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闊葉箬竹

(中藥)

鎖定
闊葉箬竹,中藥名。為禾本科植物闊葉箬竹Indocalamus latifolius (Keng) McClure Sunyatsenia.的葉或果實。分佈於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四川等。具有清熱解毒,止血之功效。常用於喉痹,失音,肺熱鼻衄,腸風下血,月水不止,小腹氣痛,尿白如注,兼治痘瘡倒黶。
中文學名
闊葉箬竹
別    稱
寮竹、箬竹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單子葉植物綱
禾本目
禾本科
箬竹屬
闊葉箬竹
分佈區域
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四川等
採收時間
成熟後
用    量
內服:10-30g

闊葉箬竹入藥部位

葉或果實。

闊葉箬竹性味

味甘,性寒。

闊葉箬竹歸經

歸肺、肝經。

闊葉箬竹功效

清熱解毒,止血。

闊葉箬竹主治

喉痹,失音,肺熱鼻衄,腸風下血,月水不止,小腹氣痛,尿白如注,兼治痘瘡倒黶。

闊葉箬竹相關配伍

治吐血、衄血、咯血、下血:並燒存性,温湯服30g。(《本草綱目》)

闊葉箬竹用法用量

內服:10-30g。

闊葉箬竹採集加工

成熟後採收,葉、果實曬乾貯存使用。

闊葉箬竹形態特徵

竿高可達2米,直徑0.5-1.5釐米;節間長5-22釐米,被微毛,尤以節下方為甚;竿環略高,籜環平;竿每節每1枝,惟竿上部稀可分2或3枝,枝直立或微上舉。籜鞘硬紙質或紙質,下部竿籜者緊抱竿,而上部者則較疏鬆抱竿,背部常具棕色疣基小刺毛或白色的細柔毛,以後毛易脱落,邊緣具棕色纖毛;籜耳無或稀可不明顯,疏生粗糙短繸毛;籜舌截形,高0.5-2毫米,先端無毛或有時具短繸毛而呈流蘇狀;籜片直立,線形或狹披針形。葉鞘無毛,先端稀具極小微毛,質厚,堅硬,邊緣無纖毛;葉舌截形,高1-3毫米,先端無毛或稀具繸毛;葉耳無;葉片長圓狀披針形,先端漸尖,長10-45釐米,寬2-9釐米,下表麪灰白色或灰白綠色,多少生有微毛,次脈6-13對,小橫脈明顯,形成近方格形,葉緣生有小刺毛。圓錐花序長6-20釐米,其基部為葉鞘所包裹,花序分枝上升或直立,一如花序主軸密生微毛;小穗常帶紫色,幾呈圓柱形,長2.5-7釐米,含5-9朵小花;小穗軸節間長4-9毫米,密被白色柔毛;穎通常質薄,具微毛或無毛,但上部和邊緣生有絨毛,第一穎長5-10毫米,具不明顯的5-7脈,第二穎長8-13毫米,具7-9脈;外稃先端漸尖呈芒狀,具11-13脈,脈間小橫脈明顯,具微毛或近於無毛,第一外稃長13-15毫米,基盤密生白色長約1毫米之柔毛;內稃長5-10毫米,脊間貼生小微毛,近頂端生有小纖毛;鱗被長約2-3毫米;花葯紫色或黃帶紫色,長4-6毫米;柱頭2,羽毛狀。果實未見。筍期4-5月。

闊葉箬竹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300-1400m的山坡、山谷、疏林下。分佈於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四川等。

闊葉箬竹藥理作用

1、消除自由基作用。
2、抗菌作用。
[1-3] 
參考資料
  • 1.    王國強 .《全國中草藥彙編 卷三》 :人民衞生出版社 ,2014年2月
  • 2.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 .《中國植物誌》 :科學出版社 ,2013年9月
  • 3.    方家選 楊志欣 梁新武.《南陽中草藥名典》:三秦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