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閼與之戰

鎖定
閼與之戰,是指周赧王四十六年(公元前269年),趙國名將趙奢率軍於閼與(今山西和順),擊敗秦軍的一次作戰。
公元前270年,秦國攻趙,包圍了趙國的重鎮閼與(今山西和順)。趙將趙奢率軍救趙,出奇計,終於打贏了一場原本無法取勝的戰爭。
孟康司馬彪、袁松、劉昭並言在涅縣,《水經注》也稱:“梁榆城,即閼與故城。”《括地誌》以為在銅鞮縣。涅縣、銅鞮縣均為沁縣古稱。
名    稱
閼與之戰
發生時間
公元前 269年
地    點
閼與(今山西和順)
參戰方
趙國 秦國
結    果
趙國獲勝
參戰方兵力
秦軍十萬
傷亡情況
秦軍潰散
主要指揮官
趙奢(趙) 胡陽(秦)

閼與之戰戰役背景

閼與之戰 閼與之戰
秦穰侯魏冉,為擴大定陶封地,派客卿灶越韓魏兩國攻佔齊國的剛、壽地區,由魏入秦的謀士范雎秦昭襄王提出,攻齊剛、壽是戰略錯誤,因中隔韓、魏,難以固守。建議採用“遠交近攻”戰略,使攻佔土地盡為秦有。又認為地處中原的韓、魏系天下樞紐,欲兼併天下,應先用兵韓、魏以“斷山東之脊”(《戰國策·魏策四》)。
秦昭襄王欣賞范雎的見解,任其為客卿,參與軍事謀劃。但北方強趙的存在,使秦對兼併韓、魏有所顧忌,遂尋機打擊趙國。三十四年(前273年),秦攻取趙地3城後,趙以公子部為質於秦,並與秦簽訂以焦、魏、牛狐交換3城的協議。後又反悔。

閼與之戰戰役經過

周赧王四十六年,秦昭襄王以趙不履行協義為由。派中更胡陽率大軍攻趙閼與。趙惠文王急召名將廉頗樂乘等,詢問是否可救。兩人均認為閼與距邯鄲(今河北境)甚遠,道路崎嶇險阻,難以救援。唯趙奢認為,兩軍相逢勇者勝。於是,趙惠文王命趙奢率軍救援閼與。
閼與之戰今遺址 閼與之戰今遺址
秦軍在圍困閼與的同時,已經作了防止趙軍出兵救援的準備。他們發兵一支,向東直插武安(今河北武安縣西南),以成犄角之勢,牽制趙軍行動。趙奢偵知秦軍這一部署,從邯鄲出發才30裏就下令安營紮寨,命令軍中加固營壘,在營區周圍修築了許多屏障,故意做出毫無進取的姿態。並且命令部隊説:“有以軍事諫者死。”(《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軍中有一人建議火速去救武安,趙奢立即把他殺掉了。
這樣,一直過了28天,而且再次增築營壘。秦軍派遣間諜進入趙軍駐地偵察,趙奢以好飯食招待後把他放走。間諜把趙軍的情況報告給秦軍將領,秦將非常高興,秦將認為:趙軍“夫去國30裏而軍不行,乃增壘,閼與非趙地也。”(《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隨之,放鬆了警惕。
趙奢 趙奢
在送走秦軍間諜以後,趙奢突然作出決定,集合部隊,卷甲而趨,向西急進。僅兩日一夜即抵達距離閼與50裏的地方。被拋在武安的秦軍聽説趙奢巳至閼與,如夢方醒,慌忙調集兵力奔向閼與。由於趙軍遠離後方,孤軍獨進,形勢依然十分危險。這時,趙軍中有一位名叫許歷的軍士,進見趙奢,説:“秦人不意趙師至此,其來氣盛,將軍必厚集其陣以待之。不然,必敗。”趙奢曰:“請受令。”許歷曰:“請就鈇質之誅。”趙奢曰:“胥後令邯鄲。”許歷復請諫,曰:“先據北山上者勝,後至者敗。”(《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1] 
趙奢採納了許歷的主張,立刻發兵萬人,搶佔了北山制高點。果然,秦軍後至,爭奪北山不得上,擁擠于山下,陷入十分被動地位。趙軍利用有利地勢,居高臨下,俯擊秦軍。秦軍大敗,四散潰逃。閼與之圍隨之解除。

閼與之戰戰役影響

此次戰役,使威行諸侯的強秦遭受了一次最大的挫折,多年後仍不敢輕舉妄動,恐怕重蹈閼與之覆轍。班師回朝後,趙惠文王封趙奢為馬服君,地位與廉頗、藺相如平起平坐,被後人列為山東六國的八大名將之一。又封許歷為國尉。

閼與之戰戰役分析

趙奢廣場圖 趙奢廣場圖
閼與之戰的過程看上去並不複雜,然而簡練的語言卻包含着一段出奇制勝的戰爭謀略。
趙奢將軍本來是要解閼與之圍,卻在僅離開邯鄲30裏之處駐軍28日,並修築工事,作出畏懼秦軍、無心閼與、僅求保住都城的消極姿態;在利用敵方間諜迷惑敵軍的同時,又以迅雷不及掩耳的行動率軍躍進至離閼與50裏之處駐紮下來。此前為了防止部下對看似有悖常理的行軍安排提出異議、干擾了軍政,趙奢嚴令不得議論軍事,這樣就保證了作戰意圖不被泄漏;而在此時則適時地聽取了部下的建議,迅速佔據有利地形。
本來秦軍可以以逸待勞,但當趙軍行至閼與五十里之外時,秦軍又希望在趙軍立足未穩之時進攻趙軍;但不期趙軍先到一步並佔據有利地形,開始變被動為主動,最終得以戰勝秦軍,閼與之圍也就此解除。
這真像一幕情節緊張、出乎意外、並且極富節奏感的短劇。其精妙之處在於,通過超出常規的行動來調動對方,從而打破原來的格局,別開生面,使敵來就我,而我不必就敵。古代軍事家的智慧在此真是表現得淋漓盡致、爐火純青。

閼與之戰趙奢介紹

閼與之戰人物生平

趙奢,生卒年不詳,趙國人,與趙王室同宗,當屆貴族。戰國後期趙國名將。由文官轉為武將的趙奢一生所指揮的戰役並不多,最經典的一戰就是爆發於長平之戰九年前(公元前269年)的秦趙閼與之戰,閼與之戰是秦趙兩國圍繞着上黨郡的歸屬而爆發的一場大戰,通過這次勝利,趙奢一戰成名,被趙惠文王提拔為與廉頗、藺相如平起平坐的高級官員,閼與之戰是秦國商鞅變法後第一次在大規模野戰中被擊敗。
趙奢的早期活動不詳。據《戰國策·趙策》載,他對趙勝説:“奢嘗抵罪居燕,燕以奢為上谷(燕郡,治所在今河北懷來縣,轄今張家門以東,呂平以北)守,燕之通谷要塞,奢習知之。”據此,他可能參與過武靈王胡服騎射的改革,而在惠文王四年(前295年)“沙丘之亂”後,趙成李兑專權,迫害武靈王近臣,正值燕陽王召賢,趙奢亡命入燕,得信任,被任命為那守。趙惠文王十二年(前287年)李兑失勢,受其迫害者陸續回國,趙奢可能此時才回到趙國。
閼與之戰 閼與之戰
趙惠文王時,趙奢初做趙國的田部吏(徵收田賦的小官),收租税,執法無私,因平原君家不肯出租,趙奢依法處置,殺平原君家主事者九人。平原君發怒,要殺趙奢,趙奢説道:“君於趙為貴公子,今縱君家而不奉公則法削,法削則國弱,國弱則諸侯加兵,諸侯加兵是無趙也,君安得有此富乎? 以君之貴,奉公如法則上下平,上下平則國強,國強則趙固,而君為貴戚,豈輕於天下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意思是説:“您是趙國的貴公子,現 在縱容您家不奉行公事,那麼國法就會削弱;國法削弱了。國家就會衰弱;國家衰弱,各國就會進兵侵犯;各國進兵侵犯,趙國就不能存在,那您還怎麼保持現 在這樣的富貴呢?像您這樣地位高貴的人,如能奉公守法,那麼全國上下就會公平合理;上下公平合理,國家就強盛;國家強盛,趙國統治就鞏固了,您作為國君的親族,難道會被天下人輕視嗎?”
平原君聽了這番道理,認為趙奢是位很賢能的人,向趙王介紹舉薦。趙奢得到平原君的薦擢,被任命為治理全國賦税的總管。趙奢管理全國的賦税後,國家賦税因之公平合理,百姓富裕,國庫充實。後來被任用做將軍,悉心治軍,對下嚴而和,凡有賞賜,必分給部屬。惠文王十九年(前280年),趙奢被任命為將軍,跨進軍事行列。他帶兵攻取了齊因的麥丘(今山東商河縣西北),趙王因得城大喜,為之加增進酒,以示權賀。這以後便開始了他早期的軍事生涯。
周赧王四十六年(趙惠文王三十年,前270年),秦軍派重兵圍困閼與(今山西和順)。趙惠文王急召名將廉頗商議,問閼與“可救不?”廉頗回答:“道遠險狹,難救。”(《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又召問樂乘,樂乘所答與廉頗一樣。趙王又召趙奢商議。趙奢認為:“其道遠險狹,譬之猶兩鼠鬥於穴中,將勇者勝。”(《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趙奢此議與趙王不謀而合。於是,趙王任命趙奢為將,率軍往解閼與之圍(參見閼與之戰)。
趙奢作為良將,有着高尚的品格。他不循私情,“受分之日,不問家事,”其子趙括少學兵法,言兵事,聰明強識,自認為“天下莫能當”。但僅記書本,並無實踐。趙奢以此“不謂善”,他憂慮地對妻於説;‘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而已;若必將之,被趙者必攝也。”這種認識和憂慮,不是常人所能具備的,而他的憂慮,果被其子應驗,趙括所率的趙軍在長平之戰中被秦將白起全殲。
趙奢與士卒感情極深,如其夫人所言:“身所食飲而進者十數,所友者百數,大王及宗室所賞賜者盡與軍吏士大夫。”因此,戰士皆願為之效命。在作戰中,他執法如山,賞罰分明,再加上用兵如神,因此,帶出了一支所向披靡的勁旅。曹操曾説:“古者趙奢、竇嬰為將也,受財千金,一朝散之,故能濟成大功,永世流聲。吾讀其文,未嘗不慕其為人也。”可見其對後世影響之深。
趙奢死後,趙王為追念他為趙國所建立的功績,厚葬於邯鄲附近的西山,時人稱之為“馬服君”。其子孫以馬為姓,東漢名將伏波將軍馬援即為其後。

閼與之戰人物點評

趙奢有豐富的軍事思想。從閼與之戰中“告之不被,示之不能”、“能為敵司命”、“反客為主”、“居高臨下”等戰略戰術來看,他顯然吸取了孫武孫臏的軍事思想。
從他於孝成王二年(前264年)與田單論兵法來看他重視對戰爭形勢和特點的研究,最後使田單折服地説:“單不至也。”説明他有較高的軍事造詣。

閼與之戰歷史意義

閼與之戰,趙奢隱蔽作戰企圖,麻痹敵人,促其驕傲輕敵,爾後出其不意,突然發動攻擊,以及搶先佔領要地,使己方處於有利地位的作戰指導,是此戰獲勝的主要原因。秦國向東兼併的兵鋒也因之受到一次挫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