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閻容德

鎖定
閻容德Yan Rongde字綬青,山東人。曾當選為護法國會眾議院議員。1928年5月21日被委為山東省政府委員。1929年12月16日去職。還曾任山東省服務會主席,1933年7月被免職。 [1] 
中文名
閻容德
外文名
Yan Rongde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山東省惠民縣老鸛姚莊(今陽信縣翟王鄉老鸛姚村)
出生日期
1873年
逝世日期
1936年
性    別

目錄

閻容德人物經歷

閻容德(1873~1936)字綬卿,生於惠民縣老鸛姚莊(今陽信縣翟王鄉老鸛姚村)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幼年入本莊私塾,後當教師。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考入山東省師範學堂,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畢業,賜廩生。是年,在濟南參加中國同盟會,並與在濟讀書的武定府同鄉王炳燇倡導成立武定府在濟學生“旅省同鄉會”,同年,在惠民縣城創辦棣州公學(1913年改名岱北公學),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去利津縣創辦師範講習所,同年底接替王炳燇任棣州公學校長,將家中僅存京錢七仟文捐助公學,並帶領師生勞動建校和開荒種地,同時親自制定校規,身體力行,嚴謹治校,很快使公學在社會上贏得了聲望。
1910年冬,閻容德聯絡學界同仁,敦促知府成立了武定府教育會,並被推為會長。此後,秘密發展同盟會員。翌年,閻容德又聯紹武定府和惠民縣各界人士,組織了武定府團巡教練所和惠民縣團防隊,準備響應民主革命。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閻容德當選為山東省臨時參議院議員。1916年後南下廣東,投入孫中山發動的討袁“護法”鬥爭,並被遞補為國會眾議院議員。1924年,孫中山改組國民黨,實現第一次國共合作,閻容德隨丁惟汾回山東整理黨務。11月與王盡美、王哲、王樂平赴北京參加國民議會促成會總會,12月4日閻容德等4人又到天津謁見孫中山,被孫中山委派為山東國民議會特派宣傳員。1926年北代戰爭開始後,閻容德任國民革命軍中央混成旅黨代表。
1928年5月,閻容德被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任命為山東省政府委員,6~10月代石敬亭(閻之學生,時為暫代省政府主席)行省政府主席職,後兼農礦廳長。1929年兼任省賑委會主席,5月泰命主持黃河下游利津河段凌汛決口的堵合,因汛期水漲,未得成功,8月卸任。
1932年閻容德因病離職,後主編了《惠民縣誌》(初稿),撰寫了《岱北公學史》,參與續修《陽信縣誌》(民國15年版本)並著有《東西洋侵略中國史》、《護法記事本末》、《抱病遺懷七絕五百首》等10餘部作品,並藏書極多,其作品與志書多毀於兵亂。
1936年,閻容德主持籌辦岱北公學30年校慶,因過度勞累而病發,於校慶之夜返回惠民縣城察院街寓所後謝世,享年63歲。 [2] 
參考資料
  • 1.    劉國銘主編;黃晉明,陳予歡,王叔凱副主編,中國國民黨百年人物全書 下,團結出版社,2005.12,第2029頁
  • 2.    張春圃;趙潤來;畢增先;陳農村,山東省濱州地區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濱州地區志/人物;中華書局;1996年10月;第71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