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門隅地區

鎖定
門隅地區:介於珞隅(珞瑜地區)—朱隅(主隅不丹)之間,也稱門域(珞瑜也稱珞域),是門巴族主要聚居地,屬中國藏南地區,在山南地區南部,東方以西巴霞曲與珞隅分界。歷史上,門隅(yu)、珞隅(luoyu)、察隅是中國藏南三隅(朱隅是噶舉派政權,因和碩特汗國推翻藏巴汗政權、建立格魯派 政權而導致朱隅建立自己的王國)。門巴在藏語是門隅人,在門巴族裏是醫生(盛行原始巫醫)。
舊時有北部門隅32錯(相當於鄉),分為兩個板塊,勒布溝四錯歸錯那宗(錯那市)管轄,其它的歸達旺寺管轄。大部分區域為印度侵佔即達旺地區,小部分在中國控制區(勒布溝)。南部是德讓宗和打攏宗。“中不邊界爭議”的主要地塊墨拉薩丁就屬於達旺宗和打攏宗。
門隅北部最高處4000米,南部海拔僅500米左右:北部河谷較開闊,包括勒布溝達旺的廣大地區,有娘江曲達旺曲(河谷有著名的達旺寺)流經,是主要農業區南部德讓宗和打攏宗。門隅又可分東西:以達旺西邊的靜東山為界,西門隅是達巴、邦欽、勒布,東門隅有尼瑪措三地、淑、絳達、僧格宗、牛瑪董、章瑪水域、絨囊等。
印度1987年在藏南和部分阿薩姆地帶成立了所謂的“阿魯納恰爾邦”。
門隅區域,中國只控制勒布溝
詳細介紹可看唯一專著《隱秘樂園門隅--門隅的歷史法律地位》。
中文名
門隅
所屬區域
中國西藏自治區
面    積
三萬多或四萬平方公里
氣    候
熱帶和亞熱帶氣候
行政區1
32錯(鄉),勒布溝有四錯
行政區2
門隅的大部分構成達旺地區

門隅地區含義

漢語音譯為隅或域等的“yu”是藏語 “區域、地方”(珞隅藏語是南方區域,察隅即雜隅是多種人雜居之地)。
門巴在藏語是門隅人,可是,門隅何以稱“門”?門巴族語言裏,此讀音是表示“醫”,稱醫生為門巴,稱解放軍醫生為金珠門巴(一些語詞是用藏語)。門巴族盛行原始巫醫,生病靠法師(巫師)唸咒,現代醫學經過長期的良好表現才使墨脱縣門巴族接受。門巴族在不丹的人口也少,歷史上是特殊人羣,離開不丹向東方發展,排龍鄉扎曲村的門巴人就説祖先離開不丹幾百年了。
門隅處於喜馬拉雅山脈南麓,歷史上被視為神秘的地方,藏語稱“白隅吉莫郡”,意為“隱藏的樂園”。

門隅地區歷史沿革

門隅地區歷史變遷

古代時期
門隅 門隅
藏文史籍《紅史》記載,早在松贊干布時代,“南自珞與門……均置於吐蕃統治之下”。吐蕃王朝的疆界就包括門隅地區,門巴族即是吐蕃王朝的屬民。
13世紀,錯那以南的門隅作為西藏的一部分納入中國版圖
17世紀,藏傳佛教格魯派興起,五世達賴喇嘛在門隅設立宗康(宗本衙門),開始了政教合一的統治。此後,西藏地方政府陸續按照西藏的行政區劃制度,把門隅地區劃分為32個“錯”或“定”(相當於區一級政權)。
19世紀,清朝和西藏地方政府在門隅首府達旺建立了全區性行政委員會和“達旺細哲”及非常設行政會議達旺住哲”,負責處理重大的行政、宗教、邊境事務。西藏地方政府每年派專人到門隅地區徵收徵購大米,並專管鹽米等經濟貿易。
反擊英軍
19世紀到20世紀初,英國勢力不斷侵犯中國西南邊疆。1914年英國在西姆拉會議期間,炮製了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企圖將門隅、珞瑜地區和察隅等9萬平方千米中國領土劃歸英屬印度
1944年,英帝國主義武裝入侵達旺地區,門巴族、藏族人民共同起來反對,達旺住哲多次向英帝國主義提出抗議,達旺的僧侶、羣眾在英軍營前示威。
藏南9萬領土中,約4萬領土屬於熱帶、亞熱帶氣候,年降水量高達2000毫米,氣候類似海南,聯合國已將其列為世界自然遺產
望友好
1951-1952年為什麼不進駐門隅?據當時珞瑜工作組組長連有祥回憶,是麥克馬洪線的影響及照顧當時的中印關係。歷史背景:當時印度是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所以當時説中印是兄弟關係,在當時中國高層心目裏地位很高,加之印度地圖上當時標註麥線以南是未確定區域,中國不想影響彼此關係,想將來把麥線以南作為談判對象,不去進駐,而中國在印度的地位不同,尼赫魯早期的書《印度的發現》裏就有“大印度聯邦”夢想(民族擴張主義或新帝國主義),把緬甸和一些中國領土等等劃入他的夢想(相反中國當時的理想是國際主義,《國際歌》裏“英特納雄耐爾”即international即國際),彼此在對方心目裏的地位不對等,一個把對方看作兄弟和在第三世界的重要依靠,一個把對方作為擴張對象(兩種浪漫主義的指向也不同)。
尼赫魯認為中國軟弱可欺,因為印度1947年獨立而新中國1949年成立,新中國成立後沒有與印度談判藏南,印度誤以為有機可乘。1951年,開始進一步進駐藏南(1947年珞隅地區墨脱宗的達崗錯以南地方即被印方侵佔)。1952年中國只進駐珞隅白馬崗,導致印度誤以為中國軟弱而於1953年大規模搶佔門隅、珞隅、察隅。中國當時渴望與印度友好,最高領導明確告訴尼赫魯説中國的重點在東南方,不可能把西南方作為重點,而尼赫魯長期誤以為中國經朝鮮戰爭、與世界諸大國為敵而軟弱可欺,對於認為中國領導的交心之談,不作為友誼,而作為軟弱可欺。
1962年中印戰爭時期打到南部,後來回到1959年線並單方面後退10公里,以希望避免衝突。當時中國還不瞭解他這種大印度主義夢想,所以1962年戰爭之前中國領導説“想了十天十夜,總想不通尼赫魯為什麼要來搞我們“。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尼赫魯侵佔中國,並且不同意談判(印度從來沒有管理過中國境內的阿克賽欽卻憑一個英國人的霸佔夢想而欲獲得,其浪漫型擴張主義極其超越常識),尼赫魯墓碑上居然有這麼一句:“他死於對中國侵略的悲憤”。有的印度人倒打一耙,給予歷史以奇觀。
現狀
印度正在向適宜開發的地帶加速移民,建設軍事設施、機場;探礦,據説已探察出了油氣資源

門隅地區史籍記載

門隅 門隅
藏文史籍《紅史》記載,早在松贊干布時代,“南自珞與門……均置於吐蕃統治之下”.吐蕃王朝的疆界就包括門隅地區,門巴族即是吐蕃王朝的屬民.13世紀,錯那以南的門隅作為西藏的一部分納入中國版圖.17世紀,藏傳佛教格魯派興起,五世達賴喇嘛在門隅設立宗康(宗本衙門),開始了政教合一的統治.此後,西藏地方政府陸續按照西藏的行政區劃制度,把門隅地區劃分為32個“錯”或“定”(相當於區一級政權).19世紀,清朝和西藏地方政府在門隅首府達旺建立了全區性行政委員會和“達旺細哲”及非常設行政會議“達旺住哲”,負責處理重大的行政、宗教、邊境事務.西藏地方政府每年派專人到門隅地區徵收徵購大米,並專管鹽米等經濟貿易.19世紀到20世紀初,英國勢力不斷侵犯中國西南邊疆.1914年英國在西姆拉會議期間,炮製了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企圖將門隅、珞瑜地區和察隅等9萬平方千米的中國領土劃歸英屬印度.1944年英帝國主義武裝入侵達旺地區,門巴族、藏族人民共同起來反對,達旺住哲多次向英帝國主義提出抗議,達旺的僧侶、羣眾在英軍營前示威.

門隅地區地理環境

門隅 門隅
世界第一大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出口門隅地區的地形狹窄,有由北流向南的聶香河,由東流向西的章瑪河(又叫達旺河),由西流向東的章囊河,由北流向南的絨囊河。江河縱橫,四季如春,氣候温和,物產豐富。門隅、珞渝作為世界第一大峽谷的出口聞名於世,門隅地區面積約1萬平方公里,這裏處於喜馬拉雅山脈南麓,歷史上被視為神秘的地方,藏語稱“白隅吉莫郡”,意為“隱藏的樂園”。
門隅 門隅
門隅的地勢北高南低,北部最高處可達海拔4000米,而南部海拔高度僅500米左右。北部河谷比較開闊,包括勒布至達旺的廣大地區,有娘母曲江、達旺曲江兩條河流經此地,是主要農業區,著名的達旺寺就坐落在北部達旺河谷地帶。達旺是門隅宗教、文化中心,氣候温和、景色優美、物產豐富,被門巴族譽為美麗的“松耳石盤子”。北部高原邊緣,猶如一道天然屏障,將來自南方的温濕氣流阻擋在峽谷之中,形成了以波拉山口為界的南北迥異的氣候。隆冬時節,高原上已是冰天雪地、寒風凜冽,而河谷地帶仍是山青水碧、春意盎然。門隅北部全年氣候温和,雨量充足,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屬山地温帶氣候
門隅地區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藏南地區,位於山南地區南部,喜馬拉雅山東南。現被印度非法侵佔。印度並在1987年在該地一帶成立了非法的“阿魯納恰爾邦”,少部分在中國控制區的勒布溝勒鄉新村及其以北)。
歷史上,門隅地區、珞隅(珞瑜地區)、察隅地區是東西相連的不同區域(珞瑜居門隅—察隅之間)。東方以西巴霞曲與珞隅分界。
詳細介紹可看唯一專著、西藏社科院院長所寫《隱秘樂園門隅--門隅的歷史法律地位》。
該地是我國少數民族門巴族的主要聚居地,後來一部分遷移到白馬崗即珞隅地區東北部.。
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藏南地區、山南地區南部、喜馬拉雅山東南,這裏處於喜馬拉雅山脈南麓,歷史上被視為神秘的地方,藏語稱“白隅吉莫郡”,意為“隱藏的樂園”。門隅的地勢北高南低,北部最高處可達海拔4000米,而南部海拔高度僅500米左右。北部河谷比較開闊,包括勒布至達旺的廣大地區,有娘母曲江、達旺曲江兩條河流經此地,是主要農業區,著名的達旺寺就坐落在北部達旺河谷地帶。

門隅地區氣候概況

門隅 門隅
門隅南部包括申隔宗德讓宗打隴宗,卡門河的支流比瓊河、登卡河流經此地。這裏夏季炎熱潮濕,蚊蚋叢生;冬季無霜冰,最低氣温在10℃左右,屬熱帶和亞熱帶氣候。印佔區河谷地帶屬亞熱帶和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温在20℃以上,年降水量高達2000毫米左右,夏季很少有晴朗無雨的天氣。由於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氣候條件,資源和物產十分豐富。森林覆蓋率高達70%,珍稀動植物眾多,原始風貌猶存,生態自成體系,僅高等植物就有3000餘種,其中珍稀植物10餘類。色彩斑斕的植物王國為各類野生動物繁衍生息提供了天然條件。已發現野生動物數百種,此外還有千餘種昆蟲水能資源也很豐富,約有7000萬千瓦以上,僅墨脱境內(含有印佔區)就佔我國水電資源的十分之一。

門隅地區自然資源

門隅 門隅
珞渝地區約6萬平方公里,被譽為世界上第二個“亞馬遜叢林”,世界上僅存的未被開發的處女地之一。資源豐富,從北到南森林密佈。北部多松、柏、樺、杉、青和稱巴樹。其中稱巴樹木質堅硬細密,有花紋,略散馨香,是寺院雕刻印經版的絕好原料。南部多經濟林木,如樹、樹、梧桐橡膠茶樹樹、棕櫚等。竹林覆蓋全境。果木也十分豐富,如芭蕉柑桔、核桃及多種時令水果。藥材種類也很多,從高海拔地區的雪蓮、蟲草、三七、天麻、仙鶴草、蛇根草、靈芝、貝母,到低海拔地區的沉香、苦、丁香、水楊梅五味子等都有生長。在這裏被列為國家珍稀保護植物的有10餘種。熱帶密林中,大象、虎、豹、熊、犀牛、黑狐、小熊貓獼猴、獐、鹿、豺等出沒無常;孔雀天鵝鸚鵡八哥野雞杜鵑等隨處可見。
境內的礦產資源還是未普查的處女地,僅裸露地表已被發現的就有鐵、雲母皂石等,此外,印度還在我被佔領土上發現了油氣層

門隅地區行政區劃

門隅地區東西兩塊

門隅地區可分為東西兩塊。以達旺西邊的靜東山為界,西邊是達巴、邦欽、勒布,叫西門隅。
東門隅有尼瑪措三地、淑、絳達、僧格宗、牛瑪董、章瑪水域、絨囊等,叫做東門隅。該地是我國少數民族門巴族的主要聚居地。印度並在1987年在該地一帶成立了非法的“阿魯納恰爾邦”。
舊時有門隅32錯(相當於鄉),分為兩個板塊,勒布溝四錯歸錯那宗(錯那市)管轄,其它的歸達旺寺管轄。大部分區域為印度侵佔即達旺地區,小部分在中國控制區(勒布溝勒鄉新村及其以北)。
舊時有門隅北部32錯(相當於鄉),分兩塊:勒布溝四錯歸屬於錯那宗(錯那市)管轄,其它的歸達旺寺管轄即達旺地區。南部是德讓宗和打攏宗。包括西南部不丹境內的墨拉薩丁

門隅地區達旺宗轄區

佔主要區域。是達旺宗,由達旺寺管轄。

門隅地區錯那宗轄區

管轄勒布溝四錯。
行政區劃 行政區劃
錯那宗本(縣長),可以委派門隅部分地區的楚巴(税官)。楚巴直接向宗本負責。楚巴不僅收税,還有行政和司法的職能。楚巴實際上成了宗本的代理人,楚卡(收税處)就是宗政府的派出機構,在基層政治結構中具有重要地位。
門隅各措(定)沒有措本的設置,各措有一至二名“根保(Kenpo)”(有的地方叫提根)。根保要聽命宗本和楚巴的差遣,傳達農奴主的旨意,推派差賦和烏拉,調解民事糾紛和處理村內行政事務。根保3年一任,一般是在上年歲的差巴中輪流擔任。根保之下,設一“格米”,為根保幹一些送信跑腿方面的雜務,由差巴輪流擔任,經常輪換。
西藏地方政府通過各級行政機構,在門巴族地區清查户籍,支派烏拉,徵收賦税,行使司法權力。
門隅 門隅
門巴族以村落為單位聚居,在一個村落內包含有若干父系家庭。早期的氏族血緣紐帶已經破裂,地緣關係代替了血緣關係成為政治和經濟基礎,門巴族的村社公有制就是在地緣關係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門巴族村社有明確的地域界限,村社與村社之間通常是以山脊、河流、溪澗為標誌,彼此不可隨意侵越。村社佔據的地域稱“基薩”,意為“公地”,在村社基薩範圍內的土地、草場、山林和荒地歸村社公有,村社內的個體家庭只有使用權和使用繼承權,沒有買賣權。絕嗣者的土地仍歸還村社公有。 封建農奴制確立以後,由於整個門隅和墨脱歸屬不同領主所有,原先分配給村社成員的土地、草場等也隨之成為領主的份地,收入不再完全歸村社成員所有,大部分以支付差賦等形式被領主無償佔有。
每一個村社組織都有一個村社長,門隅門巴族稱之為“格瓊”,墨脱門巴族稱之為“學本”。村社長由全體成員民主推舉產生,一般是推舉辦事公道、能説善辯、在羣眾中有威信的人擔任,任期一年。格瓊和學本沒有特權,沒有薪俸,平時同村社成員一樣地參加勞動,一樣地交納差賦勞役,是村社平等的一員。
在門巴族地區實施封建農奴制統治以前,村社長替代了氏族頭人而行使地緣公社頭人的職責,主要任務是組織和主持村社的生產、分配,協調村社內部事務,執行習慣法,代表村社對外聯絡與談判等。待到實施封建農奴制統治以後,複合的社會形態,又使村社長增加了負責傳達官家領主等指令,組織交納差賦勞役等任務。

門隅地區德讓宗

南部是德讓宗

門隅地區打攏宗

最南部是打攏宗,“中不邊界爭議”的主要地塊墨拉薩丁就屬於達旺宗和打攏宗。

門隅地區門巴幾部

“門巴”,原是藏族對他們的稱呼,意為住在門隅的人。
西藏邊緣地區有很多廣義藏族(普日)部落是由於長期的割據而跟其他藏人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一些專家給'‘西藏“和"藏族"在概念上進行了限制,因此發生門巴、洛巴、僜巴、夏巴(夏爾巴人)、普米族、白馬等是不是普日(廣義藏族)的問題。
同樣,南方的水族本來是漢族的一支,後來在百越區生活而獲得一些特徵,被劃定為新的小民族。獨旅族也是類似區別的。
門隅是門巴族的發祥地。
門巴人傳統上居住在藏南的門隅地區(錯那市)。但也有少部分門巴逐漸東遷到珞瑜地區,包括現印佔區的西帝杭縣和上帝杭縣(屬於我國地圖上墨脱縣印佔區)。墨脱印佔區的門巴族,被印度單獨劃分為一個“在冊部落”,叫做緬巴(Memba)。
門巴的一個部落,人口3500,定居在圍繞墨脱印佔區都登(Tuting)和更仁(Geling),在雅魯藏布附近的上帝杭區,離西藏墨脱縣邊境很近的印度偽“阿魯納恰爾邦”。另外,一個更龐大的門巴人口部落可以在永嘉普(Yargab,藏族人叫做巴加西仁)山谷中Mechuka(梅楚卡,在西帝杭區)和馬尼崗附近找到,那裏的人口是大約4000到5000。其餘門巴人定居在西藏墨脱縣。宗教生活方面,門巴人,圍繞Mechuka(梅楚卡)寺,類似西卡門縣的門巴和達旺的門巴人。當地族譜提示,他們來自達旺並且定居在該地區已經幾個世紀。
門巴是農學家,諳熟梯田,種植經濟作物和作物,如水稻,玉米,穀子,馬鈴薯,穀物和水稻。煮熟的大米和小米麪粉是他們的主食。
在每一個村,水車安裝,下降了15到20英尺,水是急於通過以下連接到磨牀磨軸的旋轉刀片的槽木通道。他們的家,屬於最喜歡藏傳佛教的其他部落,是由石材和木材製作,這房子是建在地面之上,地板和牆壁是由木板製成。不過,波紋鋁已經取代了木材,用作屋頂(aroofing)材料。
墨脱門巴人遵循藏傳佛教寧瑪巴教派, 有他們自己的的教義,Hikor,這是來自西藏的教義。在每一個村莊,有一個小寺的佛教喇嘛主持。作為虔誠的佛教徒,他們遵循着複雜細節的佛教法會,懸掛在至少一個佛教祈禱標誌或一個字符串,在每家每户門前的小佛教的經幡儀式。門巴人慶祝的節日,包括藏曆新年(羅皇節)和Choskar(曲科節)。奇怪的是Mechukha(梅楚卡)的門巴人民早於其他地區一個月來慶祝羅皇節。
不丹倉洛門巴語與藏南印佔區西卡門縣卡拉克唐( Kalaktang)的門巴語以及我國實控區墨脱縣的絕大部分門巴(墨脱倉洛門巴)非常相似。估計都是一個祖宗。
如果不計算不丹的倉洛人,全世界有各類門巴人大約8萬多人;如果把不丹的倉洛人也計算在內,那麼,門巴人大約有70多萬人。 倉洛人是分佈在中國墨脱、不丹東部的民族(來自緬甸阿薩姆的黃種人與阿洛人混合的後人?)
倉洛人佔不丹人口的45%。在中國,他們被歸為門巴族,在不丹,他們被歸為主體民族主巴族的一個支系(另一個支系為阿洛族,古藏人的一個支系)。在50年代中國大陸進行民族識別工作時,在中國的倉洛人自稱主巴又自稱門巴,最終為與錯那門巴族統一,稱為門巴。
他們説倉洛語,信仰寧瑪派藏傳佛教,靠近孟加拉邊界倉洛人的信仰萬物有靈。
孟加拉國邊境的倉洛人也叫做林布人,人口僅200人左右。

門隅地區風景名勝

勒布溝風景
勒布溝風景區位於錯那市的西南40km左右的喜馬拉雅山南側娘江曲谷地,此地河谷為峽谷間窄谷,兩側谷坡陡峻,峯巒重疊,地勢險要,氣勢壯觀。
門隅 門隅
河流水清流急,支溝常有急流瀑布。由於受印度洋暖温氣流的影響,亞熱帶山地半濕潤、濕潤氣候,氣候温暖、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植物茂盛,森林較豐富。在南緣海拔1000m以下,發育着熱帶常綠雨林和半常綠雨林。但這裏的森林由於人為破壞,只在局部山坡和溝谷內殘存有熱帶的常綠樹木和旱季落葉的樹木組成的半常綠雨林。海拔1800m以下含有較多的熱帶成分,以上為常綠櫟類佔優勢,常混有較多的落葉闊葉成分。海拔2600-3400m之間為針葉、闊葉混交林帶,以雲南鐵杉高山櫟為主。海拔3400~4100m為喜馬拉雅冷杉林和林芝雲杉亞高山針葉林帶。茂盛的森林,藴藏着極為豐富的林下資源,有黃連、天麻等藥材較豐富和孟加拉虎金錢豹雪豹小熊貓藏野驢野牛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獼猴、棕熊子、四不像黑熊禿鷲藏雪雞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等野生動物繁多。堪稱天然藥材寶庫和野生動物樂園,造就了各種旅遊資源。雖然多年來森林採伐森林生態系統已遭受不同程度的人為破環,但比較西部亞東——吉隆河谷相對破環較少,基本保持了較好的原始性。
2014年時,勒布溝已經出了50多名大中專畢業生,這些有知識有文化的年輕人,如今活躍在勒布溝的各個角落,成為了建設家鄉的生力軍 [1] 
勒布溝的便民警務站,全站八名年輕民警,大多來自內地,高原的陽光把他們曬得有些黝黑,看得出他們與當地的羣眾已經融為了一體。哪裏的羣眾有困難,他們就出現在哪裏;哪家的人心裏有解不開的結,他們就把思想工作做到哪家。雖然他們的好事做了千千萬,但還從未遇到過社會治安方面的問題。人們都保持着純樸、誠實和善良,儼然一個純粹的世外桃源。——在西藏各地,近年來建立了不少的便民警務站,每站配有人數不等的民警,主要任務是為當地羣眾排難解憂,維護社會安全與穩定。實踐證明,這是一個社會管理方面的創新之舉,受到廣大羣眾的熱烈歡迎 [1] 

門隅地區風俗民情

原始性
門隅勒布河谷還是我國門巴族主要聚居區獨有的門巴民族風情也為重要旅遊資源。此外,門隅勒布河谷南至印佔達旺,歷史上是西藏與印度的重要通道,據説達賴沿該谷地叛逃出走。還有傳流中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路經該處。
總之,門隅勒布風景河谷不僅風景優美、氣候温暖濕潤,環境宜人,原始性較好,而且有獨特的門巴民族風情等人文景觀以及該地區地處中印交界處,可開作邊境口岸,有着很大的旅遊價值
北部婚禮儀式
門巴少年 門巴少年
門巴族主流婚姻和家庭形式是一夫一妻制。這也是本族婚姻的主導地位,當一對青年通過在勞動社交中產生感情,告知父母一般會同意兒女的這種選擇,而且在門隅,父母對兒女的這種選擇很尊重,其過程如下: 當男方家要娶回新娘時,男方家派聰明伶俐能説會道的兩男一女去女方家迎親,此時會強制性的把新娘引回來,門隅北部的交通不便,更談不上馬路和汽車,新娘和迎親的人一樣步行,迎親的人要在途中向新娘及迎親的人敬酒三次,出家門第一次,途中第二次,快到新郎家時第三次,門隅人把這種儀式稱為:蘇羌。
新娘到新郎家以後,新郎的父母給新娘換去早已準備好的新娘裝,接下來這對新人坐在純羊毛手工製作卡墊上,而且雙方面向東,東方象徵着一切的開始。
此時這對新人和新郎的父母還有村中老人共進午餐,緊接着這位老人手捧哈達、美酒敬獻給這對新人,並給他們倆講述許多做人的道理以及祝福新婚夫婦和睦相處,孝敬父母等等。並且,新郎新娘還要對老人表示謝意。
門隅 門隅
當天晚上,跟新郎同村的幾個年輕人,手拿央澤碗,敲打新郎家的窗户,而且嘴裏念出許多祝詞,向新婚夫婦討酒喝,要糌粑和青稞花等吃。 第二天清晨,迎親人去往新娘家,迎接新娘的父母和親屬,開始第二天的婚禮,中午開始,男方村裏的親屬朋友身穿盛裝,揹着剛剛釀成的青稞酒來祝願這對新人,這一天男方家裏要準備豐盛的婚禮宴會,但女方家從入席開始,要有一副不滿意的樣子來品嚐酒和肉等精心準備好的美食,而且像一個酒鬼似的大喊大叫着拍桌子,此時男方家人和村裏人要站起來,對女方家連連賠禮道歉,並取出事先準備好的哈達和禮品獻上。此時女方家人才消氣。
婚禮第三天時,是新娘家裏給自己的女兒送嫁妝的日子,嫁妝有牛、羊、田地等。這一天是雙方家和村里人,為這對新人祝福的最後一天,到了下午,女方家人和男方村裏人,歡歌起舞,單手拿着哈達,邊喊邊走回自家。
第四天,這對新人從男方家裏帶上各種好吃的東西到新娘家,探親似的去休息七天,就這樣,一個古老而年輕的民族.其不同尋常的婚禮結束了。
日常食俗
糌粑 糌粑
有些地區主食糌粑達旺地區、錯那市、墨脱縣等地以雞爪谷加工成食品作為主食。加工方法是:將雞爪谷經脱粒、曬乾,磨成細粉,放入燒開的水中稍煮,然後用攪拌器(形如船槳的木棒)反覆攪拌成麪糰,熟後即可食用。土著居民還喜用蕎麥麪在薄石板上烤烙蕎麥餅。大米的吃法與漢族相同,玉米和雞爪谷則用來做成糊粥食用。肉類以犛牛、黃牛肉居多,也食豬肉羊肉及獵獲的野生動;食用方法習慣燉或製成肉乾。過去有些地區種植蔬菜歷史悠久,品種有南瓜、黃瓜、白菜西紅柿洋白菜辣椒韭菜等。門巴族善用雞爪谷、玉米、高粱等糧食釀酒。
墨脱地區還是勒布等地區的土著人,他們都普遍嗜酒,勒布和邦金喝的多為青稞做成的酒,而墨脱地區的土著居民的多為大米和雞爪谷做成的酒。把做好的酒裝入到大葫蘆裏,或者是裝入到大竹筒
門隅 門隅
面。土著居民很好客,當有客人來的時候,他們會熱情地接待客人,一般情況下都是男的陪客,女的敬酒,客人喝一口,女主人就會給客人添上一點兒,如果客人喝醉了,主人都是會很高興的,因為他們認為這樣表示客人尊重主人,看得起主人。門隅地區居民的食具多是用木製的碗或竹製的碗,也有的用木杓竹飯盒。他們的炊具多是石制的鍋,他們不喜歡用一些鐵製的鍋,因為他們認為石鍋的菜味是鐵鍋做的菜遠遠達不到的。墨脱地區的土著居民不忌諱吃肉食, 但是勒布和邦金的土著居民是不一樣的,他們是不吃自己家裏養的禽或畜的,對於自家養的禽畜,他們是隻用作交換的。他們認為,牛為他們耕地,而且還產奶供他們食用,要吃自家牛的肉是很殘忍的,但是,他們吃買來的肉或是別人殺的、獵獲的獸。
文化特徵
門巴族婦女 門巴族婦女
門巴族愛唱情歌,也愛唱酒歌。這種酒歌,稱作“薩瑪”,流行於門隅,歌詞生動有趣,曲調歡快高昂。薩瑪酒歌多為7個字或9個字組成一句,詩節無定數。常用比喻、渲染和誇張的手法,抒發對崇高理想和美好願望的強烈追求。傳説,薩瑪酒歌最早是由一位名叫拉不熱的歌手創作的。他唱了一輩子歌,把歡快留在人間,自己坐化成佛,被門巴族尊崇為歌神。
門巴族有豐富的民間文學,民歌曲調優美、流傳久遠。其中以“薩瑪”酒歌和“加魯”情歌最為奔放動人。正是這塊民歌的豐地沃壤乳育出了像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那樣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已被譯成多種文字的著名詩集《倉央嘉措情歌》脱胎於門巴族民歌,在格律和風格上都保留着門巴族情歌的特色。門巴族青年男女交往是很自由的,情歌自然也就成了聯結青年人心扉的紐帶,他們有着世世代代唱不完的情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