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閻立德

鎖定
閻立德(約596年—656年),本名閻讓,字立德,幷州大安郡狄那縣(今山西省壽陽縣)人。唐朝大臣、建築家、畫家。 [5] 
武德元年(618年),擔任秦王府士曹參軍。武德四年(621年),跟隨李世民平定洛陽,升任尚衣奉御。貞觀年間,歷任將作少匠、將作大匠,曾受命營造唐高祖獻陵,督造翠微、玉華兩宮,營建昭陵,主持修築長安城外郭和城樓等,對工藝、繪畫造詣頗深,累遷工部尚書
顯慶元年(656年),閻立德去世,獲贈吏部尚書、幷州都督,陪葬於昭陵,諡號為“康”。
本    名
閻讓
立德
所處時代
唐朝
出生地
長安
出生日期
約 596年
逝世日期
656年
主要作品
《鬥雞圖》《玉華宮圖》《職貢圖》《文成公主降蕃圖》等
主要成就
營建獻陵、昭陵
改造翠微宮、玉華宮
諡    號
追    贈
吏部尚書、幷州都督

閻立德人物生平

閻立德入仕唐朝

閻立德和弟弟閻立本都機智靈巧富於想象。唐武德元年(618年),閻立德任秦王府士曹參軍。武德四年(621年),跟隨李世民平定洛陽。升任尚衣奉御,他創制六種帝王公候所穿的衣帽禮服、轎子、都典雅而符合禮儀的規定。 [8] 

閻立德官將作監

貞觀元年(627年),閻立德任將作少匠、封大安縣男。 [9]  [14] 
貞觀三年(629年),東謝蠻(雲貴高原民族)謝元深到京城朝見唐太宗。中書侍郎顏師古上奏説有必要將這些使臣繪圖畫像留給後人,用來張揚我朝恩施邊遠的德政。唐太宗批准了這一奏請,就讓閻立德等人為這些蠻邦使臣繪圖畫像。 [1] 
貞觀八年(634年),閻立德受命為唐太宗的父親李淵,在長安城東北修建臨時避暑的夏宮永安宮 [15] 
貞觀九年(635年),李淵駕崩,唐太宗李世民讓閻立德全權負責獻陵的建造。 [3]  因建造有功,而升任將作大匠 [9]  [20] 

閻立德免官去職

貞觀十年(636年),長孫皇后去世,為安葬長孫皇后,唐太宗命閻立德營建昭陵。但因閻立德管理鬆懈而被唐太宗撤職,外放為博州刺史。 [15]  [21] 
貞觀十四年(640年),唐太宗巡幸洛陽,召見閻立德,要他選一個地勢較高、又幹燥又清涼的地方營建一座離宮,用以清暑。閻立德於是在汝州臨汝縣(今河南汝陽縣)西山營建襄城宮(清暑宮)。宮殿建在汝水之上,面向廣成澤,動用一百多萬勞力。 [11]  [22] 
貞觀十五年(641年)三月,唐太宗巡幸襄城宮,發現當地天氣燥熱,毒蛇多,遂將襄城宮廢棄,閻立德也被罷官。 [11]  [15]  [20]  [22] 

閻立德隨軍出征

貞觀十八年(644年),唐太宗命閻立德與左屯衞將軍姜行本興建驪山湯泉宮。 [16]  同年,唐太宗為了征討高句麗,任命閻立德為攝殿中監,在洪州建浮海大船五百艘。 [20] 
貞觀十九年(645年)二月,唐太宗征討高句麗,閻立德跟隨出征,他規劃修築土山,因此而攻破了安市城。大軍班師回朝時,行至遼澤,前面橫攔二百里的沼澤地,軍隊無法通過,閻立德率人修路搭橋,大軍才沒有滯留。唐太宗很高興,給了他很多賞賜。 [23] 

閻立德功封尚書

貞觀二十一年(647年)四月,因終南山太和宮所在清涼,可以清暑,唐太宗遣閻立德重修並改名為翠微宮 [12]  七月,唐太宗又命閻立德在宜州宜君縣鳳凰谷高祖所建仁智宮的基礎上,營造玉華宮 [24]  因修建有功,被唐太宗封為工部尚書。 [25]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駕崩,攝司空,營護唐太宗山陵,因功被封為大安縣公。 [20]  [26] 
永徽五年(654年)三月,唐高宗巡幸萬年宮,閻立德留守京師,率領四萬罪徒修築長安外郭城牆。 [13]  [27] 
顯慶元年(656年),閻立德去世。被唐高宗追贈吏部尚書、幷州都督銜,陪葬於昭陵,贈諡號為“康”。 [28] 

閻立德主要影響

閻立德建築

營建獻陵
獻陵是唐高祖李淵的陵寢,位於現在的陝西三原縣徐木鄉永合村附近。貞觀九年(635年),高祖李淵駕崩,唐太宗李世民考慮到當前剛剛建國不久,國庫空虛、外患未絕等客觀因素,不欲大興土木而勞民傷財,在節省建造費用的前提下,採用了房玄齡的建議,在既保持高祖的尊嚴,又有效地避免了過於奢華,於是決定營建了一個規模較小的陵寢。而獻陵的設計與建造者則經唐太宗與大臣衡量之後,決定讓閻立德進行全權負責。這是閻立德第一次營建陵寢,他以劉秀的陵寢規模為營建標準,進行了設計。此時,閻立德採取借鑑前人陵寢的營建方式,以“封土為陵”的形式來進行獻陵的建造工作。獻陵坐北朝南,封土呈覆鬥形;陵寢高19米,底徑東西長度為130米,南北長度為110米;頂部東西長度為30米,南北長寬為10米。陵園周圍分佈有52座皇帝、重臣的陪葬墓,從而進一步襯托出獻陵的壯觀。 [3] 
昭陵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與長孫皇后合葬之陵墓,位於陝西禮泉縣的九嵕山上,也是“唐十八陵”中規模最大、最宏偉的一座陵寢。該陵寢始建於貞觀十年(636年),直至貞觀二十三年(649年)才營建完畢,其營建時間長達13年之久。而閻立德在經歷獻陵等大型建築的成功營建之後,其建築才華也得到了太宗李世民的全面認可與讚賞。貞觀十年(636年),皇后長孫氏去世,唐太宗讓閻立德進行全面設計與監造昭陵。閻立德接到昭陵的營建任務之後,回到家中後閉門不出,鑽心研讀了前人對陵寢的設計與建造的風格,並親自對昭陵的地理位置進行勘察。經過大範圍的實地考查與分析,閻立德提出了以醴泉縣九嵕山為墓址。主要因其地勢較高,避免水浸,還可顯示出帝王陵寢至高無上的地位;同時,九嵕山下還有涇水流經環繞;山前還有一馬平川的關中平原。墓址被確定下來之後,閻立德再一次將前人建造陵寢的“封土為陵”設計規則大膽地改為了“因山為陵”。其主要目的是通過高山來進一步提升陵寢的宏大氣勢,同時,還可以將獻殿與寢宮分開,用來突出陵祀的重要地位。加之,陵寢坐北朝南再借助高山的襯托,也更加突出了帝王的威嚴。另外,閻立德還充分借鑑了唐長安城的建築設計構思。使昭陵的陵寢居於陵園的最北部,也就相當於原長安的宮城,類似於皇宮內宮。昭陵地下是玄宮,在地面上圍繞山頂堆成建為方形小城,在城四周建有四垣,並於四面各建一門。昭陵其北起九嵕山;南至今趙鎮附近,南北長度約為15公里,東西長度約為10公里;其規模之宏大,用時之長,也是中國古代帝王陵寢建築之中較為罕見的。而唐昭陵工程之浩大,建築設計之宏偉,也是唐十八陵傑出的代表之作,同時也是閻立德建築設計才華與風格的具體展現。 [3] 
離宮別館等的營建
唐代的長安外郭城、宜君的玉華宮、終南山的翠微宮、驪山湯泉宮等均由閻立德設計營造的。另外,閻立德還參與建造了九成宮等諸多皇家離宮別館。貞觀二十一年(647年),唐太宗詔令閻立德在廢舊的太和宮基礎之上予以重建新宮。閻立德在太和宮的舊址內進行了仔細的觀察與設計,於順陽王第取材瓦,塑山為苑,並就近自裁木而造屋,僅用了九天即造完工,更名為翠微宮。另外,閻立德還受唐太宗之拿,在坊州宜君縣的鳳凰谷內建造一所新的宮殿——玉華宮。閻立德依據環境而設計了玉華宮,他以玉華宮正宮區上的中軸線為基礎,為了排列了南風門、玉華殿、排雲殿等。並在左右兩側進行各殿的合理的佈置,使得玉華宮在營建過程中,巧妙地借用了地勢,將整體的建築羣以一種含蓄、平緩、連貫的建築基調構成了一個清泉流淌、林木繁翳、軸線清晰的視覺審美感,這令唐太宗高興不已,常常小住於此。閻立德還曾對隋文帝所遺留的“仁壽宮”進行了修復與擴建工作,唐太宗為其更名為“九成宮”,諧音“九重宮”,寓意高大、深遠之意。 [3] 
建築風格與貢獻
昭陵 昭陵
首先,陵寢設計建造中的“因山為陵”。閻立德在營建昭陵之時,大膽地開創了唐代陵寢形制之先河。他摒棄了前人的“封土為陵”的傳統建築手法,而是採用了“因山為陵”的陵寢形制。這不但可以有效地體現出唐朝的強盛國勢,同時,還可以全面表現出封建帝王的威嚴,以達到進一步推崇皇權和維護皇室身份等級的作用。另外,閻立德在設計建造陵寢時,還改變了以往帝王陵墓坐西面東的傳統形式,以仿效唐都長安的空間佈局,通過將獻殿、寢宮的分開建造,以突出陵祀的重要性。
其次,建築設計中的地勢利用。閻立德在晚年時,他的建造風格也有所改變,其建造技藝完全趨於成熟,並把建築的美學充分地在建築物中加以體現。如玉華宮的宮建築。閻立德將玉華宮坐北朝南、以玉華川為基礎,採取了依山而建,並將各宮殿與實際地勢加以了有機的統一。玉華宮以南北方向為建築羣的軸心,東西方向以玉華川為的“虛軸”,將南風門、玉華殿、排雲殿以及肅成殿均沿着中軸線向南北依次序以排開建造;而慶福殿和嘉壽殿作為了左右護衞,從而更加突出了主體建築體的空間組合。通過對中軸方向兩側的陪襯以及軸線上的空間變化方式,對皇權的威嚴、莊重加以了充分的體現。另外,“即澗疏隍,憑巖構宇,土無文繪,木不雕鎪,矯金鋪以荊扉,變綺窗於甕牖。”也正是玉華宮古樸典雅、清泉潺潺、峯翠深遠之自然意境的體現。這也是閻立德在設計、營建離宮別館時所常用的建築創作手法。閻立德也為後期的建築家們提供了一種可以借鑑的方法。
閻立德在傳統的建築物構建基礎之上,通過不斷地對傳統建築設計、營建的方法與風格加以借鑑、提煉,以提高自身對建築的設計與營建水平;與此同時,閻立德還通過大膽的創新,以“因山為陵”的形制建造了昭陵,為唐代帝王陵墓的營建開創了一種全新的形制。這種全新的陵寢建造形制也直接影響到了唐代以後各帝王陵寢的建造形制。 [3] 

閻立德繪畫

閻立德的繪畫吸取前代畫家鄭法士張僧繇楊子華展子虔之長,藝術上與其弟閻立本齊名,作品題材大都與初唐政治有較為密切的關係。史載:貞觀三年(629年),東蠻謝元深到長安朝覲,閻立德奉詔畫《王會圖》紀其事,以歌頌唐帝國的強盛和與遠邊民族的友好關係。他還畫過《文成公主降番圖》,形象地記錄了貞觀十五年太宗命文成公主赴吐蕃與松贊干布聯姻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可惜這些作品都沒有流傳下來。 [4] 

閻立德歷史評價

唐代李嗣真:大安博陵,難兄難弟。自江右陸謝雲亡,北朝子華長逝,象人之妙,實為中興。至如萬國來庭,奉塗山之玉帛,百蠻朝貢,接應門之序位,折旋矩規,端簪奉笏之儀,魁詭譎怪、鼻飲頭飛之俗,莫不盡該豪末,備得精神。(《論畫》) [2] 
唐代張彥遠:魏晉以降,名跡在人間者,皆見之矣。其畫山水,則羣峯之勢,若鈿飾犀櫛,或水不容泛,或人大於山,率皆附以樹石,映帶其地。列植之狀,則伸臂布指。詳古人之意,專在顯其所長,而不守於俗變也。國初二閻,擅美匠學,楊、展精意宮觀,漸變所附;尚猶狀石則務於雕透,如冰澌斧刃。繪樹則刷脈鏤葉,多棲梧桐菀柳,功倍愈拙,不勝其色。(《歷代名畫記》) [10] 
五代劉昫趙瑩等:閻毗初以工藝知名,立德與弟立本,早傳家業。(《舊唐書》) [6] 
北宋歐陽修宋祁等:故立德與弟立本皆機巧有思。(《新唐書》) [7] 

閻立德人際關係

曾祖
閻善,北魏龍驤將軍,雲州鎮將。 [17] 
祖父
閻慶,北周少司空、上柱國、寧州總管、大安郡公,贈司空,諡號為成。 [17] 
外公
宇文邕,北周武帝。 [17] 
父親
閻毗,北周駙馬都尉、開府儀同三司;隋朝將作少匠、殿中少監、石保縣公,諡號為恭。 [17] 
母親
宇文氏,北周武帝宇文邕之女,清都公主 [17] 
弟弟
閻立行,少府監。 [17] 
閻立本,唐朝將作大匠、工部尚書、右相、博陵縣男,諡號文貞。
兒子
長子:閻玄邃司農少卿 [17] 
次子:閻莊,字當時。歷任左千牛、守江王友、相州司馬、太子右典戎勳府郎將、太子左司御衞副率、東宮宮城正留守、太子家令等職。上元二年九月廿一日去世,終年五十二。夫人劉氏為劉審禮之妹。 [18] 
三子:閻泰,字玄道,(出自《大周故尚方監丞閻府君墓誌銘》) [19] 
女兒
長女:閻婉,嫁唐太宗第四子李泰 [17] 
次女,閻氏,嫁莒國公唐儉的兒子,封秀容縣君。 [17] 

閻立德主要作品

閻立德繪畫作品

閻立德的繪畫作品已無存,只見於著錄:《鬥雞圖》《玉華宮圖》《職貢圖》《文成公主降蕃圖》《封禪圖》《採芝太上像》、《七耀像》(二)、《遊行天王圖》(二)、《莊生馬知圖》、《右軍點千圖》、《沈釣湖雁詩意》(二)。另有壁畫《上都常樂坊趙景公寺三階院門上白畫樹石》一幅。 [14] 

閻立德建築作品

閻立德參與營建了獻陵、昭陵,唐代的長安外郭城、宜君的玉華宮、終南山的翠微宮、驪山湯泉宮等均由閻立德設計營造的。另外,閻立德還參與建造了九成宮等諸多皇家離宮別館。 [3] 

閻立德史料記載

舊唐書·卷七十七·列傳第二十七》 [6] 
新唐書·卷一百·列傳第二十五》 [7] 
參考資料
  • 1.    陳鐵民譯註.文白對照 傳世藏書 文庫 第28卷:三秦出版社,1999.10:第340頁
  • 2.    (宋)李昉著.太平廣記 下.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3.05:第416-417頁
  • 3.    文蕾. 閻立德對唐代建築的貢獻探討[J]. 蘭台世界, 2014, (12):140-141.
  • 4.    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力學》編輯委員會,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編輯部.中國大百科全書 美術卷 上下: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1.01:第957頁
  • 5.    吳海林.《中國歷史人物辭典》: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585頁
  • 6.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4-20]
  • 7.    卷一百 列傳第二十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4-20]
  • 8.    《新唐書·卷一百·列傳第二十五》:故立德與弟立本皆機巧有思。武德初,為秦王府士曹參軍,從平東都。遷尚衣奉御,制袞冕六服、腰輿、傘扇,鹹有典法。
  • 9.    《新唐書·卷一百·列傳第二十五》:貞觀初,歷將作少匠、大安縣男。護治獻陵,拜大匠。
  • 10.    劉高磊.閻立德、閻立本兄弟在唐代青綠山水發展中的貢獻[J].美與時代(中),2012:59-60.
  • 11.    吳宏岐著.西安歷史地理研究:西安地圖出版社,2006.07:第265頁
  • 12.    戴均良等主編.中國古今地名大詞典 下: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07:第3180頁
  • 13.    西安市地方誌館,西安市檔案局編.西安通覽:陝西人民出版社,1993.09:第378頁
  • 14.    陳輔國主編.諸家中國美術史著選匯:吉林美術出版社,1992.12:第1812-1813頁
  • 15.    張仁沛. 著名的建築大師閻立德[J]. 建築工人, 1989(6).51-53.
  • 16.    西安市地方誌館,西安市檔案局編.西安通覽:陝西人民出版社,1993.09:第376頁
  • 17.    西安碑林博物館編.碑林集刊 總第21輯 2015:三秦出版社,2015.12:第121-125頁
  • 18.    李炳武主編;高峽卷主編.中華國寶 陝西珍貴文物集成 碑刻 書法卷: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08:第110頁
  • 19.    尚民傑.唐長安家族葬地出土墓誌輯纂:商務印書館,2018.10:第539頁
  • 20.    侯紀潤. 唐閻立德家族考疏——以墓誌為中心[J]. 碑林集刊, 2015(1):120-127.
  • 21.    《新唐書·卷一百·列傳第二十五》:文德皇后崩,攝司空,營昭陵,坐弛職免。起為博州刺史。
  • 22.    《新唐書·卷一百·列傳第二十五》:太宗幸洛陽,詔立德按爽塏建離宮清暑,乃度地汝州西山,控汝水,睨廣成澤,號襄城宮,役凡百餘萬。宮成,煩燠不可居,帝廢之,以賜百姓,坐免官。
  • 23.    《新唐書·卷一百·列傳第二十五》:未幾,復為大匠,即洪州造浮海大航五百艘,遂從徵遼,攝殿中監,規築土山,破安市城。師還,至遼澤,亙二百里,淖不可通,立德築道為橋樑,無留行。帝悦,賜予良厚。
  • 24.    耿慶剛,孫戰偉,耿朔著.華彩未央 陝西古代宮殿:陝西人民出版社,2016.12:第219-220頁
  • 25.    葛承雍著.大唐之國 1400年的記憶遺產: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8.10:第359頁
  • 26.    《新唐書·卷一百·列傳第二十五》:帝崩,復攝司空,典陵事,以勞進爵大安縣公。
  • 27.    《新唐書·卷一百·列傳第二十五》:永徵五年,高宗幸萬年宮,留守京師,領徒四萬治京城。
  • 28.    《新唐書·卷一百·列傳第二十五》:卒,贈吏部尚書、幷州都督,陪葬昭陵,諡曰康。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