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閩寧鎮

(2018年姬他、王洛勇等主演的電影)

鎖定
《閩寧鎮》是由寧夏廣電傳媒集團、華夏電影發行公司、寧夏電影集團等單位聯合出品,董玲執導,姬他王洛勇曹馨月尚鐵龍等主演的劇情電影,於2018年12月6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該片講述了在寧夏扶貧移民搬遷過程中,來自西海固貧困地區的移民和寧夏當地幹部以及福建援寧幹部團結一心,肝膽相照,患難與共,在賀蘭山下的戈壁灘,艱苦奮鬥,建設起閩寧鎮的故事 [1] 
中文名
閩寧鎮
外文名
Hope of Road
其他譯名
賀蘭山下
類    型
劇情、勵志、主旋律
製片地區
中國大陸
拍攝地點
寧夏
導    演
董玲
編    劇
胡瀚文
丁寧
編    劇
董丹蕊
董玲
主    演
姬他
王洛勇
曹馨月
尚鐵龍
片    長
115 分鐘
上映時間
2018年12月6日
對白語言
普通話
色    彩
彩色

閩寧鎮劇情簡介

寧夏南部的西海固地區十年九旱,苦瘠甲天下。在貧窮的重壓之下,那裏的人們生活沒有尊嚴,更沒有盼頭。1997年,閩寧村的建立,揭開了閩寧協作的序幕,也悄然改變着一羣人的命運。青年農民二黑奔着村長口中許願的黃河水,帶領一羣鄉親,走出西海固,來到了賀蘭山下的閩寧村。住地窩子,背水,蓋房,開荒,在改變命運的實幹和苦幹中,二黑等移民和寧夏當地的扶貧幹部以及福建援寧幹部團結一心,肝膽相照,患難與共,在荒原上建起家園,把幹沙灘變成金沙灘,二十年間,奇蹟般地建起了現代化的閩寧鎮 [2] 

閩寧鎮演職員表

閩寧鎮演員表

閩寧鎮職員表

製作人 張安恬(製片)、宋薇(製片)
導演 董玲
編劇 胡瀚文、丁寧、董丹蕊、董玲
攝影 格日圖(攝影指導)
配樂 趙牧陽(作曲)
錄音 張磊
展開
參考資料 [3-4] 

閩寧鎮角色介紹

  • 二黑
    演員 姬他

    作為閩寧鎮的首批“移民”,遠離家鄉和賴以生存的土地,來到完全陌生的地方,依靠自己的雙手在這裏打拼出了屬於自己的天地。他身上積極向上、勇於與命運環境抗爭的精神,也是那個年代極具代表性的一羣人們的縮影。

  • 餘紅妹
    演員 曹馨月

    放羊娃餘紅妹,一個“文盲女”,她是一個堅韌不拔、勇於與命運抗爭的西海固女子。16歲的她尚未脱去稚嫩,卻因天不下雨沒收成,而被迫嫁給年紀大且瘸腿的葛老二成了人妻、人母。對生活不甘心的她,堅定地背離父母與丈夫的意願帶着女兒跟着二黑來到黃羊灘。

  • 林曉君
    演員 王洛勇

    從福建來的支援寧夏的幹部,他鼓勵村民種紅菇,在被調回福建之際,還用手帕包住一把黃土帶回福建,用先進科技進行檢驗為這片土地做最後的貢獻。

  • 瞎子
    演員 邵老五

    “瞎子”是一個淳樸善良,卻有一點自私自利的人,但是他也不甘落後,嚮往着美好生活。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第一個表態跟隨二黑還有幾個掌櫃的一起下山在閩寧村建起了屬於自己的家園。

參考資料 [5-7] 

閩寧鎮音樂原聲

歌名
作詞
作曲
演唱者
備註
俠客行
趙牧陽
趙牧陽
主題曲 [3] 

閩寧鎮幕後花絮

  • 曹馨月首次挑戰從16歲到42歲年齡跨度近30年的角色 [6] 
  • 姬他表示拍攝每天都是“苦並快樂着”,而他和王洛勇的眼睛都被戈壁灘的陽光損傷了 [8] 
  • 片中出演移民小隊隊員趙鴻就是閩寧鎮福寧村村民 [9] 

閩寧鎮幕後製作

創作歷程
導演董玲表示,能夠參與這樣一部作品的創作十分驕傲,也希望作品能為觀眾帶去感動的同時,也能傳遞出一份力量 [1] 
該片編劇表示,影片創作團隊深入閩寧鎮和西海固地區,與拋家舍業、紮根荒原的當地基層幹部深入交流,與質樸無華的移民一次次溝通,就是要生動再現扶貧移民搬遷的歷史,展示寧夏人民戰天鬥地的精神風貌。
取景拍攝
該片拍攝過程中的一大難點是取景。最初的閩寧鎮是從一片戈壁灘上拔地而起的,而寧夏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很難找到符合劇作要求的拍攝外景地。僅故事開頭的西海固小山村,就讓美術和攝影團隊實地考察了6個縣區的20多個村鎮,才將拍攝地選在了固原市原州區張易鎮的大山深處,並於2018年5月正式取景拍攝。同時,還要實地搭景和特技效果配合 [3] 

閩寧鎮製作發行

早期宣傳
2018年11月30日起,為慶祝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該片作為重點影片在北京百老匯影城和百麗宮影城展映 [10]  ;12月1日,該片正式定檔於12月6日登陸全國影院上映;12月5日,片方發佈預告片 [11]  ;12月6日,該片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首映禮 [1] 
主創公司
參與項目
單位名稱
出品公司 [12] 
寧夏廣電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華夏電影發行有限公司
寧夏電影集團有限公司
發行公司
華夏電影發行有限公司

閩寧鎮影片評價

《閩寧鎮》是一部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融思想性、藝術性、指導性於一體的優秀現實題材作品。影片生動的寫實、質樸的演繹,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電影通過講述移民羣眾在荒灘上建設美麗新家園的故事,還原了移民新村閩寧鎮伴隨改革開放誕生、成長、發展的歷史變遷;通過閩寧鎮這一東西扶貧協作典範的“小切口”,展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展現了我國脱貧攻堅的歷史進程,展現了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片中福建幹部傾情幫扶、當地幹部羣眾實幹苦幹的精神感人至深 [5] (《寧夏日報》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