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閔乃大

鎖定
閔乃大,男,1911年5月2日出生, [1]  江蘇如皋石莊人,著名德籍華人科學家,世界著名的網絡數學家, [2]  中國計算機科學先驅, [3]  中國電子計算機之父。 [2]  1936年自清華大學電機工程專業畢業後赴德國柏林卡勞騰堡工業大學留學,1944年獲博士學位。抗戰勝利後於回國任清華大學電機系電訊網絡研究室主任、教授。建國初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數學研究所所長, [2]  曾任中國第一個電子計算機科研小組組長,參與中國計算機研製的奠基工作,並執筆拿出了中國第一個《電子計算機研究的設想和規劃》。 [4]  1958年去民主德國定居。2002年5月在德國斯圖加特市逝世。 [3] 
中文名
閔乃大
國    籍
德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11年5月2日
逝世日期
2002年5月
畢業院校
清華大學
卡勞騰堡工業大學
職    業
科學家
主要成就
中國計算機科學先驅
網絡數學家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數學研究所所長
出生地
江蘇如皋
弟    弟
閔乃本

目錄

閔乃大個人事蹟

1936年自清華大學電機工程專業畢業後赴德國柏林卡勞騰堡工業大學留學。1944年獲博士學位。
1948年2月和8月,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兩次聘請閔乃大回國任教。 [3] 
1949年春,閔乃大繞道回國途中,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做研究,並在哈佛大學無線電實驗室短期工作,是年暑假回到北京,帶着在德國十一年學習與工作的經驗成果和博士學位回國在清華大學電機系任教。 [1] 
1950年9月23日,郵電部部長朱學範、副部長王諍簽名聘任閔乃大為郵電部電信研究所顧問,每月車馬費300 斤小米。 [1] 
閔乃大 閔乃大
1952年秋,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建立了中國第一個電子計算機科研小組。1953年1月,他為組長的數學所計算機組正式開始工作。參與中國計算機研製的奠基工作。
1954年3月16日,鐵道部滕代遠部長聘任閔乃大為鐵道研究所鐵路電務技術委員會委員。
閔乃大照片
閔乃大照片(2張)
1955年11月14日,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閔乃大在《人民日報》上發表《一個新的科學部門——自動快速電子計算機》。文章系統介紹了計算機這種“人類智力放大工具”,指出:歷史上的發明,“都是用來減輕人們的體力勞動的”,但電子計算機的發明,“卻給我們開闢了一個新的時代,人類開始用機器來節省人們的腦力勞動的時代”。這一敍述,將計算機從一種計算工具、裝置,提升到了一種技術革命。從這篇文章裏,可以看出當時中國國內對計算機的認識,已經從科學、從功能,升級為與原子能相提並論的“重大發現”。“十幾年的時間,顯示出它在近代的科學和生產上的無比的重要性。”這是《人民日報》發表的第一篇有關計算機的文章。 [1] 
1955年12月24日,閔乃大完成《線性網絡中預給工作遞輸函數由損耗網絡元素實現的理論》,1957年6月出版。閔乃大在此書序言中指出,撰寫著作能夠順利進行,是和數學所的安靜並有研究氣氛的環境密切相關的,他向華羅庚先生表示感謝。他還説:線性網絡的應用,已經不限於電信科學,它在自動控制、電模擬、電聲學、力學和一切線性系統中的抗振盪的問題等等之中,都有應用。這門科學已從電信科學範圍中抽象地提煉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基本科學。
1955年,由錢學森和閔乃大兩位學者在化學所禮堂對中科院全院助理研究員講授科研方法,時間持續了整個下午。
1956年1月,國家首次向自然科學家頒發科學獎,獲獎者有華羅庚、錢學森,閔乃大則在主席台就坐。
1956年3月12日至17日,閔乃大率中國代表團參加在莫斯科舉行的“蘇聯數學機械與數學儀器製造發展的途徑”國際會議。參觀了蘇聯的若干研究計算機的科研機構,考察了莫斯科大學計算機專業的課程計劃,與蘇聯計算機權威座談,聽取了他們對中國發展計算機事業的建議。3月28日,代表團回國。 [1] 
1956年8月,出任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籌委會委員兼整機研究室主任。
赴蘇考察團成員(第二排左起第4位是團長閔乃大) 赴蘇考察團成員(第二排左起第4位是團長閔乃大)
1957年12月,閔乃大隨“中國科學技術代表團”赴蘇,與蘇聯簽訂了《中蘇共同進行和蘇聯幫助中國進行重大科學技術研究的協定》。在商談如何製造計算機的問題上雙方發生爭議,由閔乃大專程返國請示製造計算機的決策方案。12月再赴莫斯科,談判決定購買EЭCM-Ⅱ機器,並在中國進行仿製。最初仿製了103機和104機,依靠它完成了第一顆原子彈的有關計算。 [4] 
1958年,中科院吳有訓副院長批准閔乃大全家返回東德,閔乃大在東柏林的洪堡大學工作。後遷入聯邦德國,在斯圖加特繼續他的線性網絡理論研究。 [5] 

閔乃大家庭

其弟閔乃本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