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開放性損傷

鎖定
開放性損傷(open injury),指受傷部位的內部組織(如肌肉、骨頭等)與外界相通的損傷;簡言之就是血能往外流的,或肌肉或骨外露的創傷,如擦傷、撕裂傷、切傷、刺傷等。開放性損傷不論平時或戰時都較多見,因傷口多有污染,如處理不及時或不當,易發生感染,影響癒合和功能恢復,嚴重者可造成殘廢,甚至危及傷員的生命。治療在於改善修復條件,促使及早癒合。根據傷情,分別處理清潔、污染、感染傷口以及戰傷。
中醫病名
開放性損傷
外文名
open injury
就診科室
急診科、普外科
常見發病部位
顱腦、頸部、腹部、胸壁、正中神經
常見病因
嚴重外力、火器等引起

開放性損傷病因

1.嚴重外力
一般嚴重外力所致的開放性損傷其病變可分為三區:
(1)第一區:為表面或中心部直接接觸區,可有異物存留和組織壞死。
(2)第二區:為周圍區域,各層組織損傷可引起壞死,如不切除,易引起感染。
(3)第三區:為外周組織震盪反應,有水腫、滲出、血管痙攣、細胞活力低,如不發生感染,可以恢復正常,如發生感染,則使反應加重。
2.火器傷
由火器傷所致的傷道由內而外也可分為三區:
(1)原發傷道區:系直接損傷,有失活組織、異物、血塊及滲出。
(2)挫傷區:為緊靠傷道外周的區域,組織可發生部分或全部壞死。
(3)震盪區:為再向外的區域,可有血循環障礙、水腫、滲出、淤血等改變。
3.常見疾病
臨牀常見開放性顱腦損傷、非火器性顱腦開放傷、頸部開放性損傷、腹部大血管損傷、胸壁軟組織損傷、正中神經損傷等。

開放性損傷鑑別診斷

1.關節囊損傷
關節囊損傷是在外力打擊、壓砸,碰撞或顛撲、負重、扭轉時造成的局部腫脹、疼痛、淤斑、肢體活動受限等症狀。
2.心包破損傷
多見於穿透性心臟外傷,穿透性心臟外傷是由一類強力、高速、鋭利的異物穿透胸壁或它處進入心臟所致,少數因胸骨或肋骨骨折斷端猛烈移位穿刺心臟引起。心臟穿透傷均有心包破損,有時心臟傷口有多處,這在刺入傷和槍彈傷中尤為多見。
3.骨盆損傷
骨盆損傷可以由多種因素引起,發生機制也是多種多樣的,常見現象為骨折,伴隨劇痛。其診斷範疇主要包括損傷機制、骨折類型、穩定程度、影像評估、合併損傷等一系列內容。

開放性損傷檢查

開放性損傷的檢查根據受損傷的部位進行,一般需要先明確生命體徵、局部出血狀況和是否存在骨折,進一步進行B超、X線片、血常規等檢查,確定實際損害的程度。

開放性損傷治療原則

開放性損傷的處理,目的在於改善修復條件,促使及早癒合。根據傷情,分別處理清潔、污染、感染傷口以及戰傷。
1.擦傷
擦傷是皮膚受到外力摩擦所致,皮膚被擦破出血或有組織液滲出。創口淺、面積小的擦傷,可用生理鹽水或涼開水洗淨創口,周圍用70%酒精棉球消毒,創口上塗抹紫藥水,待幹即可,勿需包紮但面部擦傷最好不用紫藥水塗抹;關節附近的擦傷也不宜使用暴露療法,以免皮膚乾裂而影響關節運動。
創口內若有煤渣、細沙等異物,要用生理鹽水或涼開水沖洗乾淨。否則創口癒合後,皮膚裏會留下黑色異物。創口處可用雙氧水、創口周圍皮膚用酒精棉球消毒,然後用凡士林紗條覆蓋創面或撒上消炎粉,再用消毒敷料覆蓋幷包扎。
2.撕裂傷
皮膚撕裂傷多發生於頭部,尤以額部和麪部較多見,如籃球運動中眉弓部被他人肘部碰撞,引起眉際皮膚撕裂。若撕裂傷口小,經止血、消毒處理後,可用粘膏粘合;傷口較大則需縫合,必要時要使用抗菌素治療。
3.刺傷切傷
刺傷和切傷,常見於刀傷等,其處理方法與撕裂傷基本相同。凡被不潔物致傷且創口小而深者,應注射破傷風抗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