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開明寺塔

鎖定
開明寺塔,亦稱關寺塔,位於陝西省漢中市洋縣縣城開明寺(今開明廣場)內。根據《漢中府志》記載,開明寺塔將於唐開元中(713一714年)。宋慶元元年(1195年),重修開明寺塔。 [3] 
開明寺塔為方形單層多檐式磚塔,塔身北面正中設券門,內闢方形小室,室長、寬各為1.5米,至頂高約3米。開明寺塔造型俊秀,整體收分呈優美的紡錘流線形,為陝南密檐式磚塔的代表作,在建築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3] 
1957年5月,開明寺塔被陝西省人民委員會公佈第二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2006年5月25日,開明寺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開明寺塔
地理位置
陝西省漢中市洋縣縣城開明寺(今開明廣場)內
所處時代
唐朝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
全天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6-774-3-477

開明寺塔歷史沿革

《洋縣誌》載:“開明寺塔:與寺俱建於唐初”。根據《漢中府志》記載,開明寺塔將於唐開元中(713一714年)。
宋慶元元年(1195年),重修開明寺塔。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開明寺塔有浮屠高十三層。 [3-4] 
清康熙年間(1662一1722年)和道光三年(1823年),曾修葺塔體。
民國時期,寺院荒圯,僅存寺塔和1座殿宇。
1953年,曾對塔基和塔體進行過加固維修。
2001年,因城市開發,開明寺遷於城南青石巷。 [5] 

開明寺塔建築格局

開明寺塔結構

開明寺塔通高31.2米,底邊長6米。塔基為須座彌式。塔身底層較高,南北各闢一券門;內為小方室,邊長1.5米,高約3米。二層以上層檐密疊,出檐較長,下砌菱角牙子;檐角微翹,綴風鈴。各層每面當心間闢一小龕,共計48龕;除二層東西龕正中分別飾一小塔,共計94塔。龕內置佛像多佚。二、三層間磚雕龍鳳、獅、麒麟及花卉等。塔頂疊澀覆缽形,置八稜剎柱及寶蓋。 [4] 
開明寺塔
開明寺塔(5張)
開明寺塔身北面正中設卷門,內闢方形小室,長寬各1.5米,室牆內壁之上於轉角處施迭澀磚,將室牆頂部收縮成八邊形,其上砌井口枋一層,枋上每邊各隱出散鬥兩個,鬥上又迭澀向上逐步收縮,至頂形成一個小八角形的小穹窿,每邊寬10釐米。塔的外觀,在方形基座上更立須彌座式的台基一重。束腰每面作壺門8個,台基上部向內用迭澀收進5層,塔身亦用菱角牙子與迭澀合砌成塔檐,各層間自下而上逐層縮小至頂,復以半圓形的復缽及八邊形的剎柱和寶蓋;自第二層以上塔身各面設有佛龕52個,及方形單層小塔100個,佛龕之間雕有龍鳳壁畫,佛龕內有石雕佛像,各層塔檐角上均有風鈴。 [2] 

開明寺塔特點

開明寺塔室牆內壁之上於轉角處施迭澀磚,將室牆頂部收縮成八邊形,其上砌井口枋一層,枋上每邊各隱出散鬥兩個,鬥上又迭澀向上逐步收縮,至頂形成一個小八角形的小穹窿,每邊寬10釐米,整體建築古樸雄峻,結構精緻。保存完好,系漢中地區現存最早、最高的磚塔。 [4] 

開明寺塔文物遺存

開明寺塔檐角風鈴為十國後蜀所造,鈴上有鑄銘“大蜀廣政癸亥歲宮藏史前彭州使吳廷説造,施永鎮武定軍塔上,大宋政和癸已歲李宗道重修添舍……”等字樣(武定軍,唐光啓中置,治洋州;宋亦置武定軍,金廢)。
開明寺塔二層東側小龕有石刻,題銘“大清道光三年三月重修寶塔記,會首:梁彥、季士升、牛孝;住持:了經、了性、然祿、然升、觀印、觀心……”等字樣。 [5] 

開明寺塔文物價值

開明寺塔造型俊秀,整體收分呈優美的紡錘流線形,為陝南密檐式磚塔的代表作,在建築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5] 

開明寺塔歷史文化

  • 藝文
開明寺塔
明:李文芳
七級浮屠依漢栽,白雲常為護瑤階。
曉風過處仙韶落,夜月明時海鶴來。
玉立便高塵土世,龍昂先鎮楚王台。
擎空一望齊嵩嶽,天柱西南亦壯哉。 [2] 

開明寺塔保護措施

1957年5月,開明寺塔被陝西省人民委員會公佈第二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2006年5月25日,開明寺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開明寺塔旅遊信息

開明寺塔地理位置

地址:陝西省漢中市洋縣縣城開明寺(今開明廣場內)

開明寺塔交通指引

漢中市乘坐洋縣12路、洋縣9路、洋縣5路公交車可到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