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松萝(学名:*Dolichousnea longissima*)是松萝科松萝属的枝状地衣植物,呈线状悬垂生长,最长可达100厘米,表面灰绿色至草绿色,基部附着于松树、云杉等乔木表皮 [1]。该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南及西藏等高山区域,常见于阴暗潮湿环境中。其地衣体可入药,含松萝酸等活性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功效,在汉、蒙、藏等多民族医药体系中应用 [2]。因对空气质量敏感,长松萝被用作生态环境监测的指示物种 [1]。
- 学 名
- Dolichousnea longissima
- 科 属
- 松萝科松萝属
- 形 态
- 线状悬垂,最长1米
- 分 布
- 中国东北、陕西、安徽、浙江至广东、云南、西藏等省区的高山区域
- 药用部位
- 地衣体(全年可采)
- 毒 性
- 性平,有小毒 [2]
植物形态特征
播报编辑
呈线状付榆影下垂体,主轴单一不禁体愉分支,表面灰绿色至草黄色,老枝呈灰草黄色。密集侧枝呈蜈蚣足状排列,多数短分枝长度不超过1厘米。虹慨中心具强韧弹性中轴,质地坚密。子囊盘呈皿状着生于枝端,直径弃樱约3毫米。年生长量约2厘米 [1]巴才提赠坑炒雅跨祝永市连埋。
分布与生境
播报编辑
主要分布于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国内见于黑龙江、吉林、云南、西藏等省区。附生于云杉、冷杉、松树等针叶树种枝干,形成密集垂挂景观 [1]。国外分布于亚洲、欧洲及北美洲的温带至寒带地区 [2]。
药用价值
播报编辑
地衣体含松萝酸、巴尔巴地衣酸等二苯并呋喃类化合物 [2],现代药理证实:
- 抑制革兰氏阳性菌(最低抑菌浓度16μg/mL)及抗红色毛癣菌(MIC=16μg/mL) [1-2]
- 抗结核杆菌活性(增强链霉素疗效)
- 抗肝癌细胞活性(IC50=5.99μM) [2]临床用于肺结核(有效率60%)、慢性支气管炎及外伤感染治疗。外用可处理烧烫伤、化脓性中耳炎 [1]。
化学成分研究
播报编辑
2020年化学成分分离鉴定显示:
- 二苯并呋喃类化合物10种(含7个新化合物) [2]
- 松萝胺B-F等神经保护成分 [2]
- 长松萝多糖(具免疫调节功能) 其中松萝酸含量最高,占比可达地衣体干重3.5% [2]。
生态指示意义
播报编辑
对二氧化硫和重金属污染敏感,体内污染物富集浓度可反映环境质量。在空气质量优级区域形成大规模群落,污染加剧时率先消亡。滇西北地区将其存在作为生态健康标志 [1]。
民族医药应用
播报编辑
- 汉族医学:称为"老君须",用于清肝解毒 [2-3]
- 藏医药:名"加蒂",治疗肝热目赤 [2]
- 蒙医药:用于退热止咳,配伍入复方 [2]
- 维吾尔医药:外敷处理皮肤溃疡 [2]
栽培与保护
播报编辑
无法人工培育,完全依赖自然繁殖。因生长缓慢,过度采集会导致种群衰退 [1]。2011年调查显示,云南香格里拉地区现存生物量较2011年下降27%。被列入《中国珍稀濒危地衣红色名录》近危物种。