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開元錢

鎖定
開元錢,中國唐代通行的圓形方孔鑄幣 [1]  面文“開元通寶”(唐宋文獻和今錢幣學界也有旋讀為“開通元寶”的)。多為銅錢。始鑄於高祖武德四年(621),終唐鑄行不衰。
中文名
開元錢
所處時代
唐代
文物特徵
唐開元錢沿五銖錢制(見五銖錢),徑2.4釐米,重4克,面背輪廓規整深峻,鑄造精良。錢文精美,為歐陽詢手書隸書;此前錢文以篆書為主,間雜隸意,至開元錢全用隸書(見圖)。通常認為“開元”有開國紀元之義,雖非具體年號錢,卻有年號錢的性質,故開元錢結束了其前中國紀重錢幣的歷史。
此後至清末,圓形方孔年號錢成為錢幣主流,對古代世界東方貨幣影響深遠。開元錢的使用,淘汰了中國沿用800多年的二十四進位“銖兩”衡制,1枚錢重二銖四累(古代重量單位,十黍之重為累,十累為銖),10枚重二十四銖為一兩,1枚錢重就是1/10兩,於是錢幣之“錢”也變為重量單位名稱,形成十進位“錢兩”衡制。
唐開元錢前後形制差別不大,不同版式背紋變化多樣,尤以各種月紋最具特色。晚期多減重。建中年間曾鑄當十大錢。會昌年間在錢背加鑄一字州名,後世稱會昌開元錢。
開元錢也有金、銀及鎏金的,主要用於宮廷貴族的禮慶饋贈、遊戲玩賞。此外有鐵質和少量鉛質開元錢,時代尚難確定。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