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阔,汉语词语,拼音为kāi kuò,兼具形容词与动词词性。原指空间宽广,引申为思想、心胸的通达开朗,亦有“使开阔”的用法,如“开阔眼界” [2-3]。
其内涵包含双重维度:既描述具体空间广袤无阻(如“开阔的广场”),也指抽象层面的思维开放包容。作动词时强调通过拓展边界或视角扩大格局,如“开阔胸襟”。近义词包括辽阔、开朗,反义词如狭隘、狭窄 [2]。
该词最早见于唐代韩愈《南山诗》“前低划开阔”,奠定地理形态描写的基础语义 [1]。宋代文献如朱熹《答吕子约》已用于形容胸襟境界,明清小说及现代汉语进一步扩展其用法,形成兼具物理空间与精神维度的完整语义体系。
- 中文名
- 开阔
- 外文名
- broaden
- 拼 音
- kāi kuò
- 注 音
- ㄎㄞ ㄎㄨㄛˋ
- 出 处
- 唐韩愈《南山诗》
基本解释
播报编辑
- 1.[broaden]∶使开阔;增加知识。开阔眼界。
- 2.[expand]∶扩展。他的心从未开阔;他的感情从未深化。◎ 开阔 kāikuò
- 3.[open]
- 4.面积大,视野宽广的。开阔的广场。
- 5.没有树林、建筑物或巨大岩石的。开阔地。
- 6.[commodious]∶空间宽大,不受局限或阻碍的。开阔的港口。
- 7.[broad]∶[思想心胸] 开朗豁达。心胸开阔的人活得快活。 [1]
引证解释
播报编辑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