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門源回族自治縣

鎖定
門源回族自治縣,隸屬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位於中國青海省東北部,地處海北藏族自治州東部,屬高原大陸性氣候,行政區域總面積6902.26平方千米。 [20] 2020年末,户籍總人口162316人。 [24] 
門源縣,原名“亹源”(亹,mén),因“亹”字書寫起來太過複雜,後統一簡化為同音字“門”。秦代,為羌人故地。民國十八年(1929年),設置門源縣,屬青海省管轄。1949年9月10日,門源解放,同年9月16日,成立門源縣人民政府。1955年6月,改名為門源回族自治縣。 [19]  截止2022年10月,門源回族自治縣轄4個鎮、8個鄉,另轄2個鄉級單位, [18]  縣人民政府駐浩門鎮。 [20] 
門源回族自治縣是“環西寧旅遊圈”的重要組成部分,連接“河西走廊”旅遊線的必經之地,境內景點主要有祁連山下金牧場皇城大草原、夏都第一峯崗什卡雪峯、“花海鴛鴦”景區、百里油菜花海等。 [24]  2021年9月,門源回族自治縣入選“2021中國最美縣域”榜單。 [11] 
2019年5月15日,青海省政府發佈公告,包括門源回族自治縣在內的12縣(市)退出貧困縣序列。 [1] 
2023年,門源回族自治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8.92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3.1%。 [25] 
中文名
門源回族自治縣
外文名
Menyuan Hui Autonomous County
別    名
亹源回族自治縣
行政區劃代碼
632221000000
行政區類別
自治縣
所屬地區
中國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
地理位置
海北藏族自治州東部
面    積
6902.26 km²
下轄地區
4個鎮、8個鄉,另轄2個鄉級單位
政府駐地
浩門鎮
電話區號
0970
郵政編碼
810399
氣候條件
高原大陸性氣候
人口數量
162316 人(2020年末) [20] 
著名景點
皇城草原
皇城故址
夏季牧場
車牌代碼
地區生產總值
38.92 億元(2023年)

門源回族自治縣歷史沿革

秦代,為羌人故地。
兩漢、三國,為西平郡轄地。東晉十六國時,先後屬前涼、後涼、南涼、北涼五國屬地。
南北朝時,為鮮卑族吐谷渾人牧地。
隋、唐,屬鄯州轄地,後被吐蕃佔領。
宋時,為涼州吐蕃六穀部、西夏、河湟吐蕃唃廝囉等地方政權和宋王朝交替統治。
元代,為章吉附馬封地,屬西寧州管轄。隨同蒙古軍隊東來的部分"西域親軍",屯耕牧養留居門源。
明洪武六年(1373年),馬步駐軍實行"上馬為軍、下馬從耕",開始從事種植業生產。明末,為蒙古族麥力幹牧地。
清雍正二年(1724年),清軍平定羅卜藏丹津反清事件後,置大通衞。次年築大通城(今門源縣城)。乾隆九年(1744年),移大通衞於今大通有到城關鎮。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改衞為縣,門源系大通縣屬紅山、永安兩堡。
民國十八年(1929年),由大通縣劃出北大通的紅山堡、永安堡和祁連八寶、阿力克一帶,西寧縣劃出仙米寺、珠固寺屬一帶地方,設置門源縣,屬青海省管轄。
1949年9月10日,門源解放,同年9月16日,成立門源縣人民政府。
1953年12月19日,建立民族區域自治政權門源回族自治區。
門源回族自治縣 門源回族自治縣
1955年6月,改名為門源回族自治縣。 [19] 

門源回族自治縣行政區劃

門源回族自治縣區劃沿革

2000年,門源回族自治縣轄2鎮、13鄉(其中1個民族鄉)。各鄉鎮:浩門鎮青石咀鎮皇城蒙古族鄉蘇吉灘鄉、大灘鄉、北山鄉西灘鄉旱台鄉泉溝台鄉麻蓮鄉陰田鄉東川鄉克圖鄉仙米鄉珠固鄉
2001年3月5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批覆:撤銷東川、克圖2鄉,合併設立東川鎮;撤銷旱台、泉溝台2鄉,合併設立並命名為泉口鎮(鎮政府駐地設在原旱台鄉);撤銷大灘鄉,併入青石嘴鎮
門源回族自治縣地圖 門源回族自治縣地圖
2013年,門源回族自治縣轄4個鎮、7個鄉、1個民族鄉,4個居委會、109個村(牧)委會。

門源回族自治縣區劃詳情

截止2022年10月,門源回族自治縣轄4個鎮、8個鄉,另轄2個鄉級單位。 [18]  縣人民政府駐浩門鎮。 [20] 
區劃詳情
浩門鎮
青石咀鎮
泉口鎮
東川鎮
北山鄉
麻蓮鄉
西灘鄉
陰田鄉
仙米鄉
珠固鄉
蘇吉灘鄉
皇城蒙古族鄉
門源監獄
門源種馬場

門源回族自治縣地理環境

門源回族自治縣位置境域

門源回族自治縣,隸屬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位於中國青海省東北部,地處海北藏族自治州東部,東北與河西走廊中部的甘肅省天祝、肅南山丹縣接壤,南接青海省大通互助縣,西與本州祁連海晏縣毗鄰。縣人民政府駐地距省會西寧150千米,距海北藏族自治州州府駐地250千米,行政區域總面積6902.26平方千米。 [20] 

門源回族自治縣地質地貌

門源回族自治縣地處祁連山系東端,地形複雜,高低懸殊、北部冷龍嶺羣峯聳立,南部達坂山層巒疊嶂,大通河谷地勢平坦、具有南北高山相擁,中間平坦開闊,西部中低山丘陵灘地相間,東部兩山合攏峽谷縱橫的地貌特徵,地形整體上呈西北高、東南低:南低北高,東西長,南北短,東窄西寬的鋸齒狀境域。縣境內山地佔72%,盆地佔28%,最高的冷龍嶺崗什卡峯海拔5254.5米.最低的珠固寺溝口海拔2388米,相對高差2866.5米。 [24] 

門源回族自治縣氣候

門源回族自治縣屬高原大陸性氣候,地處中緯度西風帶區,具有典型的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晝夜温差大等高原寒温濕潤性氣候特徵。冬半年受來自西伯利亞乾冷氣候影響,氣候比較寒冷乾燥。夏半年受孟加拉灣的西南暖濕氣流影響,氣候涼爽濕潤。具有春季多雪多風,夏季涼爽多雨,秋季温和短暫,冬季寒冷漫長的特點。全年日照時數2264.8~2739.8小時,年太陽輻射130.68~154.0千卡/平方釐米,氣温日較差11.6℃~17.5℃,年平均氣温1.5℃,年平均降水量517.6毫米,年蒸發量1102.0毫米。 [24] 

門源回族自治縣水文

門源回族自治縣有大通河自西向東流徑全境,寧纏河、老虎溝河、討拉河等28條大小河流匯入大通河。 [20] 

門源回族自治縣自然災害

2022年12月27日11時30分在青海海北州門源縣(北緯37.74度,東經101.30度)發生4.1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15] 
2023年3月15日11時38分在青海海北州門源縣發生3.6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位於北緯37.80度,東經101.40度。 [16]  4月2日8時2分在青海海北州門源縣發生3.3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位於北緯37.75度,東經101.30度。 [17] 

門源回族自治縣自然資源

門源回族自治縣水資源

門源降雨豐沛,冰川雪峯密佈,河、湖、澗、溪、泉如網,享有眾水之源的聲譽。2010年水資源總量21.47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量12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9.47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佔有量1.47萬立方米。境內僅流域面積5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31條,水能理論藴藏量為56萬千瓦,黃河二級支流大通河門源流域內流程176千米,平均流量49.14立方米/秒,水能理論藴藏量38.6萬千瓦,以大通河為主可建22座裝機容量33萬千瓦的水電站。2002年引硫濟金工程,從門源硫磺溝引水入甘肅金昌市,年供水4000萬立方米,2004年引大濟湟工程,從大通河引水穿過達坂山,注入大通寶庫河,年供水10多億立方米,成為西寧市主要供水源。 [24] 

門源回族自治縣土地資源

門源回族自治縣現有耕地面積48.71萬畝主要種植青稞、小油菜等農作物。 [20] 

門源回族自治縣礦產資源

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
門源回族自治縣現已發現的礦產資源有煤、炭、金、銀、銅、鋅等20種,已探明的非金屬礦產有16種, [24]  尤以煤分佈廣,探明儲量5500餘萬噸。 [20] 

門源回族自治縣生物資源

門源回族自治縣境內有國家保護的珍貴動物青鹿、馬鹿、麝、雪豹、猞猁、水獺、天鵝、雪雞、蘭馬雞等10餘種。野生藥用植物有蟲草黃芪、大黃、秦艽、雪蓮等62種。 [20] 

門源回族自治縣草原資源

門源回族自治縣有天然草原45.76萬公頃,可利用草原38.67萬公頃,佔草場總面積的85%。其中冬春草場21.96萬公頃,可利用面積19.4萬公頃;夏秋草場23.8萬公頃,可利用面積21.72萬公頃;多年生人工草地13.06萬公頃,一年生人工草地12.07萬公頃。 [24] 

門源回族自治縣人口

截止2013年,門源回族自治縣地區總人口15.58萬人,其中農牧民12.81萬人,佔82.2%;有回、漢、藏、蒙古等22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9.73萬人,回族7.07萬人,分別佔62.4%和45.8%。
2019年末,門源回族自治縣户籍人口162271人。 [12] 
2020年11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門源回族自治縣常住人口138335人。 [23] 
截至2020年末,全縣户籍人口總户數48838户,户籍總人口162316人。其中城鎮户籍人口35935人,農牧業户籍人口126381人;女性79224人,佔總人口的48.8%,男女性別比105:100。人口自然增長率3.79‰,人口出生率11.02‰,人口死亡率7.23‰。全縣共有26個民族,其中回族78826人,漢族56195人,藏族16730人,土族6959人,蒙古族3374人,其他民族232人。 [24] 

門源回族自治縣經濟

門源回族自治縣綜述

2023年,門源回族自治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8.92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3.1%,增幅與三季度相比環比回落0.4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2.81億元、同比增長4.6%,拉動GDP增速增長1.5個百分點,對GDP的貢獻率為50.1%,增幅與三季度相比環比上升0.4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4.2億元、同比下降9.5%,影響GDP增速下降1.1個百分點,對GDP的貢獻率為-36.9%,與三季度相比降幅擴大6.9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21.91億元、同比增長5%,拉動GDP增速增長2.7個百分點,對GDP的貢獻率為86.8%,增幅與三季度相比環比回落0.4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比從2022年的32.8:13.2:54調整為32.9:10.8:56.3,第一產業保持相對平穩的結構,第二產業下調2.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上升2.3個百分點。
2023年,門源回族自治縣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95億元,同比下降9.2%,其中12月當月完成投資0.35億元,同比下降75.9%,環比下降23.6%。
2023年,門源回族自治縣總收入完成50443萬元(包含上劃省級收入3597萬元),同比增長15.57%,增收6797萬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2725萬元,首次突破2億元大關,同比增長17.78%,增收3431萬元,完成年初預算收入19190萬元的118.42%,超年初預算18.42個百分點;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814萬元,同比下降84.62%,減收9984萬元,債務轉貸收入完成25904萬元。 [25] 

門源回族自治縣第一產業

2023年,門源回族自治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9.44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4.6%,其中:種植業產值8.81億元,同比增長9.4%;林業產值0.28億元,同比下降30.9%;牧業產值9.88億元,同比增長2.5%;農林牧漁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0.47億元,同比增長5.4%。農業、林業、牧業、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分別佔農林牧漁業產值比重為45.3%、1.5%、50.8%、2.4%。 [25] 

門源回族自治縣第二產業

2023年,門源回族自治縣實現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3.2%;其中:我縣11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同比下降22.4%,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8%,降幅比去年同期擴大13.8個百分點。 [25] 

門源回族自治縣第三產業

2023年,門源回族自治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5.08億元,同比增長16.6%。限額以上實現零售額5.37億元,同比增長3.74倍,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35.6%。限額以下實現零售額9.71億元,同比下降17.8%,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64.4%。
2023年,門源回族自治縣實現服務業增加值21.91億元,同比增長5%,增幅從2022年四季度下降0.4%持續上升至2023年的5%,上升5.4個百分點。其中,金融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分別增長3.6%、21.7%和26.7%;非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1%。主要特點是旅遊業較快增長,帶動住宿餐飲業有效增長。2023年全年累計接待旅客人數200.38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0.1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 86.25%和84.35%,人均消費507.5元,帶動住宿餐飲業和批發零售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2.4%和5.9%。
2023年,門源回族自治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61.24億元,同比增長4.2%;各項貸款餘額36.24億元,同比增長1.7%;金融存貸比由上年的60.7%調整為59.2%。 [25] 

門源回族自治縣社會事業

門源回族自治縣文化事業

2013年,門源回族自治縣文化市場監管,落實了門源縣明長城遺址搶險加固工程首批資金600萬元,確定實施衞星地面接收設施清理整頓置換1.13萬户“户户通”和7221户“村村通”建設項目。組織開展了“兩節”文化等羣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和全民健身體育活動,豐富羣眾精神文化生活。
2020年,門源回族自治縣共有文化事業機構2個,文化館1個,圖書館1個,藏書4.1萬冊;電視台1座,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99.79%;縣級國家綜合檔案館1個,館藏檔案36104卷。共接待省內外遊客156.98萬人次、同比下降56.4%,實現旅遊綜合收入6.45億元、同比下降39.1%。 [8] 
2022年,門源回族自治縣累計接待旅遊人次107.58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5.52億元。 [21] 

門源回族自治縣教育事業

2020年,門源回族自治縣現有學校119所,其中:中等技術學校1所,高級中學2所,初級中學3所,小學12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幼兒園100所。全年在校學生30447人,其中:普通小學在校生12408人;普通中學在校生11781人(高中在校生4287人,初中在校生6014人,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1480人);幼兒園在園(班)幼兒6193人;特殊教育學校在校生65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招生507人。
2020年,門源回族自治縣畢業生7899人,其中:普通小學畢業生1769人;普通中學畢業生3963人(高中畢業生1459人,初中畢業生2222人,中等職業畢業生282人);特殊教育學校畢業生21人;幼兒園畢業2146人。
2020年,門源回族自治縣教育經費總支出44330.38萬元,九年義務教育完成率97.14%。 [8] 
2022年,門源回族自治縣實施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2.0工程,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8.04%,超過省定目標0.54個百分點。發放“三江源”等資助金9977萬元,受理生源地助學貸款3314萬元。總投資3.1億元的浩門鎮高級中學、陰田鄉寄宿制小學、啓航小學多功能教學樓等14個項目。 [22] 

門源回族自治縣醫療衞生

2013年,建立了衞生綜合信息服務平台,國家基本藥物制度覆蓋不斷提高。新農合參合率100%、職工醫保參保率100%、城鎮居民參保率96.9%。醫療基礎設施條件得到改善,開工建設了投資180萬元的泉溝台和泉口鎮業務建設項目和投資350萬元的7所鄉鎮衞生院能力建設項目,為縣中醫院配備醫療設備29台,為12所鄉鎮衞生院配備了醫療救護車輛。
2022年,門源回族自治縣完成魯青口腔中心建設任務,推進州二醫院麻醉、婦產、急診科和縣中醫院呼心科能力建設,醫共體總額付費改革清算資金全部分配兑現,2022年縣域內就診率、基層服務量分別增長12.3%和4.6%,支付各類醫保待遇1.81億元。 [22] 

門源回族自治縣社會保障

2013年,門源回族自治縣發放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及汽車、摩托車、家電下鄉補貼等各類涉農補貼資金3552.4萬元,協調金融機構發放支農貸款1.7億元。共有農村低保人口為4457户、11361人,發放2013年上半年農村低保金852.73萬元、春節臨時生活補貼227.22萬元。共有城鎮居民低保對3889户、7445人,發放元月至3月份保障金484.42萬元、臨時燃料補貼13.99萬元、春節臨時生活補貼222.93萬元。現有五保供養對象495户514人,其中縣敬老院集中供養30人,發放臨時生活補貼11.3萬元。
2022年,門源回族自治縣發放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傷殘退役軍人、孤兒等各類民生保障資金1.96億元。 [22] 
2022年,門源回族自治縣城鎮新增就業728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453人,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在1.43%的較低水平;農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32904人(次),其中:有組織輸出3964人(次),脱貧勞動力轉移就業4724人(次),就地就近輸出脱貧勞動力轉移就業3604人(次)。 [21] 

門源回族自治縣基礎設施

2012年完成了總投資4.2億元,涉及9個鄉鎮34個村7987户的共建整治工作的基礎上,2013年實施了覆蓋12個鄉鎮35個村、10090户農牧户的共建整治工作。已按規劃要求修建圍牆12.63萬米、大門主體完工2399合、開工率達62.7%。共有4家省級共建單位、21家州縣共建單位與14個共建村簽訂共建協議資金達1546.35萬元;共整合各類涉農項目8大類15項,涉及資金達15560.79萬元。
2013年,全縣96個村被納入“千村建設百村示範”工程,其中65個村村莊規劃通過省級評審備案。
2013年,門源回族自治縣道路交通建設項目15項,其中投資501.7萬元蘇吉鄉松樹南溝公路礦區道路,投資1046.43萬元浩門鎮至北山鄉上金巴台公路,總投資1255.85萬元的皇城鄉東灘村至藥草梁公路和皇城鄉西灘村至北山村公路,落實了總投資644.35萬元的浩門河跨河大橋2座,投資502萬元的蘇吉灘鄉納子峽大橋、投資271萬元的珠固鄉卡卓大橋和總投資223.23萬元的配套小橋8座。

門源回族自治縣歷史文化

門源回族自治縣民族文化

卡約文化 卡約文化
門源回族自治縣歷史悠久。多處出現的卡約文化辛店文化古村落、古墓遺址説明,早在3000年前,在這塊土地上就有古老的羌、戎等先民繁衍生息,從事以牧業、狩獵為主的生活。是“絲綢之路”的輔道,也是青海省的“北大門”。是古老的黃河文明早期發祥地和傳播地之一,自古以來遊牧文化和農耕文化在此融合,絲綢之路、甘青通衢在此交匯,眾多民族和民族文化在此交融。

門源回族自治縣門源回族宴席典

宴席曲是純粹的回族音樂。門源回族把結婚辦喜事稱為“吃宴席”,專門在婚禮宴席上演唱的曲子叫宴席曲,它是熱鬧而隆重的婚禮上必不可少的娛樂活動。宴席曲由元代回族中流傳的“散曲”演變而來,長於敍事,並且載歌載舞,生動活潑,伴有舞蹈動作。
宴席曲含有西域古歌和蒙古族古調的色彩,同時,又吸收了中國西部各民族民間音樂元素,其曲調風格幾乎涵蓋了西北民間音樂的特點,並且保留着元、明、清時代西北少數民族歌舞小曲的古老風貌。它是研究回族的歷史、風俗習慣、語言文學以及文化等的重要資料,是一份非常珍貴的口頭非物質文化遺產。門源縣內已收集到流傳在當地的宴席曲共八十多種。

門源回族自治縣藏族服飾

門源華熱藏族的衣着,保留着遊牧者袒露一臂、長寬大的特點,追求精美、華貴的古風。高級藏袍用的是錦緞掛麪的白羊羔皮衣,貼身的內衣叫“晚裘”,使用金、銀、銅等金屬紐扣;袖子往往長出手指一市尺左右,長出部分平時捲起,在跳舞時放下。男式內衣多為白色,年輕婦女的時髦款式則是粉紅內衣配以翻着寬厚白羊羔皮領的黑麪緞袍。
藏袍不但講究邊飾,還要配飾腰帶、火鐮盒、銅製裝針筒、藏刀、禮帽、牛皮藏靴以及用黃銅和白銀製作的各種飾物,婦女們的長辮上還綴滿了銀元、象牙製品、貝殼、玉石以及大大小小反扣着的銀碗。門源藏族華熱服飾是研究門源藏族文化的一扇亮麗的窗户。

門源回族自治縣風景名勝

皇城草原 皇城草原
旅遊資源主要有“三大版塊”的高原自然風光和遍佈全縣的眾多歷史、人文景觀組成。縣城東部有全省面積最大的仙米天然林區,中部有堪稱高原奇觀的百里油菜花海;西部有蘇吉、皇城為主的大草原風光;境內有聞名遐邇的花海鴛鴦、鸞城翔鳳、朝陽湧翠、冷龍夕照、駱駝曲流、獅子崖古八景;有東川、克圖的卡約、辛店文化遺址、浩門古城(宋代)、旱台紅山三角城(漢代)、克圖三角城(宋代)、金巴台古城(唐代)、完卓古城(西夏)、邊牆(明代)、崗龍巖雕(東晉)等眾多的歷史古蹟;有70餘座清真寺及仙米、珠固古佛寺,亞洲第一高位大坂山隧道、“水電走廊”壩區風景等眾多的現代人文景觀。

門源回族自治縣門源油菜花節

每年的7月18日—25日,舉辦門源油菜花節,是門源縣最重要的節日。屆時於風景迷人的古城台舉辦青海特有的花兒會場,男女老少齊聚城台。共同欣賞這七月帶給人的金色大地 七月的門源是人間天堂。純淨的藍天白雲舒捲蒼鷹盤旋;遼闊的草原草青花紅,牛羊如雲;仙米林區羣嶺竟秀,萬木爭榮;60萬畝油菜花形成的百里油菜花海成就了博大壯闊的特有奇觀。
門源油菜花節 門源油菜花節
2003年6月底,門源油菜在引進優質甘藍型種植模式的基礎上,又順利通過青海省綠色食品認證

門源回族自治縣皇城草原

皇城草原 皇城草原
甘肅省的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皇城區位於祁連山東段冷龍嶺北坡,南與青海省門源回族自治縣毗鄰,北接永昌武威縣,東連天祝藏族自治縣,西靠山丹軍馬場。東西長95千米,南北寬72千米,總面積3725平方千米,海拔在2500米到4500米之間(旅遊要服用攜氧片,抗高反)。境內大部分地域屬濕潤山地草原氣候。 [3] 
皇城一帶,歷史上與山丹軍馬場的前身--大馬營草灘同屬一體,清末民初,政局動盪,逐漸形成周邊民眾遷入定居的局面,成為回族、藏族聚居區。 [3] 
皇城區東灘鄉皇城河邊的一座清真寺。雖然皇城的回族人數只佔總人數的百分之二,但這座清真寺居然像模像樣,赫然矗立在草原上,顯得十分醒目。 [3] 

門源回族自治縣皇城故址

在皇城灘北部,皇城河東邊的草灘上,有一處古城跡址,這就是"皇城故址"。皇城區及皇城灘皆因其而名。
皇城草原 皇城草原
據《永昌縣誌》記載,這裏原是元朝永昌王官殿,元至元年間(1335-1340)永昌王遷都今永昌縣,此城遂成避暑行官,現遺址存南北二城、南城稍小較巍峨,北城較大,但坍塌較嚴重。二城相距200米,皆坐北向南,夯土板築而成 [3] 
南城東西長320米,南北寬300米。城防結構頗覆雜。門開南垣正中,城垣四周每邊築有圓形土墩5座,墩距約50米,城四角亦有圓形角墩各一。城周設護城河兩道,外河寬9米,皇城草原內河寬10米,河岸呈凹凸相吻之齒狀,為護城河之所罕見。而圓形角墩亦為少有,體現出迥異於漢族傳統文化的審美情趣。 [3] 

門源回族自治縣皇城灘

皇城草原 皇城草原
發源於冷龍嶺鐵礦溝的東大河又稱為皇城河,它流經皇城境內的長度為65.8千米,皇城河的中、下游流經的寬闊的草原,即為皇城灘,這裏因地勢低,灌溉方便,而發育了農業。整個皇城區乃致於全肅南縣僅有的兩個純農業村莊就坐落在這裏,牧業村的冬圈也大多在這片灘上。 [3] 

門源回族自治縣榮譽稱號

2017年9月,門源回族自治縣被中央綜治委授予“2013至2016年度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稱號,並獲得得全國綜治最高獎“長安杯”。 [4] 
2019年8月,門源回族自治縣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2] 
2020年1月,門源回族自治縣入選2020中國春季休閒百佳縣市。 [5] 
2020年6月,門源回族自治縣被中共青海省委、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海省軍區命名為青海省“雙擁模範城(縣)”。
2020年11月16日,門源回族自治縣入選“2020中國最美縣域榜單”。 [6] 
2021年6月21日,門源回族自治縣被農業農村部確定為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 [7] 
2021年8月,門源回族自治縣入選2021年全國休閒農業重點縣。 [9] 
2021年9月8日,門源回族自治縣入選國家能源局綜合司整縣(市、區)屋頂分佈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 [10] 
2021年9月,門源回族自治縣入選“2021中國最美縣域”榜單。 [11] 
2021年11月15日,門源回族自治縣被農業農村部辦公廳確定為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縣。 [13] 
2022年1月,門源回族自治縣入選2021年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 [1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