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開普勒70b

鎖定
開普勒70b是已知表面温度最高的行星,其表面的平均(6904攝氏度)温度高於太陽表面温度(5505攝氏度)。2011年由斯特凡·查比涅發現。
中文名
開普勒70b
外文名
Kepler-70b
別    名
KOI-55b
分    類
系外行星
發現者
斯特凡·查比涅 [1] 
發現時間
2011年
質    量
4.45 M⊕
平均密度
5500 kg/m³
直    徑
9671 km
表面温度
7178 K(約等於6904℃)
視星等
14.8 等
赤    經
19時45分25秒
赤    緯
+41°5′34″
距地距離
3849±310光年(1180±95秒差距)
半長軸
0.006 AU
公轉週期
5.76小時(0.24天) [1] 
軌道傾角
約 65 度 [1] 
母恆星
開普勒70
發現方法
恆星脈動時間變分法 [1] 
發現地點
開普勒空間望遠鏡
所屬星座
天鵝座
主星温度
27730K

開普勒70b基本概況

開普勒70b(英語:Kepler-70b),舊稱KOI-55.01(有時候稱為KOI-55 b [2]  ,是一個環繞B型次矮星(sdB)開普勒70的類地行星。該行星系統亦另有一顆行星,開普勒70c(英語:Kepler-70c),而這兩顆行星均相當接近母恆星。開普勒70b的軌道週期只有5.76小時,從發現至今是公轉週期最短的系外行星。截至2013年,這顆行星是表面温度最高的系外行星,其平均表面温度為7,178 K。其密度為5500 kg/m。 [1] 

開普勒70b觀測資料

開普勒70b距離地球3849 ± 310光年,其質量下限為地球質量的44%,而半徑則為地球半徑75.9%。其密度為5500 kg/m³,與地球密度(5,515.3 kg/m³)相若。 [1] 
開普勒70b的半長軸為0.006 AU,即約897,587公里,是水星半長軸(0.387 098 AU)的1.55%。其軌道週期僅為0.2401 ± 0.000004天,是水星軌道週期(87.9691天)的0.27% [3]  。由於這顆行星與恆星的距離過於接近,致使其平均表面温度高達7,178 K,是至今已知表面温度最高的系外行星。 [1] 

開普勒70b行星系統

該行星是一顆環繞B型次矮星開普勒70的類地行星。該行星系統共有兩顆已知行星,一顆是開普勒70b,另一個是開普勒70c,而這兩顆行星均相當接近母恆星。開普勒70b的軌道週期非常短,只有5.76小時,是水星軌道週期(87.97天)的0.27%。 [1] 

開普勒70b表面温度

截至2013年,這顆行星仍然是表面温度最高的行星,其平均表面温度達到了7178開爾文(6904.85攝氏度),遠高於多數恆星。其密度為5.5t/m³。

開普勒70b起源假説

斯特凡·查比涅(Stéphane Charpinet)於《自然》期刊上,曾經發表過一篇關於這兩顆行星發現的論文。查比涅認為,這兩顆行星在母恆星是紅巨星的時候,曾經被併吞進母恆星中,但並沒有被蒸發掉,卻反而倖存下來。儘管如此,這兩顆行星並非首次在恆星成為紅巨星後,剩餘下來的恆星遺骸旁發現的行星。在這之前,天文學家已發現了大量環繞着恆星遺骸脈衝星公轉的脈衝星行星。但在發現這兩顆行星之前,天文學家都尚未發現軌道週期如此短的行星,不管其母星是否主序星。 [1] 
這兩顆行星很可能曾是類木行星。但在母恆星變成紅巨星時,這兩顆行星以螺旋狀軌道逐漸接近母恆星。當這兩顆行星非常接近母恆星時,它們除岩石核心外的其他外層都被蒸發。因此,在母恆星成為白矮星後,這兩顆行星便成為了類地行星,並環繞着白矮星公轉。根據《太陽系外行星百科》指出,這兩顆行星的母恆星在1,840萬年前脱離紅巨星階段,成為白矮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