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門板灣遺址

鎖定
門板灣遺址,位於湖北省應城市城北街道星光村門板灣,屬新石器時代,是一處以城址為中心聚落,城外分佈有數個半從屬聚落的新石器時代大型聚落遺址。 [1] 
門板灣遺址規模約110萬平方米,城址在大遺址的中部,城址略呈方形,面積約20萬平方米。發現有大型房屋建築,面闊16.5米,進深7米,建築總面積為115.5平方米,為土坯磚砌成,牆體保存高度平均約1.5米,最高處達2.2米。為新石器時代考古發現之最,對研究中國古代建築,以及探討家庭、私有制起源等都有着很高的價值。城址及半從屬聚落,對研究當時的防衞設施、中心聚落與半從屬聚落的關係、社會組織結構有重要意義。 [1] 
2001年6月25日,門板灣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門板灣遺址
地理位置
湖北省應城市城北街道星光村門板灣
所處時代
新石器時代
佔地面積
約 1100000 m²
保護級別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5-0081-1-081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門板灣遺址歷史沿革

1979年7月,孝感博物館、應城縣博物館聯合進行文物普查,發現了門板灣遺址,但僅確定遺址面積15萬平方米。
1998年底,為配合長荊鐵路工程建設,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調查發現了門板灣遺址及遺址羣,決定對門板灣遺址進行第一次發掘。考古人員在遺址西城垣北段進行探方解剖時,發現一道道規則的黃色印痕,懷疑是房子之類的建築。重新確定遺址面積為110萬平方米,城址面積約20萬平方米。 [3-4] 
2000年初,對門板灣遺址進行了第一次全面調查和第二次發掘,歷年發掘總面積近1000平方米。 [4] 
門板灣-星光村全景 門板灣-星光村全景

門板灣遺址遺址特點

  • 綜述
門板灣遺址是一處以城址為中心聚落,城外分佈有數個半從屬聚落的新石器時代大型聚落遺址,遺址規模約110萬平方米,城址在大遺址的中部,城址略呈方形,面積約20萬平方米。其中西垣保存最好,至今高出地面3~4米,城內東北部和西北部各有一個面積較大的高台地;城垣外有壕溝,西城壕最明顯。在門板灣遺址上發現大型房屋建築,大型房屋內分四室,門板灣遺址一號房址外有走廊,門窗結構、火膛等皆保存較好。房子周圍有由圍牆構成的面積達450平方米的大型院落。 [1] 
  • 大型房屋建築
大型房屋建築整體為土坯磚牆體,“四室”呈一字形排列,寬16.5米,進深7米,建築總面積為115.5平方米,為土坯磚砌成,牆體保存高度平均約1.5米,最高處達2.2米。各房之間有門相通。和4個房間等長的走廊與各房有門相通,“廳”位於走廊的另一邊。在4個房間裏,共有7扇窗户,其中5扇為落地窗。窗框、窗楣、窗台和窗扇軸樞等保存完好。在3個房間內靠落地窗邊均有約1平方米的火塘,塘中有柴薪灰燼。3個大房間內各有1個佈滿蜂窩孔狀的鵝蛋形泥巴坨,貼在靠近火塘的牆壁上,形如“插座”,火燎煙燻痕跡明顯。 [3] 
門板灣遺址

門板灣遺址文物遺存

門板灣遺址城牆填土中出土了一批屈家嶺文化時期遺物,可辨器形的有彩陶紡輪、彩陶杯、彩陶鼎、曲腹杯等。灰坑出土遺物主要有喇叭形厚胎杯、高柄杯、高領罐、鴨嘴狀鼎足等。較晚的一座墓隨葬一件紅陶杯。 [5] 

門板灣遺址文物價值

門板灣遺址羣是5000年中華文明史的象徵之一,也是長江中游文明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一處文化遺產。一方面,它是長江中游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中等級較高的一處聚落羣,突出表現長江中游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鼎盛期人地關係、文化發展、社會分化等方面的特徵,在研究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社會演進、文明的起源、文化交流中具有突出地位。另一方面,城址及半從屬聚落,對研究當時的防衞設施、中心聚落與半從屬聚落的關係、社會組織結構有重要意義。 [1] 

門板灣遺址保護措施

2001年6月25日,門板灣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2022年1月,門板灣遺址入選“湖北百年百大考古發現”150項名錄。 [3] 

門板灣遺址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門板灣遺址位於湖北省應城市城北街道星光村門板灣。 [1] 
  • 交通信息
自駕:從應城市出發經漢宜大道—G347—新漢宜公路—門板灣遺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