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間歇式新能源發電及併網運行控制

鎖定
《間歇式新能源發電及併網運行控制》是2016年中國電力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姚良忠。 [1] 
書    名
間歇式新能源發電及併網運行控制
作    者
姚良忠 [1] 
出版社
中國電力出版社 [1] 
出版時間
2016年09月01日
頁    數
384 頁
開    本
16 開
裝    幀
精裝
ISBN
9787512387942
字    數
559000 [1] 
版    次
1 [1] 
用    紙
膠版紙 [1] 
正文語種
中文 [1] 

間歇式新能源發電及併網運行控制內容簡介

《間歇式新能源發電及併網運行控制》主要論述間歇式新能源發電技術,包括風力發電技術和太陽能發電技術,間歇式新能源發電的接入技術,間歇式新能源發電功率的預測預報技術,間歇式新能源發電控制及“場/站”內監控技術和大規模新能源發電的電網調度及安全穩定控制技術。並詳細論述了風光儲聯合發電系統及併網運行控制運行技術。 [1-2] 

間歇式新能源發電及併網運行控制圖書目錄

前 言
第1章 緒 論
1.1 新能源發展現狀
1.2 我國新能源發展規劃及問題
1.2.1 我國風能和太陽能資源分佈
1.2.2 我國新能源發展規劃
1.2.3 我國新能源發展存在的問題
1.3 間歇式新能源併網關鍵技術問題概述
1.3.1 電能質量
1.3.2 繼電保護
1.3.3 電力系統安全穩定
1.3.4 電力系統調度
1.3.5 電力系統規劃
參考文獻
第2章 間歇式新能源發電原理及類型
2.1 風力發電原理及類型
2.1.1 風能捕獲原理[1-3]
2.1.2 風力發電機組類型[4-7]
2.2 太陽能光伏發電原理及類型
2.2.1 太陽能光伏發電原理
2.2.2 太陽能光伏發電類型
2.2.3 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構成
2.3 太陽能熱發電原理及類型
2.3.1 太陽能熱發電原理
2.3.2 太陽能熱發電類型[32]
2.3.3 太陽能熱發電系統構成
參考文獻
第3章 間歇式新能源發電接入技術
3.1 接入電網方式
3.2 併網技術要求
3.2.1 新能源發電併網一般要求
3.2.2 丹麥新能源發電併網要求
3.2.3 德國新能源發電併網要求
3.2.4 西班牙新能源發電併網要求
3.2.5 美國新能源發電併網要求
3.2.6 英國新能源發電併網要求
3.2.7 中國新能源發電併網要求
3.3 風電場接入系統分析技術
3.3.1 風電場接入系統案例
3.3.2 風電場接入後的無功電壓和系統潮流分析
3.3.3 風電場接入後短路特性和穩定性分析
3.3.4 風電場接入後系統的小干擾穩定性分析
3.3.5 風電場接入後的電能質量分析
3.4 光伏電站接入系統分析技術
3.4.1 光伏電站接入系統設計 [2] 
3.4.2 光伏電站接入系統無功電壓與潮流分析
3.4.3 光伏電站接入對系統暫態穩定性的影響分析
3.4.4 光伏電站接入對系統電能質量的影響分析
3.5 海上風電接入技術
3.5.1 交流接入技術
3.5.2 基於線路電壓換相的高壓直流輸電(LCC-HVDC)接入
3.5.3 電壓源型柔性直流輸電(VSC-HVDC)接入
3.5.4 前瞻性接入技術
3.5.5 海上風電場輸電方案比較
3.6 大規模新能源基地的接入及送出
3.6.1 我國大規模風電基地的開發佈局
3.6.2 大規模風電基地接入及送出方式
參考文獻
第4章 間歇式新能源發電功率預測技術
4.1 風光資源特性分析
4.1.1 風能資源的影響因子
4.1.2 太陽能資源的影響因子
4.1.3 風光資源的時空分佈特徵
4.2 風光資源實時監測技術
4.2.1 監測站選址
4.2.2 風光資源監測系統設計
4.3 數值天氣預報
4.3.1 數值天氣預報的分類
4.3.2 WRF中尺度數值天氣模式原理
4.3.3 WRF模式在風光發電功率預測中的應用
4.4 風電功率預測技術
4.4.1 風電功率預測方法
4.4.2 國內外風電功率預測技術綜述
4.4.3 風電場輸出功率影響因素
4.4.4 風電功率的短期與超短期預測
4.5 光伏發電功率預測技術
4.5.1 光伏發電功率預測方法
4.5.2 國內外光伏發電量預報技術綜述
4.5.3 光伏發電短期功率預測
4.5.4 光伏發電超短期功率預測
4.6 單站功率預測系統設計及應用
4.6.1 單站功率預測系統設計需求
4.6.2 單站功率預測系統結構設計
4.6.3 單站功率預測系統開發平台設計
4.6.4 單站功率預測系統應用
4.7 站羣功率預測系統設計及應用
4.7.1 站羣功率預測系統設計需求
4.7.2 站羣功率預測系統結構設計
4.7.3 站羣功率預測系統平台設計
4.7.4 站羣功率預測系統應用
參考文獻
第5章 間歇性新能源發電控制技術
5.1 風電機組控制技術原理
5.1.1 DFIG控制原理
5.1.2 D-PMSG控制原理
5.2 風電機組電氣控制系統設計及應用
5.2.1 風電機組的槳距控制
5.2.1.1 定槳距控制
5.2.1.2 變槳距控制
5.2.2 風電機組的變流控制
5.2.2.1 空間矢量脈寬調製技術(SVPWM)
5.2.2.2 DFIG功率矢量變流控制
5.2.2.3 D-PMSG轉速變流控制
5.2.3 風電機組的主控系統
5.2.3.1 偏航控制系統
5.2.3.2 風力機的特性
5.2.3.3 風電機組最大功率控制策略
5.2.3.4 最大功率點跟蹤控制模式
5.3 光伏發電控制技術原理
5.3.1 光伏併網控制
5.3.2 孤島及電網故障運行控制技術
5.4 光伏發電控制系統設計及應用
5.4.1 太陽光跟蹤系統控制技術
5.4.2 大功率逆變器電氣迴路設計
5.4.3 逆變器控制器基本構成及設計
參考文獻
第6章 新能源電站監控技術
6.1 新能源電站監控系統
6.1.1 新能源電站監控系統簡介 [2] 
6.1.2 新能源電站監控系統設計原則[1-2]
6.1.3 新能源電站監控系統結構和功能[3-5]
6.1.4 新能源電站遠程監控系統
6.2 新能源電站的功率控制
6.2.1 新能源電站的功率控制簡介
6.2.2 新能源電站功率控制的策略[6]
6.2.3 新能源電站功率控制的實現
6.3 風電場綜合監控系統工程設計及應用
6.3.1 風電場綜合監控系統工程設計[8-10]
6.3.2 風電場綜合監控系統實際工程應用
6.4 光伏電站綜合監控系統設計及工程應用
6.4.1 光伏電站綜合監控系統設計
6.4.2 光伏電站綜合監控系統硬件設計
6.4.3 光伏電站綜合監控系統軟件功能設計
6.4.4 光伏電站綜合監控系統工程應用
6.5 新能源電站遠程監控系統設計與應用
6.5.1 新能源電站遠程監控系統簡介
6.5.2 新能源電站遠程監控系統設計
6.5.3 新能源電站遠程監控系統工程應用
參考文獻
第7章 含大規模間歇式新能源的電網調度運行技術
7.1 間歇式新能源併網對電網調度運行的影響
7.1.1 我國新能源併網後的調度運行特徵
7.1.2 新能源併網對電網調度運行的影響
7.2 大規模間歇式新能源的數據採集和監視
7.2.1 新能源調度運行需採集的數據信息
7.2.2 新能源數據通信技術
7.2.3 新能源實時運行監視和異常告警
7.2.4 新能源出力特性統計分析
7.3 大規模間歇式新能源接入的電網AGC技術
7.3.1 新能源併網有功控制架構
7.3.2 新能源併網有功控制模式
7.3.3 新能源併網有功控制策略
7.3.4 主站與子站閉環控制實現
7.4 大規模間歇式新能源接入的電網AVC技術
7.4.1 AVC分級控制模式
7.4.2 主站AVC策略
7.4.3 AVC子站控制策略
7.4.4 AVC控制系統
7.5 大規模間歇式新能源接入的接納能力評估技術
7.5.1 新能源接納能力問題和影響因素
7.5.2 風電接納能力的分析方法
7.5.3 基於安全約束經濟調度的接納能力優化評估模型和方法
7.5.4 算例分析
7.6 大規模間歇式新能源接入的調度自動化系統及應用
7.6.1 面向新能源的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總體架構
7.6.2 系統應用實例
參考文獻
第8章 間歇式新能源併網的安全穩定控制技術
8.1 間歇式新能源併網分析模型
8.1.1 風電併網分析模型
8.1.2 光伏發電併網分析模型
8.2 間歇式新能源併網的安全穩定機理分析
8.2.1 間歇式新能源併網安全穩定分析中的等值計算
8.2.2 間歇式新能源併網對靜態安全的影響
8.2.3 間歇式新能源併網對暫態安全的影響
8.2.4 間歇式新能源併網對小干擾穩定的影響
8.3 適應間歇式新能源併網特性的安全穩定控制技術
8.3.1 新能源集羣安全穩定控制技術
8.3.2 大規模風電集中接入弱端電網的無功電壓緊急控制技術
8.4 間歇式新能源併網對電力系統三道防線的影響及對策
8.4.1 電力系統三道防線
8.4.2 間歇式新能源併網對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影響
8.4.3 間歇式新能源併網對安全穩定三道防線的影響
8.4.4 消減間歇式新能源併網對電力系統三道防線影響的對策
8.5 間歇式新能源安全穩定控制技術的應用
8.5.1 間歇式新能源安全穩定控制技術在集羣風電併網控制中的應用
8.5.2 間歇式新能源安全穩定控制技術在大規模光伏併網控制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第9章 風光儲聯合發電系統及其併網運行控制
9.1 風能和太陽能發電的互補特性
9.1.1 風能與太陽能聯合發電的提出
9.1.2 風光發電互補性相關因素
9.1.3 風光聯合發電實例分析
9.2 大規模電池儲能技術
9.2.1 儲能電池
9.2.2 電池管理系統
9.2.3 能量轉換系統
9.2.4 儲能監控系統
9.2.5 大容量電池儲能系統在新能源發電中的應用案例
9.3 風光儲聯合發電系統的結構
9.3.1 風光儲聯合發電系統結構
9.3.2 風光儲聯合發電工程集成關鍵技術[13]
9.3.3 風光儲併網工程實例
9.4 風光儲聯合發電系統的全景監視技術
9.4.1 主要功能
9.4.2 人機界面設計
9.5 風光儲聯合發電系統的優化控制
9.5.1 概述
9.5.2 風光儲出力控制響應特性
9.5.3 風光儲聯合發電有功控制
9.5.4 風光儲聯合發電控制工程應用實例
參考文獻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