考資料
  • 1.    樂山市市中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樂山市市中區志(第一輪).四川:巴蜀書社,2003年5月第一版:231-232
  • 2.    樂山市市中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樂山市市中區志(1996-2008):方誌出版社,2012.10: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