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間隙控制裝置

鎖定
間隙控制裝置最早在高壓渦輪上採用,如CFM56發動機的高壓渦輪就已經採用。隨着壓氣機增壓比的不斷提高,高壓壓氣機,特別是最後幾級葉片的高度顯著減小,只有20~30mm,這時葉尖間隙漏氣就成為非常突出的間題。為了進一步提高發動機的性能和效率,現代的先進發動機在高壓壓氣機上除了採取必要的密封裝置外,還採用了葉尖間隙控制裝置。
中文名
間隙控制裝置
外文名
Clearance control device
學    科
航空工程
領    域
部件設計
應    用
高壓渦輪

間隙控制裝置簡介

間隙控制裝置最早在高壓渦輪上採用,如CFM56發動機的高壓渦輪就已經採用。隨着壓氣機增壓比的不斷提高,高壓壓氣機,特別是最後幾級葉片的高度顯著減小,只有20~30mm,這時葉尖間隙漏氣就成為非常突出的間題。為了進一步提高發動機的性能和效率,現代的先進發動機在高壓壓氣機上除了採取必要的密封裝置外,還採用了葉尖間隙控制裝置 [1] 

間隙控制裝置間隙控制裝置的控制方式

(1)主動間隙控制
(2)被動間隙控制 [2] 

間隙控制裝置主動間隙控制

主動間隙控制方法是在高壓壓氣機後段採用雙層機匣,外層機匣作為承力件,內層機匣是壓氣機氣流通道的外廓,在雙層機匣之間構成環形腔。在發動機不同的工作狀態,向腔內通以不同温度和不同壓力的空氣,同時向轉子內腔也通以一定壓力的空氣,在氣體壓力和熱變形的共同作用下,使機匣與轉子的徑向變形協調一致,保證在主要工作狀態(如民用發動機為巡航狀態)始終保持較小的間隙值。
主動間隙調節用氣受全功能數字式電子控制器控制 [2] 

間隙控制裝置被動間隙控制

如圖1所示為V2500發動機高壓壓氣機的被動間隙控制機匣。4級以後的機匣為雙層,其中5~10級內層為懸臂式的機匣,前端與外承力機匣用短螺栓聯接,中間和後端還有兩個支點,採用由槽和凸邊構成的插接方式,這種聯接方式只有軸向定位作用,而徑向沒有固定。另外,插接方式還可以起到減振阻尼器的作用。懸臂式機匣上有6個環形頂板緩衝器(OAS),分別位於5~10級工作葉片位置(因此懸臂式機匣也分為5段)。頂板緩衝器用於吸收轉子與機匣碰摩時的能量。在結構中還採用了隔熱材料和隔熱罩,減少機匣向外傳熱並控制機匣温度。這種間隙控制方法的優點是不需要消耗控制用氣,有利於提高壓氣機效率;間隙控制效果好,也不需要其他專用器件,從而減輕了結構重量 [2] 
圖1 V2500發動機高壓壓氣機的被動間隙控制機匣 圖1 V2500發動機高壓壓氣機的被動間隙控制機匣
參考資料
  • 1.    何俊松. 空氣預熱器漏風控制裝置常見問題分析及改進[J]. 安徽電氣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5(1):82-86.
  • 2.    湯超. 離心泵葉輪前間隙調整裝置及其控制研究[D]. 安徽工程大學,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