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閔泳穆

鎖定
閔泳穆朝鮮語:민영목,1826年—1884年),朝鮮王朝後期大臣。字遠卿泉食諡號文忠。本貫驪興閔氏,是朝鮮高宗李熙之王妃——閔妃的遠房侄子。1884年在“甲申政變”中被開化黨殺死。 [1] 
本    名
閔泳穆
別    名
민영목
遠卿
泉食
所處時代
朝鮮王朝
民族族羣
朝鮮族
出生日期
1826年
逝世日期
1884年10月18日(陰曆)

閔泳穆生平

閔泳穆早年生涯

閔泳穆是朝鮮高宗之王妃閔妃的遠親,他的生父是閔蓍重的後代閔達鏞,後被過繼給閔維重之後代閔泰鏞為養子。同治五年(1866年,朝鮮高宗三年)十二月以蔭敍入仕,除授敦寧府參奉。 [2]  同治十年(1871年,高宗八年)參加科舉考試,獲謁聖文科乙科(探花)及第,授弘文館修撰。
同治十一年(1872年,高宗九年),閔泳穆作為冬至使書狀官出使中國,次年回國並向高宗詳細報告了清朝的情況,對剛親政的同治帝及“同治中興”的局面給予較高評價。 [3]  同治十三年(1874年,高宗十一年)後歷任奎章閣直閣元子右諭善、成均館大司成吏曹參議、吏曹參判、弘文館提學、廣州府留守、工曹判書、藝文館提學、禮曹判書、漢城府判尹等職。

閔泳穆督辦外務

壬午兵變後,閔泳穆入主中樞,與閔台鎬閔泳翊閔應植構成“四閔體制”。他先後被拜為判義禁府事、禮曹判書、刑曹判書、漢城府判尹、平安道觀察使、慶尚道觀察使等,光緒九年(1883年)正月,閔泳穆接替趙寧夏出任督辦交涉通商事務(外衙門督辦),負責朝鮮外交,又兼任吏曹判書。在任期間與德國顧問穆麟德合作,完成了與英國德國的修約,同時又和日本簽訂了《釜山敷設海底電線條款》、《朝日海關細則》、《日本人漁採犯罪條規》、《朝鮮國間行里程約條》、《仁川日本租界條約》等不平等條約,出賣了大量的主權 [1] 

閔泳穆主管海防

光緒九年(1883年)十二月,朝廷創設海防營,由閔泳穆兼任總管 [4]  ,“建牙富平,兼帶沁留(江華留守),體面甚重,仿中國北洋衙門矣” [5]  ,閔泳穆還請美國派教官訓練海防士兵。 [6]  其原因據説是駐朝清軍將領吳長慶告知朝鮮政府中法關係緊張,若法國軍艦停泊在朝鮮港口,作為清朝屬國的朝鮮有開炮攻擊的義務,如果朝鮮不行的話就由清兵來擔當朝鮮海防,於是高宗就在閔泳穆的建議下開設海防營。然而尹致昊認為閔泳穆只是託辭吳長慶來達到自己掌握兵權的私慾而已。 [7] 

閔泳穆二閔不和

當時,“四閔”之間的關係並不和睦,尤其是閔泳穆與閔台鎬的對立。 [8]  在對外方面,閔泳穆固然屬於事大黨之一人,但亦與閔台鎬政見不同。閔台鎬閔泳翊趙寧夏金允植、尹泰駿等屬於“第一事大黨”,效忠宗主國清朝;閔泳穆、閔應植、韓圭稷、李祖淵等屬於“第二事大黨”,只是藉助清朝力量反對開化黨、謀求權力。 [9]  到光緒十年(1884年,高宗二十一年)三月時,閔泳穆和閔台鎬兩人鬥爭白熱化,結果閔台鎬取勝,閔泳穆被迫卸下外衙門督辦一職,由閔台鎬的親信金炳始接任,閔泳穆只管海防。 [10-11]  洪英植、李祖淵等外衙門官員也紛紛落馬,由金允植、尹泰駿等接替。據説這些人事變動其實都是清朝商務委員陳樹棠在幕後主使的。 [11]  [12] 

閔泳穆遇刺身亡

後來,以金玉均為首的開化黨人決定發動政變,奪取政權,作為“四閔”之一的閔泳穆被列入暗殺名單內。光緒十年(1884年,高宗二十一年)十月十七日夜晚,金玉均、樸泳孝等開化黨人勾結日本發動“甲申政變”,把國王高宗挾持到景佑宮,並假託王命召閔泳穆入宮。據金玉均記述,閔泳穆來到景佑宮,拿出名片,要求日本翻譯楓玄哲護送他進宮,但開化黨刺客李圭完、高永錫等擁着他入宮,在日軍的環衞之中殺了閔泳穆。 [13]  另一名開化黨刺客尹景純的供述與此略有不同,他説:“有頃召一老宰相入來,(李)圭完即與日人耳語,即為斫其老宰相,矣身(意為“自己”)與李(寅鍾)、崔(殷同)兩漢同為犯手矣,追後聞之,雲是閔督辦也。” [14]  死於政變的還有閔台鎬趙寧夏、李祖淵、韓圭稷、尹泰駿和宦官柳在賢。
甲申政變被平定以後,閔泳穆被視為殉節忠臣,追贈為議政府領議政,賜諡號文忠”。 [1] 

閔泳穆評價

  • 朝鮮高宗:“此重臣之慘禍,尚忍言哉?性度縝密,文識淹博,國耳、公耳之心,同朝之所共知,而寡躬之所深倚也。因此而積忤兇徒,竟被慘禍,予心之驚悼衋傷,果何如哉?” [15] 
  • 黃玹:“閔泳穆,泳翊疏族也,有文華,識方向,於諸閔稍佼佼。” [16] 
  • 尹致昊:“閔泳穆以後戚老臣,骨肉長大於國祿,任重責大,位在外務衙門之督辦,不能善修外交,抑揚應答”“滿心陰兇邪偏,未嘗以國之利害關心”“利計滿腹,國事無心”“每事陰圖,專行私計”。 [7] 
參考資料
  • 1.    閔泳穆  .韓國民族文化大百科詞典
  • 2.    《日省錄》,高宗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條。
  • 3.    《日省錄》,高宗十年四月初九日條。
  • 4.    《高宗實錄》卷19,十九年十二月初五日條。
  • 5.    金允植《續陰晴史》下,追補陰晴史,第565頁。
  • 6.    《尹致昊日記》卷1,癸未十二月十八日。
  • 7.    《尹致昊日記》卷1,癸未十二月初四日。
  • 8.    《尹致昊日記》卷1,癸未十二月廿一日。
  • 9.    伊藤博文編《秘書類纂·朝鮮交涉資料》上卷,第269—270頁。
  • 10.    《承政院日記》,高宗二十一年三月十三日條。
  • 11.    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A03023654100、公文別録・朝鮮事変始末・明治十五年・第八巻・明治十五年(國立公文書館)。
  • 12.    《尹致昊日記》卷1,甲申三月十七日。
  • 13.    金玉均《甲申日錄》:“閔泳穆來到景佑宮正殿外,以名札要日本通詞楓玄哲入送,乃使李圭完、高永錫擁護而入,才到大門內,日本兵士衞立之中行事(殺掉)。”
  • 14.    《推案及鞫案》第326冊,〈乙酉大逆不道罪人景純等鞫案〉尹景純供案。
  • 15.    《高宗實錄》卷21,二十一年十月二十六日條。
  • 16.    黃玹.《梅泉野錄》: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1955年:第45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