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閃電燭光魚

鎖定
閃電燭光魚(學名:Polyipnus sterope)為輻鰭魚綱褶胸魚科燭光魚屬的魚類。分佈於西北太平洋區的日本及台灣島等海域。體長可達5.3釐米,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150-280米,夜間會進行垂直性洄游,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日本。
中文學名
閃電燭光魚
拉丁學名
Polyipnus sterope
動物界
硬骨魚綱
巨口魚目
褶胸魚科
燭光魚屬
命名者及年代
Jordan et Starks, 1904

閃電燭光魚物種分類

硬骨魚綱 Osteichthyes 巨口魚目 Stomiiformes 褶胸魚科 Sternoptychidae 燭光魚屬 Polyipnus

閃電燭光魚形態特徵

腹部發光器、腹臀發光器的鱗片有小棘。脊椎骨32。側色素條短併為三角形,從背緣逐漸延長變細並且延長至接近側中線但不超過。尾柄寬,尾柄寬約和尾柄長相等,尾柄逐漸地往尾柄基部變細。三個後顳骨棘:背棘最長(8.5-8.8% SL),中棘最短,中棘和腹棘皆小於或等於1/2背棘。臀鰭支鰭骨棘消失。尾下發光器緊密。腹上發光器呈向後傾斜的一直線。臀上發光器呈向後傾之一直線。尾下發光器並無延伸的凸緣超過腹部邊緣。臀尾發光器的鱗片皆無棘。體長可達5.3釐米。

閃電燭光魚生活習性

閃電燭光魚為深海魚類,棲息深度150-280米,夜間會進行垂直性洄游。

閃電燭光魚種羣分佈

分佈於西北太平洋區(東海及南海)的日本及台灣島等海域。 [1] 

閃電燭光魚瀕危物種

中國物種紅色名錄評估等級:易危 VU A2d+4d
依據標準:本種種的數量原本較少,過度捕撈,資源破壞,致使其數量下降;根據估計,本種過去10年逐年減少,種羣數至少減少30%,其減少原因可能還未終止,且將繼續下去。

閃電燭光魚漁業方法

一般以底拖網捕獲,不具食用經濟價值,通常做為下雜魚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