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城村漢城遺址

鎖定
城村漢城遺址,又稱古粵城、閩王城。位於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興田鎮城村,距市區35千米。城址坐落於連綿起伏的丘陵地上。東、西、北三面崇溪環繞,依山傍水。面積48萬平方米。 [7] 
城村漢城遺址城牆為夯土建築,周長2896米,城門兩座。城內探明大型建築羣基址4處,冶鐵作坊遺址5處,居住區15處以及烽火台、排水系統、古道路多處。中心建築區是一組大型宮殿建築,有大門、門衞房、正殿、西側廂房、西側殿與東暖房等,並有科學的散水設施遺址,規模宏大,反映了漢代閩越族人民建築成就。 [7] 
1996年11月20日,城村漢城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中文名
城村漢城遺址
地理位置
南平市武夷山市興田鎮城村西南1千米 [1] 
所處時代
佔地面積
480000 m²
保護級別
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
8:00-17:00 [1] 
門票價格
80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4-0038-1-038

城村漢城遺址歷史沿革

1958年,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在全省第一次文物普查時,於武夷山市(原崇安縣)興田鎮城村的東南側,發現了這座保存較為完好、距今2100年以前的漢代閩越國古城址。
1959年秋冬之際,福建省文管會組織考古隊,對該城址進行了為期一個多月的考古發掘。在北部馬道崗高坪上,發掘了大型房屋建築基址一座,開掘探方(溝)20個,揭露遺址面積共計864平方米。發掘者將考古收穫進行了整理,以福建省文管會名義發表了《福建崇安城村漢城遺址試掘》一文(《考古》1960年第10期)。通過此次考古發掘工作,確定了城村古城的年代應為漢代,定名為“崇安城村漢城遺址”,並且基本搞清了此城的大小範圍、平面形制及城牆的構造和城內部分道路情況。
1980年,當地農民為了開山種茶,準備在城內進行開墾。縣文化部門聞訊後,立即向省裏彙報。省裏決定組織考古隊對該漢城進行全面的測量和重點發掘。為此省博物館組織了一支3人考古隊進駐城村,成立“福建省博物館漢城工作站”。
1980年11月,考古隊試掘了城村漢城城外西部元寶山遺址一處,實際發掘面積為20平方米。
1981年8月,首先對高胡南坪的一組宮殿遺址(定名為甲組建築羣基址)進行了試掘,發掘面積300平方米,發現了高胡南坪甲組建築中的主體建築,殿堂建築西部。
1981年10月,在城村東南的門前園遺址的村舍間發掘探方(溝)7個,面積為100平方米,此次考古發掘表明了城村門前園遺址是城村漢城外圍的一處大型漢代建築羣遺址。
1981年11月至1982年1月底,繼續發掘高胡南坪甲組建築基址,發掘面積共計2100平方米,完成了一號殿堂基址的考古發掘工作。
1982年8月至1985年12月,在高胡南坪建築基址周圍進行了擴展發掘,面積共計9200平方米,最終完成了高胡南坪甲組建築羣基址的整體發掘工作。
1984年12月至1985年1月,為了瞭解城牆的年代與結構,在東城牆南段發掘探溝兩條,實際面積125平方米。
1985年至1988年,發掘了城村漢城東城門外北側的北崗建築基址,發掘面積共計3500平方米。在發掘範圍內發現了由三組建築結構基本相同、聯成一個整體的大型建築基址,定名為“北崗一號建築基址”。在一號建築基址的西側又清理出了二號建築基址。
1986年,對漢城東城門遺址北側的門墩進行了初步清理保護;1986年至1991年間,對其進行了正式考古發掘,面積800平方米。
1996年5月至6月,為保護修復受損的東城門,對其進行了細部清理,基本瞭解了東城門的建築結構和形制。
1994年秋至1996年1月,在下寺崗發掘了一處建築遺址,定名為“下寺崗一號遺址”,發掘面積1266平方米。
自1996年至2000年,考古隊對城址外圍進行了大範圍的考古調查、勘探,在勘探中還採用了先進的地磁探測和鏟探相結合的手法,探明在城外郭區的遺址分佈面積約4.5平方公里,其中主要有官署區、一般居住區、手工業作坊、窯址、道路等。並對遭破壞的磚瓦窯進行搶救性的局部發掘。在郭區外發現4處墓葬區,其中最大一處墓葬區位於城郭北部,分佈排列綿延2公里多,考古隊對其中5座墓葬進行了搶救性發掘,瞭解了部分大、中型墓葬的形制結構。
2001年11月,對位於城址北面的牛山墓進行了考古發掘,該墓有覆鬥狀封土,平面呈“甲”字形,全長近32米,寬約9米,封土至墓底深約14米,規模宏大,為閩越國時期的貴族墓非,是國內少有的“人”字槨墓葬形制。
2003年11月,對新亭園墓葬進行了發掘,共清理了4座,皆帶封土堆,有墓道,平面呈“凸”字形,為閩越國時期的一處貴族墓地。
2004年至2009年,由於側重於大遺址的保護,僅對個別墓葬或者受到破壞的遺址點進行了少量的搶救性發掘。 [6] 
2023年4月18日是“國際古蹟遺址日”,國家文物局在武漢舉行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現場工作會,對南平市城村漢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在內的第四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進行授牌。 [9] 

城村漢城遺址遺址特點

城村漢城遺址平面呈不規則長方形,南北長約860米,東西寬約550米,面積約48萬平方米。現地面上還保存着較好的牆垣,實測周長2896米,牆面寬4~8米、基寬7~28米、殘高3.5~8米,城牆全部夯築而成,依山勢起伏,蜿蜒曲折。牆外圍除天然深谷和窪地外,一般都有城壕遺蹟,寬6~10米、深5米左右。城址的西南角處於城內的最高處,上有一園形台基,高出城牆約4米,直徑10~14米,土台中央有一園坑,直徑1.1米,深3.5米,內含有瓦片、灰燼、紅燒土和木炭,當是一處瞭望報警的烽火台遺址。探明的古城門有兩座,位於城址的南半部,“王殿壠”的兩端,它們東西遙對,直道相通。城門內鋪有鵝卵石路面與城內主要幹道接連,並有進、排水設施。
城址內探明大型建築羣基址4處,冶鐵作坊遺址5處,民住區15處,以及排水系統、古道路等多處。城外西、南面山坡發現九冶爐遺蹟,在“元寶山”試掘,出土了各式鐵器21件,其器形和陶器與城內出土的器物相同。
墓葬區主要分佈在城外,於南面的福林崗發掘了一座土坑豎穴墓,出土紅色硬陶器九件,器物有缽、罐、瓿、蒜頭壺,其年代應屬西漢。
城內高胡坪是漢城的中心建築區,根據發掘暴露的跡象,這是一處大型宮殿建築,有正殿、側廂、大院、天井、排水道等。柱礎石排列有序,有單塊的,更有四塊一組,中間為柱洞的深埋柱礎結構。地層內紅燒土、木炭、灰燼層層迭壓,可能是焚於大火。倒塌後的土坯牆磚排列整齊,牆基痕跡清晰。牆壁分土坯磚牆和籬笆草拌泥壁兩種,磚牆均抹上草拌泥和白灰面,局部白灰面發現有赭紅色壁畫邊框痕跡。沿着正面房檐的地鋪砌一條几何形花紋磚用以散水及走路。 [5] 
城村漢城遺址

城村漢城遺址文物遺存

城村漢城遺址出土大批遺物。生活用器以陶器為主,經復原的達2500多件。其中有一大部分器皿,如匏壺、瓿、提筒、瓷、缸、罐、缽等,具有地方特色且與嶺南的“南越式”陶器比較接近,可稱為“閩越式”;另一部分,如鼎、盒、香薰、釜、甑、盆、盤、盅、盂等,與內地出土的同類器物相同或相接近,顯然受楚漢文化的影響。紋飾上,印紋多方格紋、菱紋和繩紋,刻畫紋以水波紋、弦紋、篦點紋最常見,還有網紋、鋸齒紋、櫛紋、三角形紋、圓圈紋等,常見以兩種以上紋飾組合的圖案。陶器中刻印有陶文,以隸書為主,少數或為篆書,或介於篆、隸之間。見文有“官長”“乾官”“官黃”“官經”“官信”以及姓氏名字等。
高胡坪甲組建築基址和北崗建築基址出土了大量建築材料,有板石、簡石、石當、土壞磚、長方形鋪地磚、空心磚、陶器、陶井圈等。瓦當為圓形,多飾有葵式捲雲紋和捲雲箭頭紋,少數文字瓦當印有“樂未央”“常樂萬歲”“常樂”“萬歲”等陽文篆書。板石、簡石表面飾有繩紋和絃紋,內各拍印乳丁紋,部分戳印有標識工匠的姓氏與符號,有胡、馬、黃、林、夫唐、氣結、莫、狼、屋、居等40餘種。
遺址內出土鐵器豐富。其中農具有钁、臿、五齒耙、鐮、犁、鋤等,手工工具有斧、錛、鑿、錘、削等,兵器有刀、矛、劍、鉞等,以及鈎、環、釘等雜器。
遺址出土的銅器為數不多,主要是兵器,有弩機零件、鐵鋌銅鏃等。青銅弩機零件有廓、栓、望山、牙、懸刀等幾個部件,其中5件栓上刻有“河內工官”等銘文,此種弩機當是西漢中期由中原地區輸人的。生活用具有銅鐘、銅鐸、銅鏡、鎏金銅筒、蓋弓帽等。其中殘蟠螭紋銅鏡直徑約25釐米,是戰國時期至漢初之間的遺物。 [4] 

城村漢城遺址歷史文化

城村古時叫“古粵城村”(古粵城村趙氏家譜),或稱“王殿村”(嘉靖建陽縣誌)或稱“粵城”(王寶仁《建陽縣誌》),現城村南面一門樓上還保存有“古粵”題額,説明歷代該古城都傳為閩越王所建的“古粵城”。南朝人蕭子開所撰《建安記》記載:“越王築六城以拒漢”,建國以來的考古發現證實史書的記載,這六城就是今浦城縣境的漢陽、臨浦、臨江;今建陽縣的大潭;今邵武的烏坂和今崇安的漢城。 [4] 

城村漢城遺址文物價值

城村漢城遺址是中國古代南方城市的一個典型代表,被考古專家稱為“江南漢代考古第一城”,具有較高的文化研究價值和考古價值。聯合國教科文遺產委員會協調員、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世界遺產項目協調員、英國考古學家亨利.克利爾夫婦和羅馬古蹟保護修復中心主任尤嘎•昭克賴特夫婦,參觀考察後稱漢城遺址是“中國的龐貝",認為漢城遺址是“環太平洋地區保存最完好的漢代王城遺址,是中國古代南方城市的一個典型代表,在中國和世界建築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城村漢城遺址是福建省迄今所發現的現存面積最大的一處上古時代的遺址,在中國來説也是一處不可多得的完整的閩越國城邑遺址。城村漢城遺址的發現和文物的出土,填補了中國城市發展史和城市考古南部山地類型漢代地方諸侯王城實例的空白,為漢代諸侯王城遺址的研究提供了極為寶貴和唯一的實物資料。城村漢城遺址不僅是福建地區保存最完整的大型古代城址,也是中國僅有的保存最為完整的漢代古城,特別在同時期的大型遺址中,在西漢王朝分封的諸侯王城中,也是唯一保存下來的王城遺址,因此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是一處不可多得的重要的古文化遺產。 [6] 

城村漢城遺址文物保護

1961年,城村漢城遺址被公佈為福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1996年11月20日,城村漢城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3] 
1999年,城村漢城遺址作為武夷山申報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入列《世界遺產名錄》。 [6] 
2006年12月,城村漢城遺址被列入國家《“十一五”期間大遺址保護總體規劃》確定的100處重要大遺址名單。 [6] 
2006年,《武夷山城村漢城遺址總體保護規劃》通過了國家文物局的審查批覆,並於2007年由福建省人民政府核定公佈實施。 [6] 
2013年12月,城村漢城考古遺址公園列入國家第二批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 [6] 
2021年10月12日,城村漢城遺入選國家文物局《大遺址保護利用“十四五”專項規劃》“十四五”時期大遺址”名單。 [2] 
2022年12月,城村漢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入選第四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 [8] 

城村漢城遺址旅遊信息

城村漢城遺址地理位置

城村漢城遺址位於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興田鎮城村。

城村漢城遺址交通信息

乘坐“武夷山市區-城村古漢城遺址”旅遊客運專線,至城村古漢城遺址站下車,即可到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