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闌尾

(器官)

鎖定
又稱蚓突,是細長彎曲的盲管,在腹部的右下方,它是細長而彎曲的盲管,位於盲腸迴腸之間,它的根部連於盲腸的後內側壁,遠端遊離並閉鎖,活動範圍位置因人而異,變化很大,受系膜等的影響,闌尾可伸向腹腔的任何方位。
中文名
闌尾
外文名
vermiform appendix
又    稱
蚓突
位    置
盲腸迴腸之間
拼    音
lán wěi

闌尾生理功能

早期闌尾被認為是一個無用的殘留器官。事實上,闌尾在哺乳動物中存在超過8000萬年。現代研究表明,闌尾至少在腸道微生物的維持及機體免疫兩個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闌尾位於小腸和大腸之間,是一條末端為“死衚衕”的狹窄管,它遠離糞便流,這使得其具有保護腸道微生物的理想位置和結構,對死者器官結腸中生物膜的檢查表明,闌尾具有最高的微生物密度且種類多樣。鑑於闌尾的特殊位置及豐富的微生物含量,人們認為闌尾可以作為腸道菌羣的“安全屋”,為細菌的生長提供支持。闌尾可能起到正常結腸微生物的儲存庫的作用,在腸道內容物暴露於病原體(或抗生素)後被清除後用正常菌羣來重建胃腸道。
闌尾在結構上是高度免疫的器官,富含巨噬細胞、T淋巴細胞以及B淋巴細胞等免疫相關性細胞,是分泌型IgA(sIgA)的主要生成部位。sIgA具有結合清除腸道病原微生物和調節腸道共生微生物組成這兩方面作用,這暗示闌尾的免疫功能似乎和腸道菌羣的相互作用息息相關。 [6] 

闌尾解剖結構

(1)形態 闌尾(vermiform appendix)為一細長的盲管狀器官,長5~7cm,直徑為0.5~0.6cm,其遠端為盲端,近端以闌尾口開口於盲腸後內側壁迴盲瓣下方2~3cm處。 [3] 
(2)位置與體表投影 闌尾位於右髂窩內,以三角形的闌尾系膜懸附於腸繫膜下端,為腹膜內位器官,故其位置變化較大。據統計,國人闌尾常見的位置有以下幾種:①迴腸前位:在迴腸末段的前方,尖向左上,約佔28%。②盆位:經腰大肌前面伸入盆腔,尖端可觸及閉孔內肌或盆腔臟器,約佔26%。③盲腸後位:位於盲腸後方的盲腸後隱窩內,髂肌前面,尖端向上,約佔24%。④迴腸後位:在迴腸末段的後方,尖向左上,約佔8%。⑤盲腸下位:在盲腸後下,尖向右下,約佔6%。此外,尚有少數其他特殊位置,如高位闌尾(位於肝右葉的下方)、盲腸壁漿膜下闌尾、左下腹闌尾等。 [3] 
闌尾的解剖及其位置可有很多變異,其基部多位於右側髂窩,但其尖端可指向不同方向,如以闌尾基部作為時針的軸心,闌尾本身作為時針而其尖端的指向可以按鐘點表示,自外向內計有:
(1)盲腸外側位,尖端指向時針11點處。
(2)髂窩內位,常見型,尖端指向時針8點處。
(3)沿髂動脈位,常見型,尖端指向時針7點處,遠者可達閉孔內肌處。
(4)盆腔位,常見型,尖端指向時針5~6點處。
(5)向腰骶關節位,尖端指向時針4點處。
(6)迴腸末端位,尖端指向時針2點處。
(7)盲腸內側位,有分別位於迴腸前或後方者,尖端指向時針1點處,以迴腸前方佔多數。
(8)盲腸後位,常見型,尖端指向時針12點處,多數位於後腹膜前方即腹腔內,少數位於腹膜後方即腹腔外者,稱為腹膜外位闌尾。 [5] 
儘管闌尾的位置變化較多,但闌尾根部附着於盲腸的位置一般比較恆定,其體表投影通常選用臍與右髂前上棘連線的中、外1/3交界處(McBurney點),或左、右髂前上棘連線的右、中1/3交界處(Lanz點),闌尾炎時可有明顯壓痛。 [3] 
先天性闌尾缺如可能發生,但較罕見,雙闌尾畸形也罕有發現。根據盲腸和結腸繫膜與後腹壁腹膜融合的不同情況,盲腸可呈完全或部分遊離,在闌尾切除時可將盲腸提出切口外而使切除操作非常簡便,但也有盲腸不能遊離而無法提出者。這些解剖要點對手術操作很有參考價值。 [5] 
(3)血管 闌尾動脈(appendicular artery)發自回結腸動脈或其分支,多數為1支,少數2支。闌尾動脈進入闌尾系膜內沿系膜遊離緣走行,發出分支分佈於闌尾。闌尾靜脈(appendicular vein)與闌尾動脈伴行,匯入回結腸靜脈。 [3] 
(4)闌尾的神經位於系膜內,源於腸繫膜上動脈周圍的交感神經叢,上傳的信息隨交感神經進入脊髓第10胸節。 [5] 
(5)闌尾的組織結構與結腸相似,黏膜上皮細胞能分泌少量黏液。黏膜和黏膜下層含有淋巴組織,參與B淋巴細胞的產生和成熟。但淋巴濾泡在30歲以後明顯減少,60歲以後基本消失,故切除成人闌尾並無損於機體的免疫功能。另外,闌尾黏膜深部有嗜銀細胞,是發生闌尾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組織學基礎。 [5] 
(圖冊“闌尾的解剖結構”參考資料: [3]  [4] 
闌尾的解剖結構

闌尾解剖例證

闌尾闌尾的位置

31例屍體標本闌尾顯示率為100%。所見闌尾根部27例(27/31,87.1%)位於盲腸後內,4例(4/31,12.9%)位於盲腸尖端。闌尾至盲腸尖端的距離頻數多數集中在1-4cm,平均2.5cm,很少超過4.2cm。 [2] 

闌尾闌尾的形態及大小

闌尾長度因人而異,一般長約5-7cm,偶有長達20cm或短至1cm者。闌尾缺如者極為罕見。 [1]  直徑為4-7mm。闌尾形狀分為:18例(18/31,58%)蚓狀,10例(10/31,32.3%)呈管狀,3例(3/31,9.7%)呈短管狀,遠端為盲管。18例(18/31,58%)闌尾管徑粗細均勻,13例(13/31,42%)近段較細,遠段增粗,其中1例(1/13,7.7%)遠端呈串珠狀增粗擴張。闌尾直徑頻數大多數集中在4.6-5.4mm,平均為5mm。本組31例屍體闌尾長度最大值9cm,最小值1.7cm,平均值為5.2cm,其中1例長度等於平均值,14例長度小於平均值,16例大於平均值,闌尾長度頻數呈非正態分佈,變異較大。 [2] 

闌尾闌尾的走行

闌尾的走形變化比較複雜,分為闌尾根部、近側部分、遠側部分。闌尾根部27例(27/31,87.1%)位於盲腸後內側壁時,其中闌尾近側部分14例(14/27,51.9%)位於迴腸末端前,12例(14/31,44.4%)位於迴腸末端後,1例(1/27,3.7%)位於盲腸後的漿膜下,自左下向右上走形。4例(4/31,12.9%)闌尾根部位於盲腸尖端時,其中闌尾的近側部分3例位於迴腸末端前盲腸下,1例位於迴腸末端後。闌尾遠側部分變異較多,18例(18/31,58.1%)向左、7例(7/31,22.6%)向右、3例(3/31,9.6%)向左上、1例(1/31,3%)向右上、1例(1/31,3%)向左摺疊呈M型,1例(1/31,3%)位於左側盆腔。 [2] 

闌尾闌尾的外觀

26例(26/31,83.9%)表面光滑,5例(5/31,16.1%)表面不光滑。13例(13/31,41.9%)色澤鮮亮,18例(18/31,58.1%)色澤較暗,其中3例(3/18,16.7%)分別呈暗紅污穢、污穢黃綠色、灰暗污穢,而且此三例腹腔內均可見污穢腹水;另有3例(3/18,16.7%)闌尾遠端色澤暗紅伴出血點。24例(24/31,77.4%)闌尾系膜光滑伸展,闌尾動脈清晰。7例(7/31,22.6%)闌尾系膜增厚短縮變形。 [2] 
參考資料
  • 1.    丁文龍,劉學政.系統解剖學(第九版):人民衞生出版社,2018
  • 2.    鄒昌旭,張琰君,武勝昔.闌尾的大體解剖學研究及其影像學意義[J].解剖科學進展,2008(02):145-147.
  • 3.    姜國華. 局部解剖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
  • 4.    崔慧先,李瑞錫. 局部解剖學[M].第9版.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2018.
  • 5.    吳肇漢,秦新裕,丁強. 實用外科學 上 第4版[M]. 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2017.
  • 6.    王濤,張璐,趙經文,等.闌尾炎治療進展及相關性疾病[J].中國處方藥,2021,19(02):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