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閩雜記

鎖定
《閩雜記》,作者施鴻保,他以外地人新鮮的眼光和獨特的視角,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及時蒐集、記錄,為我們提供了福建(福州為主)豐富的風俗民情和稗官野史的相關文字資料。
中文名
閩雜記
作    者
施鴻保
內    容
記錄民俗與稗官野史的資料
記載時間
清道光至咸豐年間

目錄

閩雜記簡介

《閩雜記》是清道光至咸豐年間在福建為幕僚的浙江錢塘人施鴻保所著。施鴻保於道光四年(1824)考中秀才後,屢試不第,遂往江西、福建做幕僚,前後寓居福建十四個年頭,他以外地人新鮮的眼光和獨特的視角,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及時蒐集、記錄,為我們提供了福建(福州為主)豐富的風俗民情和稗官野史的相關文字資料。施鴻保於清同治十年(1871)病卒於福州,享年70餘歲(生年不詳)。
《閩雜記》一書,從施鴻保到閩初年開筆,即道光二十五年(1845),定稿於咸豐八年(1858)。有施鴻保為此書定稿時寫的《敍》為證:
餘自道光乙巳(1845年)來閩,迄今十有四年,十府二州其未歷者福寧、漳州、永春、台灣而已。凡至之處,嘗與博雅談宴,輒詢事蹟見聞,或為志地未載,載而未詳者。一有所得,即隨手綴錄,間加採訪辯證之。留意既久,至丙辰歲(1856年),已積九百餘條,乃甄為二十卷,不分類也。丁巳(1857年)小春,遭粵匪回省,檢點舊存笈中,則此稿幸尚無恙,於是追憶補續,參考刪改,略分天、地、人、物四類,附以難中所著《思悸錄》,共為二十六卷,名之曰《閩雜記》。蓋以事無統類,碎屑相承……錄竣,爰敍數語如是,知者諒之!咸豐八年戊午仲夏武林施鴻保志於閩縣之蔗林。
福建人民出版社於1985年出版的《閩雜記》(與清代周亮工著《閩小紀》編為一書同時出版),全書篇幅短缺,僅十二卷,只有施鴻保原著二十六卷的三分之一。原因如下:
此稿為先生(施注:指施鴻保)生時寄存王華齋通守處,故猶在閩省;第珍惜甚秘,如枕中鴻寶,得見者罕。歲甲戊,餘來三山,因與通守有葭莩誼,始得假觀之。其所紀雖不出一鄉一國,而網羅古今,洪纖畢具,述事陳辭,辨而不華,質而不俚,於世道人心、政事風教,尤三致意焉。……方擬勘校,醵資付梓,而通守匆匆索歸,僅摘錄十之三四,藏行笥中。今秋攜以回裏,閒居無事,重加省覽,恐其久而散佚,爰略釐正,分編十二卷,畀尊聞閣主人排印,以廣其傳。若夫欲窺全豹,則自有通守所存之原稿在,而此固不妨先出焉……光緒紀元乙亥八月初吉會籍朱壎伯吹氏序於西村別墅。
原來今存於世的這本《閩雜記》是根據浙江紹興人朱壎手抄《閩雜記》原著的十之三四印刷的。但就是這僅有十二卷的內容,有關福建的史料涵蓋面已經相當廣闊,上自天文,下至地理,所涉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農商、法律、戲曲、石雕、温泉、桑茶、水果乃至過年禁忌、颱風海難、鈔票印刷,無所不包。故而頗具研究價值。

閩雜記作者簡介

施鴻保(-1871),清朝浙江錢塘縣人,字可齋,嘉慶廿五年(1820年),林則徐任杭嘉道觀察,命為「童生第一」。賜對聯「是故君子誠之為貴;夫惟大雅卓爾不羣」。
後中生員,為邑庠生,應鄉試十餘年不第,遂棄仕進,歷經各官僚幕客,往來閩贛之間各幕府,同治間,往來泉、廈,所結識皆是當時英豪。閒居時,多習經學、考證,工古文、近體詩。今所著多佚,僅《閩雜記》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