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閔子

鎖定
閔子(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87年),名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丘(孔子)弟子, [1]  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孔門十哲之一。以孝聞名。
閔子以孝聞名,為二十四孝之一。孔子稱讚説:“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 [2] 
1074年,齊州太守李肅之在墓前建祠祭祀,由蘇轍撰文、蘇軾書寫《齊州閔子祠記》的石碑,敍述了修建祠堂的經過。
明代,經歷城人劉敕發集,捐資重修了閔子騫墓和閔子騫祠,並在殿後修起了“講學堂”的東西廂房“齋”和“蘆花館”。 [3-4] 
別    名
閔子
閔子騫
子騫
所處時代
春秋末期
民族族羣
華夏
出生地
魯國
出生日期
公元前 536年
逝世日期
公元前 487年
主要成就
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孔門十哲之一,二十四孝之一
本    名
閔損
祖    籍
魯國
父    親
閔世恭
軼事典故
單衣順母,鞭打蘆花
紀念遺址
宿州,蕭縣,濟南,費縣,範縣,魚台
後代子孫
閔子魯,閔澤,閔伯衍,閔子建
歷史評價
孝哉,閔子騫
傳世名言
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
記載史書
論語,史記・仲尼弟子列傳,閔子騫單衣記

閔子人物生平

閔子騫(前536—前487),名損,字子騫,尊稱閔子。魯國範(今河南範縣)人。
生於魯昭公六年,卒於魯哀公八年,比孔子小15歲。他出身貧寒,生母又過早去世。為家境所迫,很小就從事體力勞動,經常隨父親駕車外出謀生,過着十分清苦的生活。後來拜師孔子,成為孔子“仁”“德”理想的忠實推行者和積極宣傳者,以孝行名聞天下。終生不願出任官職,直到50歲時去世。其先祖是魯國的第四代國君魯閔公,其父閔世恭為八世祖。孔子高徒,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回並稱,為七十二賢人之一。 [5] 
子騫為人極孝。他少年喪母,父親娶了繼母。繼母偏愛自己親生二子,虐待閔子騫,子騫卻並不告知父親,避免影響父母間關係。
某年冬天,繼母給自己的孩子做棉襖,而假裝給子騫棉襖,其實內裏填的是蘆葦,所以他寒冷無措。一日父親坐車帶他們兄弟三個外出,讓閔子騫在前邊掌鞭趕車,閔子騫因寒冷飢餓無法馭車,馬車滑入路旁的水溝內。父親非常生氣,説:“你這個孩子真沒出息,穿得這麼厚還打哆嗦!看你弟弟,棉襖比你的薄,也沒像你凍得那個樣子。”喝斥後還鞭打他,結果抽破衣服露出了蘆花。父親再捏捏另兩個兒子的棉衣,心裏明白了,父親知道自己冤枉了閔子騫,而後大罵妻子不賢惠,決定休妻。子騫長跪於父親面,為繼母求情:“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母親在,只有我一人受凍;母親離開的話,兩個弟弟都要和我一起承受沒有母愛的孤單痛苦了)”父親便不再休妻,繼母也痛改前非。
其後求學於孔子,孔子仕魯期間季氏曾聘請他出任費宰,閔損婉拒説:“善為我辭焉。如有復我者,則吾必在汶上矣。(請替我婉言謝絕了吧。如果再請我的話,我必定會去躲在汶上)” [6] 

閔子人物評價

孝哉,閔子騫
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任用德行,(在弟子中可仕之人)則有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
閔子騫有沒有被人家説閒話,和孝或不孝,並沒有直接的關係。他可能在外面一本正經,言行都十分慎重,回家後使父母生氣,令父母傷心,外人也未必知曉。沒有人非議他的父母兄弟,為什麼凸顯出閔子騫的孝心呢?因為他並沒有盲目地聽從父母兄弟的話,以致做錯事而連累了父母兄弟,受到他人的異議。儒家説孝,只有説孝心、孝道、孝行,並沒有説孝順。因為加上一個順字,很容易引起凡事都應該順從的誤解。事實上合理的當然要順,若是不合理的,就不能順從。盲目順從,把責任推給父母兄弟,當然是不孝。 [7] 

閔子軼事典故

單衣順母/鞭打蘆花
元代郭居敬編的《二十四孝》和明朝編撰的《二十四孝圖》,均將閔子騫《單衣順母》/《鞭打蘆花》列為第三篇。
文曰:“周閔損,字子騫,早年喪母。父娶後母,生二子,衣以錦絮;妒損,衣以蘆花。父令損御車,體寒,手無法握住繮繩。父查知故,欲出後母。損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母聞,悔改。”
翻譯為現代文為:
春秋時期魯國有個大孝子,姓閔,名損,字子騫,是孔子的得意門徒,七十二賢人之一。閔子騫年少時便死了母親,父親娶了後孃,又生了兩個弟弟。後孃偏心眼,對自己親生的孩子百般疼愛,對閔子騫卻另眼相待。可是,在丈夫面前,她卻裝出一副慈母的模樣,表示照顧閔子騫比親兒子還好。有一年冬天。後孃給閔子騫做棉襖,裏面絮的全是不值錢的蘆葦花絨,看起來挺厚,其實一點都不暖和。她給自己的兩個親兒棉襖裏絮的是絲綿,看上去薄,其實非常暖和。閔子騫從不計較這些。某年農曆臘月廿四日,父親坐車帶他們兄弟三個外出,讓閔子騫在前邊掌鞭趕車。閔子騫在寒風中凍得發抖,失手把繮繩掉到地上,馬車失去了控制。父親見到這種情形很生氣,説:“你這個孩子真沒出息,穿得這麼厚還打哆嗦!看你弟弟,棉襖比你的薄,也沒像你凍得那個樣子。”越説越上火,奪過馬鞭子便向閔子騫身上抽去。這一鞭子一下把棉襖抽破了,裏面飛出來的盡是蘆花。再捏捏另兩個兒子的棉衣,心裏明白了。父親知道自己冤枉了閔子騫,大罵妻子不賢惠,決定休了她。閔子騫含着眼淚跪在父親面前,哀求父親不要休了後孃。説:“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意思是休了後孃,自己和兩個弟弟有可能落到另一個後孃手裏,兩個弟弟將來會像自己一樣受苦。閔子騫的話感動了父母,夫妻和好如初。從此,後孃對三個孩子也一樣看待了。 [6] 
有詩讚道:“閔氏有賢郎,何曾怨晚娘車前留母在,三子免風霜。”在中國傳統戲曲中有晉劇《蘆花》以此為背景創作。

閔子史書記載

論語》;
二十四孝圖》、 [8] 

閔子親屬成員

長子:閔子魯;
孫子:閔澤;
曾孫:閔伯衍;
玄孫:閔子建、
參考資料:《閔子世家》《閔氏家乘》

閔子後世紀念

閔子宿州

宿州埇橋區曹村鎮閔子騫祠宿州市重點名勝古蹟,也是安徽省的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閔子蕭縣

位於蕭縣境內的“鞭打蘆花車牛返村”簡稱車牛返,是2700多年的古村,系全國最長的村莊地名,位於安徽省蕭縣西南約10公里處,五洞山的南麓,隸屬杜樓鎮孟窯村。全村共有23個姓氏,人口大約950人左右。古村內現保存完好的有百年古井2口、古石橋2座、閔子騫覆車古道1處、四賢祠遺址1處、古泉3處、百年古樹30餘棵,其中“鞭打蘆花處”和“千佛禪寺”是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和蕭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村名由來因閔子隨父趕牛車外出至此地,因其母給其穿蘆衣做的衣服,時屬冬天大雪紛飛,閔子衣着單薄,凍得瑟瑟發抖,而車上的二弟喜眉笑眼。其父見狀,怒用鞭打,剎時間子騫的襖爛而蘆花飛,騫父發現幼子棉衣則裹着絲絨,始明真相。其父立即趕車返家(此村就是蕭縣“車牛返”鞭打蘆花處村),憤怒休妻。子騫跪求父親饒恕後母:“母在一子單,母去三子寒。”後母感動認錯,一家人復又和好。後來,孔子知道了,誇讚道:“孝哉閔子騫!”

閔子濟南

濟南閔子墓位於濟南百花公園西鄰的濟南孝文化博物館。進大門,迎面是一處新建的仿古廟堂,牆上有一個寫有“濟南孝文化博物館”的牌子,歐陽中石題字。再沿着廟堂往北走,20多米處就是一座突起的墳墓。只見該墳墓高約3米,封土直徑約5米,呈圓形,四周有多尊石羊、石馬、石獅石龜等石像,還有兩棵古樹。北側立着一塊刻有“閔子騫墓”字樣的石碑,上面還有第一批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説明。20世紀60年代前,閔子騫墓規模還很大,當時墓區南北長約300米,東西寬200米,墓堆封土直徑有七八米,高約十幾米,周圍還有合抱粗的古樹30餘棵,歷代碑刻十餘尊。但後來“文革”時,整個墓區遭到嚴重破壞,祠堂被拆掉,碑刻被毀,古樹被砍,僅剩兩棵,封土被挖去燒磚瓦。隨着許多市民要求恢復保護閔子騫墓地的呼籲,和文物部門的努力,在市政府的支持下,他們先後投資180多萬元,對墓園進行了修繕。墓園西側的南北向道路命名為閔子騫路 [3] 

閔子費縣

因閔子騫的兒子閔沃盈葬在閔家寨。山東費縣閔家寨閔子祠成為海內閔氏續譜處和祭祀處,正陽門上懸乾隆皇帝手書“篤聖祠”三個金光大字。 [3] 

閔子範縣

範縣閔子墓,位於範縣東南22公里,墓坐北面南,冢高1.5米,周長8.4米,佔地面積約20平方米。墓地瀕臨黃河,時被沖毀,範縣歷代官吏、儒生曾多次捐資修整。據《範縣誌》載:“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縣令陳奎初曾出資修墓建祠。清嘉慶十四年(1809年)縣令唐晟秀修墓祠,墓傍植有翠柏,山東督糧道孫星衍部撰《重修閔子墓》碑文。墓北原有閔子坊,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破壞。

閔子魚台

閔子騫以德行與顏回並稱,被尊為“篤聖”。有“鞭打蘆花”(蘆衣順母)的典故。孔子逝世後為避戰亂,與樊子遲、宓子賤遷至棠邑(今武台)辦學,定居於今大閔村。大閔村建有閔子祠。
參考資料
  • 1.    閔子騫的出生地在宿州  .埇橋新聞網[引用日期2016-08-16]
  • 2.    閔子騫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3-09-22]
  • 3.    閔子騫  .濟南市歷城區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2013-11-11]
  • 4.    中國寺廟祠觀造像數據庫細覽  .中國寺廟祠觀造像數據庫[引用日期2020-11-02]
  • 5.    焦傑等著.十三太保·十八學上 二十四孝·七十二賢:三秦出版社 陝西出版集團,2014.09:第326頁
  • 6.    王映雪主編.民間文學:山東友誼出版社,2009.08:第478頁
  • 7.    曾仕強,曾仕良著.論語給青年的啓發 下: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5.05:第301頁
  • 8.    閔子騫兄弟二人,母死,其父更娶,復生二子,子騫為其父御車,失轡,父持其手,寒,衣甚單。父則歸,呼其後母兒,持其手,衣甚厚。即謂其婦曰:“吾所以娶汝,乃為吾子,今汝欺我,去無留。”子騫前曰:“母在一子單,母去四子寒。”其父默然,而後母亦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