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開角型青光眼

鎖定
開角型青光眼包括原發性和繼發性之分。但是臨牀上開角型青光眼一般是指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即在沒有明顯的原因、並且前房角開放的情況下,發生青光眼性視神經病變和相對應的視野缺損,最終可能導致失明。
該病起病隱匿,進展緩慢,在病變早期,視神經病變引起的視野缺損位於中心注視以外的範圍,視力不受影響,患者多缺乏自覺症狀而忽略,因此,早期病例往往是在眼部常規體檢時才被偶然發現。當患者出現視物模糊等症狀時,則疾病多已進展至中晚期,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晚期當視野縮小至管狀時,會出現行動不便和夜盲等症狀,最後完全失明。該病是青光眼的主要類型,可以發生在年輕人,但在老年人中更常見。[1-3]
外文名
open-angleglaucoma
就診科室
眼科
多發羣體
老年人
常見症狀
失明
傳染性
中文名
開角型青光眼

開角型青光眼病因

該病病因不明。眼壓升高的原因是房水的外流受阻於小梁網-Schlemm管系統。部分患者有基因致病傾向,如TIGR基因、OPTN基因等。部分患者有青光眼家族史。
該病的主要危險因素是增高的眼壓,但是也存在其他的危險因素,如視神經缺血等造成對眼壓的耐受性降低,角膜厚度薄等。在早期,眼壓可能只表現為波動幅度增加,例如:在有的時間點眼壓偏高,而在其他的時間點眼壓則可能正常。單次眼壓測量結果正常不等於沒有眼壓升高的情況,有必要進一步測量24小時眼壓曲線,儘可能地瞭解眼壓的整體情況。[7-9]

開角型青光眼分類

該病與眼壓密切相關,眼壓可以升高,也可以正常。根據患者是否有眼壓升高,分成“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高眼壓型”和“正常眼壓性青光眼”兩種類型。[4-6]

開角型青光眼臨牀表現

最重要的臨牀表現是青光眼性視神經病變,主要表現為視盤的盤沿組織不規則丟失、視盤凹陷增大、視網膜神經纖維層缺損、視盤淺層出血、視盤血管走行改變、視盤旁脈絡膜視網膜萎縮等等,晚期視盤萎縮顏色蒼白,並可伴有全周的視盤旁脈絡膜視網膜萎縮(青光眼暈)。青光眼性視神經病變會隨着病情的加重而加劇,造成的危害是引起視野的逐漸縮小。早期表現為中心300以內的旁中心暗點、鼻側階梯,逐漸發展成弓形暗點、環行暗點、晚期呈管狀視野、顳側視島,最後視野消失而完全失明。有研究表明:青光眼如果不治療,從出現視野損害到完全失明的自然病程,眼壓在21~25mmHg的,約為14.4年,25~30mmHg,約為6.5年,30mmHg以上,約為2.9年。 [1-8] 

開角型青光眼檢查

由於早期病變很輕微,經常診斷困難,一些眼底檢查和圖象分析系統能夠從不同角度提供信息和診斷依據如:眼底照相機、海德堡視網膜斷層掃描儀(HRT)、光學相干視網膜斷層掃描儀(OCT)、GDX青光眼診斷儀等等。[10-12]
視野檢查的手段是視野計,計算機控制的全自動靜態視野計能夠通過定量檢測而發現早期視野缺損,也能定期監測視野有無惡化。為了確認視野缺損,或者視野有無進展,多次視野檢查是必要的。[13-15]

開角型青光眼診斷

臨牀上依據眼壓、青光眼性視神經病變和相對應的視野缺損,房角鏡檢查顯示房角正常開放,排除了其他致病因素後,診斷可以確定。 [9-18] 

開角型青光眼鑑別診斷

需要鑑別的疾病主要有慢性閉角型青光眼、繼發性青光眼(如外傷後房角後退性青光眼、激素性青光眼)等,只要依據房角所見和病史採集,鑑別一般不難。[16]

開角型青光眼治療

治療上無徹底根治的辦法。最有效的治療是通過降低眼壓,來終止或延緩視野的惡化。研究表明,眼壓降至正常範圍(21mmHg)以內可能是不夠的,而是需要依據患者的眼壓高低、視野損害的嚴重度和進展速度、患者年齡、對側眼等情況來設定個體患者安全的“目標眼壓“。降低眼壓的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降眼壓眼藥水)、激光小梁成形術、濾過手術。一般來説,早期患者適合藥物和激光的保守治療,如果效果不夠,考慮手術治療;晚期多傾向於手術治療,特殊情況者例外。降眼壓眼藥水主要有前列腺素類衍生物(拉坦前列素、曲伏前列素、貝美前列素,等)、腎上腺素能β-受體阻斷劑(馬來酸噻嗎洛爾、鹽酸卡替洛爾、鹽酸左布諾洛爾、鹽酸倍他洛爾,等)、腎上腺素能α2受體激動劑(溴莫尼定)、碳酸酐酶抑制劑(布林佐胺,等)、擬膽鹼類藥物(毛果雲香鹼),等。激光治療以選擇性激光小梁成形術為優。濾過手術主要有小梁切除術、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術等。治療上強調長期而穩定地降低眼壓,終身定期複查隨訪,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最大可能地保持視功能。[17-18]
參考資料
  • 1.    ·11.尹金福,吳玲玲,等:鞏膜瓣鬆解縫線小梁切除術的臨牀觀察 中華眼科雜誌 1994, 30(4): 258
  • 2.    ·12.尹金福,吳玲玲,等:合併近視的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血流動力學研究。眼視光學雜誌 1999;1(4): 224
  • 3.    ·13.吳玲玲,等:青光眼視乳頭旁萎縮的眼底血管造影研究。中華眼科雜誌 42(1):967,2007
  • 4.    ·14.尹金福,童峯峯,吳玲玲,吳仁毅:深層鞏膜切除聯合激光小梁灼濾術治療開角型青光眼。中華眼科雜誌 39(8):466-470
  • 5.    ·15.尹金福,吳玲玲,等:合併近視的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視盤形態及視網膜神經纖維改變。中華眼底病雜誌 2000;16(2):81
  • 6.    ·16.吳玲玲:青光眼手術時機的選擇。眼科 2007,16(1):14
  • 7.    ·17.王寧利,吳玲玲,賀翔鴿,潘英姿:中國青光眼藥物治療的趨勢。青光眼之友2012,1(1):15-21
  • 8.    ·18.吳玲玲:青光眼患者別用這些藥中國醫藥指南 ;2008;6(11):68-69
  • 9.    ·1.吳玲玲,等.應用海得堡視網膜斷層掃描儀檢測開角型青光眼的視盤改變:中華眼科雜誌,2001:37(6):414.
  • 10.    ·2.吳玲玲,等.倍頻視野計對開角型青光眼正常半側視野的檢測結果:中華眼科雜誌,2002:38(12):717.
  • 11.    ·3.吳玲玲,等.絲裂黴素C在難治性青光眼濾過術中的應用:中華眼科雜誌,1996:32(1):32.
  • 12.    ·4.吳玲玲.漫談眼壓與青光眼臨牀:眼科,2006:15(2):79.
  • 13.    ·5.吳玲玲.利用視野監測青光眼進展需要注意的問題:眼科,2005:14(2):71.
  • 14.    ·6.吳玲玲,等.角膜厚度與高眼壓徵及青光眼的眼壓:中華眼科雜誌,2000:36(6) : 438(Chi.).
  • 15.    ·7.吳玲玲.青光眼手術時機的選擇:眼科,2006:16(1):14.
  • 16.    ·8.高穎,吳玲玲等.抗青光眼滴眼液每日治療費用的比較:眼科,2006:15(2):127.
  • 17.    ·9.郭娟:吳玲玲等.大視杯與早期青光眼視盤形態的對比研究:眼科,2006:15(2):119.
  • 18.    ·10.吳玲玲:臨牀診治青光眼是否需要監測眼壓波動。中華眼科雜誌2011,46(10):867-870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