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開龍門八節石灘詩二首

鎖定
在第二首詩中,詩人抒發了他“誓開險路作通津”的雄心壯志。施捨家財與人合作開鑿伊河龍門段的八節灘,是詩人致仕後逝世前所作的一件大事。出於對人民冷暖疾苦的同情與關懷,詩人不忍“飢凍有聲,聞於終夜”的痛苦心情再無休止地延緩下去,因此一直有開鑿這段險灘的心願。毋庸諱言,此舉與他深受佛家的影響也是分不開的。青壯年時期,詩人就有求神拜佛之意,分司東都以後,向佛之心愈加熾烈。在這第二首詩中,詩人道出“我身雖歿心長在,暗施慈悲與後人”之言便是例證。在這種情況下,開八節灘,施惠後人是可以想見的。
作品名稱
開龍門八節石灘詩二首
作    者
白居易
創作年代
中唐
作品體裁
七言律詩

開龍門八節石灘詩二首作品鑑賞

這《開龍門八節石灘詩》二首作於公元844年(會昌四年)冬季。詩前有序雲:“東都龍門潭之南有八節灘、九峭石,船筏過此,例反破傷。舟人楫師推輓束縛,大寒之月,裸跣水中,飢凍有聲,聞於終夜。予嘗有願,力及則救之。會昌四年,有悲智僧道遇,適同發心,經營開鑿,貧者出力,仁者施財。於戲!從古有礙之險,未來無窮之苦,忽乎一旦盡除去之,茲吾所用適願快心,拔苦施樂者耳!豈獨以功德福報為意哉?因作二詩,刻題石上,以其地屬寺,事因僧,故多引僧言見志。”
在第一首詩中,詩人分別就開鑿的過程,鑿通後河道暢利無阻的繁忙景象,工程得以實施的財物來源等作了簡要交待。寥寥數語,表現出詩人晚年生活中,奮發向上、樂觀豁達的精神風貌。首二句敍述險灘的開鑿過程。古代銅、鐵皆可稱金,因此鐵、金在此處是互文見義。“殷若雷”渲染聲音的洪大,也展現出場面氣勢的宏偉不凡。經過勞動人民的艱苦努力,原來那些利如劍刃的礁石,都被削平。頷聯描繪鑿灘時的具體場面,棹楫揮舞,小舟如飛,百筏千艘,魚貫而出,好一派暢快人心的繁忙景象。頸、尾二聯則透露出詩人捐助錢財,開鑿險灘後,內心的悠然自得之情。因為生時做了好事,他想像着死後可以到西方極樂世界享清福去。這第一首詩對仗工整,活潑明快。前六句中每聯均為流水對,氣脈通暢,詩意連貫直下;句中如“鐵鑿”、“金鎚”;“八灘”、“九石”、“竹篙”、“桂楫”;“百筏”、“千艘”也分別在句中對偶,清新流暢,富於節奏感,很適宜表現一種熱烈歡快的感情。

開龍門八節石灘詩二首作者簡介

白居易 (772-846)唐代傑出的現實主義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祖籍山西太原。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諡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感嘆時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他的詩文流傳極為廣泛,不僅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而且對日本、韓國、新加坡等東亞和東南亞國家的文化都產生了深遠影響。白居易和元稹並稱“元白”,和劉禹錫並稱“劉白”,與李白、杜甫一起被後人並稱為唐代“三大詩人”,有“詩魔”和“詩王”之稱。現存詩有2800多首,為唐代存詩數量最多的詩人。有《白氏長慶集》。

開龍門八節石灘詩二首詩詞正文

鐵鑿金錘殷若雷,八灘九石劍稜摧。
竹篙桂楫飛如箭,百筏千艘魚貫來。
振錫導師憑眾力,揮金退傅施家財。
他時相逐西方去,莫慮塵沙路不開。
七十三翁旦暮身,誓開險路作通津。
夜舟過此無傾覆,朝脛從今免苦辛。
十里叱灘變河漢,八寒陰獄化陽春。
[八寒地獄見佛名及涅盤經,故以八節灘為此。]
我身雖歿心長在,暗施慈悲與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