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關仁甫

鎖定
關仁甫(1873—1958)原名嘉善,字炳南,祖籍廣東南海,生於上思縣城,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 早期加入“洪門”從事反清活動,失敗後逃亡越南並加入同盟會投身革命,先後策劃鎮南關起義、河口起義。後又響應武昌起義;參加討袁之;鎮壓陳炯明叛亂。抗戰前後積極奔走於廣西、香港、越南從事抗日愛國運動。1958年病逝於香港,終年85歲。 [1-3] 
中文名
關仁甫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73年 [3] 
逝世日期
1958年 [3] 
出生地
廣西上思 [3] 

目錄

關仁甫人物生平

1896年加入十萬山洪門,為中越邊境會黨頭目。20世紀初率部入滇南據紅河上游山地,聯合臨安周迎祥反清,轉戰滇桂,聲名大著。 [1] 
1905年失敗逃往越南。 [1] 
1907年3月孫中山到河內設立總機關,招關等會黨首領加入同盟會,委關仁甫為西路軍都督,負責策動鎮南關起義,入龍州運動清軍黃瑞興、易世龍以及左江土司反正,事泄逃越南,被法警拘禁20多天釋放。9月,王和順在防城起義,關仁甫在上思組織二百多革命軍開往東興、防城與王和順匯合。12月2日黃明堂舉行鎮南關起義,關仁甫參與活動,激戰7天,隨軍退入越南燕子山待命。 [1] 
1908年4月30日雲南河口起義,關仁甫為副都督,率一軍沿紅河直上,連克壩沙、田防、安定、新街,清軍紛紛投降,進攻蠻耗半月,降兵譁變,清軍反攻,遂與黃明堂、王和順放棄河口,率六百多將士退入越南,被法國解除武裝,押往新加坡安置。關仁甫受孫中山委託,團結部眾待日後起義,以開石山做工度日,任工廠長。在南洋時加入尤烈的中和團,活動於曼谷、金邊等地。 [1] 
1911 年初奉命回新加坡,挑選河口起義將士110人為敢死隊,參加廣州起義,甫抵香港,起義已失敗。武昌起義爆發,關仁甫任中和團廣東支部長,組織民軍光復四會,稱仁字軍統領。 [1] 
1912年2月,尤烈令關仁甫仁軍、王和順惠軍、楊萬夫協軍、黃明堂明軍、李福林福軍聯合組成中合團北伐軍,以關仁甫為總指揮。廣東代都督陳炯明忌民軍功高難制,突然包圍進攻仁軍、惠軍,戰於廣州繁華之區,關、王循商會善堂之請,繳械罷戰而去。 [1] 
1915年討袁之役,關仁甫任東路軍總指揮兼護國軍第五軍軍長,與龍濟光戰於惠州一帶,次年袁敗亡,再度解甲。 [1] 
1919年驅桂戰爭,關仁甫為西路軍總司令,沿西江下順德,驅逐桂軍出粵,陳炯明再主粵政,關憤而隱退。
1922年陳炯明叛亂,關仁甫任討逆軍南路總司令,從欽廉起兵靖亂。 [1] 
1936年11月繼任中和堂總部總理,重返香港。 [2] 
1937年“七七事交’爆發,時關仁甫正定居香港,他本着一貫關心國家的精神,擬團結香港同胞,同仇敵愾,為政府後盾,遂命其子關德孚奔走聯絡,一切費用均系自備,以致夫人之金飾典當殆盡。奔走數月,終於成功。 [2] 
1941年12月8日,日本侵略軍進攻香港。25日,香港淪陷。關仁甫設法離港。是時大漢奸汪精衞派人前往勸説關仁甫赴南京,委以重任。關仁甫維護民族尊嚴,拒絕與賣國賊同流合污。後舉家離港前往澳門。 [2] 
1943年1月,關仁甫舉家返回廣西桂平,並於6月10日前往重慶謁見蔣介石,提出《策動越南抗戰計劃》。 [2] 
1944年春,為掩護執行策動越南抗戰計劃起見,在廣西柳州成立“興仁企業公的”,關仁南親自任童事長。對搶運戰略物資作了一定貢獻。 [2] 
1945年9月,關仁甫一家離開桂平前往廣州。11月成立義興公司與香港明生公司合作,向香港海事處領取“天山輪”修理後,行走廣州灣與澳門,接運港澳僑胞復員。 [2] 
1949年秋,關仁甫由廣州移居香港,此後一直定居於此。 [2] 
1955年1月,關仁甫訪問日本,以促進日本同東南亞華僑經濟合作,受日本首相塢山一郎會見。 [2] 
1958年3月25日,關仁甫病逝於香港,享年85歲。 [2] 
參考資料
  • 1.    沈奕巨.廣西辛亥革命史記.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178-179頁
  • 2.    玉軍 ,壯強 ,善愚.關仁甫革命事略[J].八桂僑史,1992(02):19-23.
  • 3.    南海市地方誌編票委員會編.南海縣誌.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第128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