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閹割焦慮

鎖定
閹割焦慮(castration anxiety):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術語。男孩往往因有戀母情結而產生被父親閹割的恐懼感。這種焦慮使男孩放棄對母親的亂倫願望,並通過對父親的認同作用產生超我,從而使戀母情結消失。 [1] 
中文名
閹割焦慮 [1] 
外文名
castration anxiety [1] 
應用學科
心理學 [1] 
出現時期
三至六歲的幼兒 [2] 
來    源
戀母情結 [1] 
釋    義
男孩子心理發育的某個階段普遍感到害怕閹割 [3] 

目錄

閹割焦慮概念

心理分析理論中,男孩子在他們心理發育的某個階段據普遍感到害怕閹割;它來源於戀母情結,害怕父親由於孩子對母親的性的感覺而進行報復以及對與之競爭的父親的敵意。 [3] 

閹割焦慮出現的時期

男孩的閹割焦慮主要出現在弗洛伊德提出的性心理階段— 性器期。3歲至6歲的幼兒,已有了性別之分,並對自己的性器官開始產生興趣。男孩與女孩也因對自己性別認識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認同體系,此階段被稱作“衍生性認同”。男孩認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戀母情結”( Oedipus complex)和“閹割焦慮”( castration anxiety)。 [2] 
男孩在嬰兒階段,就已經通過吸乳、乳頭摩擦口唇黏膜引起快感等行為跟母親建立起了親密的關係,並將母親幻想為性愛的對象,即所謂的戀母情結。但由於母親有父親這樣一個男性角色相伴在旁,所以父親便成為他的競爭者,使得男童因妒嫉父親擁有母親而產生敵意。但男童又競爭不過父親的權威,害怕父親在競爭過程中會對他施以除去性器的懲罰,而產生了所謂的閹割焦慮。在這種情況下,男童既愛慕母親,卻又怕父親的懲戒和報復,與父親的競爭就逐漸轉化為了儘量模仿父親的行為,並將之內化為自身人格的一部分。這種模仿而內化形成個人人格特質的過程,就是一種認同。 [2] 
女孩主要的問題是“戀父情結”( Electra complex)和“性器妒嫉”( penis envy)。女孩第一個性愛對象也是母親,但是在這一時期裏,性別意識的覺醒使她發現自己沒有男性性器,因而歸罪於母親,併產生了“性器妒嫉”。之後,她繼續尋求新的愛戀對象,由於父親有她所沒有的性器官,所以父親便成為了她的愛戀對象,而母親成為對立的競爭者,但這又是事實不允許的,因而產生“戀父情結”。這時,女童只能壓抑對父親的愛,轉而對母親產生認同。 [2] 
參考資料
  • 1.    中國聾兒康復研究中心編.聽力言語語言康復詞彙 教育學部分:華夏出版社,2013:333
  • 2.    嶽曉東著.我是你的粉絲  透視青少年偶像崇拜: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220-221
  • 3.    杜康編著.心理解碼 29個社會現象的心理學解讀:企業管理出版社,20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