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東語(Eastern Min Dialect),屬漢藏語系漢語族閩語支內的一個語種,母語人數約1000萬(含海外華僑)。其保存許多古漢語的特色,同時也有不少古齊語的遺留,與其他閩語不能互通,但和其他閩語組成齊語支。1963年在語言學分類上將閩東語作為閩語的一個語支。由於地理和歷史的原因,閩東方言根據音韻和詞彙的不同,再被分做3種子方言,三者間交流有一定的困難。福州話是閩東語的代表語言。
閩東語分佈
編輯閩東語使用地區
另外,台灣的馬祖列島、東南亞的印尼、文萊、馬來西亞的東馬(砂朥越州詩巫省有新福州之稱,通行閩東語)及西馬的實兆遠(有小福州之稱),和新加坡也有來自閩東移民講閩東方言。隨着美國使用福州話的移民亦不斷增加,致使美國紐約曼克頓唐人街東百老匯一帶(紐約有三個唐人街,分別在曼克頓、布魯克林8大道及皇后區法拉盛)已通用福州話。此外,在日本和歐洲的部分地區使用閩東語的人數也逐漸增加。
閩東語使用人數
閩東語內部差異
從韻腹簡化和韻尾的保留較好方面來説,福寧南片與閩南語有更多的相似性,福寧北片韻尾全部合併,韻腹變化較少則與侯官片更為一致。海墘閩語聲調方面最為一致的在於上聲幾乎都是強降調,而福寧片較為一致的在於兩個去聲基本為中升調或低升調,福泉中間地帶似乎以降調為主。
閩東語子方言
編輯閩東語侯官片
福州話(hok ciu ua/huk6 ziu1 wua5),主要通行於閩江流域中下游(包括其支流大樟溪和古田溪流域)至入海口一帶,涵蓋11個縣市,分別是福州市區、閩侯、永泰、閩清、長樂、羅源、連江、福清、平潭、屏南和古田(即福州十邑)。以及尤溪縣的洋中,尤溪口與南平縣東南的樟湖, 太平, 巨口, 赤門。
福清和平潭的福州話在音韻上帶有一些閩南語的特徵,這是福州方言其它地方話所沒有的。
書寫系統:大部分的福州話詞彙都來自於古漢語,因此都可以用漢字寫出。譬如《戚林八音》《閩都別記》(平話字:Mìng-dŭ-biék-gé/拉丁文拼音:ming3du1biek6gei4)以及清朝末年西方傳教士在福州發行的漢字版本的《聖經》。
福州話保留了許多獨特的詞彙,這些詞本字尚未確定。譬如單音否定詞“伓會” (伓通常發ng1音,但在閩東語中會隨着後字的不同而發m,n,ng三種不同的音,如:伓會m1a5--->ma5(不會),伓使n1sai3--->nai3(不要、不必),伓開ng1kui1-->ngui1(不開),以上為福州、閩侯、長樂、連江四縣市的發音,其他六縣市伓會發me5”的音,伓使和伓開的發音與上同),就沒有一個統一的寫法,其用法及發音相當於閩南語的“bē/bōe”(通常寫作袂、勿會),是同源字。現在有的人把它寫作同音字“賣”,但是“賣”的意思和它卻毫無關聯。有人以“袂”借音書寫,也有人創造一個由“勿”和“會”組成的全新的字,但是這個字卻沒有被大多數字體所收錄。
其次,由於缺乏鄉土教育,幾乎所有福州話的使用者都處於福州話文盲的狀態。他們認為方言無法用漢字寫出,而只有普通話才能用漢字寫出。因此當他們書寫福州話時,往往通過普通話的近似發音來錯用漢字。比如,操閩縣腔的人將“會使(a5sai3)”一詞(意思是“可以”)通常被誤寫作“阿塞”。
平話字(Bàng-ua-cê/bang2wua5zzei5):是19世紀美國在福州的傳教士根據福州話的音韻設計出的一種羅馬化文字。它克服了使用漢字書寫福州話的一些弊端,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上半葉非常流行。
閩東語福寧片
1、霞浦話:也叫福寧話。霞浦是福寧片內最為古老的縣份,西晉設立温麻縣,後縣名幾經變更,歷經長溪縣、福寧州、福寧縣,至明朝成化九年由福州府福寧縣升為福寧直隸州,轄本州及福安、寧德兩縣,清雍正十二年又升為福寧府,置附廓縣霞浦,為福寧片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福寧片取名自福寧府(治所今霞浦),霞浦話可在福寧片內通用。
閩東語蠻話片
(閩話片)
蠻話,主要通行於浙江蒼南縣沿海以錢庫鎮為中心的部分地區,系温州市蒼南縣原住民語言,屬國家保護語種。蠻話具有語速快、連續變調、句末語氣詞豐富等特點。蠻話的底層詞彙是地道的閩東語,但聽感已高度南吳化,為混合語性質。
閩東語拉丁文拼音
編輯整個閩東語的音、韻、調都可以根據《戚林八音》的口訣來進行擬合,各地雖有增減變異,但基本的框架還是在這一套的音韻系統裏。
閩東語聲母
聲母歌:
柳邊求氣低,
波他曾日時,
鶯蒙語出非,
(拍掌共汝知。)
對應的拉丁文聲母字母為:柳l -邊b-求 g-氣k-低d-, 波-p他t-曾z-日n-時s-, 鶯-(零聲母,一般情況下無需標註)蒙m-語ng-出c-非h-
閩東語韻母
韻母歌:
春花香,秋山開,
嘉賓歡歌須金盃,
孤燈光輝燒銀釭。
之東郊,過西橋,
雞聲催初天,
奇梅歪遮溝。
對應的拉丁文韻母為(僅採用緊聲韻):
春-ung,花-ua, 香üêng/üong, 秋-iu,山-ang, 開-ui,
嘉-a,賓- ing/ieng, 歡-uang, 歌-o/ou, 須-ü/oü,金- ing/eng, 杯-ui/uoi,
孤-u/ou, 燈-eng/eing, 光-uong/ong, 輝-ui, 燒-ieu/iu, 銀-üng,釭-ong/oung/uong,
之-i/ei, 東-êng, 郊-au, 過-uo, 西-e, 橋üê/üo,
雞-ie/i,聲- iang, 催-êü/oü, 初-ê,天- ieng,
奇-ia, 梅-uei,歪-uai, 遮-ia, 溝-eu,
注:為了與漢語拼音接軌,零聲母遇上韻母ü時,要先改成字母u,然後在其前面加上不讀音的字母y,這時字母組合yu 仍然讀作ü(與閩東話“餘”同韻母);當零聲母遇上韻母i時,應在其前面加上不讀音的字母y,這時字母組合yi仍然讀作i;當零聲母遇上韻母u時,應在其前加上不讀音的字母w,這時字母組合wu仍然讀作u。
閩東語聲調
聲調歌:公 羣 滾 貢 郡 谷 掘
音調代碼: 1, 2, 3, 4, 5, 6, 7
聲調標註在每個拼音的最後。
閩東語塞音:
塞音只在入聲中出現。閩東語各市縣的入聲有20-22個塞音尾,分為(I)型:先塞後開型口型收到-h塞音尾,和(II)型:先開後塞型的-k塞音尾。由於這些塞音除了塞音尾以外,其他部分與上述的韻母是一樣的,我們就不另立塞音尾韻母了。今以羅源的為例列舉如下:
(I)型塞音:先塞後開型的塞音尾韻, 口型收到聲母-h(8個): ah 百隔麥 eh咩塌(meh7,~鼻)咳 êh 苧嘔扔 oh學膜鐲ih一逼射iah螠扇(yiah7動詞,打扇)攝(kiah6,~相 )uah劃挪(走樣)漫(muah7溢出) uoh剝燭曝
eik 八德 刻ouk 骨作刷êük 角北鹿iak 糴泎嚇 uok 郭説月uak 潑括撥üêk 決雀借.iek 鐵別缺
閩東語語音
編輯閩東語的代表語言是福州話。下面用福州話對其聲母、韻母、聲調進行系統的介紹。
閩東語聲母
口訣1:柳l-邊b-求g-氣k-低d-,波p-他t-曾z-日n-時s-,鶯-蒙m-語ng-出c-非h-,拍掌共汝知。
柳 | 邊 | 求 | 氣 | 低 | 波 | 他 | 曾 | 日 | 時 | 鶯 | 蒙 | 語 | 出 | 非 |
l | b | g | k | d | p | t | z | n | s | m | ng | c | h | |
l | b | g | k | d | p | t | z | n | s | m | ŋ | c | h |
這裏的鶯代表零聲母,即沒有聲母而直接以韻母開頭的文字,為了與漢語拼音接軌,我們也引入兩個半元音y/j/和w/w/,當出現零聲母和韻母i/i/,ü/y/組合時,加入不讀音的y,但仍然讀韻母i/i/和ü/y/的音,這時ü要改寫成u,組合yu仍讀/y/;當出現零聲母和韻母u的時候,用w與其組合成wu,但仍然發u/u/的音。
許多地方如福清,已經將時聲部全都發成舌齒音th/θ/,而北片區則有部分人將時聲部發成了/ʃ/音,為了保持人們習慣將這一聲部分入/s/部,我們就統一都用字母s表示。同樣的,有部分市縣將非聲部發成/x/,我們也仍然用字母h表示。
口語中字音連讀時出現了兩個濁化音的聲母,注音時我們用雙寫相應的濁音聲母來表示:
(1)雙唇濁擦音用bb表示。如: 買辦me3beng5->me3bbeng5,批評pie1pang2->pie1bbang2
(2) 舌葉濁擦音用zz表示。如:老鼠lo3cü3->lo3zzü3,批准piea1zung3->piea1zzung3
口訣最後的“拍掌共汝知”這句,純粹是湊口訣字數用的,並不代表任何的聲母,因此在表格中略去。
閩東語韻母
口訣2:春-ung花-ua香-üong, 秋-iu山-ang開-ai,嘉-a賓-ing歡-uang歌-o須-ü(金-ing
)杯-ui, 孤-u燈-eng光-uong(輝-ui)(燒-iu)銀-üng缸-ong。之-i東-êng郊-au,過-uo西-e橋-üo,雞-ie聲-iang催-oü初-ê天-ieng,奇_ia梅-ui歪-uai溝-eu伓-ng。
春 | 花 | 香 | 秋 | 山 | 開 | 嘉 | 賓 | 歡 | 歌 | 須 | 金 |
ung | ua | üong | iu | ang | ai | a | ing | uang | o | ü | ing |
uŋ | ua | yɔŋ | iu | aŋ | ai | a | iŋ | uaŋ | ɔ | y | iŋ |
杯 | 孤 | 燈 | 光 | 輝 | 燒 | 銀 | 缸 | 之 | 東 | 郊 | 過 |
ui | u | eing | uong | ui | iu | üng | oung | i | êng | au | uo |
ui | u | eiŋ | uɔŋ | ui | iu | yŋ | ɔuŋ | i | əŋ | au | uɔ |
西 | 橋 | 雞 | 聲 | 催 | 初 | 天 | 奇 | 梅 | 歪 | 溝 | 伓 |
e | üo | ie | iang | oü | ê | ieng | ia | ui | uai | eu | ng |
e | yɔ | ie | iaŋ | ɔy | ə | ieŋ | ia | ui | uai | eu | ŋ |
閩東語塞音:
(I)型塞音:先塞後開型的塞音尾韻, 口型收到聲母-h(9個): ah 百隔麥 eh咩塌(meh7,~鼻)咳 êh 苧嘔扔 oh學膜鐲ih一逼射(急速噴水)iah螠扇(yiah7動詞,打扇)易(yiah6騙 )uah劃挪(走樣)漫(muah7溢出) uoh剝燭曝üoh藥閲躍
(II)型塞音: 先開後塞型塞音尾韻, 口型收到聲母-k(12個): ak 甲煠(清水白煮)達ik 直實吃uk 谷福木ük逐泃(粘稠)熟 aik 八德刻ouk 骨作刷oük 角北鹿iak 睫泎嚇 iek別鐵葉 uok 郭説月uak 潑括罰üok 決雀歇
閩東語音調
口訣3(音調口訣): 夫hu1(陰平)胡hu2(陽平)虎hu3(上聲)富hu4(陰去)户hu5(陽去)福huk6(陰入)佛huk7(陽入)。
閩東語語法
編輯1、肯定文句的結構是「主語-謂語-賓語」。(下文分別用羅馬拼音和福州話拉丁拼音標註)
例如: I kang Chuŏ/yi1gang3cuo4. (伊/主語挸/謂語厝/賓語)/他(用濕布)擦地板。
2、當要否定文句的時候,通常在謂語前添加否定字「mỏ/mo2 冇,無」。
例如: I mỏ kang Chuŏ/yi1mo2gang3cuo4. (伊 冇挸 厝)
3、在表示動作將來時的時候,在謂語前添加字「puoh /bouh6(漢字有的時候寫成『卜』或訓讀做『欲』)」。(羅馬文句中聲調符號的不同是變調的緣故。)
例如: I puòh kang Chuŏ/yi1buoh6gang3cuo4. (伊 欲-挸 厝)
例如: I lĕ kang Chuŏ/yi1le3gang3cuo4或者 I tuoh kang Chuŏ/yi1duoh7gang3cuo4也可表示為:I tuoh lẽ kang Chuŏ/yi1duoh7le3gang3cuo4. (伊 口禮挸 厝;伊着-挸 厝;伊 着口禮挸 厝)
5、在表示動作完成的時候,在謂語後添加字「khŏ l law/kve4lau3 (去了)」,同時將賓語提到謂語前面,主語通常省略。
例如:cu'ow i kang kh'oi'eilaw/cuo4yi1gang3küê4lau3(厝伊 挸去了)
6、表示禁止或阻止動作的時候,在謂語前添加禁止詞 ng2teng/neng1 (伓通)。
例如: n'vi ngu'eung i kang cu'ow/nêng1yi1gang3cuo4. (伓通伊 挸厝)
7、表示不必要做該動作的時候,在謂語前添加詞「ng1sai 3/ng1nai3/nai3(伓使,伓使)」;強調的時候則將賓語同時將賓語提到謂語前面。主語省略。
例如:ngu'sai i kang cu'ow/ng1nai3yi1gang3cuo4. (伓使伊挸 厝);或:cu'ow ngu'sai i kang/cuo4ng1nai3 yi1gang3(厝伓使伊挸)
閩東語語言文化
編輯古詩詞中的押韻
1.登幽州台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在普通話中是 (者zhe-下xia),根本無韻可尋;在福州話中則是 (者[tsia]/zia5-下[kia]/gia5),完全合韻。
2.關山月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在普通話中是 (山shan-間jian-關guan-灣wan-還huan-顏yan);在福州話中則是 (山[saŋ]/sang1-間[kaŋ]/gang1-關[kuaŋ]/guang1-灣[uaŋ]/wuang1-還[huaŋ]/huang2-顏[ŋaŋ]/ngang2),完全合韻。
閩東語平話字
編輯平話字(Bàng-uâ-cê/bang2wua5zei5),也稱作“福州話羅馬字”(Hók-ciŭ-uâ Lò̤-mā-cê/houk6ziu1wua5lo2ma3zei5),是19世紀早期來福州的英美傳教士根據福州話韻書《戚林八音》設計出的一種羅馬化文字,英文也稱作“Foochow Romanized”。平話字從最初的方案到標準化經歷了一系列的變化,於19世紀下半葉定型。
在19世紀到20世紀上半葉,平話字一度興盛於福州話通行區的教會內,《聖經》、《讚美詩集》以及大量的傳教作品都使用了平話字。一些教會學校將平話字學習列入課程當中,比如福州陶淑女中和格致書院。在當時,福州本地百姓會説官話會寫漢字的人很少,而相對易學的平話字便成為了信徒書寫母語的首選。
閩東語來源
隨着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結束,福州作為最早一批開放的通商口岸成為了歐美傳教士紛至沓來之所。但在當時的福州,百姓既不會漢字,也不會官話,為了在這裏高效地傳教,研究並掌握本地的語言便成了這些傳教士的當務之急。平話字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
文獻可考的最初設計者是耶魯大學的畢業生、美以美會來到東亞的第一批傳教士之一的懷德牧師,他在1847年9月7日到達福州(參見:福州天安堂,另見)。他引入了一套被稱之為“William Jones音標”的記音系統來記錄福州話的讀音。這套記音系統全部採用拉丁字母,特殊的元音音素通過在拉丁元音字母上方添加特殊符號表示,例如,用à表示[ɛ]、ë表示[ø]、ö表示[ɔ]、ü表示[y],等等。這套記音系統已經具備了羅馬文字的雛形。但由於特殊記號都被標記在字母的上方,所以這種記音方案無法標示字的聲調。後繼的傳教士和學者——美國美以美會傳教士麥利和、美國公理會傳教士摩嘉立(在福州生活了半個世紀)、E. H. Parker(英國外交官)等諸人又不斷地簡化、規範並豐富瓊斯音標。為了使這套方案能真正充當文字使用,聖公會傳教士愛爾蘭人史犖伯做了一項重要的調整:將所有的特殊符號統一成兩點並置換到元音字母下方,另根據福州話的調值為七個聲調分別設計了聲調符號,標記於每個字主元音字母的上方。這樣,平話字就完全脱離了瓊斯音標的胎盤,作為一款正式的羅馬文字問世了。
閩東語拼寫舉例
《戚林八音》中的韻母歌:
春花香,秋山開,
嘉賓歡歌須金盃,
孤燈光輝燒銀釭。
之東郊,過西橋,
雞聲催初天,
奇梅歪遮溝。
用平話字可以寫做:
Chŭng huă hiŏng, chiŭ săng kŭi,
Gă bĭng huăng gŏ̤ sṳ̆ gĭng buŏi.
Gŭ dĕng guŏng hŭi siĕu ngṳ̀ng gŏng.
Cĭ dĕ̤ng gău, guó să̤ giò,
Giĕ siăng chŏi chĕ̤ tiĕng,
Kiă muòi uăi ciă gĕu.
用拉丁文拼音可以寫成:
cung1hua1hüêng1, ciu1sang1kui1,
ga1bing1huang1go1sü1ging1buoi1,
gu1deng1guong1hui1sieu1ngüng2gong1.
zi1dêng1gau1,guo4se1güê2
gie1siang1cêü1ce1tieng1,
kia1muoi2wuai1zia1geu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