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開放式最短路徑優先協議

鎖定
開放式最短路徑優先協議是以互聯網工程任務組(IETF)為支持龐大的異構網絡開發的Dijkstra算法為基礎的一種鏈路狀態的內部網關協議(IGP)。
中文名
開放式最短路徑優先協議
類    別
網關協議
在1997年至2001年最後確定應用的OSPFv2期間,完成了很多有關這個問題的研究報告。鏈路狀態通告(LSA)要發給所有的設備,從而引起路由器的大量通信。然後,OSPF就開始高效率地工作了。這個協議使用了三個不同的數據庫表記錄鄰居、鏈路狀態和路由。
下面是OSPF的特點:
·開放式協議。
·適用於小型至大型網絡。
·僅支持IP第三層路由協議棧。
·鏈路狀態路由協議(不像距離矢量僅發送給鄰居)。
·多播鏈路狀態通告。
·在多播地址224.0.0.5和224.0.0.6上升級。
·IP協議號89。
·管理距離是110。
·衡量標準是累積成本(與帶寬成反比)。
·僅支持等價均分負載,但是,某些執行可利用服務類型請求的好處。
·要求在那個每一個區域都有一個路由結構,每一個區域必須要接觸到骨幹區域(否則要使用虛擬鏈接等臨時的補丁)。LSA、區域和狀態等各種路由類型需要根據你的設計和第二層拓撲結構而定。
·使用Dijkstra算法選擇無路由自環路經,並且提供迅速的融合。這將使用LSA和SPF算法
·支持變長子網掩碼(VLSM)和彙總(沒有級別)。
·僅支持手動彙總;這並不像增強型內部網關路由選擇協議(EIGRP)那樣是自動化的。只能在ABR(區域範圍)或者ASBR(彙總地址)上執行
·基於政策的路由。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