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閻忠

鎖定
閻忠(?~約189年),涼州漢陽 [4]  ,東漢末信都縣令、涼州名士。
中平六年(189年),被韓遂馬騰等人脅迫為叛軍首領,因為不肯助紂為虐,感慨發病而死。 [1]  [3] 
全    名
閻忠
所處時代
東漢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涼州漢陽郡(今甘肅甘谷)
逝世日期
約 189年
最高官職
信都令 [7] 

閻忠人物生平

中平元年(184年),皇甫嵩擊破黃巾,威震天下,而朝廷混亂,海內虛困。閻忠當時免去信都令,對皇甫嵩説:“難以得到又容易失去的是時間,時間到了,機會也來了。因此聖人經常順時而動,智者乘機而行。如今將軍遇到了難得的運氣卻不抓住,有着容易變化的機會卻不利用,怎麼保持自己的名聲呢?”皇甫嵩問:“這是什麼意思?”閻忠説:“天道無親,百姓舉能,因此有高功的人不受庸主的封賞。現在將軍暮春受命討賊,到冬末就收功,行軍如神,謀不再計,旬月之間,神兵像電一樣掃除寇亂,摧破強敵易於折枯,消化堅冰易於融雪,席捲七州,屠三十六方,夷滅黃巾之師,剷除邪害之患,封屍刻石,向朝廷彙報,威德震本朝,聲名揚海外。所以羣雄回首,萬民仰望,即便是湯武之舉,也沒有比得上將軍的。現在將軍建立了不朽的功績,又有高人的品德,而北面奉事庸主,怎麼求得安全呢?”皇甫嵩又問:“我夙夜為公,心不忘忠於朝廷,怎會不安?”閻忠説:“不,當年韓信不忍背棄一餐之遇,而丟掉三分天下的好處,拒絕蒯通的忠諫,忽視鼎足而立的大業,等到利劍扼喉,才發嘆後悔,最終為婦孺所害,這是失了時機,謀劃又錯誤的原因。如今主上弱於劉、項,將軍的權柄重於淮陰侯,指揮足以振起風雲,叱吒足以興起雷電。赫然奮發,在危困之時抗擊敵軍,以恩安撫先來歸附的,用武力威震後降服的。如果徵召冀州之士,發動七州之眾,羽檄在前,大軍震響於後。踏過漳水,飲馬孟津,舉天網包羅京都,誅殺罪惡的宦官,消除羣眾的憤怒,化解倒懸之危。如此則進攻遇不到堅守的城池,不招降敵人也會迅速歸附,就算是小孩子也會為我們空手奮鬥,婦女也會褰裳用命,況且率領智能之士、鞭策熊羆的兵卒,趁着疾風之勢,則大功不足合,八方不足同。到時功業已成,天下已順,再請呼上帝,表示天命,混齊六合,南面稱制,移神器於己家,推亡漢於定祚,這實在是神機的關鍵,起事的良時。有道是‘朽木不雕’,漢朝衰敗難以輔佐。將軍雖然想要效忠於難以輔佐的朝廷,但雕刻朽敗的木頭,猶如上坡走泥丸,迎風行船,這是不可行的。況且現在宦官羣居,同惡相求,聖上不得自由,詔命出在宦官手中。庸主之下,不可久居,將軍有不賞之功,小人忌嫉,如不趁早圖謀,必會後悔,到時再也來不及了。”皇甫嵩説:“非常之謀,不應該在有常的形勢下施行。創圖大功,豈是庸人所能做到的。黃巾小兒,比不上秦朝和項羽,他們新結合起來,容易離散,無濟於功業。況且人民並未忘主,上天不佑叛逆。如果徒然想成達不到的功業,加速禍害的到來,不如盡忠本朝,恪守臣節。雖説讒言多,不過遭到流放廢棄,還有好的名聲,死也不朽。反常的言論,我不敢聽從。”閻忠知道計策不被皇甫嵩採納,就逃走了。 [2]  [5]  (《後漢紀》稱閻忠“佯狂為巫” [9] 
中平六年(189年),涼州叛軍首領王國在陳倉被皇甫嵩擊破,韓遂馬騰等人將他廢掉,又脅迫閻忠為新一任叛軍首領,統領三十六部叛軍,號車騎將軍。閻忠恥於被叛軍劫持,感慨發病而死。之後韓遂等人爭權奪利,開始自相殘殺。 [1]  [3]  [6-7] 

閻忠軼事典故

閻忠善於察人,武威人賈詡少時並不出名,只有閻忠器重他,稱他有張良陳平的英奇才略。 [4]  [8] 

閻忠史料記載

閻忠事蹟略見於《三國志賈詡傳》裴松之注
《三國志·卷十·魏書十·荀彧荀攸賈詡傳第十》 [4] 
參考資料
  • 1.    《資治通鑑 卷五十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09-18]
  • 2.    裴松之注《三國志·卷十·魏書十·荀彧荀攸賈詡傳第十》:【九州春秋曰:中平元年,車騎將軍皇甫嵩既破黃巾,威震天下。閻忠時罷信都令,説嵩曰:"夫難得而易失者時也,時至而不旋踵者機也,故聖人常順時而動,智者必因機以發。今將軍遭難得之運,蹈易解之機,而踐運不撫,臨機不發,將何以享大名乎?"嵩曰:"何謂也?"忠曰:"天道無親,百姓與能,故有高人之功者,不受庸主之賞。今將軍授鉞於初春,收功於末冬,兵動若神,謀不再計,旬月之間,神兵電掃,攻堅易於折枯,摧敵甚於湯雪,七州席捲,屠三十六萬,夷黃巾之師,除邪害之患,或封户刻石,南向以報德,威震本朝,風馳海外。是以羣雄回首,百姓企踵,雖湯武之舉,未有高於將軍者。身建高人之功,北面以事庸主,將何以圖安?"嵩曰:"心不忘忠,何為不安?"忠曰:"不然。昔韓信不忍一餐之遇,而棄三分之利,拒蒯通之忠,忽鼎跱之勢,利劍已揣其喉,乃嘆息而悔,所以見烹於兒女也。今主勢弱於劉、項,將軍權重於淮陰,指麾可以振風雲,叱吒足以興雷電;赫然奮發,因危抵頹,崇恩以綏前附,振武以臨後服;徵冀方之士,動七州之眾,羽檄先馳於前,大軍震響於後,蹈跡漳河,飲馬孟津,舉天網以網羅京都,誅閹宦之罪,除羣怨之積忿,解久危之倒懸。如此則攻守無堅城,不招必影從,雖兒童可使奮空拳以致力,女子可使其褰裳以用命,況厲智能之士,因迅風之勢,則大功不足合,八方不足同也。功業已就,天下已順,乃燎於上帝,告以天命,混齊六合,南面以制,移神器於己家,推亡漢以定祚,實神機之至決,風發之良時也。夫木朽不彫,世衰難佐,將軍雖欲委忠難佐之朝,彫畫朽敗之木,猶逆坂而走丸,必不可也。方今權宦羣居,同惡如市,主上不自由,詔命出左右。如有至聰不察,機事不先,必嬰後悔,亦無及矣。"嵩不從,忠乃亡去。】
  • 3.    裴松之注《三國志·卷十·魏書十·荀彧荀攸賈詡傳第十》:【英雄記曰:涼州賊王國等起兵,共劫忠為主,統三十六部,號車騎將軍。忠感慨發病而死。】
  • 4.    卷十 魏書十 荀彧荀攸賈詡傳第十-三國志(晉)陳壽(南朝宋)裴松之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09-18]
  • 5.    《後漢書 卷七十一 皇甫嵩朱雋列傳第六十一》:嵩既破黃巾,威震天下,而朝政日亂,海內虛困。故信都令漢陽閻忠幹説嵩曰:「難得而易失者,時也;時至不旋踵者,幾也。故聖人順時以動,智者因幾以發。今將軍遭難得之運,蹈易駭之機,而踐運不撫,臨機不發,將何以保大名乎?」嵩曰:「何謂也?」忠曰:「天道無親,百姓與能。今將軍受鉞於暮春,收功於末冬。兵動若神,謀不再計,摧強易於折枯,消堅甚於湯雪,旬月之閒,神兵電埽,封屍刻石,南向以報,威德震本朝,風聲馳海外,雖湯武之舉,未有高將軍者也。今身建不賞之功,體兼高人之德,而北面庸主,何以求安乎?」嵩曰:「夙夜在公,心不忘忠,何故不安?」忠曰:「不然。昔韓信不忍一餐之遇,而棄三分之業,利劍已揣其喉,方發悔毒之歎者,機失而謀乖也。今主上埶弱於劉、項,將軍權重於淮陰,指撝足以振風雲,叱吒可以興雷電。赫然奮發,因危扺穨,崇恩以綏先附,振武以臨後服,徵冀方之士,動七州之眾,羽檄先馳於前,大軍響振於後,蹈流漳河,飲馬孟津,誅閹官之罪,除羣兇之積,雖僮兒可使奮拳以致力,女子可使褰裳以用命,況厲熊羆之卒,因迅風之埶哉!功業已就,天下已順,然後請呼上帝,示以天命,混齊六合,南面稱制,移寶器於將興,推亡漢於已墜,實神機之至會,風發之良時也。夫既朽不雕,衰世難佐。若欲輔難佐之朝,雕朽敗之木,是猶逆阪走丸,迎風縱棹,豈雲易哉?且今豎宦羣居,同惡如市,上命不行,權歸近習,昏主之下,難以久居,不賞之功,讒人側目,如不早圖,後悔無及。」嵩懼曰:「非常之謀,不施於有常之埶。創圖大功,豈庸才所致。黃巾細孽,敵非秦、項,新結易散,難以濟業。且人未忘主,天不祐逆。若虛造不冀之功,以速朝夕之禍,孰與委忠本朝,守其臣節。雖雲多讒,不過放廢,猶有令名,死且不朽。反常之論,所不敢聞。」忠知計不用,因亡去。
  • 6.    《後漢書 卷八 孝靈帝紀第八》:六年春二月,左將軍皇甫嵩大破王國於陳倉。
  • 7.    《後漢書 卷七十二 董卓列傳第六十二》:乃拜卓前將軍,與左將軍皇甫嵩擊破之。韓遂等復共廢王國,而劫故信都令漢陽閻忠,使督統諸部。忠恥為眾所脅,感恚病死。遂等稍爭權利,更相殺害,其諸部曲並各分乖。
  • 8.    《三國志·卷十·魏書十·荀彧荀攸賈詡傳第十》:賈詡字文和,武威姑臧人也。少時人莫知,唯漢陽閻忠異之,謂詡有良、平之奇。
  • 9.    《後漢孝靈皇帝紀下卷第二十五》:嵩既破黃巾,威振天下,故信都令漢陽閻忠説嵩曰:「夫難得而易失者,時也;時至而不旋踵者,機也。故聖人常順時而動,智者必見機而發。今將軍遭難得之時,蹈之而不發,將何以權大名乎?」嵩曰:「何謂也?」忠曰:「天道無親,百姓與能,故有高人之功者,不受庸主之賞。今將軍受鈇鉞於暮春,收成功於末秋,兵動若神,謀不再計,攻堅易於折枯,摧敵甚於湯雪,旬月之間,神兵電埽,封户刻石,南面以報,威振本朝,聲馳海外,是以羣雄迴首,百姓企踵,雖有湯、武之舉,未有高將軍者也。身立高人之功,乃北面以事庸主,何以圖安也?」嵩曰:「夙夜在公,心不忘忠,何以不安?」忠曰:「不然!昔韓信不忍一餐之遇,棄三分之利,拒蒯通之説,忽鼎峙之勢。利劍揣其喉,乃歎息而悔何以見烹於女子也。今主勢弱於劉項,將軍權重於淮陰,指麾足以震風雨,叱吒足以興雷電。赫然奮發,因危抵頹,崇恩以綏前附,振武以臨後伏,徵冀方之士,勒七州之眾,羽檄先馳於前,大軍嚮振於後,蹈流漳河,欽馬盟津,誅中官之罪,除羣怨之積。如此則攻無交兵,守無堅城,不招必影從,雖童兒可使奮空拳以致力,女子可使褰裳以用命,況厲熊羆之卒,因迅風之勢哉!功業巳就,天下已順,乃請呼上帝,喻以大命,混齊六合,南面稱制,移神器於將興,推亡漢於已墜,實神機之至會,風發之良時。夫既朽不雕,衰世難佐。將軍既欲委忠於難佐之朝,雕朽敗之木,猶逆阪走丸,必不可得也。乃今權宦羣居,同惡如市上不自由,政出左右。庸主之下,難以久居,不賞之功,讒人側目,如不早圖,後悔無及!」嵩懼曰:「黃巾小孽,非秦、項之敵也;新結易散,非我功策之能。民未忘主,而子欲逆求之,是虛造不冀之功,以速朝夕之禍。非移祚之時也,孰與委忠本朝?雖有多讒,不過放廢,猶有令名,死且不朽。逆節之論,吾所不敢也。」忠知計不用,乃佯狂為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