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有用+1
0

长沙学院体育学院

长沙学院二级学院
长沙学院体育学院负责全校体育工作,是学校领导下的二级教学单位,下设教学科研办公室及田径、体操、球类、民族传统体育4个教研室,2015年成立党总支,下设两个教工支部。我院主要负责:全校大学体育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教学;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检测和数据上报工作;运动队的训练和竞赛工作;对学生课余体育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指导和监督;学生体育协会的组织与建设工作;体育科学研究等。在大课程观指导下,组织校级及国内、省内大型体育活动,进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和对外体育交流。 [1]
中文名
长沙学院体育学院
所在地
湖南省长沙市
现任领导
邓晖
地    址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洪山路98号 [1]
别    名
长沙学院体育教学部

学术研究

播报
编辑
2016年,学院《大学体育—形体》和《大学体育—瑜伽》课程以定坑拜双A完成学校优秀课程验收; 201奔乌欢危6年,《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课俱乐部制教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长沙学院为例》获第十一届湖南省教学成果盼察试三等奖。2018年《体育舞蹈》通过学校优秀课程结题验收; 2019年,《大学体育-乒乓球》通过学校优秀课程结题验收。2018年我院完成湖南省立墓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普通高校体育表演专业课程设置研究》。2018年我院有2项市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1项;2项厅级课题立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项;在里约奥林匹克科学大会发表论文两篇;2请樱019年参与体育科学大会作专题报告1次;出版教材两本(《大学体育与健康教材》和《大学体育教育教程》),专著2本员枣;发表CSSCI论文 2篇,SCI组习享论文3篇,省级刊物14篇。202敬壳探0年发表期刊论文8篇,著作3部,省部级课题3项,厅局级课题2项,校级课题3项,横向课题立项7项,共计入校经费39.5万元。 [1]

办学条件

播报
编辑
体育学院现有教职员工32人,其中专任教师29人,行政管理人员2人,教辅人员1人。职称结构为:教授1人,副教授10人,讲师10人,助教8人。学历结构为:博士2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13人。教师中有国际级裁判员1人,国家级裁判员2人,一级裁判员15人,国际健将1人,一级运动员3人。我院有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1人、湖南省“武术百杰”1人,国家级优秀教练员4人,省级优秀教练员7人,长沙市“劳动模范”1人、长沙学院“教学十佳”3人、师德标兵2人、优秀党员7人、优秀党务工作者1人、青年教学能手1人、长株潭优秀体育教师2人。
为了全面贯彻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投入2000多万元修建了看台座位数达1.2万个的天健体育场,该体育场是学校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校阳光体育运动会等重大活动的场所,满足了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群众体育等日常活动的需求。
我校拥有运动场总面积60800平方米,其中室外运动场面积为56600平方米,生均5.13平方米,室内运动场为4200平方米,生均0.32平方米。主要场馆包括标准400米塑胶田径场2个(含天然草坪足球场2个),多功能体育馆1个、200米塑胶田径场1个,室外篮球场22个、网球场2片、排球场2片、室内篮球场2个、羽毛球场10片、乒乓球馆3个(乒乓球台90个)、形体房5个、跆拳道馆1个。各场地设施设备基本齐全,能基本满足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 [1]

所获荣誉

播报
编辑
2016年、2018年学院组织教师观摩并参加了由湖南省教育厅主办的“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体育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优质课展示活动。谭实老师在2016年获得省课堂教学竞赛三等奖,刘毅军老师和刘丽丽老师在2018年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熊玮老师、谭实老师代表学校参加2020年湖南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三等奖。 [1]

文化传统

播报
编辑
1.教学目标
体育学院要为长沙学院学生构建素质教育的平台,本着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从体育学科性质出发,通过体育课程、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课外体育活动,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力争使公共体育教育与长沙学院办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地方大学” 的目标相适应。
2.教学理念
新形势下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应树立“大课程观”的指导思想,明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进行思政教育、科学文化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有机结合的教育教学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为适应21世纪的社会发展,现代体育教育对传统体育教育要进行继承和发展,根据现代教育观念、现代社会需要确定新的教育理念。基于此,长沙学院体育学院遵循如下理念:
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彰显课堂思政特色;
秉承“健康第一”理念,培养终身锻炼意识;
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营造“体育文化”氛围,焕发学生锻炼兴趣;
完善“教育服务”功能,适应社会用人要求;
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契合教学改革需求。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