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闔閭城遺址

鎖定
闔閭城遺址,位於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雪堰鎮城裏村和無錫市濱湖區胡埭鎮湖山村之間,為春秋晚期城址,面積約2.94平方千米。 [4] 
闔閭城遺址始建於周敬王六年(前514年),2500多年曆史。城址呈長方形,城中段有殘存城牆相隔,形成東西兩個方形城區。東城較小,在無錫境內;西城較大,大部分在常州境內。遺址出土有新石器時代的夾砂陶、紅陶和西周至春秋時期流行的曲折紋、回紋、菱形填線紋等幾何形殘陶片,為研究春秋晚期吳國曆史文化提供了寶貴資料。 [4]  [6] 
2013年5月,闔閭城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中文名
闔閭城遺址
地理位置
江蘇省常州市雪堰鎮城裏村與無錫市胡埭鎮湖山村之間
所處時代
春秋
佔地面積
約 2.94 km²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闔閭城遺址歷史沿革

闔閭城遺址始建於春秋時期,周敬王六年(前514年),2500多年曆史。 [5-6] 
闔閭城遺址 闔閭城遺址
2007年,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與無錫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辦公室組成聯合考古隊,對闔閭城遺址進行了考古調查勘探,對城壕、水門和城內水道情況進行探測,確認了闔閭城遺址大城的存在。 [4] 

闔閭城遺址遺址特點

闔閭城最外為大城,近似長方形,東西長約2100米,南北寬約1400米,面積約2.94平方千米。城外有長方形環壕,環壕轉角近似直角,為人工開築。
闔閭城遺址平面圖 闔閭城遺址平面圖
闔閭城遺址大城的城垣地表部分已被毀不存,僅在大城西南角位置發現寬約34米城垣的牆基。大城中部以城垣為隔,分為東、西兩小城。東、西兩小城的北牆已不存,兩城間的隔牆和南牆保存相對較好,高1~4米,牆基寬30~32米,均為堆築而成。東、西城的環壕也基本完整。西小城的北半部有一道東西向的土垣,將西城分為南區和北區。
闔閭城遺址護城河 闔閭城遺址護城河
闔閭城遺址南區發現有四處坐西朝東的春秋時期大型高台建築羣遺蹟,其中一座長約70米,寬約35米,為特大型建築遺蹟。北區發現有一處西北—東南向的大型建築及水井等遺蹟。東、西兩城間和西城的南、北兩區間各發現陸門一座,東、西城陸門處發現有長約10米的道路。西城的南面發現水門兩座,其中一座水門兩側有成排木樁。通過對城內遺蹟的位置確認,推測闔閭城的水系為引閭江入闔閭城大城,以閭江水形成城外環壕及城內水系,水流出闔閭大城後匯入太湖。
闔閭城遺址城牆 闔閭城遺址城牆
闔閭城遺址內的文化層包括新石器時代馬家浜文化、馬橋文化、春秋早中期的吳越文化三個時期。城垣和城內高台建築遺蹟均疊壓或打破春秋早中期的文化層,東城的南城牆被漢代墓葬打破,因此確定闔閭城的築成年代大致為春秋晚期。 [4]  [6]  [7] 

闔閭城遺址文物遺存

闔閭城遺址出土銅茅 闔閭城遺址出土銅茅
闔閭城遺址城內地表採集有新石器時代的夾砂陶,西周至春秋時期的幾何印紋硬陶,印紋硬陶飾有曲折紋、回紋、菱形填線紋等紋飾,以及春秋時期的青銅劍、青銅矛、原始青瓷器等。 [6]  [7] 

闔閭城遺址所獲榮譽

2009年初,闔閭城遺址被國家文物局評為“200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4] 

闔閭城遺址歷史文化

闔閭城名由來
《吳地記》有載雲:周敬王六年(前514年),伍員伐楚還,運潤州利湖土築之。不足,又取吳地黃瀆土為大小二城,當闔閭還,故因號之。 [6] 

闔閭城遺址研究價值

闔閭城遺址作為長江下游春秋晚期的代表性古城遺址,見證了吳國在春秋時期所成就的霸業,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在吳國曆史和中國都城發展史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4]  [6] 

闔閭城遺址保護措施

1956年10月18日,闔閭城遺址被江蘇省人民委員會公佈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4] 
2013年5月,闔閭城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2021年10月12日,闔閭城遺址入選國家文物局《大遺址保護利用“十四五”專項規劃》“十四五”時期大遺址”名單。 [1] 
2022年12月,闔閭城遺址入選2022年省級地名文化遺產名單。 [2] 

闔閭城遺址旅遊信息

闔閭城遺址地理位置

闔閭城遺址位於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雪堰鎮城裏村和無錫市濱湖區胡埭鎮湖山村之間。

闔閭城遺址交通信息

自駕:自江蘇省常州市人民政府開車前往闔閭城遺址,路程約46.9千米,用時約51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