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閉門不納

鎖定
閉門不納是漢語成語,拼音:bì mén bù nà,意思是關上門不讓人進來。 [1] 
中文名
閉門不納
拼    音
bì mén bù nà
出    處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
作    者
孟子

閉門不納釋義

關上門不讓人進來。 [5] 

閉門不納出處

明·餘繼登典故紀聞》卷十四:“欲入城則閉門不納,將入山則又與賊遇。” [5] 

閉門不納例句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一回: 閉門不納的魯男子。 [5] 
清 林則徐 《札新安縣將澳門廳繳回諭帖轉給義律》:“經該丞專遣引水 鄧成兆 送往 義律 寓所, 義律 閉門不納,隨即於十五日潛逃出 澳 。” [6] 

閉門不納成語資料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孟子曰:“古者不為臣不見。段幹木逾垣而闢之,泄柳閉門而不內,是皆已甚。”
內:(nà納)《禮記·月令》:“無不務內。”《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趙不內。”《史記·項羽本紀》:“欲止不內。”《説文》:“內,入也。自外而入也。”這裏用為接納之意。
譯文:孟子説:“古時候的慣例,不是諸侯的臣子就不去參見。段幹木翻牆逃避魏文侯,泄柳關門不接待魯穆公,都太過分了。”

閉門不納成語用法

作謂語;指關上門不讓人進來
【成語結構】 偏正式成語 [2] 

閉門不納成語辨析

【使用程度】 一般成語
【感情色彩】 中性成語
【產生年代】 古代成語 [3] 

閉門不納英語翻譯

【英語翻譯】 lock oneself up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