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開元盛世

(唐朝在唐玄宗治理下出現的盛世)

鎖定
開元盛世,又稱開元之治,是指唐朝在唐玄宗治理下出現的盛世。唐玄宗登基以後提倡文教,任用賢能姚崇宋璟等,改革官職,整頓吏治,勵精圖治。開元年間唐朝進入全盛時期。
政治上,唐玄宗改革機構對吏治進行了整治,提高官僚機構的辦事效率,重用賢臣,修訂律法。經濟上,唐玄宗制定經濟改革措施:打擊豪門士族,解放勞動力;改革實施食封制,增加政府財政收入,減輕人民負擔;打擊佛教勢力,大力發展農業。軍事上唐玄宗對兵制進行改革,在邊境地區大力發展屯田,擴張疆域,唐朝在東北設置了靺鞨都督府、室韋都督府黑水都督府渤海都督府等,中國歷史上首次將東北三省全境納入中國版圖。 [1]  文化上,提倡文教,重道抑佛,人才輩出。唐玄宗還改善民族關係,對於社會經濟發展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開元年間,唐朝在各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國力空前強盛,社會經濟空前繁榮,人口大幅度增長,天寶年間唐朝人口達到8000萬人。商業十分發達,國內交通四通八達,城市繁華,對外貿易十分活躍,波斯、大食商人紛至沓來,長安洛陽廣州等大都市各種膚色、不同語言的商賈雲集。
中文名
開元盛世
外文名
Kaiyuan flourishing age
別    名
開元之治
朝    代
唐朝
在位君主
唐玄宗
起止時間
712—741年
意    義
整個唐朝達到空前的繁榮與昌盛

開元盛世歷史背景

唐玄宗 唐玄宗
武則天被逼退位之後,唐王朝進入了一個短暫的混亂期:先是武三思與韋后、安樂公主勾結,害死於唐中宗復位有功的“五王”;而後太子李重俊率御林軍殺死武三思、武崇訊,而其也被韋后部下所殺;再而後,韋后與安樂公主合謀毒死中宗李顯,立傀儡李重茂為少帝,自己總攬大權,垂簾聽政。韋后肆無忌憚,安樂公主公開賣官,朝政異常腐化。武后退位後八年的時間裏,政變迭起,政局動盪。 [2] 
景龍四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相王李旦第三子和其姑母太平公主共同精心謀劃,發動政變闖入宮中殺死韋后、安樂公主、武延秀,剷除了韋武集團,並迎相王李旦入輔少帝,後來又擁其為帝。 [2] 
景雲三年(712年),唐睿宗李旦讓位於李隆基,是為唐玄宗。此時的太平公主已由以前的同盟變成了唐玄宗的強大對手,“宰相七人,四出其門。文武之臣,太半附之”。開元元年(713年)七月,唐玄宗得知“公主欲以是月四日作亂”,立即動手,斬殺公主黨徒常元楷李慈蕭至忠岑羲竇懷貞自縊,太平公主被賜死家中。 [2] 
唐玄宗粉碎太平公主集團後,立即“講武於驪山之下,徵兵二十萬,旌旗連亙五十餘里”。並流放郭元振,斬殺唐紹揚威皇權,並逐步將功臣,諸王外刺(調離出京,到外地任刺史)。皇權穩固之後,玄宗開始整頓朝綱,任用賢能。
唐玄宗不僅極有膽量和魄力,而且精通治國方略,深知用人乃治國根本,而且其也很善於發現人才(早年)。姚崇、盧懷慎、宋璟、蘇頲、張嘉貞、源乾曜是開元前期玄宗精心選拔的六位宰相,均是通曉治國方略,盡心操勞國事的名臣。唐玄宗依靠這些賢臣在穩定政局的同時大力發展經濟。 [3] 
建制諫官,恢復諫議制度。完善法制,刪輯律令格式,編纂《唐六典》。農業上靜民勸農,檢括户口,開墾荒地,提高畝產。設置四監管理官府手工業,民間手工業也發展迅速。繁榮商業,金融機構櫃房出現,互市與海外貿易發達。 [3] 
正是由於開元初期君臣一體,上下同心,全國經濟迅速繁榮,迎來了“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的開元盛世。 [2] 

開元盛世歷史沿革

開元二年(714年)正月,唐玄宗設置左右教坊以掌俗樂。又於長安禁苑南光化門北置梨園院,傳習法曲、舞蹈,選樂工宮女300人,稱為皇帝梨園弟子。 [4]  [43]  二月,銷燬建築天樞,熔鍊其中銅鐵。 [5]  七月,下令銷燬宮中的服飾車馬、金銀器玩,用來彌補軍費;並在殿前焚燬珠玉、錦繡,規定后妃都不能戴珠玉、穿錦繡;天下婦女的服裝都要依順丈夫和兒子的,已經織成的錦繡全染成黑白色,禁止天下采珠玉和織錦繡,並罷免兩京織錦坊。 [6]  八月,唐玄宗採納宰相姚崇的建議,命官員篩選淘汰全國僧尼,因弄虛作假被勒令還俗的多達一萬二千餘人。並禁止民間鑄造佛像和抄寫經文。 [44]  九月,唐玄宗命人在長安城東春明門內隆慶坊建興慶宮,又於興慶宮西南建樓,題其西曰“花萼相輝之樓”(花萼相輝樓),南曰“勤政務本之樓”(勤政務本樓)。 [43]  [45]  隨後玄宗又在京師宴請侍老於含元殿,賜九十歲以上的老人几案與手杖,賜八十歲以上的老人鳩杖,老年婦人也一樣,送至其家。 [46]  十月,玄宗發兵十萬攻吐蕃,大勝,斬首一萬七千級,繳獲牛羊一百二十萬頭。 [47] 
開元四年(716年)二月,松州都督孫仁獻發兵襲擊吐蕃於城下,大舉攻破吐蕃。 [7]  六月,突厥可汗默啜被殺,首級被送至京師長安。回紇、同羅、、勃曳固、僕固五部落降唐。 [48] 
開元五年(717年)七月初五日,郭知運率軍大敗吐蕃軍,將俘虜獻於京師。 [50]  十月一日,日本國押使多治比縣守、大使大伴山守、副使藤原馬養等第九次遣唐使來到長安。隨行來唐的有留學生吉備真備阿倍仲麻呂、大和長岡等,留學僧玄昉、理鏡等,共557人。唐玄宗命通事舍人到鴻臚館看望慰勞。 [43] 
開元六年(718年),乾元院更號麗正修書院 [49]  郭知運再次率軍攻打吐蕃,大敗吐蕃軍,繳獲精甲、名馬、犛牛等數以萬計。 [51] 
開元九年(721年)七月,唐將王晙破蘭池州叛胡,殺三萬五千騎,生擒康待賓。 [52]  七月十六日,唐玄宗召集了四夷各部酋長,在長安西市將康待賓腰斬。 [53] 
開元十年(722年)八月,安南(今越南)人梅叔鸞起兵十萬叛唐,唐將驃騎大將軍楊思勖領兵平叛,大破敵軍,斬殺梅叔鸞,鑄京觀後回師。 [54]  吐蕃入侵小勃律國,唐北庭節度使張嵩派遣遣疏勒副使張思禮率領唐軍四千人救援,大破吐蕃,斬首數萬。 [55] 
開元十二年(724年)七月,奚州蠻覃行章叛亂,黔中道招討使楊思勖領兵平叛,生擒覃行章,斬首三萬級。 [56] 
開元十三年(725年),玄宗出東都,封禪泰山。返回東都後,在廣達樓宴請羣臣。 [8-9] 
開元十六年(728年)十二月,嶺南酋長陳行範叛唐,唐將楊思勖領兵平叛,生擒陳行範,斬首六萬。 [57] 
開元十七年(729年)二月,巂州都督張守素破西南蠻,拔昆明及鹽城,殺獲萬人。三月,瓜州都督張守珪、沙州刺史賈師順攻擊吐蕃大同軍,大勝。朔方節度使信安王李禕攻擊吐蕃石堡城,拔之。 [58]  八月初五,玄宗生日,在長安興慶宮花萼樓下宴請百官,左丞相乾曜、右丞相説率百官上表,以每年八月初五為千秋節 [59]  西突厥突騎施蘇祿部落的使節來唐,唐玄宗在大明宮丹鳳門城樓設宴款待,並邀請先前抵達長安的東突厥使者共同赴宴。 [60] 
開元十八年(730年)四月,玄宗命修建京師長安外郭城。八月五日,千秋節,唐玄宗登長安興慶宮花萼樓宴羣臣,賞賜羣臣寶物,並親自賦詩,又制《秋景詩》。 [42] 
開元二十年(732年)五月,信安王李禕大破、契丹,獻上其俘虜,唐玄宗在東都應天門領受。 [10]  六月,玄宗命人修建長安花萼樓芙蓉園的道路。 [61] 
開元二十二年(734年)五月,玄宗親自在長安禁苑中種植麥子並告誡太子。六月,幽州節度使張守珪大破契丹,派遣使者入長安獻捷。 [65]  十二月,張守珪再次征討契丹,斬其王屈烈及其大臣可突幹於陣,傳首東都。 [66] 
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千秋節,御廣達樓宴羣臣,張九齡獻《千秋金鏡錄》。 [11-12]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三月,河西節度使崔希逸領軍攻入吐蕃境內二千餘里。 [62]  九月,宰相牛仙客在關中地區實行和糴法,和糴法的實行,長安糧食積蓄激增,玄宗自此再也不東去洛陽了。 [67]  十二月,玄宗命將作大匠康愆素拆毀東都明堂,經康愆素勸説,玄宗決定拆毀明堂上層,下層復建乾元殿。 [68] 
開元二十六年(738年)三月,鄯州都督杜希望攻破新羅城。 [63]  唐玄宗於西京、東都往來之路,作行宮千餘間。 [13] 
開元二十七年(739年)十二月,磧西節度使蓋嘉運大破突騎施之眾,斬殺黑姓可汗爾微特勤於怛邏斯,並擒蘇祿可敦,迎回金河公主,擒其王吐火仙,送於京師長安。 [64] 
百科x混知:圖解開元盛世 百科x混知:圖解開元盛世

開元盛世疆域

在開元盛世鼎盛時時期,中亞的綠洲地帶亦受大唐支配,一度建立了南至羅伏州(今越南河靜)、北括玄闕州(今俄羅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烏茲別克斯坦布哈拉)、東臨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遼闊疆域 [14]  ,國土面積達1076萬平方公里 [15]  。據保守估計,其鼎盛時期,天寶年間,全國人口達8000萬之多。

開元盛世漠南漠北

貞觀四年(630年),唐軍滅亡東突厥,漠南成為唐勢力範圍。永淳元年(682年),突厥復國,後直到後突厥滅亡北方邊患嚴峻。天寶三載(744年),回紇建國,佔據漠南漠北。安史之亂後,邊患再起,但唐朝與回紇並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戰爭。

開元盛世西域

貞觀四年,唐朝廷在伊吾七城設立西伊州,開始經營西域。唐朝廷對葱嶺以西中亞地區的統治始終不穩固,乾封二年(667年),由於大食勢力的擴展,唐朝疆域退回葱嶺以東的西域。
790年以後,唐朝陸續失去原安西都護府、北庭都護府所轄地區。 [16] 

開元盛世東北

顯慶五年(660年),唐軍聯合新羅滅亡百濟。總章元年(668年)八月,唐軍與新羅又滅高句麗,並設安東都護府於平壤。但由於當地人民反抗激烈及新羅勢力的北進,咸亨元年(670年)安東都護府內遷遼東。開元元年(713年)安東都護府移到遼西。天寶年間(742年—756年)安東都護府廢,安史之亂後唐朝逐漸失去對遼東半島的直接控制。武周聖曆元年(698年)其首領大祚榮建立震國,唐朝稱之為渤海國;號為“海東盛國”,但與唐朝的關係友好,大部分時間向唐朝稱臣。
有唐一代,遼東即鴨綠江南北的高句麗故地其主體部分仍然屬於中原王朝,新羅的疆域仍然在大同江及平壤以南。 [17] 

開元盛世西南

開元二年(714年),坌達延將吐蕃兵十萬屯大來谷,唐將王晙選勇士七百,衣胡服夜襲之,吐蕃軍驚懼混亂,自相殺傷,死者萬計,薛訥率唐軍夾擊,斬首一萬七千,獲馬羊超過二十萬,追擊吐蕃軍,戰於長城堡,又敗之,吐蕃軍相枕藉而死,洮水為之不流。唐軍前後殺獲數萬人。 [18] 
開元三年(715年),吐蕃與阿拉伯共立阿了達為王,發兵攻拔汗那,拔汗那王兵敗,奔安西求救。孝嵩率軍出龜茲西數千裏,下數百城,長驅而進。是月,攻阿了達於連城。孝嵩自擐甲督士卒急攻,自巳至酉,屠其三城,俘斬千餘級,阿了達與數騎逃入山谷。孝嵩傳檄諸國,威振西域。 [19] 
開元十年(722年),吐蕃入侵其西部的小勃律,小勃律當時是唐朝屬國。北庭節度使張孝嵩遣疏勒副使張思禮將兵四千救之。大破吐蕃軍,斬獲數萬。 [20] 
開元十六年(728年),吐蕃大將悉末朗寇瓜州,都督張守珪擊走之。乙巳,河西節度使蕭嵩、隴右節度使張忠亮大破吐蕃於渴波谷(今青海湖南);忠亮追之,拔其大莫門城(今青海省龍羊峽),擒獲甚眾。辛卯,左金吾將軍杜賓客破吐蕃於祁連城下。時吐蕃復入寇,蕭嵩遣賓客將強弩四千擊之。戰自辰至暮,吐蕃大潰,獲其大將一人(斬副將一,上級五千首)。吐蕃敗兵散亂逃入山中,哭聲四合。 [21] 
開元十七年(729年),瓜州都督張守珪、沙州刺史賈師順擊吐蕃大同軍,大破之。
信安王李禕率唐軍攻佔石堡城,分兵據守要害,令敵不得前進。自是唐朝河、隴諸軍得以遊弈自如,拓地千餘里。玄宗聞之大悦,更名石堡城曰“振武圌軍”。 [22] 
開元十八年(730年),五月吐蕃遣使致書於境上求和。贊普上表稱“甥世尚公主,義同一家。中間張玄表等先興兵寇鈔,遂使二境交惡。甥深識尊卑,安敢失禮!正惟邊將交抅,致獲罪於舅。屢遣使者入朝,皆為邊將所遏。今蒙遠降使臣來視公主,甥不勝喜荷。倘使復修舊好,死無所恨!”自是吐蕃復款附。 [23] 
西南雲貴高原,天寶七載(748年)南詔建國,與唐時戰時和,也削弱唐朝的國力。同時,自漢武帝南越後的相當長時間內是中國領土的安南越南北部),唐代統治時先後設立“交州總管府”、“安南都護府”(唐肅宗改名鎮南,唐代宗複稱安南)、“靜海軍節度使”等官署,唐末時開始藩鎮割據,土豪興起,至北宋初完全脱離中原王朝而獨立。

開元盛世政治

唐玄宗登基後,提倡文教,政治上任用賢能,改革官職,整頓吏治,使得唐中期朝政穩定。經濟上,制訂新的經濟措施,增加財政收入,大力發展農業。打擊豪門士族,解放勞動力,減輕人民負擔;文化上,打擊佛教勢力,淘汰僧尼;軍事上,改革兵制,在邊境地區發展屯田,提高軍隊戰鬥力,擴張疆域。外交上,實行和解的民族政策,改善民族關係。

開元盛世改革機構

唐玄宗對吏治進行了整治,提高官僚機構的辦事效率。
第一,精簡機構,裁減多餘官員,把武則天以來的許多無用的官員一律裁撤,限制了進士科及第的人數,以減少冗官的出現,提高官吏整體的素質。這不但提高了效率,也節省了政府支出。
第二,確立嚴格的考核制度,加強對地方官吏的管理。在每年的十月,派按察使到各地巡查民情,糾舉違法官吏,嚴懲不怠。 [24] 
第三,重新將諫官和史官參加宰相會議的制度予以恢復。這本是唐太宗時期的一種制度,讓諫官和史官參與討論國家大事,監督朝政。到了武則天主政之後,提拔了許敬宗和李義府等人做宰相,有的事不敢再公開,因此將這種制度也就廢除了。
第四,重視縣令的任免。唐玄宗認為郡縣的官員是國家治理的最前沿,和百姓直接打交道,代表了國家形象。所以,玄宗經常對縣官親自出題考核他們,確切地瞭解這些縣官是不是真正地稱職。如果考試優秀,可以馬上提拔,如果名不副實,也會馬上遭到罷黜。 [24] 

開元盛世重用賢臣

唐玄宗走馬任姚崇 唐玄宗走馬任姚崇
唐玄宗不僅極有膽量和魄力,而且精通治國方略,深知用人乃治國根本,而且其也很善於發現人才。先起用姚崇宋璟為相,其後又用張嘉貞張説李元紘、杜邏、韓休張九齡為相。他們各有所長,通曉治國方略,並且盡忠職守,使得朝政充滿朝氣。而且玄宗在此時亦能虛懷納諫,因此政治清明,政局穩定。 [3] 
正是由於開元初期君臣一體,上下同心,全國經濟迅速繁榮,迎來了“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的開元盛世。 [2] 

開元盛世修訂律法

唐六典 唐六典
開元八年(720年)以前一段時期進行的行政改革的內容幾乎完全是恢復和貫徹武后建立統治前奠定的行政準則。這些改革體現在垂拱元年(685年)前定期修訂和重新頒佈的一整套法典,即律、令、格、式之中。垂拱元年以後,武后未作進一步的修訂,雖然編成了體現修訂法典的立法《格後長行敕》。武后垮台後,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在唐休璟韋安石蘇瓌的主持下,徹底修訂所有法典的工作才得以進行。唐景龍四年(710)睿宗登基後,下令重新修訂,同時指定一個包括許多法律專家在內的編纂組織負責。新法典在先天元年(712)陰曆二月編成並頒行。 [25] 
先天二年(713年)末,姚崇盧懷慎領導一個被指定修訂令、格和式的組織,這部分法令與行政事務有關。修訂的法令於開元三年(715年)陰曆三月完成,然後被頒佈執行,後來被稱作《開元前令》。如太子賓客在舊時作為兼職無品,《開元前令》時被正式定入官品。
宋璟蘇頲擔任宰相時,詔令又命再作修訂,這一次包括刑法在內。有些曾協助姚崇的法律專家也參加了這一工作,編纂工作成於開元七年(719年),陰曆三月呈送唐玄宗御覽並被公佈。它通常被稱作《開元后令》並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因為其大部分內容收入《唐六典》,此書提供了唐代行政法的詳細內容。 [26] 
因此,從唐景龍四年(710年)至開元七年(719年)的十年是制訂中央行政法典的重要時期,這種法律旨在把中國再度置於一個精心制訂的統一行政規定和實踐的體制之下,所以這十年對恢復一個強大的中央集權的帝國來説是必不可少的。

開元盛世軍事

開元盛世兵制改革

府兵制由於均田制的破壞,致使農民逃亡,影響了軍隊的兵源。唐高宗和武則天時期,對於軍事不太重視,到了唐玄宗做了皇帝時,士兵逃跑現象極為嚴重,軍隊戰鬥力也很低,無法和強悍的突厥軍隊抗衡。
開元十一年(723年),唐玄宗接受了宰相張説的改革主張,建立僱傭兵。從關內招募到軍士十二萬人,充當衞士,這就是“長從宿衞”,也叫做“長征健兒”,這次改革是從府兵制到僱傭兵制的轉變。此後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玄宗將這種制度推廣到了全國。這種制度使原來的府兵輪番到邊境守衞的做法取消,解除了各地人到邊境守衞之苦。同時,這種僱傭兵還為集中訓練、提高戰鬥力提供了保證。 [24] 
除了對兵制進行改革之外,唐玄宗還採取了其他很多的整軍措施,如頒佈了《練兵詔》,命令西北的軍鎮擴充軍隊,加強訓練。同時,任命太僕卿王毛仲為內外閒廄使,全力負責軍用馬匹的供應,這使短缺的馬匹及時得到了補充,提高了戰鬥力。另外,為徹底解決軍糧問題,玄宗又命令擴充屯田範圍,在西北和黃河以北地區大力發展屯田,增加糧食產量。 [24] 

開元盛世開疆拓土

國力強盛是開元之治的另一重要標誌。自唐高宗以後,吐蕃強大,成為唐朝西方嚴重威脅。武后時期,後突厥復興於漠北,契丹崛起於東北,又造成唐朝北方形勢的緊張。許多在貞觀﹑永徽年間歸屬唐朝的地區重又脱離控制。玄宗加強鄰接地區的軍隊,開立屯田,大大充實了防務,又從東北到西北和南方設立了平盧﹑范陽﹑河東﹑朔方﹑隴右﹑河西﹑安西四鎮﹑伊西北庭﹑劍南等九個節度使和一個嶺南五府經略使,以統一指揮戰守軍事。
於是在開元五年,收復陷於契丹二十一年之久的遼西十二州,於柳城(今遼寧朝陽)重置營州都督府,漠北的同羅﹑拔也古等都重新歸順。 [1]  後突厥與唐之間的戰爭也逐漸停止而代之以友好往來,唐又在西域設置安西四鎮節度經略使,阻止吐蕃勢力的北上,在隴右﹑人往來河西之西增置軍鎮,鞏固河西走廊的安定,保證了中國和中亞﹑西亞的交通順暢。當時唐朝的聲威遠達西亞,各國使者和商不絕。

開元盛世經濟

開元盛世生產發展

唐玄宗執政後,政治的安定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條件,生產發展,經濟繁榮。開元時期,土地開闢,許多“高山絕壑,耒耜亦滿”。
據杜佑《通典》所記:“至(開元)十三年封泰山,米鬥至十三文,青齊谷鬥至五文。自後天下無貴物,兩京米鬥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絹一匹二百一十文。東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開封),西至岐州(今陝西鳳翔),夾路列店肆待客,酒饌豐溢。每店皆有驢賃客乘,倏忽數十里,謂之驛驢。南詣荊襄(今湖北江陵﹑襄樊),北至太原﹑范陽(今北京),西至蜀川(今四川成都)﹑涼府(即涼州,今甘肅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遠適數千裏,不持寸刃。”可見當時糧食布帛產量豐富,物價低廉,商業繁茂,道路暢通,行旅安全。到開元二十年,全國有民户七百八十六萬一千二百三十六(最多時逾千萬),人口四千五百四十三萬一千二百六十五,比之唐初户口增加一倍半以上。

開元盛世耕地面積

唐玄宗時期全國耕地面積6.6億畝。唐朝的版圖,比之於漢代,有新的拓展;大運河把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更密切地聯繫在一起,促進了全國經濟的增長。史稱:“開元、天寶之際,耕者益力,高山絕壑,耒耜亦滿”。

開元盛世改革食封制

唐初沿用食封制,將受封的貴族勳臣稱封家,封邑內受剝削的民户稱封户。 [41]  “封户之物,諸家自徵”,封家派有專官、奴僕收取租税。遇有災荒,封户得不到減免,封家乘機放貸,高利盤剝。初唐封家一度僅二三家,賞給封家的封户最多不過一二千。後來,封家增多。中宗時達一百四十餘家。封户多至一萬以上,被剝削的丁男在六十萬以上。封户只對封家提供賦税,影響國家財政收入。中宗時,宰相韋嗣立説道:!“食封之家,其數甚眾,……國家租賦,太半私門,私門則資用有餘,國家則支計不足。” [40]  唐玄宗時,任用熟習吏治、富有才能的姚崇、宋璟為相,將“食封制”改為政府向封户徵收租調,封家至政府領取所得,禁止封家直接苛索封户。這種措施使封家勢力受到一定的壓抑,國家財政收入增加。 [39] 

開元盛世提倡節儉

玄宗於這段時間甚為節儉,規定三品以下的大臣,以及內宮後妃以下者,不得配戴金玉製作的飾物,並且遣散宮女,以節省開支。他又下令全國各地均不得開採珠玉及製造錦繡,一改武則天以來後宮的奢靡之風。他並命令宇文融清查全國的逃亡户口及籍外田地,共查得八十多萬户,大幅增加唐朝的税收及兵力來源。因為這些措施,唐朝的財政變得豐裕,而且全國的糧倉充實,物價十分廉宜。

開元盛世經濟繁榮

  • 農業
曲轅犁,筒車,翻車 曲轅犁,筒車,翻車
開元時期大唐興修大型水利工程。據統計,開元時期共修水利38處,天寶時又修8處,合為46處。玄宗還在全國各地大興屯田,農業生產的發展使各地官府倉庫了的糧食堆積如山。
農耕技術提高,水稻廣泛採用育秧移植。茶葉生產在開元時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唐朝出現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作者陸羽被後人稱為“茶聖”。飲茶之風開始在唐朝盛興。生產工具還得到了改進,出現新的農業工具──曲轅犁;創制新灌溉工具──筒車。
  • 手工業
開元時期的絲織業花色品種多,技術高超。陶瓷業也出現了景德的青瓷、邢窯的白瓷唐三彩
  • 城市規模
唐長安城 唐長安城
開元時期世界著名的大都市主要分佈在中國,例如長安、洛陽、揚州、成都等。長安城城內分為坊和市,坊是居民宅區,市為繁榮的商業區。
長安城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其建築形制不但影響了後世各個王朝都城的建立,還影響到朝鮮和日本。日本的平城京、平安京等都城的建造都是以唐長安城為模版而建立。

開元盛世文化

開元盛世提倡文教

唐玄宗時期,詩賦成為進士科主要內容,以及為了撰拔人才,親自在殿試考核吏部新錄取的縣令。而且對儒生十分優厚,下令羣臣訪求歷朝遺書,共覓得圖書近五萬卷,便唐朝的文化事業邁向鼎峯。

開元盛世人才輩出

社會經濟的繁榮必然推動文化事業的發展。唐詩最為後世稱道,著名詩人高適﹑岑參﹑王維,特別是李白﹑杜甫都生活在這個時代,而唐代中期的著名詩人(所謂大曆十才子)也是這個時期培育出來的。其它音樂﹑繪畫﹑雕刻﹑塑造等藝術也無不有顯著成就。

開元盛世整理古籍

開元年間整理國家圖書館的藏書數53915卷。玄宗時代,唐朝的文教事業也有很大發展。今天我們所常説的四部(四庫)圖書分類,正式被國家官方圖書館所採納,就是在唐代。“藏書之盛,莫盛於開元,其著錄者,五萬三千九百一十五卷,而唐之學者自為之書,又二萬八千四百六十九卷。嗚呼,可謂盛矣!” [27] 
詩聖杜甫、詩仙李白都主要生活在這個時代。舉幾件文化建設上的典型事例。第一件事,唐玄宗曾組織鴻儒碩學,在集賢書院校讎四部圖書;第二件事,開元二十年編訂《大唐開元禮》,是最完備的禮制建設,稍候不久又完成《大唐六典》的編纂,是最完備的行政法典性質的文件;第三件事,大力提倡教育,廣泛設立公私學校。開元二十一年(733)五月敕:“許百姓任立私學,欲其寄州縣受業者亦聽。” [28]  開元二十六年下令天下州縣,每鄉都要設置學校一所,以教授學生。這樣推行政教的結果是:“於時垂髫之倪,皆知禮讓。” [29]  可以説教化大興!

開元盛世重道抑佛

佛教在唐朝初年雖然沒有被查禁,但發展受到了儒教和道教的限制,特別是對道教的提倡,使得佛教的發展沒有取得至尊的地位。但是到了武則天時期,為了從宗教上來打擊李姓,武則天對佛教採取了縱容態度,這使得佛教發展迅速。在全國的各個州基本都有佛教寺院。僧侶們不僅在國家的包庇縱容下兼併土地,還極力逃避國家税收。和尚數目的大量增加,使國家承擔賦税和徭役的人數減少,影響了國家的收入。 [24] 
在開元二年,唐玄宗下令削減全國的僧人和尼姑數量,最後使全國還俗的僧尼達到一萬二千人之多。然後,玄宗又下令,禁止再造新的寺廟,禁止鑄造佛像,禁止傳抄佛經。對於官員和僧尼的交往也進行禁止,這使佛教在玄宗時期受到了很大的打擊。 [24] 

開元盛世科技

王孝通,唐朝數學家兼天文學家,是世界上最早提出三次代數方程解法的數學家。
孫思邈,醫學家,時人尊為藥王,著有《備急千金要方》,簡稱《千金要方》。
呂才,唐朝自然科學家,著有本土因明邏輯學著作。
李淳風,唐朝數學家兼天文學家,貞觀七年(633年),李淳風通過改進傳統渾儀,創造性地在赤道環上增加了黃道環和白道環,研製出當時絕無僅有的“三重環”渾天儀,名為渾天黃道儀。貞觀十五年(641年)撰研究渾天儀的《法象志》。註釋《算經十書》、《推背圖》、《典章文物志》、《秘閣錄》、《乙巳佔》等書。指出《戊寅元歷》的錯誤。又以劉焯的《皇極曆》為據,編成《麟德歷》。麟德二年(665年),改用李淳風的《麟德歷》。
一行,本名張遂。唐朝天文學家和釋學家。開元九年(721年),經張説推薦,唐玄宗命一行主持修編新曆法《大衍曆》。同年,他和梁令瓚一起,設計製造了黃道遊儀、渾儀、復矩等天文測量儀器。他利用新制成的黃道遊儀測量恆星的赤道座標,發現和漢代的測量結果有很大的變動。英國天文學家哈雷在一千年後(1712年)提出自行運動的觀點。開元十一年(723年),一行主持大規模的全國性天文測量,測量了北到鐵勒(今蒙古國烏蘭巴托西南喀拉和林遺址附近),南到交州(今越南中部地區)共13個地點的日影和北極星高度。其中還測量了河南四個地點的距離。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大地測量,結果推翻了“日影千里差一寸”的傳統説法。根據其測量結果可以計算出地球子午線的長度,開創了科學史上用觀測方法確定子午線長度的先河。 [37-38] 

開元盛世人口

唐朝自武德初至天寶末,其户口與人口比隋朝低,有可能因為法令不行,户口時常有隱漏不報,所以史書記載為虛數,其比實際數據尚少。根據《舊唐書》記載,唐武德元年(618年)有一百八十萬户;唐武德七年(624年)有二百一十九萬户,唐貞觀十三年(639年)三百零四萬户,唐太宗貞觀二十二年(648年)三百六十萬户,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有三百八十萬户,
7000萬人口是唐玄宗統治的天寶(742-755)年間全國人口數。學者們綜合各方面史料推測,公元8世紀中葉,唐朝全國實際人户超過一千三四百萬户,實際人口超過7000萬。 [24] 
據《通典》卷七《食貨》載,唐玄宗天寶十三載(754年),全國有9,069,154户,52,880,488人。 [30] 
杜佑《通典》認為唐朝天寶年間有有大量户口被瞞報,實際當時唐朝有1300至1400萬户。 [31] 
學者們綜合各方面史料分析,公元8世紀中葉,唐朝全國實際人户超過一千三四百萬户,實際人口約8000萬。
歷史學家凍國棟《中國人口史》分析,唐朝天寶十三有約1430萬到1540萬户,約7475萬到8050萬人。 [32] 
當時全國有十五道,秦嶺淮河以北有人口3000萬。人口最多的是河南、河北兩道及淮北地區,這些地區合計人口接近2000萬。首都京兆府長安人口達到196萬,河南府洛陽則有118萬人口。隋唐大運河沿岸的交通樞紐城市魏州也有人口110萬。河東道人口達372萬;關內道有150萬;隴右道人口最少,僅53萬。南方各道中,江南東道人口最多,有661萬。其次為劍南道,有409萬,其中成都府人口就有92萬。江南西道人口亦有372萬,淮南道227萬,嶺南道116萬。人口位居全國之末的是黔中道,僅16萬。 [30] 
8世紀的時候,當時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人口如下:東法蘭克福王國從塞納河到萊茵河之間的人口是200-300萬。而直到16世紀,地中海地區的人口才5000萬至6000萬。北非的人口是300萬。在農業經濟為主的時代,人口就是生產力。唐玄宗時期人口繁盛,反映了當時中國總的經濟實力是獨步於世界民族之林的。

開元盛世民族

唐玄宗時期的周邊少數民族
7世紀前期,吐蕃(今西藏)傑出贊普松贊干布統一了青藏高原,,他仰慕中原文明,幾次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他,文成公主入吐蕃後,帶去了許多先進的技術,增進了漢藏之間友好關係。8世紀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贊普尺帶珠丹。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經成為“和同為一家”了。
回紇 回紇
回紇是今天維吾爾族的祖先。8世紀中期,唐玄宗封回紇首領骨力裴羅為懷仁可汗。後來,回紇改名為“回鶻”。
靺鞨 靺鞨
7世紀末,粟末靺鞨部首領大祚榮統一了周圍各部,建立政權。8世紀前期,唐玄宗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加授渤海都督。從此,粟末靺鞨政權以“渤海”為號。粟末靺鞨有“海東盛國”之稱。唐朝管理東北邊疆的機構是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
南詔 南詔
詔居民是今天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南詔首領皮羅閣統一六詔,唐玄宗封他為雲南王。

開元盛世外交

《唐六典》列舉的開元時期前來朝貢的蕃國數多達70餘國。這些蕃國,從東亞的日本、突厥到東南亞地區的諸國,從今日中國邊疆少數民族政權到中亞、西亞乃至地中海地區的一些國家,都對唐朝中央政府建立了一種朝貢的政治關係。
隋唐時,中日兩國交往密切。貞觀年間,日本有很多遣唐使、留學生和留學僧來唐學習。遣唐使回國後很受重用,他們以唐朝的制度為模式,進行政治改革,還參照漢字創制了日本文字,在社會生活上至今都保留唐朝人的某些風尚。唐朝赴日本的使節和僧人中,最有影響的是鑑真,曾六次東渡日本,在日本傳播唐朝文化。
高昌派遣使節和大批留學生到唐朝學習;高昌商人來中國經商,高昌物產居唐朝進口首位。唐制建立政治制度、採用科舉制選官吏、引入了中國的醫學、天文、歷算等科技成就。
開元時期,長安揚州廣州等城市,雲聚着從海陸絲綢之路來華的胡商蕃客,成為溝通中外經濟、文化與政治聯繫的重要渠道。亞洲各國留學生來華留學,絡繹於途。與李白結下深厚友誼的晁衡,也是一位日本留唐學生。不少外國人在唐玄宗的朝廷任職。唐朝的使臣、僧侶、商人,亦不絕於途。
唐朝有鴻臚寺接待各國使節賓客,在各地設商館招待外商,設互市監、市舶司掌管對外貿易。長安、洛陽、揚州、廣州、蘭州、涼州、敦煌,是唐朝對外貿易的重要城市。長安尤為著名,這裏彙集了各國來賓,許多外商在“西市”經營店鋪,長期居住,國子監接受了眾多外國留學生,留居長安的“胡人”多達4000家~5000家。 [33] 
中國化的佛教——禪宗的真正創建人慧能和尚,在玄宗即位那年圓寂,此後,在玄宗統治的四十多年時間裏,禪宗迅速興起,儒佛道合流成為歷史的潮流,玄宗就曾親自為《孝經》、《老子》、《金剛經》作注。所謂三夷教,即祆教、景教、摩尼教,也在華得到傳播。正是這樣一個開放的社會,使唐朝在社會風氣上顯得雍容大度,李白充滿自信的詩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就是那個時代精神的寫照。

開元盛世後續

但在繁榮強盛的背面,深刻的社會及政治危機也在發展。土地兼併激烈,大量農民逃亡,均田制,府兵制和租庸調製都瀕於崩潰,特別是節度使統轄的軍事力量加強而內地軍備廢馳,導致內輕外重,成為後來安史之亂的伏因。 [34] 

開元盛世評價

唐玄宗前期重用賢臣,勵精圖治,社會經濟繼續發展,出現了封建社會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但在繁榮強盛的背面,深刻的社會及政治危機也在發展。土地兼併激烈,大量農民逃亡,均田制,府兵制和租庸調製都瀕於崩潰,特別是節度使統轄的軍事力量加強而內地軍備廢馳,導致內輕外重,成為後來安史之亂的伏因。 [34] 
杜甫親身經歷了開元盛世,對當時的太平景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官中聖人奏雲門,天下朋友皆膠漆。百餘年間未災變,叔孫禮樂蕭何律。 [35] 
清代史學家趙翼在《唐女禍》中寫道:“開元之治,幾於家給人足,而一楊貴妃足以敗之。”
1300年後,全國六十餘位史學專家雲集西安分析出現盛世的原因,共同認為唐朝的改革和開放是鑄就“開元盛世”最根本原因。
首都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王永平説,如果説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一個樂章,那麼“開元盛世”就是樂章裏的最強音。他認為,“開元盛世”的成功在於改革,改革為“開元盛世”的形成提供了有力保障。唐玄宗即位後,先後任用姚崇、宋璟、張嘉貞、張九齡、韓休等人為相,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等進行一系列改革,使唐王朝走上了盛世之路。
著名經濟史學家、山東大學博士生導師劉玉峯説,“開元盛世”和唐玄宗的輕徭薄賦、均田制、公私兼營山澤之利、基本不徵工商業税等改革政策分不開。可以説改革花開,加上博大的開放胸襟,終於結出了盛世之果。
正是緣於改革與開放,唐朝對文化極為重視和推崇,這也是造成盛世的另一個秘密武器。陝西師大博士生導師王雙懷教授説,唐玄宗當政時,先後註釋儒家經典《孝經》、佛教經典《金剛經》和道教經典《道德經》,並將它們頒行天下。為讓社會大眾更好地學習“三經”、掌握“三經”,日理萬機的帝王唐玄宗還採取了靈活多變的方法,有時解讀經文、註釋掌故,有時分析經義、闡發妙理,娓娓道來,如數家珍,顯示出很高的文化修養,這是一項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文化創舉,也對如今的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

開元盛世相關影視

百家講壇《開元盛世》。 [36] 
參考資料
  • 1.    柴元魁:淺談唐代河北道之轄境  .澎湃.2018-08-08[引用日期2019-07-17]
  • 2.    開元盛世 - 隋唐人物 - 專題  .寧夏在線[引用日期2015-06-12]
  • 3.    傅樂成. 《中國通史· 隋唐五代史·第七章〈唐玄宗的政治與安史之亂〉》 九州出版社. 2009.第79—84頁. ISBN:9787510800603.
  • 4.    《新唐書·禮樂志》:“玄宗既知音律,又酷愛法曲,選坐部伎子弟三百,教於梨園。聲有誤者,帝必覺而正之,號皇帝梨園弟子。”
  • 5.    《資治通鑑·唐紀二十七》:“二月,毀天樞,發匠熔其銅鐵,歷月不盡。先是,韋后亦於天街作石台,高數丈,以頌功德,至是並毀之。”
  • 6.    《資治通鑑·唐紀二十七》:“上以風俗奢靡,秋,七月,乙未,制:“乘輿服御、金銀器玩,宜令有司銷燬,以供軍國之用;其珠玉、錦繡,焚於殿前;后妃以下,皆毋得服珠玉錦繡。”戊戌,敕:“百官所服帶及酒器、馬銜、鐙,三品以上,聽飾以玉,四品以金,五品以銀,自餘皆禁之;婦人服飾從其夫、子。其舊成錦繡,聽染為皂。自今天下更毋得采珠玉,織錦繡等物,違者杖一百,工人減一等。”罷兩京織錦坊。”
  • 7.    《資治通鑑·唐紀二十七》:“開元四年丙辰,公元七一六年,二月癸西,松州都督孫仁獻襲擊吐蕃於城下,大破之。”
  • 8.    《資治通鑑·唐紀·二十八》:“十月辛酉,車駕發東都,百官、貴戚、四夷酋長從行。每置頓,數十里中人畜被野;有司輦載供具之物,數百里不絕。”
  • 9.    唐·蘇頲《廣達樓下夜侍酺宴應制》:“東嶽封回宴洛京,西墉通晚會公卿。樓台絕勝宜春苑, 燈火還同不夜城。正睹人間朝市樂,忽聞天上管絃聲。 酺來萬舞羣臣醉,喜戴千年聖主明。”
  • 10.    《舊唐書·玄宗本紀》:“戊辰,信安王獻奚、契丹之俘,上御應天門受之。”
  • 11.    《唐兩京城坊考·卷五·東京·宮城》:“廣達樓,開元二十四年,明皇在東都,千秋節御廣達樓宴羣臣。武宗時雷震廣達樓。”
  • 12.    《資治通鑑·唐紀·唐紀三十》:“開元二十四年,秋,八月壬子,千秋節,羣臣皆獻寶鏡。張九齡以為以鏡自照見形容,以人自照見吉凶,乃述前世興廢之源,為書五卷,謂之《千秋金鏡錄》,上之;上賜書褒美。”
  • 13.    《資治通鑑·唐紀三十》:“開元二十六年戊寅,公元七三八年……是歲,於西京、東都往來之路,作行宮千餘間。”
  • 14.    《舊唐書·226;卷一百三十八》: 太宗繼明重熙,柔遠能邇,逾大磧通道,北至仙娥,於骨利幹置玄闕州。高宗嗣守丕績,克廣前烈,遣單車齎詔,西越葱山,于波刺斯立疾陵府。中宗復配天之業,不失舊物。睿宗含先天之量,惟新永圖。玄宗以大孝清內,以無為理外,大宛驥錄,歲充內廄,與貳師之窮兵黷武,豈同年哉!
  • 15.    宋巖. 中國歷史上幾個朝代的疆域面積估算. 史學理論研究 (3): 150.
  • 16.    王小甫.唐、吐蕃、大食政治關係史: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208
  • 17.    王小甫.《新羅北界與唐朝遼東》(《史學集刊》):吉林大學,2005
  • 18.    《資治通鑑》:甲子,薛訥與吐蕃戰於武街,大破之。時太僕少卿隴右羣牧使王晙帥所部二千人與訥會擊吐蕃。坌達延將吐蕃十萬屯大來谷,選勇士七百,衣胡服,夜襲之,多置鼓角於其後五里,前軍遇敵大呼,後人鳴鼓角以應之。虜以為大軍至,驚懼,自相殺傷,死者萬計。訥時在武街,去大來谷二十里,虜軍塞其中間;晙復夜出兵襲之,虜大潰,始得與訥軍合。同追奔至洮水,復戰於長城堡,又敗之,前後殺獲數萬人。
  • 19.    《資治通鑑》:拔汗那者,古烏孫也,內附歲久。吐蕃與大食共立阿了達為王,發兵攻之,拔汗那王兵敗,奔安西求救。孝嵩謂都護呂休曰:“不救則無以號令西域。”遂帥旁側戎落兵萬餘人,出龜茲西數千裏,下數百城,長驅而進。是月,攻阿了達於連城。孝嵩自擐甲督士卒急攻,自巳至酉,屠其三城,俘斬千餘級,阿了達與數騎逃入山谷。孝嵩傳檄諸國,威振西域,大食、康居、大宛、賓等八國皆遣使請降。勒石紀功而還。
  • 20.    《資治通鑑》:癸未,吐蕃圍小勃律王沒謹忙,謹忙求救於北庭節度使張嵩曰:“勃律,唐之西門,勃律亡則西域皆為吐蕃矣。”嵩乃遣疏勒副使張思禮將蕃、漢步騎四千人救之,晝夜倍道,與謹忙合擊吐蕃,大破之,斬獲數萬。自是累歲吐蕃不敢犯邊。
  • 21.    《資治通鑑》:秋,七月,吐蕃大將悉末朗寇瓜州,都督張守珪擊走之。乙巳,河西節度使蕭嵩、隴右節度使張忠亮大破吐蕃於渴波谷;忠亮追之,拔其大莫門城,擒獲甚眾,焚其駱駝橋而還。 辛卯,左金吾將軍杜賓客破吐蕃於祁連城下。時吐蕃復入寇,蕭嵩遣賓客將強弩四千擊之。戰自辰至暮,吐蕃大潰,獲其大將一人;虜散走投山,哭聲四合。
  • 22.    《資治通鑑》:三月,瓜州都督張守珪、沙州刺史賈師順擊吐蕃大同軍,大破之。 甲寅,朔方節度使信安王攻吐蕃石堡城,拔之。初,吐蕃陷石堡城,留兵據之,侵擾河右,上命與河西、隴右同議攻取。諸將鹹以為石堡據險而道遠,攻之不克,將無以自還,且宜按兵觀釁。不聽,引兵深入,急攻拔之,乃分兵據守要害,令虜不得前。自是河隴諸軍遊弈,拓境千餘里。上聞,大悦,更命石堡城曰振武軍。
  • 23.    《資治通鑑》:冬,十月,遣其大臣論名悉獵隨惟明入貢,表稱:“甥世尚公主,義同一家。中間張玄表等先興兵寇鈔,遂使二境交惡。甥深識尊卑,安敢失禮!正為邊將交構,致獲罪於舅;屢遣使者入朝,皆為邊將所遏。今蒙遠降使臣,來視公主,甥不勝喜荷。倘使復修舊好,死無所恨!”自是吐蕃復款附。
  • 24.    開元盛世  .中國網[引用日期2015-05-18]
  • 25.    《唐會要》,卷39第702頁;《舊唐書》,卷50第2149頁;《通典》,卷165第871頁;《冊府元龜》,卷612第10—11頁。關於睿宗時期編訂法典的情況,見仁井田升:《唐令拾遺》(東京,1933年),第17頁以後的導言;滋賀秀三:《關於漢唐間法典的一些考證》,載《東方學》,17(1958年),第27—43頁。
  • 26.    《唐會要》,卷39第703頁;《唐六典》,卷6第18頁;《舊唐書》,卷50第2138、2149—2150頁;《新唐書》,卷56第1413頁;《通典》,卷165第871頁;《冊府元龜》,卷612第12頁。
  • 27.    《新唐書》卷五十七《藝文志一》
  • 28.    《唐會要·卷35·學校》
  • 29.    《舊唐書·卷九·玄宗本紀下》
  • 30.    范文瀾:《中國通史·第二章 封建經濟繁榮疆域大擴張時期——唐》,第3頁。
  • 31.    《通典》:“所在隱漏之甚也……大唐百三十餘年中,雖時起兵戎,都不至減耗,而浮浪日眾,版圖不收。若比量漢時,實合有加數,約計天下人户少猶可有千三四百萬矣。”
  • 32.    凍國棟.《中國人口史·第二卷·隋唐五代時期》: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182頁
  • 33.    劍橋中國隋唐史·李林甫的掌權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06-09]
  • 34.    開元之治  .中華網軍事[引用日期2015-06-12]
  • 35.    從開元盛世到安史之亂  .語文資源網[引用日期2015-06-12]
  • 36.    百家講壇《開元盛世[上部]》  .央視網[引用日期2016-12-06]
  • 37.    《新唐書》
  • 38.    《舊唐書》
  • 39.    趙德馨 主編.中國經濟史辭典.武漢:湖北辭書出版社,1990年:168-169
  • 40.    國學原典·史部·二十四史系列·舊唐書·卷九十二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1-08-23]
  • 41.    食封制  .中國會計網.2018-11-19[引用日期2021-08-23]
  • 42.    《舊唐書 卷八》:八月丁亥,上御花萼樓,以千秋節百官 獻賀,賜四品已上金鏡、珠囊、縑彩,賜五品已下束帛有差。上賦八韻詩,又制 《秋景詩》。
  • 43.    隋唐時期  .陝西省地方誌辦公室[引用日期2023-09-22]
  • 44.    《資治通鑑 唐紀 二十七》:戊申,禁百官家毋得與僧、尼、道士往還。壬子,禁人間鑄佛、寫經。
  • 45.    《資治通鑑 唐紀 二十七》:宋王成器等請獻興慶坊宅為離宮;甲寅,制許之,始作興慶宮,仍各賜成器等宅,環於宮側。又於宮西南置樓,題其西曰“花萼相輝之樓”,南曰“勤政務本之樓”。上或登樓,聞王奏樂,則召升樓同宴,或幸其所居盡歡,賞賚優渥。
  • 46.    《新唐書 卷五》:宴京師侍老於含元殿庭,賜九十以上幾、杖,八十以上鳩杖,婦人亦如之,賜於其家。
  • 47.    《舊唐書 卷八》:冬十月戊午,至自温泉。薛訥破吐蕃於渭州西界武階驛, 斬首一萬七十級,馬七萬七匹,牛羊四萬頭。
  • 48.    《舊唐書 卷八》:癸酉,突厥可汗默啜為九姓拔曳固所殺, 斬其首送於京師。默啜兄子小殺繼立為可汗。是夏,山東、河南、河北蝗蟲大起, 遣使分捕而瘞之。其回紇、同羅、、勃曳固、僕固五部落來附,於大武軍北安置。
  • 49.    《新唐書 志三十七》:六年,乾元院更號麗正脩書院,置使及檢校官,改 脩書官為麗正殿直學士。
  • 50.    《新唐書·卷一百三十三·列傳第五十八》:開元五年,大破吐蕃,獻俘京師。
  • 51.    《舊唐書·卷一百三·列傳第五十三》:六年,知運又率兵入討吐蕃,賊徒無備,遂掩至九曲,獲鎖及甲馬耗牛等數萬計。
  • 52.    《舊唐書 卷八》:己酉,王晙破蘭池州叛胡,殺三萬五千騎。
  • 53.    《資治通鑑 唐紀 二十八》:秋,七月,己酉,王晙大破康待賓,生擒之,殺叛胡萬五千人。辛酉,集四夷酋長,腰斬康待賓於西市。
  • 54.    《資治通鑑 唐紀 二十八》安南賊帥梅叔焉等攻圍州縣,遣驃騎將軍兼內侍楊思勖討之。思勖募羣蠻子弟,得兵十餘萬,襲擊,大破之,斬叔焉,積屍為京觀而還。
  • 55.    《資治通鑑 唐紀 二十八》: 癸未,吐蕃圍小勃律王沒謹忙,謹忙求救於北庭節度使張嵩曰:“勃律,唐之西門,勃律亡則西域皆為吐蕃矣。”嵩乃遣疏勒副使張思禮將蕃、漢步騎四千人救之,晝夜倍道,與謹忙合擊吐蕃,大破之,斬獲數萬。自是累歲吐蕃不敢犯邊。
  • 56.    《資治通鑑 唐紀 二十八》: 奚州蠻覃行璋反。以監門衞大將軍楊思勖為黔中道招討使,將兵擊之。癸亥,思勖生擒行璋,斬首三萬級而歸。
  • 57.    《資治通鑑 唐紀 二十九》: 楊思勖討陳行範,至瀧州,破之,擒何遊魯、馮璘。行範逃於雲際、盤遼二洞,思勖追捕,竟生擒,斬之,凡斬首六萬。思勖為人嚴,偏裨白事者不敢仰視,故用兵所向有功。然性忍酷,所得俘虜,或生剝面皮,或以刀剺髮際,掣去頭皮;蠻夷憚之。
  • 58.    《資治通鑑 唐紀 二十九》:開元十七年己巳,公元七二九年   春,二月,丁卯,巂州都督張守素破西南蠻,拔昆明及鹽城,殺獲萬人。   三月,瓜州都督張守珪、沙州刺史賈師順擊吐蕃大同軍,大破之。   甲寅,朔方節度使信安王禕攻吐蕃石堡城,拔之。初,吐蕃陷石堡城,留兵據之,侵擾河右。上命禕與河西、隴右同議攻取。諸將鹹以為石堡據險而道遠,攻之不克,將無以自還,且宜按兵觀釁。禕不聽,引兵深入,急攻拔之,仍分兵據守要害,令虜不得前。自是河隴諸軍遊弈,拓境千餘裏。上聞,大悦,更命石堡城曰振武軍。
  • 59.    《資治通鑑 唐紀 二十九》:八月,癸亥,上以生日宴百官於花萼樓下。左丞相乾曜、右丞相説帥百官上表,請以每歲八月五日為千秋節,佈於天下,鹹令宴樂。尋又移社就千秋節。
  • 60.    《資治通鑑 唐紀 二十九》:突騎施遣使入貢,上宴之於丹鳳樓,突厥使者預焉。二使爭長,突厥曰:“突騎施小國,本突厥之臣,不可居我上。”突騎施曰:“今日之宴,為我設也,我不可以居其下。”上乃命設東、西幕,突厥在東,突騎施在西。
  • 61.    《舊唐書 卷八》:遣範安及於長安 廣花萼樓,築夾城至芙蓉園。
  • 62.    《舊唐書 卷九》:三月乙卯,河西節度使崔希逸自涼州南率眾入吐蕃界二千餘里。
  • 63.    《舊唐書 卷九》:鄯州都督杜希望 又攻拔新羅城,制以其城為威戎軍。
  • 64.    《舊唐書 卷九》:蓋嘉運大破 突騎施之眾,擒其王吐火仙,送於京師。
  • 65.    《資治通鑑 唐紀 三十》:上種麥於苑中,帥太子以來親往芟之,謂曰:“此所以薦宗廟,故不敢不親,且欲使汝曹知稼穡艱難耳。”又遍以賜侍臣曰:“比遣人視田中稼,多不得實,故自種以觀之。”   六月,壬辰,幽州節度使張守珪大破契丹,遣使獻捷。
  • 66.    《舊唐書 卷八》:。十二月戊子朔,日有蝕之。乙巳,幽州長史張守珪發 兵討契丹,斬其王屈烈及其大臣可突幹於陣,傳首東都,餘叛奚皆散走山谷。
  • 67.    《資治通鑑 唐紀三十》: 先是,西北邊數十州多宿重兵,地租營田皆不以贍,始用和糴之法。有彭果者,因牛仙客獻策,請行糴法於關中。戊子,敕以歲稔穀賤傷農,命增時價什二三,和糴東、西畿粟各數百萬斛,停今年江、淮所運租。自是關中蓄積羨溢,車駕不復幸東都矣。癸巳,敕河南、北租應輸含嘉、太原倉者,皆留輸本州。
  • 68.    《資治通鑑 唐紀 三十》:是歲,命將作大匠康愆素之東都毀明堂。愆素上言:“毀之勞人,請去上層,卑於舊九十五尺,仍舊為乾元殿。”從之。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